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命题解析】
本作文题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经反复锤炼成材。这样的命题思路,为考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是生活的常识,也是题目的引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语言”,正因为“生活中处处有”,语言这一话题就很有烟火气、生活味。
第二句话,“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意在帮助考生展开联想。
什么是“语言”?有声的是语言,无声的也可以是语言;有形的可以是语言,无形的也可以是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很好地引导考生思考语言的“种类”和“形态”,而且材料的后半句还从“音乐、雕塑、程序、基因”等方面加以引导,“省略号”更是给考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比如还可以是“绘画、摄影、书法、文学”等艺术,也可是“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诗意地思考某一个具体形态和种类的“语言”,比如“留白是绘画、文学、摄影等形态的一种语言艺术”,“射门是最好的足球语言”,“诗中有画——王摩诘诗歌的语言艺术”等。总之,这句话给我们考生更多的诗意的想象空间。
第三句话,“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这句话是材料的关键所在,主旨所在。从“生活”、“生命”到“文明”,进一步引导考生去体悟司空见惯的生活中的各种语言形态。三句话实际上是从三个维度阐释了语言的作用,也是命题者给考生的立意方面的一个暗示,三者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语言丰富生活”主要是基于生活的常见不同形态的语言角度,让我们绝大多数考生有话说;“语言演绎生命”则更多的是从理性思考层面让考生进一步深入分析语言的作用;最后“语言传承文明”则提升到语言的核心价值层面讲语言的作用。第一个角度侧重感性,后两个角度侧重理性。这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交叉,还可以综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写作才华的空间。
材料的三句话,有生活情趣,也富有诗意表达,更有理性思考,是一个有机整体,意蕴丰厚。材料既有开放性,又有限定性,限制与自由相反相成,适合不同文体的写作,既有力地彰显了公平原则,又有效地保证了试题的区分度,对中学作文教学也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佳作展示1 记叙文】
语 言
江苏考生
“砰”,门被粗暴地关上,我只想把那些嘲弄声隔绝在门外。爷爷被惊扰,从书房走出来,什么都没问,只是用袖口擦了擦我脸上的黑印。
我沉默着跟爷爷回书房。只见书桌上半铺着一卷白宣纸,爷爷只爱文字,被笔墨消磨一生。我垂眸看到一幅字“天外有天有无常,山外有山有他乡”,墨迹未完全干透,想必是刚写成的。十四字罢了,我长久地盯着,却觉眼前重山叠嶂,万家灯火都如卷轴般铺陈开来,下沉秋水,天高地迥,仿佛字里有一眼望不到的无常和他乡,只覺得那些压在胸口上的愤怒,随之消散了。
爷爷问:“又被人欺负了?”我点了点头,始终未说话。沉默是我的保护色。“你是不是认为只要不说话,他们就不能从精神上伤害你?”他提腕,沉着运笔,笔下若游龙,“你错了。沉默不能保护你,语言才可以。你需要发声。”我恍然大悟,看他摊呈在书桌上的字: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爷爷蹲下来与我平视,眼中透出睿智。我感觉自己和名为沉默的保护膜无所遁形,爷爷摸着我的头说:“其实,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你只需要跟自己和解。”
光影从窗外投射进来,被枝叶切割得支离破碎,我看见“天行有常”的“常”字被光拖拽着,心里沉甸甸的。“你可以不说话,但是你不能不发声。”爷爷往我手上放了一支毛笔,“试试将心中所想表达出来吧,既然有唇舌,你为什么要三缄其口呢?即使你的唇舌可以紧闭,但你的思想不能紧闭。”修长的笔身,尖锐的笔尖,看着像是刀剑。他似是看出了我的想法,犹自说道:“语言不仅是刀剑,语言还可以是干山万水,归根结底,语言是心境。”
低沉的嗓音至今在我耳畔回荡,我的思绪猛地被拉回,书上“呐喊”两字锐利冰冷。是了,语言于鲁迅先生来说是刀剑,于爷爷来说是心境,那么于我呢?语言或是与世界和解的桥梁吧。
脱口则为语,落笔则成言。我想,正因我们拥有语言,会交流,会沟通,才有“一士谔谔”,才有唇枪舌剑。甚至可以说,那南北无边的山河万里,源远流长的古老卷轴才能在语言里长存。它自能成武器,成桥梁,能拨动愚民蒙昧麻木的神经,能找到人与世界的关联。语言,它让人从此像人,让精神得以传承。
