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活动 点燃探究火花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ages8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经历猜想、观察、实验、探究、交流、比较、发现等过程。教师应不断点燃学生探究的火花,使学生深刻感受科学探究的神奇与魅力。
  关键词:设计;活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1-023-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35页。
  教学过程:
  一、说出液体的名称,认识液体的性质
  1.(1)出示一张喷泉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喷泉)多美啊!喷泉里面是什么?(水)
  (2)水让人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你们的桌上有一杯水,请猜一猜是哪一杯呢?猜好的小组举手,老师帮你们贴上标签。(贴标签)好棒!所有的小组都猜对了。老师还想知道你们是怎么猜的?(用眼睛看没有颜色的,用鼻子闻没有气味的,用舌头尝没有味道的)提醒学生:对不了解的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你们可以把杯子轻轻地晃一晃,看水有没有固定的形状?(没有)可以把水倒出一些到空杯里,看水是否会流动?(会)
  (3)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发现了水的特点或性质是什么?(指几名学生说说,出示课件,女生齐读)你是这样观察的?(指几名学生说说,出示课件,男生齐读)指出:颜色、气味、味道、是否透明、有没有固定的形状、会不会流动等都是水的性质。
  2.你喜欢喝牛奶吗?(喜欢)为什么?你喜欢喝饮料吗?(喜欢)为什么?指出:像水、牛奶、饮料这样的物体都属于液体。在生活中,你一定见过很多液体,谁来说一说?(各种各样的饮料、牛奶、酒、油,还有蜂蜜、醋、洗手液等)
  3.像颜色、气味、味道、是否透明、有没有固定的形状、会不会流动等,不仅是水的性质,也是我们将要研究的液体的性质。谁来说一说液体的性质有哪些呢?(指几名学生说说,出示课件,齐读)
  【思考】 美丽的喷泉图片,引人入胜,学生自然想到水。桌上有四杯液体,哪一杯是水?猜对了老师贴标签。这个不难,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水的性质,如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等,还自觉地运用了一些观察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通过晃一晃、倒出一些可以发现水的其它性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然后,将水的性质、观察方法进行迁移,为下一步研究液体的性质做好铺垫。
  二、观察、比较油、水、牛奶和蜂蜜的性质
  (一)你们的桌上还有油、牛奶和蜂蜜,哪一杯是油呢?哪一杯是牛奶呢?哪一杯是蜂蜜呢?請猜一猜。猜好的小组举手,老师帮你们贴上标签。(贴标签)好棒!所有的小组都猜对了。老师还想知道你们是怎么猜的?(用眼睛看颜色,用鼻子闻气味、用舌头尝味道等)
  (二)接下来,各小组继续观察油、水、牛奶和蜂蜜的性质,完成“观察记录单”。
  1.了解活动指导:
  (1)看清油、水、牛奶和蜂蜜的标签,轻拿轻放。
  (2)组内协商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要有秩序。
  (3)一边观察,一边认真填写“观察记录单”,可以补充。
  2.小组开展观察活动,填写“观察记录单”,老师巡视指导。
  (1)我观察液体的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晃一晃,倒出一些等。
  (2)我发现液体的共同性质:液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3.组织交流
  (1)完成“观察记录单”的小组请举手。好棒!所有小组都完成了。下面,老师展示一个小组的“观察记录单”。谁来说说油的性质有哪些?(油是透明的,淡黄色,有油味,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其它小组同意吗?(同意)那么牛奶、蜂蜜呢?(类推)你们是怎样观察的?(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晃一晃,倒出一些等)还有补充的吗?
  (2)出示“观察记录单”,我们来比较油、水、牛奶和蜂蜜的“是否透明”,有什么发现?(有的透明,有的不透明)再来比较“颜色”、“气味”、“有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会不会流动”,有什么发现?(类推)
  (3)通过观察活动与比较,我们认识了油、水、牛奶和蜂蜜各有不同的性质,也有相同的性质。那么,液体的共同性质是什么?
