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们把小小说比作百花园中的花朵,那么王永春的《娘心里没啥》,就该是一朵色香味俱全的奇葩,特别值得我们欣赏。
其色首先表现在情节的设计上使用了多种手法。一是误会法。儿媳的两千元钱不见了踪影,便认为是婆婆偷了自己的,而实际上呢,是忘了放的地方,后来,自己找到了,真相大白。二是一波三折法。公安局来人问是否被盗过两千元钱,我们读到这里,会认为儿媳的钱是小偷偷走的,可再往下读,知道儿媳的钱没有被偷走,被偷走的是婆婆的钱。两种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得本篇小说极具可读性。
其色还表现在作者善于精选细节和使用具有个性化、生活化的语言。无论是儿子掐住媳妇脖子,婆婆一口咬住儿子手脖子的细节,还是老人家爱怜的双手抚摸着儿子、儿媳的头的细节,都让我们过目难忘。本文中婆婆与儿媳清芝的语言,都符合她们各自的身份、性格、品质。婆婆说的“娘打小到老甭说偷钱,就连一根草刺儿也没拿过人家的呀”,清芝说的“都来呀,都来呀,评评理啊……”我们读来,似乎是回到了乡村,来到了现场,站在了前来围观的左邻右舍中,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其香表现在婆婆忍辱负重,珍惜名誉,大度宽容。儿媳的钱明明不是她拿的,且自己还丢了两千元,为了息事宁人,婆婆说今后砸锅卖铁也要把钱给儿媳补回来,这是怎样的忍辱负重啊!婆婆求儿媳,说“家丑不可外扬”,她是珍惜自己的名誉,又怎么不是珍惜家庭的名誉呢?而当儿子、儿媳向她认错的时候,她是双手抚摸着他们的头,说“娘心里没啥”。一句“娘心里没啥”,娘对晚辈的大度宽容,便表现无疑。读罢全文,又有谁不会由文中的婆婆想到自己的母亲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人敬爱的伟大的母亲形象!
其味表现在作者给我们留下了思考回味的空间。清芝的两千元钱找不到了,和婆婆大闹一场,婆婆说今后砸锅卖铁也要把钱给她补回来。婆婆说到做到,当含辛茹苦攒够两千元钱去给清芝送的时候,清芝会说什么呢?这又该分两种情况,一是清芝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钱,二是清芝还没有找到。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么当清芝收了婆婆的钱,后来又找到了自己的钱,这时,她会怎么想呢?发现冤枉了婆婆后,清芝又会和丈夫怎么说呢?他们夫妻之间对此会有什么对策呢?这些作者都没有写,留给了我们读者去想象、去回味,这样,也就使得本篇小小说具有了迷人的张力。
可以断言,《娘心里没啥》是根植于肥沃的生活土壤盛开的一朵奇葩。当然,这也需要作者具有相当的选材剪裁艺术。明白这些,对在小小说百花园中培育更多的色香味俱全的奇葩,该不无裨益。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第五中学]
【附】
娘心里没啥
王永春
拾破烂的婆婆刚从街上进门,儿媳清芝的手指就几乎戳到了她鼻子尖上,不容分说连喝带骂:“老东西,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那么大年纪了也不嫌丢人,还活着干啥啊!”
婆婆一下被她骂懵了,喘急地问:“你说啥呀,清芝?”
“甭装得人模狗样,像正经人似的。”儿媳呸了一口。“清芝呀,你可要说明白。”婆婆急得掉出了眼泪。
正好这时,儿子回家了,心里咯噔一声,忙问:“又咋了?”
“问你娘。”她一脸正义。然后丈夫从她不吐人话的嘴里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而且今回的事比往回都要严重,媳妇藏在衣柜里的两千块钱不翼而飞了。这可是给儿子攒着上高中的钱啊!
“清芝呀,你这不是屈冤俺嘛?”婆婆哭了,“娘打小到老甭说偷钱,就连一根草刺儿也没拿过人家的呀!”