人们说华夏没有信仰,而我要说语言和历史就是我们的信仰。
【点 评】
一篇高妙的记叙文不仅要能剪辑自己的生活,还要能虚构应有的生活。本文正是通过人物对话将语言的意义与价值这个很大的论题越辩越明,充分体现了考生写作的智慧。此外,考生设置了沉默的“我”这一人物形象,这样—来,更有代入感,且情节更具张力。在文中,爷爷的引导是充满智慧的,除了用口头语言说理外,他的书法也是一种无声的启发,这就是看似沉默,却很有力量的“语言”。
【佳作展示2 议论文】
绣口墨香
江苏考生
台湾已故诗人余光中先生在其诗作《寻李白》中评价大诗人李白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几句诗使李白豪迈才高的形象跃然纸上,“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更是让人倾倒。其实,中国从来不缺乏有着“绣口”的文人。“绣口”的背后是文人们用真诚将自己的个人世界凝固在文字里,让后来者在其中游弋。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文人语言,构造的世界更是精彩纷呈。徜徉其中,或让你惊叹世之奇伟瑰怪皆在于此;或让你悲慨“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的无奈,为那些骨鲠难遇的文人而落泪,为那些宵小之徒得势而攥拳;或让你静思多艰人生,彻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真理;或让你心倾文人的人格魅力,见贤思齐焉……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竟折腰”,而你也为一个个“绣口”文人用个性之语营造的世界而折腰。
时光流转,先贤们已逝,他们遗留下的语言,无疑是今人要善待的文化遗产。然而,今人若只顾守着祖宗的吉光片羽,则无异于故步自封,先贤们创立的个性世界也会渐渐失去色彩,沦为一潭死水。
所以,今人若想创造自己的个性世界,语言必不可少。南朝宋时临川王刘义庆,“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编写出了传世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一千多年后,现代作家孙方友以一己之力,依托陈州的风情人事,创造了“新筆记体”小说。评论界普遍认为,孙方友的新笔记体小说,是继蒲松龄之后,中国文学笔记体小说的又一座高峰。
从孙方友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今人的语言也可以创造精彩纷呈的世界,关键在于你要用心。诗人贾岛花了三年时间才写成两个得意之句,人们盛赞他的刻苦精神。如果你没有李白的天纵奇才,不妨学学费岛的苦吟不辍。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语言亦会越用越活。当你终于在横撇竖捺的方块字前留恋,并为其美而不住赞叹时,你的笔墨也将摇曳生香!
【点 评】
本文的特色在于“翻转”。“一转”是由已故诗人余光中的锦句而及中国文学长廊的创作生态,一颗流星引出璀璨群星,在文采的亮度上,语言“秀”场满目烟霞。“二转”是由继承先贤们遗留下来的语言而及创造自己的个性语言,从继承到创新,在立意的高度上,层楼更上。“三转”是由“绣口”而及“锦心”,向文学创作的更深处、更本源处开掘,在剖析的深度上,直抵本质。三次“翻转”,使文章逐层推进,渐入佳境。
【佳作展示3 杂 文】
花袭人的暖心世界
江苏考生
“红学”发展到今天可谓流派纷呈,然而相对宝黛来说,红学家对《红楼梦》中“跑龙套”的人物关注得少了些。其实,细读他们的语言,你会进入广阔的世界。
花袭人就是其中一个。这个被列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的女子是贾宝玉身边重要的婢女之一。她的名字是宝玉根据陆游的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所取。有人评曰:“然在袭人能作是语,实可爱可敬可服之至,所谓‘花解语’也。”曹雪芹送她一个“贤”字,可见她也是曹雪芹怀着喜爱之情写出的一个形象。不要看她是一介婢女,听她对宝玉说的话,倒是有些见识的。
袭人劝诫宝玉的话都发自真心,只是想保全宝玉“一生的声名品行”,她的这片心意给宝玉架构了一个暖心的世界。曹雪芹给《红楼梦》第十九回取名为“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解语花”代指袭人,足见作者对她的喜爱。袭人假借自己要离开贾府,宝玉不舍袭人,执意留下她。袭人乘机让宝玉答应她三件事,以革除陋行:第一件事是贾宝玉不能再说混话,第二件事是贾宝玉不管喜不喜欢读书,都要“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第三件事是宝玉再不许吃人嘴上的胭脂。
