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第一课堂指的就是根据教学计划以及课程存在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而第二课堂则是相对于第一课堂来讲的,指的就是在超出了教学计划所组织与引导学生开展的各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活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着相同的目的,但是两者在教学重点中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别:虽然素质教育提倡培养人的个性,但是在第一课堂上因为对于培养人的共性的侧重较多,而在第二课堂上则是更加重视对人才的个性的培养。对于初中歷史学科来讲,要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提高第一课堂的教学效率就必须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翱翔空间。
一、初中历史第二课堂实践方式
(一)开展课外阅读,激发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从历史小丛书、连环画册、历史文艺作品以及电视节目、杂志中所获得的历史知识在他们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他们掌握的最为牢固的知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人对于历史的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都并不是从教科书上来的,很多都和小说、电影、电视剧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前辈为我们所遗留下的作品是相当丰富的,其中不乏各种充满了趣味的作品。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们有机会去书籍的海洋中自由翱翔,让原来教科书中简短的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的丰富而精彩,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戊戌变法的内容时,在第二课堂课外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们去对《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这本书籍进行阅读。在这一本书之中可以让学生们从另外一面去了解康有为与梁启超,进而对戊戌变法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积极利用历史文艺活动,深化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相对来讲文艺活动的形式更加的生动活泼,主要的内容有:对历史诗歌进行朗读,如可以对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民族英雄、政治家以及革命烈士的诗作进行朗读;对中外历史名曲进行演唱或者是演奏,如“抗日小调”“国际歌”以及“长征组歌”等等;此外,相声、舞蹈等都是可以进行选择的形式。当然历史文艺活动的开展通常都需要选在一些较为重要的纪念日中,例如“五四”“八一”“九一八”等。在学生组织自的节目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可以对这些节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还能够对自己做准备的文艺活动的历史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各种电教化设备对各种历史题材的影片进行展播也是一种重要形式。例如可以通过对《甲午风云》《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等影片的播放让学生对中文化民族曾经的屈辱历史有更加真切的认识;又如《悲惨世界》《壮志凌云》《珍珠港》《滑铁卢》等影片,可以让学生对世界历史的风云变化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还可以积极的举办各种历史音乐欣赏会,让学生从《保卫黄河》《马赛曲》《星光灿烂的旗帜》等歌曲之中去领会各个民族的坚贞不屈。又如可以在香港与澳门回归的纪念日中,组织学生收看各种专题晚会,让学生们去感受香港和澳门两地的沧桑历史,并真正的感受“一国两制”带来的改变。让学生从形式多样的历史文艺活动中去深化对历史知识的认识,让他们在享受到艺术的同时,产生出热烈的爱国之情与学习热情。
(三)积极利用历史知识竞赛,拓展学生视野
历史知识竞赛是一种非常具有实效的第二课堂活动,这类互动有着相当强的知识性,并且对学生的知识面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的阅读,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而历史知识竞赛的形式也是非常丰富的,例如猜谜语、抢答、看录像、听录音等等。同时命题的内容也不能够只限制在历史教材之中,需要有丰富的历史常识性的问题,同时也要有丰富的智力性题目,让学生的才华能够在竞赛之中得到充分的展现。还可以以某一个历史知识点来作为命题作文的内容,或者是让学生自选历史知识点进行作文。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某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活动或者是历史事件之中获得灵感,或者是从当前的重大时政出发,去对历史渊源进行探求,如近年来的“一带一路”倡议,就可以以此来引导学生去探寻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这种历史知识竞赛有着相当强的综合性,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对于学生的能力、智力以及思想品德的发展都有着促进作用。
二、强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推动第一课堂实效化
(一)实现教育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的融合
要让第二课堂有效地推动第一课堂的教学,那么就需要做好两者教育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的融合。教学指导思想的确定需要教学目标的支持,教学目标的制定则需要围绕着教育指导思想,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为此,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自身以及技能出发,注重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对初中历史第一课堂教学时间、教学空间等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积极利用第二课堂来让学生深入到实际之中,将课本知识和社会实际进行有机融合。如在四大发明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在第一课堂上讲述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上自己动手去体验古人是如何制作这四项发明的,这样不仅仅是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古人的伟大与聪明,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
教学内容是教和学两个相互过程之中所有意传递的信息。而教学方法则是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作为指导,为了实现教育思想而采用的策略以及途径。教学方法会影响到教学内容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只有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才可以推动第二课堂为第一课堂服务。初中历史第一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注重的是基础知识,让学生可以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而在学生历史兴趣、历史荣辱感、民族自豪感等方面的培养存在不足。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学生认为第一课堂中的知识无趣乏味。此时,就需要充分的发挥出第二课堂的作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对于第一课堂知识的认识。例如我们可以选择观看历史记录片、课外书籍阅读、以历史小故事为主题的故事会等方法,帮助学生去对第一课堂中的知识进行掌握。
(三)注重师生关系的有效衔接
师生关系的有效衔接,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的了解,继而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地捕捉。
在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的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改善教学活动效率的强有力保障。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关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来自于历史老师的关心。这样才有助于实现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上才会更加的顺畅。
参考文献:
[1]葛松年. 历史教学如何进一步发掘第二课堂功能[J]. 学周刊,2017,(04):74-75.
