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n272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但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苏州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痕迹。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淡如微风,少有的清雅和回味。
  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读明代张岱《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籁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天地间粉妆玉砌,一片晶莹。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桌上的宣纸上落了一行诗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此时坐对一窗雪,如同坐对一卷书,听雪落寒窗,煮酒、品茗、读书,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美好的事吗?
  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诗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仿佛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桠,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更有悠长的回味。
  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繁文缛节,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人生到了一定的时候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桠伸向天空,似一树清寒的梅。
  在古老的徽州,遇见一块石碑,碑文上刻着“圣人孩之”。季老到了人生的暮年,也将人生活得明白和透彻,一位大家,终生保持一颗孩童般对万物敏感、天真、纯净的赤子之心。暮年时候,放下尘劳,回归生命的本源,只留下雅洁、纯净的文字,走了。
  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蹁跹的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素雅纯洁,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不怒不怨,不悲不喜,彻底绝了尘世的烟火气。
  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她身边细腰的青花瓷瓶中插着花,花是白色的莲花,亭亭开在瓶中,犹如一位圣洁的女子盛开在男子的心中,纯洁似一个飘渺遥远的梦境。令男人一生心心念念的女子,何尝不是心中的梦?无法触摸,遥不可及,只有留在心底,梦里,画中。
  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寄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是啊,只有她懂得他,半个多世纪的相依相伴,她成了他骨头里的钙,是他的呼吸,是他的氧气。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不言情爱,她是他的右手和左手,情同手足,唇齿相依,似水流年里的恩情都在一粥一饭里。
  记得一幅油画中,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似乎俩人都没有听。他们相伴默默静坐着,不说一句话。光阴似乎已经静止了。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原来尘世中最后的爱,竟是默默无语,不着一字。共一盏灯火,共赏春花秋月,共度天阶微凉,直到地老天荒。一生相守,老来就成了那幅画,素净如两尊佛。
  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铮铮铁骨,清气四溢扑面而来。记得风动荷花香还是昨天,一转眼,冬来了,雪落了下来,留得残荷听雪声。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有风骨,更有气节。
  读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素净。似乎眼前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
  素,于喧闹浮躁的尘世间,原来是一阕宋词。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的另一个境界。
  [感悟]素,质朴如文字本身,简单勾勒,不加修饰。素,一首回味悠长的诗,极其淡雅;素,一幅冰清玉洁的仕女图,素雅纯洁;素,暮年如雪的爱情,天荒地老;素,一朵铮铮铁骨的残荷,清香四溢。可以说,素是一阕远离喧嚣的宋词,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情感。质朴的叙述,脱俗的感悟,超越了喧闹繁华的尘世,自然回归到了生命的本源。野菊在无人的山谷中盛开,用质朴的方式来放飞质朴的梦,就像“素”本该用素雅纯粹、素净如雪的语言来勾勒一样,华丽的辞藻并不一定能寄托真挚的情感,只有返璞归真的文字,才能让你的心灵回归到那个最开始的纯净的本源,卸下所有的繁华,让洁净的心回归土壤。当一颗纯净的心安于泥土的芬芳,是体会到了生命的大美和庄严,这就是人生的另一种境界!