这三件事,这一段规劝的话语,不可谓不高妙,体贴、理性、情意都有了,让人感受到袭人的“暖”。如果袭人像宝钗那样板着面孔说教,定会被宝玉断然喝止。先说“体贴”。袭人深知信口胡说的人很难被周围的人容纳,她劝宝玉不要再说混话,实际上是在教宝玉调节人际关系。再说“理性”。宝玉愚顽怕读文章,她劝宝玉“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自然能让贾政少生宝玉的气,宝玉在人前也好说嘴。最后说“情意”。宝玉喜欢在内帷厮混,袭人劝他百事检点些,不能任性恣意,实际上是教宝玉做一个专情的人,而不做沉溺于风花雪月的纨绔子弟。
《中庸》首章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花袭人的暖心话给宝玉打开的就是一个遵循“中庸之道”的世界。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袭人对主子宝玉尽职尽责之心都尽数通过暖心的语言展现出来了。但宝玉终究任性恣意惯了,辜负了袭人为他建造暖心世界的一片真情。
【点 评】
本文的亮色有三:一是“巧”。作者巧借《红楼梦》第十九回的情节为由头,既扣题——“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紧扣文题中的“花解语”而来,又破题——为全文张本,拿袭人劝诫宝玉的话说事,以一当十,可谓“机智”。二是“透”。作者从体贴、理性、情意三个方面对袭人劝说宝玉的三件事进行分析,既将依据一一摆出,又将事理讲清说透,让人心悦诚服,颇有“百家讲坛”之风。三是“高”。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袭人规劝宝玉的三件事总结升华到了“中庸之道”的层面,高屋建瓴。要“入乎其中”地分析须有功力,要“出乎其外”地升华则须有境界,本文可谓兼得之。
[作者通联:江苏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命题解析】
本作文题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经反复锤炼成材。这样的命题思路,为考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是生活的常识,也是题目的引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语言”,正因为“生活中处处有”,语言这一话题就很有烟火气、生活味。
第二句话,“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意在帮助考生展开联想。
什么是“语言”?有声的是语言,无声的也可以是语言;有形的可以是语言,无形的也可以是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很好地引导考生思考语言的“种类”和“形态”,而且材料的后半句还从“音乐、雕塑、程序、基因”等方面加以引导,“省略号”更是给考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比如还可以是“绘画、摄影、书法、文学”等艺术,也可是“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诗意地思考某一个具体形态和种类的“语言”,比如“留白是绘画、文学、摄影等形态的一种语言艺术”,“射门是最好的足球语言”,“诗中有画——王摩诘诗歌的语言艺术”等。总之,这句话给我们考生更多的诗意的想象空间。
第三句话,“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这句话是材料的关键所在,主旨所在。从“生活”、“生命”到“文明”,进一步引导考生去体悟司空见惯的生活中的各种语言形态。三句话实际上是从三个维度阐释了语言的作用,也是命题者给考生的立意方面的一个暗示,三者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语言丰富生活”主要是基于生活的常见不同形态的语言角度,让我们绝大多数考生有话说;“语言演绎生命”则更多的是从理性思考层面让考生进一步深入分析语言的作用;最后“语言传承文明”则提升到语言的核心价值层面讲语言的作用。第一个角度侧重感性,后两个角度侧重理性。这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交叉,还可以综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写作才华的空间。
材料的三句话,有生活情趣,也富有诗意表达,更有理性思考,是一个有机整体,意蕴丰厚。材料既有开放性,又有限定性,限制与自由相反相成,适合不同文体的写作,既有力地彰显了公平原则,又有效地保证了试题的区分度,对中学作文教学也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佳作展示1 记叙文】
语 言
江苏考生
“砰”,门被粗暴地关上,我只想把那些嘲弄声隔绝在门外。爷爷被惊扰,从书房走出来,什么都没问,只是用袖口擦了擦我脸上的黑印。