“说得好听。”她不依不饶,“俺出门时就你一个人在家,谁知道你干了些啥?”婆婆悲伤欲绝,“清芝呀,俺怎么会偷你的钱?娘求求你,家丑不可外扬,你可千万别出去说呀!娘今后砸锅卖铁也要把钱给你补回来。”
“怕丢人就别干那见不得人的事。”她愈发有理了,“不说人家还以为俺欺负老的,不孝顺……”
“别说了。”男人恨恨地拽了她一把。
“俺偏说,俺偏说。”她被男人激怒了,跑到了天井里,歇斯底里喊起来,“都来呀,都来呀,评评理啊……”
男人急了,追出去就打。呼隆一下,天井里站满了人,丢人丢大了,婆婆咕咚一声跪在了儿媳面前,泣不成声。“娘啊!”儿子跪在娘怀里,拖娘娘不起,儿子急了,一把掐住了媳妇的脖子,眼见着媳妇翻白眼了,婆婆一口咬住了儿的手脖子……
三年后的一天中午,有辆警车停在了她家门前,车上押下一个戴手铐的年轻人,指一下她家说:“就这家。”
警察说:“我们是临沂公安局的。三年前你家被盗过两千元钱,是不是?”
一阵死一般的寂静。婆婆差点昏过去。突然一个街坊喊:“六月里下大雪啊!”
扑通一声,儿子跪下了:“娘啊!俺天打雷劈啊!俺的钱没丢,是她放忘了地方。”儿媳脸憋得通红,趴在地上磕头:“娘啊!俺屈冤煞您了,俺不是人啊!”
婆婆泪水流成了河,老人家爱怜的双手抚摸着儿子、儿媳的头,喃喃地说:“没啥,没啥,娘心里没啥。”
原来,三年前那小偷先到媳妇屋里没翻着钱,却在婆婆的梳妆盒里偷到了两千块,但是婆婆压根没吭声……
(选自《小小说100家》)
其色首先表现在情节的设计上使用了多种手法。一是误会法。儿媳的两千元钱不见了踪影,便认为是婆婆偷了自己的,而实际上呢,是忘了放的地方,后来,自己找到了,真相大白。二是一波三折法。公安局来人问是否被盗过两千元钱,我们读到这里,会认为儿媳的钱是小偷偷走的,可再往下读,知道儿媳的钱没有被偷走,被偷走的是婆婆的钱。两种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得本篇小说极具可读性。
其色还表现在作者善于精选细节和使用具有个性化、生活化的语言。无论是儿子掐住媳妇脖子,婆婆一口咬住儿子手脖子的细节,还是老人家爱怜的双手抚摸着儿子、儿媳的头的细节,都让我们过目难忘。本文中婆婆与儿媳清芝的语言,都符合她们各自的身份、性格、品质。婆婆说的“娘打小到老甭说偷钱,就连一根草刺儿也没拿过人家的呀”,清芝说的“都来呀,都来呀,评评理啊……”我们读来,似乎是回到了乡村,来到了现场,站在了前来围观的左邻右舍中,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其香表现在婆婆忍辱负重,珍惜名誉,大度宽容。儿媳的钱明明不是她拿的,且自己还丢了两千元,为了息事宁人,婆婆说今后砸锅卖铁也要把钱给儿媳补回来,这是怎样的忍辱负重啊!婆婆求儿媳,说“家丑不可外扬”,她是珍惜自己的名誉,又怎么不是珍惜家庭的名誉呢?而当儿子、儿媳向她认错的时候,她是双手抚摸着他们的头,说“娘心里没啥”。一句“娘心里没啥”,娘对晚辈的大度宽容,便表现无疑。读罢全文,又有谁不会由文中的婆婆想到自己的母亲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人敬爱的伟大的母亲形象!
