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ximu19840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0年代,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概念,而且这更像是一个方法论。虽然这是针对文艺工作提出的,却影响了一代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古为今用”指弘扬古代的精粹,为今天所用;“洋为中用”指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中国的很多艺术家从自己的角度阐释着对这一方针的推崇,也有外国的艺术家,用同样的方式发展着自己的艺术。
  舞蹈界最有“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特点的,就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了,这是当年多少艺术家创作的结晶啊!《红色娘子军》既取材解放前的故事,讴歌了当时的精神,又大胆使用“芭蕾舞”的艺术载体,既拉近了当时的观众和西方艺术的距离,又是中国艺术国际化的一次伟大尝试。事实证明,《红色娘子军》走出去了!它既让外国人领教了中国的筋骨,也让外国人认识了中国的艺术。也许在外国人心目中,《红色娘子军》不够浪漫。我在网络上看到过西方芭蕾舞团改编的《红色娘子军》,看到了常青和清华忠贞的爱情,也看到了娘子军们发自内心的缠绵与伤感。但这不是我们的故事。是的,我们没有王子和公主,我们的主人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民,但那时,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超过王子的心中偶像叫常青,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惹人爱怜的邻家女孩叫清华。这是我们中国人才懂得情怀。把这种特有的情怀嫁接到西方的载体里去,就是我们中国的芭蕾舞剧。
  再讲一个器乐演奏的例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恐怕无人不知,就算是毫不懂音乐的人也能哼出其中一段旋律。这无疑是一个更成功的“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梁祝》的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由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主要内容。熟悉的旋律响起,仿佛看到两个文生公子肩并肩走在石桥之上,也仿佛看到两只蝴蝶从坟茔飞出时旁人的泪眼。这样一个中国的故事竟被小提琴这样一个“洋物件”诠释的更富有诗意,叮咯咙咚呛听多了,这种如泣如诉竟更令人动容。这么多年过去了,在很多中国百姓的心中,这仍然是无法逾越的音乐高峰。
  说了这些传统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就不得不再提一个不太一样的作品——《茉莉花》。这首民间小调由于一些西方音乐家的传播,成了中国的一张有声名片,绝对可以算得上“同一个世界 同一首《茉莉花》”。但这不是如同中国常用的那种“他为己用”,而是该让我们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学习的“中为洋用”。我举几个例子来说一说,西方人是如何“中为洋用”的。
  首先,说一说一代中国人心目中的《茉莉花》到底是谁家的茉莉花?我从小就会唱茉莉花,歌词朗朗上口,旋律优美简约,街头巷尾传唱度也极高。可我后来才知道,我们所熟知的《茉莉花》竟是出自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朵》。刚知道时,我简直生气,感到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但后来我却想,一个意大利人都能创作出经典的中国民歌,为什么中国人自己做不到?这部歌剧将《茉莉花》的旋律带到世界,甚至中国本国对它的认知度比原版高得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想了很久,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普契尼想要创作一部中国背景的作品,他干嘛不用最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戏曲?因为他是创作歌剧的呀!这答案简单得可笑,道理也同样简单。意大利是歌剧之乡,普契尼的歌剧必然最早都是写给意大利人看的。如果用戏曲,真的能做到好吗?真的有人看得懂吗?不管这部歌剧发生地是哪儿,普契尼对歌剧这一艺术体裁有信心,有能力,而且有热情,就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而优秀的作品是注定流芳的。
  这我就不得不谈谈中国大型舞台剧《大唐贵妃》了。《大唐贵妃》取材于梅兰芳上个世纪20年代名剧《太真外传》,同时参考白居易《长恨歌》、白朴《梧桐雨》、洪升《长生殿》等名篇名作及今人的一些作品,听起来高端又贵气!有人说它是大型交响京剧,但京剧有有杂技吗?京剧有写实化的云雨之情吗?还有人说它是动作音乐剧,说得好像别的音乐剧都不动似的。事实上,它的主创人员都说不清创作出来的是个什么类型的作品,最后只能叫舞台剧了。我绝不是否定其主创的艺术造诣和辛勤付出,我只是觉得可惜,觉得没选对路线,贪多嚼不烂了。事实也证明,备受重视的国家项目,如今只剩一首《梨花颂》和对服装道具的争议了。
  为什么《大唐贵妃》不能成为一部京剧大作呢?中国人创作京剧难度会大到望尘莫及?不是不能创作京剧,而是不想。有很多客观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无论理由如何,大家心照不宣的是,创作京剧外国人也听不懂,中国人也不爱看,到头来没有观众,就更别提受到万众瞩目了。这就是一种赤裸裸的不自信,对民族文化的不认同。演中国人津津乐道的人事物都不敢用中国本土的艺术,那要是有一天讲外国人的故事呢?相比之下,《图兰朵》这样一部在1924年讲述中国元朝故事的意大利歌剧,让人汗颜啊。
  除了长在外国的茉莉花,还有一朵芬芳的洋茉莉。相信大点儿的商场商店都播放过两首唯美的萨克斯风曲,一首是打样专用的《回家》,另一首则是平时循环用的《茉莉花》,大家肯定对它非常熟悉。这首由全球著名的美国高音萨克斯风名家肯尼·基创作的《茉莉花》,同样取材于中国民歌《茉莉花》,只是应该是西方改过的《茉莉花》,但在旋律上做了一定的变动,使这首曲子做到了神似形不似。他没有换一种乐器演奏本土音乐,而是用他擅长的乐器演奏了中国民歌,同样是“他为己用”,呈现出了另一种成功。
  这两个《茉莉花》的例子,体现了“他为己用”的理念:对自己的艺术手段自信且认同本土艺术形式,体现了艺术家创作和改编时的勇气,还体现了一种“他为己用”的思路。中国的“洋为中用”多体现为外国皮囊中国心,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但在艺术创作中不免狭隘。中国音乐人不断尝试在作品中加入外国心,但本国的皮囊却画不好。画皮画骨难画心,连皮都画不好,又怎么能画心呢?这两个版本的《茉莉花》就是一个本国皮囊外国芯的优秀案例。保护好自己的皮囊,用心体会别人的心。