我沉默着跟爷爷回书房。只见书桌上半铺着一卷白宣纸,爷爷只爱文字,被笔墨消磨一生。我垂眸看到一幅字“天外有天有无常,山外有山有他乡”,墨迹未完全干透,想必是刚写成的。十四字罢了,我长久地盯着,却觉眼前重山叠嶂,万家灯火都如卷轴般铺陈开来,下沉秋水,天高地迥,仿佛字里有一眼望不到的无常和他乡,只覺得那些压在胸口上的愤怒,随之消散了。
爷爷问:“又被人欺负了?”我点了点头,始终未说话。沉默是我的保护色。“你是不是认为只要不说话,他们就不能从精神上伤害你?”他提腕,沉着运笔,笔下若游龙,“你错了。沉默不能保护你,语言才可以。你需要发声。”我恍然大悟,看他摊呈在书桌上的字: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爷爷蹲下来与我平视,眼中透出睿智。我感觉自己和名为沉默的保护膜无所遁形,爷爷摸着我的头说:“其实,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你只需要跟自己和解。”
光影从窗外投射进来,被枝叶切割得支离破碎,我看见“天行有常”的“常”字被光拖拽着,心里沉甸甸的。“你可以不说话,但是你不能不发声。”爷爷往我手上放了一支毛笔,“试试将心中所想表达出来吧,既然有唇舌,你为什么要三缄其口呢?即使你的唇舌可以紧闭,但你的思想不能紧闭。”修长的笔身,尖锐的笔尖,看着像是刀剑。他似是看出了我的想法,犹自说道:“语言不仅是刀剑,语言还可以是干山万水,归根结底,语言是心境。”
低沉的嗓音至今在我耳畔回荡,我的思绪猛地被拉回,书上“呐喊”两字锐利冰冷。是了,语言于鲁迅先生来说是刀剑,于爷爷来说是心境,那么于我呢?语言或是与世界和解的桥梁吧。
脱口则为语,落笔则成言。我想,正因我们拥有语言,会交流,会沟通,才有“一士谔谔”,才有唇枪舌剑。甚至可以说,那南北无边的山河万里,源远流长的古老卷轴才能在语言里长存。它自能成武器,成桥梁,能拨动愚民蒙昧麻木的神经,能找到人与世界的关联。语言,它让人从此像人,让精神得以传承。
人们说华夏没有信仰,而我要说语言和历史就是我们的信仰。
【点 评】
一篇高妙的记叙文不仅要能剪辑自己的生活,还要能虚构应有的生活。本文正是通过人物对话将语言的意义与价值这个很大的论题越辩越明,充分体现了考生写作的智慧。此外,考生设置了沉默的“我”这一人物形象,这样—来,更有代入感,且情节更具张力。在文中,爷爷的引导是充满智慧的,除了用口头语言说理外,他的书法也是一种无声的启发,这就是看似沉默,却很有力量的“语言”。
【佳作展示2 议论文】
绣口墨香
江苏考生
台湾已故诗人余光中先生在其诗作《寻李白》中评价大诗人李白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几句诗使李白豪迈才高的形象跃然纸上,“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更是让人倾倒。其实,中国从来不缺乏有着“绣口”的文人。“绣口”的背后是文人们用真诚将自己的个人世界凝固在文字里,让后来者在其中游弋。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文人语言,构造的世界更是精彩纷呈。徜徉其中,或让你惊叹世之奇伟瑰怪皆在于此;或让你悲慨“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的无奈,为那些骨鲠难遇的文人而落泪,为那些宵小之徒得势而攥拳;或让你静思多艰人生,彻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真理;或让你心倾文人的人格魅力,见贤思齐焉……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竟折腰”,而你也为一个个“绣口”文人用个性之语营造的世界而折腰。
时光流转,先贤们已逝,他们遗留下的语言,无疑是今人要善待的文化遗产。然而,今人若只顾守着祖宗的吉光片羽,则无异于故步自封,先贤们创立的个性世界也会渐渐失去色彩,沦为一潭死水。
所以,今人若想创造自己的个性世界,语言必不可少。南朝宋时临川王刘义庆,“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编写出了传世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一千多年后,现代作家孙方友以一己之力,依托陈州的风情人事,创造了“新筆记体”小说。评论界普遍认为,孙方友的新笔记体小说,是继蒲松龄之后,中国文学笔记体小说的又一座高峰。
从孙方友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今人的语言也可以创造精彩纷呈的世界,关键在于你要用心。诗人贾岛花了三年时间才写成两个得意之句,人们盛赞他的刻苦精神。如果你没有李白的天纵奇才,不妨学学费岛的苦吟不辍。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语言亦会越用越活。当你终于在横撇竖捺的方块字前留恋,并为其美而不住赞叹时,你的笔墨也将摇曳生香!