其他文献
“瑜伽”这个词,是从印度梵语演变而来,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们充分发挥潜能的哲学体系及其指导下的运动体系。其姿势是一个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方法,提高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形式。长期坚持训练,可以起到消除紧张、调节身心、平衡阴阳、修心养性的作用。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面前,人们普遍感到生活压力太大,心理负担过重,精神
期刊
《她是我的老师》这篇小小说出自于青年作家田洪波之手。田洪波出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作为青年作家,曾当选为“新世纪小小说风云人物榜明日之星”。擅长写情感细腻类型的小小说,在《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刊物发表了数百篇作品,他的小小说故事贴近生活,情感丰富,因此吸引了一大批读者。  这是一篇讲述师生情谊的温情小说。读罢心中有一种温暖而又失落的感觉。首先吸引我的是小说的题目,题目简单平实,而不是用浮
期刊
做事就是做人,做人就是挑战,挑战就是要一刀接一刀地雕刻自己,一面接一面地切割出自己的光彩。用桂纶镁自己的话来说:“我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个璀璨的切面没有展示出来,我一直知道,自己身体里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呈现出来,光是去想,下一个桂纶镁会是什么样子,这已经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了。这就是我不停挑战,跟自己较劲的原因,我不想错过每一个切面的精彩。”这番话很好地诠释了钻石切割者应该具有的宝贵品质。只有如此,做事、
期刊
现代诗歌,在词句搭配方面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喜欢突破词句之间的习惯联系,把一些似乎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一起。新批评家一般称之为隐喻。在上世纪90年代诗歌“两大阵营”的交锋中,“拒绝隐喻”的口号十分响亮,影响很大,当然也遭到很多人反驳。从修辞学上说,隐喻就是喑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一应俱全;而诗歌的隐喻往往只有喻体现身,隐喻一多,很多诗句就会发生歧义或者难解。因此,“拒绝隐喻”者认为,每个语汇在诗歌
期刊
“倘若这个世界还有原先,还有旧时的月色,还有过去的时光,这个地方便是江南。”茅盾在《故乡杂记》里写道。  茅盾是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人。他口中所谓“江南”,是地理上的“长江以南”,是文化上的“杏花春雨”,是记忆里的“温柔富贵乡”。  江南终究是个梦。明末清初,清兵入关,对“江南”充满了羡慕与妒恨交织的复杂情感,“江南”是历朝文化中心,所以康熙要南巡、乾隆要下江南,大抵都有对汉文明的好奇。江南,是林园与
期刊
我也许就是暮风中那朵低垂的清莲,在今生的渡口,透支着来世,去赴前世约定的梦。沿着山山水水追寻记忆的河流,看尽红尘纷呈变化,灿烂繁华。  听这首曲子是在几年前的秋季,夜里独处时,一个网友发来的。依稀记得那晚有雨,云梦般的往事随着莲荷静静地舒展。无边无际的是淡然的忧伤,有一种湿润悄然地来临。那段时间,我在这首曲子中记起曾经那些在生命里驻足的人和事。无端的来去,又让人无端的牵怀。于是,我用整整一个秋季,
期刊
父亲真的老了,一头花白的头发“出卖”了他真实的年龄。  今年元月,母亲打来电话,父亲的腰椎病又发作了。这次,比以往厉害,父亲疼得直不起腰,可是,像多数人一样,有病硬挺着,舍不得上医院。  于是,我在电话里“威胁”父亲:您要不来城里检查,以后我就不回家。他这才乖乖地来到黄州。其实,想着父亲沧桑的样子,做女儿的哪敢如此认真啊。  在医院检查的时候,父亲就像一个听话的小孩,跟着我穿梭在不同的检查室,大概
期刊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和诗歌的多元发展,写诗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你是对文字还有眷恋或对生活还有感觉的人,都可以自由放松地写上几句。自我慰藉也好,与人唱和也罢,都是一种家园消遣式的心灵浪漫。由于缺乏文学的自觉和文体的把握,许多诗歌爱好者并无野心和大志,大多为个人的自娱自乐或小圈子内的低吟浅唱。不过,这其中也有一些人,天资聪颖,感觉敏锐,逐渐将诗歌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并大胆探索
期刊
文似看山不喜平,清代文人袁枚说得好:“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这里的“曲”就是指文章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故事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悬念迭出,跌宕起伏,妙趣横生。这样的文章张弛有度,吸引人,好看。芦芙荭的小小说《一只鸟》就是这样的好作品。  一、悬念法  就像相声艺术中常用“抖包袱”来吊听众的胃口一样,好的作品往往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来结构故事。这“悬念”就是作者在写作
期刊
中国哲学讲究中庸,也懂得教育如同治水,疏导远比堵塞有效。而在碰到现实的教育问题时,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堵塞方式。其实,谁都知道,这样的教育方式,只能导致问题的复杂化。许多家长,面对青春期孩子的诸多问题,只是简单地按照自己的行为准则与思维模式限制孩子自由的天性与成长的过程,而不懂得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心理需求。  《绿色的秘密》从许多方面给我们启示。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关于早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