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激趣;激思;激情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4—0101—01
一、 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台上一人讲,台下众耳听;一池死水,微波不兴,任你东南西北风,学生稳坐在正中。造成上述“死水”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启发诱导的太少,学生觉得无趣。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或材料感兴趣,把自己融合在教学情境之中时,学生才会主动去质疑问难、探索新知识。
如,学习“方程的概念”时,笔者从一个游戏引入新课:让学生想一个数,说出把它除以2再减去3所得的结果,老师就能把你所想的数说出来。如一个学生说出的结果为6,老师就说:“你想的数是18”,经过几次成功的实验,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迫切想知道老师是如何“猜”到这个数的。这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着愉快和求知的心境很快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激思,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科学地设计出有趣、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关键。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思考的权利,尊重他们提出的问题,以积极的态度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质疑和思考环境
如,七年级数学方程教学中“甲乙两人从相距10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跑10千米,这只狗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时它就掉头朝甲这边跑,如此反复,直到甲乙相遇。问:这只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猛一看这个题似乎无解,这时笔者提醒学生:题目中哪些量变了?哪些量没变?能不能以不变量为突破口进而解题?经过笔者提醒,学生醍醐灌顶,很快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三、激情,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绪,比不乐学”。赞可夫也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善于把情感教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始终将情感教育巧妙地穿插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学会良好的自我激励技巧,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首先可以利用数学本身的内在美让學生获得重要的情感体验。例如,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等虽形状各异,千变万化,然而均可从极简单的两条公理逐步推导出它们的体积公式,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公式竟能统一于同一公式V=h(S1+S2+)中。其次,利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内容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理为趣,达到启智开塞的目的。如,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一节中,为了根治学生解题时易犯=a的错误,要求学生解题时用绝对值保护来过渡,即=a。告诉学生要化简,先让脱掉帽子(根号)走到门口(绝对值符号
),至于如何走出门,这要看a的体质(正、负、零),体质强壮(a≥0)的直接走出门,体质虚弱(a<0)的必须带上一根拐杖(负号-),以防摔跤。再次,撩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之弦,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学中注意“轻、亲、清”,即轻松愉快、感情亲近、条理清晰。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理解,就一定能化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有效的“正迁移”,变为学习的动力。最后,利用成功,升华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升华为学习的情感。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生生积极互动的过程,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又要密切关注课堂的生态生成。课堂教学由表演走向对话,由预设走向生成是大势所趋。其中,“激趣”是“前奏”,是为了“引入其中”,也是为了调动学习的内驱力。 “激思”是过程,它是为了“思辨其中”。 “激情”是升华,是为了让学生“融入其中”,提高由此及彼的学习辐射力。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4—0101—01
一、 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台上一人讲,台下众耳听;一池死水,微波不兴,任你东南西北风,学生稳坐在正中。造成上述“死水”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启发诱导的太少,学生觉得无趣。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或材料感兴趣,把自己融合在教学情境之中时,学生才会主动去质疑问难、探索新知识。
如,学习“方程的概念”时,笔者从一个游戏引入新课:让学生想一个数,说出把它除以2再减去3所得的结果,老师就能把你所想的数说出来。如一个学生说出的结果为6,老师就说:“你想的数是18”,经过几次成功的实验,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迫切想知道老师是如何“猜”到这个数的。这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着愉快和求知的心境很快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激思,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科学地设计出有趣、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关键。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思考的权利,尊重他们提出的问题,以积极的态度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质疑和思考环境
如,七年级数学方程教学中“甲乙两人从相距10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跑10千米,这只狗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时它就掉头朝甲这边跑,如此反复,直到甲乙相遇。问:这只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猛一看这个题似乎无解,这时笔者提醒学生:题目中哪些量变了?哪些量没变?能不能以不变量为突破口进而解题?经过笔者提醒,学生醍醐灌顶,很快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三、激情,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绪,比不乐学”。赞可夫也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善于把情感教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始终将情感教育巧妙地穿插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学会良好的自我激励技巧,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首先可以利用数学本身的内在美让學生获得重要的情感体验。例如,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等虽形状各异,千变万化,然而均可从极简单的两条公理逐步推导出它们的体积公式,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公式竟能统一于同一公式V=h(S1+S2+)中。其次,利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内容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理为趣,达到启智开塞的目的。如,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一节中,为了根治学生解题时易犯=a的错误,要求学生解题时用绝对值保护来过渡,即=a。告诉学生要化简,先让脱掉帽子(根号)走到门口(绝对值符号
),至于如何走出门,这要看a的体质(正、负、零),体质强壮(a≥0)的直接走出门,体质虚弱(a<0)的必须带上一根拐杖(负号-),以防摔跤。再次,撩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之弦,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学中注意“轻、亲、清”,即轻松愉快、感情亲近、条理清晰。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理解,就一定能化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有效的“正迁移”,变为学习的动力。最后,利用成功,升华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升华为学习的情感。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生生积极互动的过程,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又要密切关注课堂的生态生成。课堂教学由表演走向对话,由预设走向生成是大势所趋。其中,“激趣”是“前奏”,是为了“引入其中”,也是为了调动学习的内驱力。 “激思”是过程,它是为了“思辨其中”。 “激情”是升华,是为了让学生“融入其中”,提高由此及彼的学习辐射力。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