【点 评】
本文的特色在于“翻转”。“一转”是由已故诗人余光中的锦句而及中国文学长廊的创作生态,一颗流星引出璀璨群星,在文采的亮度上,语言“秀”场满目烟霞。“二转”是由继承先贤们遗留下来的语言而及创造自己的个性语言,从继承到创新,在立意的高度上,层楼更上。“三转”是由“绣口”而及“锦心”,向文学创作的更深处、更本源处开掘,在剖析的深度上,直抵本质。三次“翻转”,使文章逐层推进,渐入佳境。
【佳作展示3 杂 文】
花袭人的暖心世界
江苏考生
“红学”发展到今天可谓流派纷呈,然而相对宝黛来说,红学家对《红楼梦》中“跑龙套”的人物关注得少了些。其实,细读他们的语言,你会进入广阔的世界。
花袭人就是其中一个。这个被列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的女子是贾宝玉身边重要的婢女之一。她的名字是宝玉根据陆游的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所取。有人评曰:“然在袭人能作是语,实可爱可敬可服之至,所谓‘花解语’也。”曹雪芹送她一个“贤”字,可见她也是曹雪芹怀着喜爱之情写出的一个形象。不要看她是一介婢女,听她对宝玉说的话,倒是有些见识的。
袭人劝诫宝玉的话都发自真心,只是想保全宝玉“一生的声名品行”,她的这片心意给宝玉架构了一个暖心的世界。曹雪芹给《红楼梦》第十九回取名为“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解语花”代指袭人,足见作者对她的喜爱。袭人假借自己要离开贾府,宝玉不舍袭人,执意留下她。袭人乘机让宝玉答应她三件事,以革除陋行:第一件事是贾宝玉不能再说混话,第二件事是贾宝玉不管喜不喜欢读书,都要“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第三件事是宝玉再不许吃人嘴上的胭脂。
这三件事,这一段规劝的话语,不可谓不高妙,体贴、理性、情意都有了,让人感受到袭人的“暖”。如果袭人像宝钗那样板着面孔说教,定会被宝玉断然喝止。先说“体贴”。袭人深知信口胡说的人很难被周围的人容纳,她劝宝玉不要再说混话,实际上是在教宝玉调节人际关系。再说“理性”。宝玉愚顽怕读文章,她劝宝玉“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自然能让贾政少生宝玉的气,宝玉在人前也好说嘴。最后说“情意”。宝玉喜欢在内帷厮混,袭人劝他百事检点些,不能任性恣意,实际上是教宝玉做一个专情的人,而不做沉溺于风花雪月的纨绔子弟。
《中庸》首章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花袭人的暖心话给宝玉打开的就是一个遵循“中庸之道”的世界。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袭人对主子宝玉尽职尽责之心都尽数通过暖心的语言展现出来了。但宝玉终究任性恣意惯了,辜负了袭人为他建造暖心世界的一片真情。
【点 评】
本文的亮色有三:一是“巧”。作者巧借《红楼梦》第十九回的情节为由头,既扣题——“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紧扣文题中的“花解语”而来,又破题——为全文张本,拿袭人劝诫宝玉的话说事,以一当十,可谓“机智”。二是“透”。作者从体贴、理性、情意三个方面对袭人劝说宝玉的三件事进行分析,既将依据一一摆出,又将事理讲清说透,让人心悦诚服,颇有“百家讲坛”之风。三是“高”。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袭人规劝宝玉的三件事总结升华到了“中庸之道”的层面,高屋建瓴。要“入乎其中”地分析须有功力,要“出乎其外”地升华则须有境界,本文可谓兼得之。
[作者通联:江苏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