[2]林庆明. “五动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近代化的探索》教学为例[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9):108-111.
[3]王晓如,贠大强. 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关系研究[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1):85-88.
责任编辑黄日暖
一、初中历史第二课堂实践方式
(一)开展课外阅读,激发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从历史小丛书、连环画册、历史文艺作品以及电视节目、杂志中所获得的历史知识在他们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他们掌握的最为牢固的知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人对于历史的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都并不是从教科书上来的,很多都和小说、电影、电视剧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前辈为我们所遗留下的作品是相当丰富的,其中不乏各种充满了趣味的作品。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们有机会去书籍的海洋中自由翱翔,让原来教科书中简短的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的丰富而精彩,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戊戌变法的内容时,在第二课堂课外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们去对《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这本书籍进行阅读。在这一本书之中可以让学生们从另外一面去了解康有为与梁启超,进而对戊戌变法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积极利用历史文艺活动,深化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相对来讲文艺活动的形式更加的生动活泼,主要的内容有:对历史诗歌进行朗读,如可以对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民族英雄、政治家以及革命烈士的诗作进行朗读;对中外历史名曲进行演唱或者是演奏,如“抗日小调”“国际歌”以及“长征组歌”等等;此外,相声、舞蹈等都是可以进行选择的形式。当然历史文艺活动的开展通常都需要选在一些较为重要的纪念日中,例如“五四”“八一”“九一八”等。在学生组织自的节目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可以对这些节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还能够对自己做准备的文艺活动的历史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各种电教化设备对各种历史题材的影片进行展播也是一种重要形式。例如可以通过对《甲午风云》《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等影片的播放让学生对中文化民族曾经的屈辱历史有更加真切的认识;又如《悲惨世界》《壮志凌云》《珍珠港》《滑铁卢》等影片,可以让学生对世界历史的风云变化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还可以积极的举办各种历史音乐欣赏会,让学生从《保卫黄河》《马赛曲》《星光灿烂的旗帜》等歌曲之中去领会各个民族的坚贞不屈。又如可以在香港与澳门回归的纪念日中,组织学生收看各种专题晚会,让学生们去感受香港和澳门两地的沧桑历史,并真正的感受“一国两制”带来的改变。让学生从形式多样的历史文艺活动中去深化对历史知识的认识,让他们在享受到艺术的同时,产生出热烈的爱国之情与学习热情。
(三)积极利用历史知识竞赛,拓展学生视野
历史知识竞赛是一种非常具有实效的第二课堂活动,这类互动有着相当强的知识性,并且对学生的知识面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的阅读,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而历史知识竞赛的形式也是非常丰富的,例如猜谜语、抢答、看录像、听录音等等。同时命题的内容也不能够只限制在历史教材之中,需要有丰富的历史常识性的问题,同时也要有丰富的智力性题目,让学生的才华能够在竞赛之中得到充分的展现。还可以以某一个历史知识点来作为命题作文的内容,或者是让学生自选历史知识点进行作文。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某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活动或者是历史事件之中获得灵感,或者是从当前的重大时政出发,去对历史渊源进行探求,如近年来的“一带一路”倡议,就可以以此来引导学生去探寻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这种历史知识竞赛有着相当强的综合性,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对于学生的能力、智力以及思想品德的发展都有着促进作用。
二、强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推动第一课堂实效化
(一)实现教育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的融合
要让第二课堂有效地推动第一课堂的教学,那么就需要做好两者教育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的融合。教学指导思想的确定需要教学目标的支持,教学目标的制定则需要围绕着教育指导思想,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为此,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自身以及技能出发,注重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对初中历史第一课堂教学时间、教学空间等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积极利用第二课堂来让学生深入到实际之中,将课本知识和社会实际进行有机融合。如在四大发明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在第一课堂上讲述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上自己动手去体验古人是如何制作这四项发明的,这样不仅仅是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古人的伟大与聪明,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
教学内容是教和学两个相互过程之中所有意传递的信息。而教学方法则是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作为指导,为了实现教育思想而采用的策略以及途径。教学方法会影响到教学内容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只有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才可以推动第二课堂为第一课堂服务。初中历史第一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注重的是基础知识,让学生可以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而在学生历史兴趣、历史荣辱感、民族自豪感等方面的培养存在不足。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学生认为第一课堂中的知识无趣乏味。此时,就需要充分的发挥出第二课堂的作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对于第一课堂知识的认识。例如我们可以选择观看历史记录片、课外书籍阅读、以历史小故事为主题的故事会等方法,帮助学生去对第一课堂中的知识进行掌握。
(三)注重师生关系的有效衔接
师生关系的有效衔接,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的了解,继而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地捕捉。
在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的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改善教学活动效率的强有力保障。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关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来自于历史老师的关心。这样才有助于实现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上才会更加的顺畅。
参考文献:
[1]葛松年. 历史教学如何进一步发掘第二课堂功能[J]. 学周刊,2017,(04):74-75.
[2]林庆明. “五动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近代化的探索》教学为例[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9):108-111.
[3]王晓如,贠大强. 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关系研究[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1):85-88.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