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不问赶路人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yiti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华老师的作品《活着》以冷静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存在的英雄。富贵及他的家庭在中国6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历经接踵而至的打击,依然友好而坦然地对待这个世界,以超然的历史观和豁达的人生观“活着”。
  一口气读完这本经典,心情像琴弦拨动后的余震,久久不能平复。在变幻莫测的时代背景下,个人犹如柔弱的芦苇,禁不起时代的风浪;然则“人是一支会说话的芦苇”,柔弱但坚强。正是无数“富贵”一样的普通劳苦大众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书写了“活着”的史诗。
  这本书代入感极强,得益于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从第三人称的介绍到富贵本人第一人称的讲述,使苦难的“幸存”者变成了自己的“生活”,变成了主人公的独自写照而非旁人的亵渎和揣测,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富贵的存在。而生活的痛苦与幸福,只有自我才能有真切的感受。我们从富贵的讲述中,不仅看到了富贵的每一个沉重的悲剧,也能够感受到生活之于富贵的幸福时刻,诸如战乱后的回家,女儿的出嫁,外甥的出生。记忆常常是时光里的过滤机,留下的是幸福回忆,忘记的是苦难历程。对于富贵来说,愿意去讲述过去是可以理解的。他愿意在回忆中将不同岁月的事情打乱重组,按照自己的喜好排列组合,获得一个不一样的全新体会,以自己的模式回味幸福抑或痛苦。几十年的时间于漫漫长河过于短暂,于人生已经足够漫长。老年的富贵在记忆中寻找那些生活的碎片,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并从回忆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去坦然面对活着的生活。
  作者的叙述风格与莫言有些相似,用朴素平实的语言讲述最波澜壮阔的故事。如果说莫言有着魔幻主义色彩,余华则更多些写实主义的风格。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富贵的一生,仅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无疑是苦难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和生死。“富”“贵”只出现在他的前二十年里,后来的一切,都与这名字相悖。他是经历了大落大起的人,从门厅大院、佣仆环绕、肆意放纵到破产、穷困潦倒开始去认真地经营生活;从父母健在、妻儿簇拥到最后仅与一头老牛相伴。他经历了常人少有的磨难。但这些磨难恰恰成了他活下去的力量。在苦难面前,有人被生活打败,一蹶不振,怨天尤人,甚至疯癫和绝望。也有些如富贵一般的人,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伤,但不怨,不弃,以内心的平静和安稳,冷静以待这个世界。在那个混乱扭曲的时代,被强迫着裹挟而行的人太多,富贵尽管被生活抽剥后透出许多次的软弱,却从不曾降服。生命如此怪诞,一口气、一滴水、一次磕碰、抽一次血、吃一次豆都能置于死地。当所有不幸降临到头上,恰巧你一无所有时,该如何?富贵给出的答案是:活下去,就这么活下去,这也是余华给出的答案。
  “夫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无所谓仁慈,生活有难有易。世界从不背叛我们,也从未要求我们顺从。所以我们终究为何而活?我想,活着,是为了去挣扎、去痛苦、去幸福、去卑微、去高大,直到有一天,我們能和世界和平共处。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看到生活里的光,积攒前行的力量。《庄子》之《齐物论》说,“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成取自取,而怒者其谁邪?”意思说风吹到各种空穴有不同的声音,各种不同的声音完全取决于空穴自己,风本来就没有什么不同的声音。这个世界是客观的,而我们每个人对待世界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主观的。我们就是种子,我们就是光。我们如果找到自己的种子,发出自己内心的力量和光芒,则生活必将更加温暖。“生活以痛吻我,我报生活以歌。”这也许是作者创作本书的用意之一吧。
  小说的结尾,富贵讲完了属于他的故事。他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绳慢慢离开,走去时,一人一牛,都微微晃动着身体,他们渐渐远去。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声音传来——“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久到一生的故事,浓缩到平静的一句话里。意味深长!我喜欢最后的意境:“你翻山越岭,而天地无声。”
  富贵已经养过鸡,也拥有过一头羊,如今还拥有了一头牛,就只差了100亩地而已,况且他还活着呢,活着就有希望,不是吗?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也是一生坎坷,屡遭不幸,却以自己超然的人生态度,在失衡的社会现实中找到自己心灵的支点,成为一代大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让我们积极地“活着”,坚强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用心感受生活的幸福,寻找生命的真谛。