  演示:牛奶,老师也想晃一晃,倒出一些到空杯里。牛奶是否有固定的形状?(没有)牛奶会流动吗?(会)如果像这样晃一晃,再倒出一些油、蜂蜜等,你有什么发现?(油、水、牛奶和蜂蜜都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这样,我们发现液体的共同性质是什么?(指几名学生说说,出示课件,齐读)
  (三)小结:在刚才的观察活动与比较中,我们发现了有的液体透明,有的液体不透明;不同的液体颜色不一样、气味也不一样;液体的共同性质是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填空)
  【思考】 桌上有三杯液体,哪一杯是油呢?哪一杯是牛奶呢?哪一杯是蜂蜜呢?猜对了老师贴标签。这也不难,又一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学的重点是小组分工合作,继续观察油、水、牛奶和蜂蜜的性质,完成“观察记录单”。然后组织交流,通过纵比,认识油、牛奶、蜂蜜的性质以及观察方法;通过横比,认识这些液体是否透明,颜色,气味,有没有固定的形状,会不会流动等。在充分地观察、比较和交流中,学生能够深刻地发现这些液体不同的性质和共同的性质。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教学已经放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在《科学》教学中“静心”是习得知识的第一步,“活动”是习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思考”是习得知识的升华。我们的科学教学要努力讲究“静、动、思”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科学》教学;静心;活动;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3-037-1  小學科学教学的核心是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
摘要:中学生作为手机使用的主要人群之一,手机控等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我校对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中学生使用手机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中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管理的策略:学校应做好家校合作,创新教学方法,开发微课程,提高学生的自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关键词:学校管理;手机;自控力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7-08
摘 要:高三生活已经结束,在这忙碌、辛苦耕耘的一年里,我通过自身教学谈谈以下几点想法。  关键词:高三;生物复习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4-026-01  一、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得分率  生物学科作为高考试卷中理综卷中分数最少的一门学科,校领导、学生家长以及学生自身都对该学科重视程度不够。但是从试题的难易角度考虑,生物学科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部针对新目标课程的改革,初中数学有关“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也做出相应调整,为了适应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几何教材中的修改方向,各地教育工作者对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模式与课程设计都进行了创新探索,本文从新课标视角下对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改革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
摘要:新课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凝练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所要达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在主题式、议题式教学的基础上,尝试开展《宪法修改》项目学习,通过创设情境、问题驱动和合作探究,夯实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培养法治意识。  关键词:项目学习;宪法修改;法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之枯竭,像山泉枯竭一样。”可见爱的教育思想会让学生受益终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让自己的心中充满爱的阳光,用爱心精心呵护成长中的幼苗,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真实故事的写作动力。本文从学会爱生活、学会爱自己、学会爱他人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渗透陶行知爱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写作教学;爱的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
摘 要:数学学习中,学生的不良思维习惯阻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本文对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不良思维习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不良思维习惯;数学学习;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0-082-2  当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小学生数学学习粗心现象仍较普遍;不少小学生独立思考意识不强,数学学习缺乏深度
摘 要:阅读与写作,两者既可以分离,也可以相结合。没有写作的阅读,就没有扎实的根基,随时都可能中断;只有当阅读指向写作的时候,才能让阅读更有“收益”,也更能促进阅读。  关键词:读写结合;指向写作;分年段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95-1  我们经常提到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在听说读写这四个能力当中,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
摘 要:数学课堂例题的选择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例题的选择。  关键词:贴近生活;有趣味性;有探究性;有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44-2  思考能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能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鼓
摘要:本文介绍了镇江中德中心机电一体化专业,大胆进行跨企业双元制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了班组轮换教学的问题,制定了班组轮换教学的策略,以促使学生适应企业文化,为他们成为高素质职业人奠定基础。  关键词:班组轮换教学;实施措施;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7-043-1  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是中德跨企业培训的核心。德国“双元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