  其實,新一代的艺术尝试正在进行中。有民歌主题的管弦乐组曲,也由原生态大提琴协奏曲,有衍生态现代民族舞剧,也有中国风现代舞蹈,新一代艺术家征用自己的艺术造诣和学术成绩探索者,探索一条更开阔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之路。当创新了思路,体会到灵魂,热爱艺术,尊重创造,中国的艺术一定能站在世界的高峰。我们不仅要懂得:对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不能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更应该尊重历史、接纳历史。文化发展应该“海纳百川”,面向世界,积极学习和汲取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分为我所用,不能简单奉行“拿来主义”,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吸取精华。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画承载着其千年的文化传统一路走来,在经历了近代一场名为东学西渐的飓风之后,使今人对中国画的本体意识的淡化和认识不足,是导致了今日中国画圈内各种乱像横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前途令人堪忧。如此一来,我们对中国画的传统绘画精神的反思和追溯,在现在看来就显得必要了。  【关键词】:传统临摹;溪山行旅图;实践;创新  技法的学习是研究学习中国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更深层面的研习并不止于单纯的手上功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在物质基础得以保障的情况下,对于建筑景观建设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精神追求亦随之提升。然而,城市园林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致使园林设计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综合多种生物,要确保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是一致的。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
期刊
【摘要】:张抗抗,作为一名知青作家,她善于揭露人性恶的写作风格一直备受争议。然而,无论众人对知青“人性恶”这一理论是否肯定,张抗抗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她深深思考的智慧结晶,它们经过时间的冲刷和历史的考验,愈来愈显现出其珍贵的价值。单从《隐形伴侣》和《残忍》这两部作品就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会讲故事的人,她善于运用高超的写作手法铺叙故事并将人带入其中,深刻揭示出人性中不忍卒视的一面,令人扼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汉传佛教是其源,中原礼法改其制,鲜卑传统绪其流,道教文化附其形,民间艺术予其动,从而构成了潇洒飘逸、凌空翔舞的飞天这一灵动的艺术形象。敦煌飞天与佛教元素融会贯通,彰显出佛教的奥妙深邃、雄伟肃穆、祥和静谧的文化现象,更多的是掺杂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佛理的感悟。  【关键词】: 敦煌飞天;风格特征;佛教;禅意  敦煌艺术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大瑰宝,敦煌舞则是敦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珍贵部分,是集独
期刊
【摘要】:摄影在长时间里被人们作为一种再现的方式而使用,这种再现让我们看到了物质的物理属性,更让我们得以把握一种长久以来的历时图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摄影逐渐地被人们熟练的掌握,我们从黑白的世界里走出来,走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然而,摄影的意义在哪里?它对于日常、对于艺术、对于世界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值得你我思考的重要命题。文章通过对日本著名摄影大师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 )的
期刊
【摘要】:我国戏曲文化在如今的发展面临着比较关键的时期,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戏曲文化进行继承,更需要不断地创新内容和表演形式。事实上我国的戏曲艺术一直在主动创新之中,并且对大众的审美进行很好的适应。以丑角为例,是我国戏曲表演中的四大行当之一,在戏曲舞台上身为配角的丑角,给整个舞台所带来的表演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丑角自带的喜剧效果,让戏曲表演的趣味性更足,对于观众而言也更具吸引力。因而本文就对戏曲
期刊
【摘要】: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报和具体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反映社会生活。所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每个小说家所孜孜以求的。但由于中国古代小说源于神话传说,街谈巷议,志怪志人之作以及传奇讲史,宋元明清华本小说,章回小说由初具雏形渐趋完善。其中明初小说十分注重情节,人物性格塑造上比较粗糙,直到明中叶至明末清初,小说才从类型化的人物典型向性格化的人物典型过渡。  【关键词】:明清;
期刊
【摘要】:本文概述了民族创新精神对我国动画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实验动画的主要特点就是形式上的的实验和内涵方面的探索,而我国实验动画的主要特征就是民族创新精神的充分体现。然后结合我国民族动画的发展分别对我国实验动画的艺术风格、题材、动画形象及音乐等方面,对我国实验动画中的民族创新精神进行系统的研究,梳理出其中的特点和规律,深化认识新时代我国动画艺术的民族创新精神。  【关键词】:动画;民族性;艺术发
期刊
【摘要】:室外演出的环境较为嘈杂,因而在器材的选配上需要更为合理,才能够确保演奏效果。除此之外,在乐器的调音技巧方面,需要与实际的表演相结合,以此来获得更为优秀的演出效果。本文就对室外演出时的器材选配与调音技巧进行分析,以此来得出结论。  【关键词】:室外演出;器材选配;调音技巧  在室外的表演中,以乐队的方式进行民乐的演奏,因而对于民乐的器材而言,需要能够有合理的搭配和出色的调音技巧,才能够获得
期刊
【摘要】:藏族传统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上千年的不断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演变、继承和创新。邦典作为藏族服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浓厚的藏族传统文化内涵和长远的发展前景。藏族邦典也是根据藏族不同的区域分为不同的风格特点,但其特征风格却反映着人们共同的纯朴干净的内心世界。邦典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是在文成公主入藏时,当地的人们看到文成公主的穿着,感觉非常好看,都纷纷效仿,后来邦典也就一直延续至今,仍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