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是危害养鸡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随着疫苗的应用,典型性新城疫的毁灭性大流行已基本得到控制。但由于我国家禽数量增长很快,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环境气候变化异常,不同品种、日龄的家禽混养在一起,饲料、兽药、禽产品等交易频繁,加上疫苗、兽药生产和销售不规范等原因,使得新城疫病情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和非典型化。发病情况由过去的季节性流行变为现在的常年性散发;临床症状也由过去的以腺胃乳头出血、脂肪出血、肠道粘膜广泛性出血、绿色稀便、产蛋率下降、畸形蛋退色蛋增多,死亡率高等的典型症状变为现在“非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病率不高、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理剖检变化不典型、死亡率低等,这给本病的诊断、治疗、防疫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出现“非典型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新城疫病毒发生了变异、毒力有所增强甚至变成强毒株,已经不能被传统疫苗毒株产生的抗体完全中和掉,从而对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造成“非典型性临床症状”。下面我将自己工作二十几年来对新城疫的几点认识做一概述,与大家共享,错误之处恳请指正。
一、用弱毒活疫苗和油乳剂灭活疫苗
甚至全部使用进口疫苗,但是新城疫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非典型性新城疫,仍是目前影响养鸡业健康发展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这一点,从门诊接触到的病例、发表有关新城疫文章所占的比例和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新城疫占发病总数的42%)可见一斑。
二、新城疫免疫存在着许多误区
变异毒株的不断出现,病毒毒力不断增强是新城疫病情复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新城疫活苗大剂量、频繁免疫、错误的接种途径导致的机体免疫麻痹、免疫力耐受,使得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是非典型性新城疫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现在在新城疫免疫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我们在临床实践和文献中会经常看到,一提到新城疫的免疫动辄3-4倍量、5-6倍量,甚至10倍的剂量,认为免疫剂量越大,免疫效果会越好,这其中有对新城疫发病无可奈何心情的表现,也有疫苗经销商的误导因素;另外还有许多基层兽医建议养殖户用新城疫I系疫苗数倍量饮水的免疫方法,免疫过程中没有任何的隔离措施,完毕也没有任何的消毒措施,这势必会疫苗毒株的扩散,随着疫苗毒株在比较适合其生存的环境中不断地復制,当变异达到一定程度时,必定会导致其毒力返强,引起新城疫疫情的爆发。
我们只是注意到了大剂量免疫会起到所谓的较好的免疫效果,但是是否注意到大剂量免疫引起鸡排毒时间的延长?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进行了一个试验,探索了关于新城疫疫苗免疫剂量与抗体水平、免疫后鸡体排毒时间长短的关系。我们将试验鸡分为三组,分别用某进口新城疫疫苗进行1×、2×、3×点眼免疫,免疫之前测其抗体效价和新城疫排毒情况(运用“新城疫病毒快速检测试剂”检测),免疫之后定期监测其抗体水平和排毒情况,结果是抗体水平虽然随着免疫剂量的增大稍有升高,但是差异不显著,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随着免疫剂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是机体往外界散毒的时间却延长了:1倍量免疫鸡组,免疫后10天时停止排毒,2倍量免疫鸡组,免疫后18天停止排毒,3倍量免疫鸡组,免疫后24天停止排毒。鸡体长时间的排毒,使得病毒在环境中存在时间延长,不断去感染新的鸡只,新感染鸡只再往外界环境散毒,环境中新城疫病毒数量不断增加,病毒毒力返强的机会大大增加;环境中大量新城疫病毒的存在,也使得鸡体内新城疫抗体水平衰减速度加快,部分鸡只抗体水平过低,导致新城疫抗体水平离散度增大,鸡群中时常有新城疫发病鸡只出现,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延绵不绝。
另外在免疫方法方面也存在一些误区,许多人将饮水免疫作为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的首选方法,其次是滴鼻、点眼免疫,而对气雾免疫存在着怀疑甚至排斥的态度,一方面气雾免疫对鸡舍基础条件和设备有较高要求,另一方面认为气雾免疫时鸡到底能吸入多少病毒?会不会造成疫苗的大量浪费?这主要是对气雾免疫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关于疫苗的气雾免疫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免疫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可以查阅相关文献。
三、高抗体水平下新城疫依然发生
