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于刚刚升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老师因势利导,利用这个阶段孩子天性爱玩、喜欢游戏的特点,将学习和游戏结合,在游戏中学习,不但提高了学生数学作业的质量,而且为小学教育方法的完善和提高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数学作业 基础 一年级 游戏
很多执教一年级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有时上一节课,教一个知识点,只不过几分钟,或者几十分钟,而批改学生的作业却往往要花上多得多的时间。作业中的错误刚刚在课堂上集体分析过,可还有一部分学生改正不了。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数学作业的正确率,从而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提前认字,读懂题意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大门,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语文,有的学生可能已经认识上百个字,而大多数学生还只认识“一、二、三、大、小……”等十分简单的汉字。很多习题学生其实是会做的,可是就因为看不懂题目意思而做错了。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作业时,必须先帮助学生读懂题意,明白这道题是让他们干什么、该怎么做。这样,学生面对作业时就不会觉得无从下手了,更不会胡乱下手了。那么,如何帮助一年级学生读懂题意呢?教师把作业中经常出现的“一共有、从左往右、数一数、最长、最短”一类的词语集中起来制成生字卡片,让学生在课内或者利用早自修、中午等时间认读,久而久之学生看到这些字就认识了。
二、形式多样,指导解题
一年级学生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数学思维训练,许多题型对他们来说都是第一次碰到。所以学生即使读懂了题意,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学生还是只能凭着自己对数学凌乱的、模糊的、不成体系的认识去解答。因此,教师在指导一年级学生的数学作业时,应教给他们一些切实可行的解题方法。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的确,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符合幼儿好动的特点。就小学生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持久、稳定。在指导一年级学生的数学作业时,教师如果能把单一、枯燥的作业内容游戏化,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例如,一年级上册《补充习题》第27页有这样两道题:(1)在( )里写出大于5但小于9的数;(2)在( )里写出小于8但大于5的数。指导学生时,我没有直接出示题目,而是告诉学生,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数字宝宝的游戏。学生的兴致很高,都眼巴巴地看着我,急切地想知道游戏的内容。于是我把事先准备好的0~1 0的数字卡片分给11个小朋友,然后请拿到卡片的学生来当数字宝宝,在讲台前按顺序排成一队。游戏开始了,第一次我先请大于7的数字宝宝蹲下,结果拿着卡片8、9、10的小朋友蹲下7。再请全班学生进行评价,让他们说说另外的数字宝宝为什么不用蹲下。接着,我又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游戏……当学生对只有一个条件的游戏很熟练后,我就顺势提出,接下来要玩有两个规定条件的游戏了:请大于6小于9的数字宝宝举起双手,结果6、7、8的数字宝宝都举手了。下面的学生看见了纷纷指出数字宝宝6错了,一个学生指出6小于9但是不大于6,没有同时符合两个规定条件因此不能举手。再继续游戏时,那些数字宝宝们就仔细多了,出错的也少了。等游戏结束后,我再出示以上习题,学生就能迎刃而解了。
游戏能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密切师生间的关系,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不妨适当采取一些具有游戏因素的练习,如:投篮比赛、夺红旗、小鸟回家、对号入座、乘汽车、数字排队等游戏,更能吸引和保持儿童的注意力,效果也会更好。
三、关注细节,培养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构成健全人格的基础,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而培养良好的习惯却必须从关注细节开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
例如,在数学作业的评价和展示过程中,应变一统为多元,实施多元化评价和展示。我在评价作业质量时,给学生评两个成绩,一个是百分制,另一个是给学生奖励小红花、小奖章。前者是评价作业对错的,而后者是奖励作业完成得端正、整洁的。这样一来,学生做作业就认真多了,写字潦草的现象渐渐少了。只要我们从这些细微之处着手,学生便会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作业质量。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优化指导作业的方式,以趣味训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体验成功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在作业训练中得到培养。
关键词 数学作业 基础 一年级 游戏
很多执教一年级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有时上一节课,教一个知识点,只不过几分钟,或者几十分钟,而批改学生的作业却往往要花上多得多的时间。作业中的错误刚刚在课堂上集体分析过,可还有一部分学生改正不了。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数学作业的正确率,从而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提前认字,读懂题意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大门,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语文,有的学生可能已经认识上百个字,而大多数学生还只认识“一、二、三、大、小……”等十分简单的汉字。很多习题学生其实是会做的,可是就因为看不懂题目意思而做错了。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作业时,必须先帮助学生读懂题意,明白这道题是让他们干什么、该怎么做。这样,学生面对作业时就不会觉得无从下手了,更不会胡乱下手了。那么,如何帮助一年级学生读懂题意呢?教师把作业中经常出现的“一共有、从左往右、数一数、最长、最短”一类的词语集中起来制成生字卡片,让学生在课内或者利用早自修、中午等时间认读,久而久之学生看到这些字就认识了。
二、形式多样,指导解题
一年级学生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数学思维训练,许多题型对他们来说都是第一次碰到。所以学生即使读懂了题意,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学生还是只能凭着自己对数学凌乱的、模糊的、不成体系的认识去解答。因此,教师在指导一年级学生的数学作业时,应教给他们一些切实可行的解题方法。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的确,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符合幼儿好动的特点。就小学生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持久、稳定。在指导一年级学生的数学作业时,教师如果能把单一、枯燥的作业内容游戏化,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例如,一年级上册《补充习题》第27页有这样两道题:(1)在( )里写出大于5但小于9的数;(2)在( )里写出小于8但大于5的数。指导学生时,我没有直接出示题目,而是告诉学生,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数字宝宝的游戏。学生的兴致很高,都眼巴巴地看着我,急切地想知道游戏的内容。于是我把事先准备好的0~1 0的数字卡片分给11个小朋友,然后请拿到卡片的学生来当数字宝宝,在讲台前按顺序排成一队。游戏开始了,第一次我先请大于7的数字宝宝蹲下,结果拿着卡片8、9、10的小朋友蹲下7。再请全班学生进行评价,让他们说说另外的数字宝宝为什么不用蹲下。接着,我又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游戏……当学生对只有一个条件的游戏很熟练后,我就顺势提出,接下来要玩有两个规定条件的游戏了:请大于6小于9的数字宝宝举起双手,结果6、7、8的数字宝宝都举手了。下面的学生看见了纷纷指出数字宝宝6错了,一个学生指出6小于9但是不大于6,没有同时符合两个规定条件因此不能举手。再继续游戏时,那些数字宝宝们就仔细多了,出错的也少了。等游戏结束后,我再出示以上习题,学生就能迎刃而解了。
游戏能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密切师生间的关系,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不妨适当采取一些具有游戏因素的练习,如:投篮比赛、夺红旗、小鸟回家、对号入座、乘汽车、数字排队等游戏,更能吸引和保持儿童的注意力,效果也会更好。
三、关注细节,培养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构成健全人格的基础,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而培养良好的习惯却必须从关注细节开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
例如,在数学作业的评价和展示过程中,应变一统为多元,实施多元化评价和展示。我在评价作业质量时,给学生评两个成绩,一个是百分制,另一个是给学生奖励小红花、小奖章。前者是评价作业对错的,而后者是奖励作业完成得端正、整洁的。这样一来,学生做作业就认真多了,写字潦草的现象渐渐少了。只要我们从这些细微之处着手,学生便会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作业质量。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优化指导作业的方式,以趣味训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体验成功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在作业训练中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