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几个技术问题的讨论,并结合现场的工程实践,得出通过正确的沉降观测方法完全可以预警建筑物安全的结论。
关键词 沉降观测 技术问题 建筑物的安全
中图分类号:[TU19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在我国兴起,这在客观上提出了如何保证高层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当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就会产生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特别是当建筑物荷载过大,超过地基土所能承受的能力,发生剪切破坏,将给建筑物安全带来隐患和危害。下面我们具体探讨一下沉降观测中存在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
2 沉降观测几个技术问题
2.1点位布设及其观测指标问题
由于高层建筑一般建立在城市建筑密集的区域,施工现场条件的限制,使得基准点布设难以达到理想的建点要求。鉴于以上的原因,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条件建立工作基点,并以三个一组 为构点方式。并注意到点位布设在高层建筑物影响之外,无机动车辆往来,较隐蔽的地方。另一方面,精密水准的重要前提是要求前后视距相等,但由于建筑施工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到这一点。水准仪视准轴和水准轴不平行所产生的 i 角,当前后视距差超过一定距离时,对每站高差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见附表
在实际测量时,可以采用施加改正的办法修正高差数值,因此,必须在测前、测后精确测定水准仪i 角。另一方面,严格校正水准仪 i 角,使 i 角控制在 5 s 之内,可使视距差达到8 m。
2.2 观测周期问题
由于建筑物沉降变形是一个渐变过程,是时间的函数,而且变形速度是不均匀的。但是,我们进行的变形观测次数是有限的,所以,合理地选择观测周期,对于正确分析变形结果是很重要的。不要盲目地增加观测次数和缩短观测周期,以免在变形变化较小时,前后两次观测数据在观测误差范围内上下跳动,既浪费人力、物力,又达不到观测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应视具体情况选择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在建筑物施工期间,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根据地基和荷载情况而定。在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特别当平均沉降速度较大或差异沉降量较大时(除了点位被人为损坏),应予以重视。一方面,及时通知设计、施工部门采取措施,另一方面,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2.3 观测成果质量控制问题
为保证沉降成果的质量,减少测量误差对观測成果的影响,应做到定人、定仪器、定路线。每次观测沉降之前,必须对水准工作基点进行观测,以掌握工作基点的现状。沉降观测前、后应进行必要的仪器检测确保仪器可以正常使用。
2.4 沉降观测资料的完整性问题
沉降观测时的施工概况记载是完整的沉降观测资料的一个重要部分。沉降观测中对施工概况的记载如工程的进展、施工条件的变化、工程荷载、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等,对分析整理和利用沉降资料,特别是当差异沉降量大于规定的要求时或阶段沉降量较大时显得尤其重要,它是正确作出决定的依据,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3结论
通过近来在建筑物沉降观测中的数据分析,只要在观测手段上,采用精密水准仪及其配套的精密水准尺,定人、定仪器、定路线,运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方法,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参照有关规范的技术要求施测;在数据处理上,采用现代测量数据处理技术,剔除粗差,保证计算的沉降量为实际沉降量;在变形分析与解释上,采用单点与整体相结合的办法,结合高层建筑工程地质、基础类型等,合理解释变形产生的原因,完全可以对建筑物的安全作出正确决策。从而为设计、施工、运营单位提供第一手准确资料,对指导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施工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苏]B.H甘申等著.建筑物垂直位移的观测与水准标石稳定性分
析.北京:测绘出版社,1986
[2] JGJ/T 8—2007 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7
关键词 沉降观测 技术问题 建筑物的安全
中图分类号:[TU19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在我国兴起,这在客观上提出了如何保证高层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当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就会产生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特别是当建筑物荷载过大,超过地基土所能承受的能力,发生剪切破坏,将给建筑物安全带来隐患和危害。下面我们具体探讨一下沉降观测中存在的几个主要技术问题。
2 沉降观测几个技术问题
2.1点位布设及其观测指标问题
由于高层建筑一般建立在城市建筑密集的区域,施工现场条件的限制,使得基准点布设难以达到理想的建点要求。鉴于以上的原因,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条件建立工作基点,并以三个一组 为构点方式。并注意到点位布设在高层建筑物影响之外,无机动车辆往来,较隐蔽的地方。另一方面,精密水准的重要前提是要求前后视距相等,但由于建筑施工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到这一点。水准仪视准轴和水准轴不平行所产生的 i 角,当前后视距差超过一定距离时,对每站高差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见附表
在实际测量时,可以采用施加改正的办法修正高差数值,因此,必须在测前、测后精确测定水准仪i 角。另一方面,严格校正水准仪 i 角,使 i 角控制在 5 s 之内,可使视距差达到8 m。
2.2 观测周期问题
由于建筑物沉降变形是一个渐变过程,是时间的函数,而且变形速度是不均匀的。但是,我们进行的变形观测次数是有限的,所以,合理地选择观测周期,对于正确分析变形结果是很重要的。不要盲目地增加观测次数和缩短观测周期,以免在变形变化较小时,前后两次观测数据在观测误差范围内上下跳动,既浪费人力、物力,又达不到观测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应视具体情况选择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在建筑物施工期间,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根据地基和荷载情况而定。在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特别当平均沉降速度较大或差异沉降量较大时(除了点位被人为损坏),应予以重视。一方面,及时通知设计、施工部门采取措施,另一方面,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2.3 观测成果质量控制问题
为保证沉降成果的质量,减少测量误差对观測成果的影响,应做到定人、定仪器、定路线。每次观测沉降之前,必须对水准工作基点进行观测,以掌握工作基点的现状。沉降观测前、后应进行必要的仪器检测确保仪器可以正常使用。
2.4 沉降观测资料的完整性问题
沉降观测时的施工概况记载是完整的沉降观测资料的一个重要部分。沉降观测中对施工概况的记载如工程的进展、施工条件的变化、工程荷载、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等,对分析整理和利用沉降资料,特别是当差异沉降量大于规定的要求时或阶段沉降量较大时显得尤其重要,它是正确作出决定的依据,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3结论
通过近来在建筑物沉降观测中的数据分析,只要在观测手段上,采用精密水准仪及其配套的精密水准尺,定人、定仪器、定路线,运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方法,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参照有关规范的技术要求施测;在数据处理上,采用现代测量数据处理技术,剔除粗差,保证计算的沉降量为实际沉降量;在变形分析与解释上,采用单点与整体相结合的办法,结合高层建筑工程地质、基础类型等,合理解释变形产生的原因,完全可以对建筑物的安全作出正确决策。从而为设计、施工、运营单位提供第一手准确资料,对指导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施工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苏]B.H甘申等著.建筑物垂直位移的观测与水准标石稳定性分
析.北京:测绘出版社,1986
[2] JGJ/T 8—2007 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