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责,课堂是教师实现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摆在每个教师眼前的关键问题。课堂学习氛围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心理环境,对教师的“引”和学生的“学”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赞可夫的教学实验证实:学生在课堂上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的学,效果是不一样的。
【关键词】 课堂氛围 初中数学 教学策略
“数学难”、“数学枯燥”这些想法根深蒂固在不少学生的头脑中,显然带着这样的情绪去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今天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使学生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成为当今数学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气氛,则为其手段之一。
1 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经调查了解,目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和动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数学的问题很难解决,概念抽象而枯燥,教师则可以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上,分层设计问题,使教案内容具有梯度。基础差的学生在简单的问题之中找到自信,基础好的学生则要在个别较难问题上产生一定的挫折,挫折后的成功,对他们而言更有价值,例如教学七年级认识三角形的例题:△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为什么△ABD和△ACD面积相等。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三角形面积公式是什么?②由AD为中线,可得到什么结论?(BD=CD);③△ABD和△ACD中BD、CD边上的高如何画?有什么特点?④由例题可得到什么重要结论(同高等底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这样的分层递进分析,给许多学困创造了表现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因为只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才能在克服难点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心理也得到满足。这样的设计,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于教材,随着教学层次的展开,学生就能透彻理解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
2.1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树立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科学习兴趣。中学生“一半是成人,一半是孩子”,思想不成熟、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特别是刚入初一的中学生,还未能完全从小学的学习中转变过来,一方面对“语、数、外”以外的学科往往认为是“副科”,思想上不够重视;另一方面由于中学学科多、课程重,加上环境陌生……很容易出现不适应、成绩下降、心理负担重等诸多问题。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现象,树立理想,克服困难,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每一门学科知识。
2.2 建立恰当的教师期待,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影响。恰当的教师期待,能促进学生积极向上,从而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期待过高或过低,则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或停滞不前,或自暴自弃。从而造成学习越来越差。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鲜活个性的能动的人,存在差异是必然的,一个聪明而优秀的教师,会因材施教、因生而异,利用恰当的教师期待,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形成和谐、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
2.3 运用高超的个性教学魅力,实现师生互动,稳定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是能动的,周围的事物常常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熟练的教学技能、高超的教学机智、高尚的人格魅力,能促使教师灵动的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新生成的状况,保持平衡的教学心态,饱满的教学热情,保持教学过程的平衡连贯,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永保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与教师保持沟通,减少课堂学习中的“听众”、“旁观者”,消除课堂问题行为,从而创造最佳课堂学习氛围,切实实现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学习实效。
3 加强实践活动,增强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有效的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
4 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心态
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为此,教师应注意: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情感情。微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爱的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思想走神、思绪信马由缰时,充满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学生“迷途知返”;当学生答问受挫时,满怀鼓励和依赖的微笑,能使学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当学生板演成功时,饱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能使学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强的求知欲。另外,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消除和克服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如把问题交给学生解决,表扬和鼓励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让“活跃分子”示范活动,带动全体同学参与以克服学困生的恐惧心理等。
总之,健康的课堂学习氛围,能给学生创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的环境,能帮助学生愉快地适应学习环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取得学习成功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将致力于进一步完善数学学习中渗透心理教育工作,我知道这一工作任道而重远,但我将上下而求索。
【关键词】 课堂氛围 初中数学 教学策略
“数学难”、“数学枯燥”这些想法根深蒂固在不少学生的头脑中,显然带着这样的情绪去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今天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使学生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成为当今数学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气氛,则为其手段之一。
1 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经调查了解,目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和动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数学的问题很难解决,概念抽象而枯燥,教师则可以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上,分层设计问题,使教案内容具有梯度。基础差的学生在简单的问题之中找到自信,基础好的学生则要在个别较难问题上产生一定的挫折,挫折后的成功,对他们而言更有价值,例如教学七年级认识三角形的例题:△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为什么△ABD和△ACD面积相等。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三角形面积公式是什么?②由AD为中线,可得到什么结论?(BD=CD);③△ABD和△ACD中BD、CD边上的高如何画?有什么特点?④由例题可得到什么重要结论(同高等底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这样的分层递进分析,给许多学困创造了表现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因为只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才能在克服难点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心理也得到满足。这样的设计,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于教材,随着教学层次的展开,学生就能透彻理解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
2.1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树立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科学习兴趣。中学生“一半是成人,一半是孩子”,思想不成熟、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特别是刚入初一的中学生,还未能完全从小学的学习中转变过来,一方面对“语、数、外”以外的学科往往认为是“副科”,思想上不够重视;另一方面由于中学学科多、课程重,加上环境陌生……很容易出现不适应、成绩下降、心理负担重等诸多问题。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现象,树立理想,克服困难,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每一门学科知识。
2.2 建立恰当的教师期待,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影响。恰当的教师期待,能促进学生积极向上,从而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期待过高或过低,则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或停滞不前,或自暴自弃。从而造成学习越来越差。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鲜活个性的能动的人,存在差异是必然的,一个聪明而优秀的教师,会因材施教、因生而异,利用恰当的教师期待,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形成和谐、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
2.3 运用高超的个性教学魅力,实现师生互动,稳定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是能动的,周围的事物常常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熟练的教学技能、高超的教学机智、高尚的人格魅力,能促使教师灵动的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新生成的状况,保持平衡的教学心态,饱满的教学热情,保持教学过程的平衡连贯,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永保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与教师保持沟通,减少课堂学习中的“听众”、“旁观者”,消除课堂问题行为,从而创造最佳课堂学习氛围,切实实现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学习实效。
3 加强实践活动,增强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有效的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
4 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心态
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为此,教师应注意: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情感情。微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爱的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思想走神、思绪信马由缰时,充满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学生“迷途知返”;当学生答问受挫时,满怀鼓励和依赖的微笑,能使学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当学生板演成功时,饱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能使学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强的求知欲。另外,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消除和克服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如把问题交给学生解决,表扬和鼓励回答问题的学生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让“活跃分子”示范活动,带动全体同学参与以克服学困生的恐惧心理等。
总之,健康的课堂学习氛围,能给学生创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的环境,能帮助学生愉快地适应学习环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取得学习成功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将致力于进一步完善数学学习中渗透心理教育工作,我知道这一工作任道而重远,但我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