  星光不问赶路人。你所有走过的路,都变成了照耀你的星光。谨以此,献给所有不惧摸爬滚打、勇敢说“我不”的人们。
其他文献
摘 要:《朗读者》通过虚实两方面将汉娜的“房子”意象与主人公米夏、汉娜本身相联,借由该意象刻画出汉娜外显特质与内心世界的反差,具象化了米夏对于汉娜即战后一代对于二战时平庸之恶的犯罪者的矛盾心理和动态的认知过程,彰显了历史罪责的复杂性  关键词:《朗读者》;意象  作者简介:秦星语,2000年出生,女,汉族,就读于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世纪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现代性与本土化路径研究(编号:13YJA751039)。  摘 要:方方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讲述了农村人涂自强通过努力考上大学进入城市生活的曲折故事。作为底层人的涂自强想要在城市里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倾其一生不懈努力,但命运、个人、生活无法由他自己决定,而是被阶层、时代、困境层层裹挟,最终死亡。他是蜗居群体的缩影,是个人和社
摘 要:源于酒神颂音乐与一种毁灭个体归于太一的情绪和幻象,古希腊悲剧一直在古希腊甚至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而其独特之处在于,从广义上讲,它所寄寓的精神与表达的内涵早已超出了文学本身。因此,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与哲学、文学等多角度入手,深入剖析古希腊悲剧盛行并成为一种重要文学形式的原因。  关键词:悲剧;酒神精神;日神精神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詹姆斯·乔伊斯写的半自传体小说。描写的是青年斯蒂芬的成长历程。青春期的欲望使斯蒂芬困惑,又没有得到恰当的沟通和引导,斯蒂芬迷失在欲望中。在教会的帮助下,斯蒂芬暂时抑制住了自己的欲望,但他发现自己的本性也被抑制了。随着斯蒂芬的成长,他的欲望得到了升华,并点燃了他的艺术生涯。从欲望的角度探讨斯蒂芬的成长历程,画像将不再是一张纸,而是他的欲望曲线。如果设定斯蒂芬的情欲和
摘要:纳斯鲍姆的能力理论所关注的是在一种多元社会中如何使每一个人获得一种相符的生活品质,而这种生活品质所体现的便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有尊严的、体面的生活状态,这也正是纳斯鲍姆对社会基本正义的界定。纳斯鲍姆在《寻求有尊严的生活》一书中,通过对能力理论架构的要素与正义观念本质的关联性证成,清晰的展示了一种新的能力进路下的正义观。  关键词:能力理论;生活品质;能力正义观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
摘 要:近日热播的电影《妖猫传》,电影中那些美轮美奂的各式場景:长安的壮阔辉宏、青龙古刹的巍峨屹立 、杨贵妃的霓裳羽衣……随着各类任人物的跌宕起伏,在拼接成物华天宝长安盛世的同时,也在激发着人们对于过去种种的好奇。而这些在如今的日本皆有迹可循。日本古寺,京都城,汉诗,和服等。这些发展成为日本独特的文化被世界所认可,但追溯其源头,还是由唐文化衍生。本文在电影《妖猫传》中选取人物空海和几个场景作为切入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01  众所周知,老舍是塑造市民形象的个中好手。他善于从普通市民的角度,借助生活中平凡琐碎的小事反应社会上发生的大事。在老舍的短篇小说《老字号》中,围绕“钱掌柜走后”,“周掌柜来后”,“周掌柜走后”,“钱掌柜回归后”这四个阶段,从辛德治这样一个“小人物”的视角,通过对“三合祥”这家“老字号”的兴
摘 要:二十世纪,英国文学迎来了一次罕见的大地震,而这场地震的“始作俑者”便是著名的小说家劳伦斯,当时,文学界只顾着看他备受争议的一面,却忽视了他的作品给英国文学带来的冲击,直到余震过后,人们才深刻地认识到他的抨击之深和影响之大,他的作品多以伦理入手,通过悲剧的转化,使得其表现得更为深刻和现实,从他的处女座《白孔雀》当中就可以表现出来。  关键词:劳伦斯;白孔雀;悲剧  作者简介:翟信君(1976
摘 要:王小波在小说《黄金时代》中,运用狂欢话语和黑色幽默来描写特定时代荒诞的现实,把对个体生存处境的揭露和反思寓于众声喧哗式的多层叙事中,使读者得以站在崭新的视角和高度窥见历史本原,展开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反思[1]。  关键词:黄金时代;叙事学;狂欢化;黑色幽默;诗意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02  王小波被妻子李银
摘 要:“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是刘勰建立的作文和评价的标准,《辨骚》篇体现了刘勰对与占正统地位的经相异的《离骚》的评判,对认识西方理论背景下当代文论的合法性具有启发意义。本文以《辨骚》为切入点,认为文学研究应征言核论,从作品本身出发,同时铄古切今,在考虑文本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勇于从新的视角进行阐释。  关键词:文心雕龙;辨骚;文学理论;合法性  作者简介:魏笑雪(1995-),女,汉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