这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有学者将这种高水平的抗体叫作“无效抗体”在该病多发地区,成年鸡的抗体水平即使达到210以上仍可发生新城疫,表现为呼吸道湿性啰音、呼吸困难、绿色稀便、产蛋率下降、退色蛋增多等临床症状为特征的新城疫,这除了可能因为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免疫系统产生的分泌型抗体(sIgA)水平低以外,主要原因还是新城疫病毒发生变异,疫苗株产生的抗体无法完全中和体内的病毒。如果我们把野毒株形容为“锁”,把抗野毒株抗体形容为“原配钥匙”,把抗疫苗株病毒抗体形容为“后配钥匙”,尽管“原配钥匙”的数量很少,但是每一把“原配钥匙”都特别好用,都能很容易打开锁;而“后配钥匙”由于制作技术差,或者求数量不求质量,粗制滥造,配了一大堆钥匙,没几把钥匙能打开锁,即便能打开,还得费好大的力气。
基于以上几点,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点防制(注意不是防治)措施以减少新城疫疫情的发生:
1.想尽一切办法将病毒阻止在饲养环境之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物安全
一、用弱毒活疫苗和油乳剂灭活疫苗
甚至全部使用进口疫苗,但是新城疫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非典型性新城疫,仍是目前影响养鸡业健康发展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这一点,从门诊接触到的病例、发表有关新城疫文章所占的比例和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新城疫占发病总数的42%)可见一斑。
二、新城疫免疫存在着许多误区
变异毒株的不断出现,病毒毒力不断增强是新城疫病情复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新城疫活苗大剂量、频繁免疫、错误的接种途径导致的机体免疫麻痹、免疫力耐受,使得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是非典型性新城疫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现在在新城疫免疫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我们在临床实践和文献中会经常看到,一提到新城疫的免疫动辄3-4倍量、5-6倍量,甚至10倍的剂量,认为免疫剂量越大,免疫效果会越好,这其中有对新城疫发病无可奈何心情的表现,也有疫苗经销商的误导因素;另外还有许多基层兽医建议养殖户用新城疫I系疫苗数倍量饮水的免疫方法,免疫过程中没有任何的隔离措施,完毕也没有任何的消毒措施,这势必会疫苗毒株的扩散,随着疫苗毒株在比较适合其生存的环境中不断地復制,当变异达到一定程度时,必定会导致其毒力返强,引起新城疫疫情的爆发。
我们只是注意到了大剂量免疫会起到所谓的较好的免疫效果,但是是否注意到大剂量免疫引起鸡排毒时间的延长?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进行了一个试验,探索了关于新城疫疫苗免疫剂量与抗体水平、免疫后鸡体排毒时间长短的关系。我们将试验鸡分为三组,分别用某进口新城疫疫苗进行1×、2×、3×点眼免疫,免疫之前测其抗体效价和新城疫排毒情况(运用“新城疫病毒快速检测试剂”检测),免疫之后定期监测其抗体水平和排毒情况,结果是抗体水平虽然随着免疫剂量的增大稍有升高,但是差异不显著,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随着免疫剂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是机体往外界散毒的时间却延长了:1倍量免疫鸡组,免疫后10天时停止排毒,2倍量免疫鸡组,免疫后18天停止排毒,3倍量免疫鸡组,免疫后24天停止排毒。鸡体长时间的排毒,使得病毒在环境中存在时间延长,不断去感染新的鸡只,新感染鸡只再往外界环境散毒,环境中新城疫病毒数量不断增加,病毒毒力返强的机会大大增加;环境中大量新城疫病毒的存在,也使得鸡体内新城疫抗体水平衰减速度加快,部分鸡只抗体水平过低,导致新城疫抗体水平离散度增大,鸡群中时常有新城疫发病鸡只出现,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延绵不绝。
另外在免疫方法方面也存在一些误区,许多人将饮水免疫作为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的首选方法,其次是滴鼻、点眼免疫,而对气雾免疫存在着怀疑甚至排斥的态度,一方面气雾免疫对鸡舍基础条件和设备有较高要求,另一方面认为气雾免疫时鸡到底能吸入多少病毒?会不会造成疫苗的大量浪费?这主要是对气雾免疫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关于疫苗的气雾免疫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免疫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可以查阅相关文献。
三、高抗体水平下新城疫依然发生
这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有学者将这种高水平的抗体叫作“无效抗体”在该病多发地区,成年鸡的抗体水平即使达到210以上仍可发生新城疫,表现为呼吸道湿性啰音、呼吸困难、绿色稀便、产蛋率下降、退色蛋增多等临床症状为特征的新城疫,这除了可能因为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免疫系统产生的分泌型抗体(sIgA)水平低以外,主要原因还是新城疫病毒发生变异,疫苗株产生的抗体无法完全中和体内的病毒。如果我们把野毒株形容为“锁”,把抗野毒株抗体形容为“原配钥匙”,把抗疫苗株病毒抗体形容为“后配钥匙”,尽管“原配钥匙”的数量很少,但是每一把“原配钥匙”都特别好用,都能很容易打开锁;而“后配钥匙”由于制作技术差,或者求数量不求质量,粗制滥造,配了一大堆钥匙,没几把钥匙能打开锁,即便能打开,还得费好大的力气。
基于以上几点,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点防制(注意不是防治)措施以减少新城疫疫情的发生:
1.想尽一切办法将病毒阻止在饲养环境之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