其味表现在作者给我们留下了思考回味的空间。清芝的两千元钱找不到了,和婆婆大闹一场,婆婆说今后砸锅卖铁也要把钱给她补回来。婆婆说到做到,当含辛茹苦攒够两千元钱去给清芝送的时候,清芝会说什么呢?这又该分两种情况,一是清芝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钱,二是清芝还没有找到。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么当清芝收了婆婆的钱,后来又找到了自己的钱,这时,她会怎么想呢?发现冤枉了婆婆后,清芝又会和丈夫怎么说呢?他们夫妻之间对此会有什么对策呢?这些作者都没有写,留给了我们读者去想象、去回味,这样,也就使得本篇小小说具有了迷人的张力。
可以断言,《娘心里没啥》是根植于肥沃的生活土壤盛开的一朵奇葩。当然,这也需要作者具有相当的选材剪裁艺术。明白这些,对在小小说百花园中培育更多的色香味俱全的奇葩,该不无裨益。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第五中学]
【附】
娘心里没啥
王永春
拾破烂的婆婆刚从街上进门,儿媳清芝的手指就几乎戳到了她鼻子尖上,不容分说连喝带骂:“老东西,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那么大年纪了也不嫌丢人,还活着干啥啊!”
婆婆一下被她骂懵了,喘急地问:“你说啥呀,清芝?”
“甭装得人模狗样,像正经人似的。”儿媳呸了一口。“清芝呀,你可要说明白。”婆婆急得掉出了眼泪。
正好这时,儿子回家了,心里咯噔一声,忙问:“又咋了?”
“问你娘。”她一脸正义。然后丈夫从她不吐人话的嘴里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而且今回的事比往回都要严重,媳妇藏在衣柜里的两千块钱不翼而飞了。这可是给儿子攒着上高中的钱啊!
“清芝呀,你这不是屈冤俺嘛?”婆婆哭了,“娘打小到老甭说偷钱,就连一根草刺儿也没拿过人家的呀!”
“说得好听。”她不依不饶,“俺出门时就你一个人在家,谁知道你干了些啥?”婆婆悲伤欲绝,“清芝呀,俺怎么会偷你的钱?娘求求你,家丑不可外扬,你可千万别出去说呀!娘今后砸锅卖铁也要把钱给你补回来。”
“怕丢人就别干那见不得人的事。”她愈发有理了,“不说人家还以为俺欺负老的,不孝顺……”
“别说了。”男人恨恨地拽了她一把。
“俺偏说,俺偏说。”她被男人激怒了,跑到了天井里,歇斯底里喊起来,“都来呀,都来呀,评评理啊……”
男人急了,追出去就打。呼隆一下,天井里站满了人,丢人丢大了,婆婆咕咚一声跪在了儿媳面前,泣不成声。“娘啊!”儿子跪在娘怀里,拖娘娘不起,儿子急了,一把掐住了媳妇的脖子,眼见着媳妇翻白眼了,婆婆一口咬住了儿的手脖子……
三年后的一天中午,有辆警车停在了她家门前,车上押下一个戴手铐的年轻人,指一下她家说:“就这家。”
警察说:“我们是临沂公安局的。三年前你家被盗过两千元钱,是不是?”
一阵死一般的寂静。婆婆差点昏过去。突然一个街坊喊:“六月里下大雪啊!”
扑通一声,儿子跪下了:“娘啊!俺天打雷劈啊!俺的钱没丢,是她放忘了地方。”儿媳脸憋得通红,趴在地上磕头:“娘啊!俺屈冤煞您了,俺不是人啊!”
婆婆泪水流成了河,老人家爱怜的双手抚摸着儿子、儿媳的头,喃喃地说:“没啥,没啥,娘心里没啥。”
原来,三年前那小偷先到媳妇屋里没翻着钱,却在婆婆的梳妆盒里偷到了两千块,但是婆婆压根没吭声……
(选自《小小说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