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村从事数学教学十多年,对农村初中学生中数学学困生之多深有感触。本人将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一、探究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了解到所任教班级的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因素有以下几种。
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系统、计算能力不达标。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很多学生数学基础薄弱。
2.自卑心理严重,造成学生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以至于对老师怀有敬尔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自己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3.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有些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基本上是“四不动”:不动眼仔细观察,不动口回答问题、参加讨论,不动手做笔记、做练习、做实验,不动脑思考。又加之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在完成不了作业的情况下就开始拖欠、抄袭。如此循环下去,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给数学学习造成重重困难。
4.学习方法不科学,造成学习低效。学困生在学习方法上很盲目,不讲究科学,有时候尽管花了大量的时间,看了很多的例题,做了很多的练习,当自己独立面对问题的时候依然模棱两可,不知该用什么知识、什么方法去解决,造成学习低效。
5.班级人数过多。教师面对50人左右的大班,多数教师忙于教学和班级管理,却疏于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6.受到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智力思维水平存在差异,使得有些学生在接受、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上存在很大的困难。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优先实现面向学困生。《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数学教育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以此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注重课堂的分层教学,及时鼓励。数学课上教师可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及时吸引、鼓励学困生,让他们也能关注课堂,认真听课。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对学困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指导,从七年级起让他们对预习和复习习惯加以培养。另外,要使学生预习的习惯坚持下去,数学教师要在课后布置下节课预习的内容,包括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预习的内容和目标越明确就越能强化他们的这种行为。
4.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深入辅导学困生。由于学困生在课堂上能吸收消化的知识有限,教师若能每天坚持课外辅导学生,对学困生的促进肯定会起到积极作用。本人认为课外辅导不是简单的给个别学生重复课堂的知识,可以针对当天的课堂反馈,出一些基础的题目让一些学困生完成,然后集中他们进行点评。还可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的小组学习形式,出题让优生来给学困生批改、讲评。
5.与学生接触,进行感情交流。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喜欢一位教师时,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学好这门学科。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的途径是很多的,从学习上到生活上,都要关心爱护学生,作学生的朋友,平时教师也要注意多用和蔼和激励性的语言等等,目的都是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他的老师是一个可依赖的人,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讲《视图与投影》和《频率与概率》时,因为这两章内容不需要太多的基础知识,而且跟现实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画图、游戏,比如摸球、转盘、求生日相同的概率等,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因而几乎每位学生都全心投入这两章的学习,也奇迹般地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在测验中,有好几位学生首次取得及格甚至是优秀,大大拉近了我与同学们的距离,与我也更亲近了。
6.用“赏识”教育,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进生来说,利用他们的一丁点进步,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进行激励、表扬,他们将会得到很大的精神需求,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信心,知道“我能行”。为了维持这种积极的心态,在上课时首先应该让他们主动地参与思考,去动手操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探究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了解到所任教班级的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因素有以下几种。
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系统、计算能力不达标。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很多学生数学基础薄弱。
2.自卑心理严重,造成学生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以至于对老师怀有敬尔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自己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3.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有些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基本上是“四不动”:不动眼仔细观察,不动口回答问题、参加讨论,不动手做笔记、做练习、做实验,不动脑思考。又加之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在完成不了作业的情况下就开始拖欠、抄袭。如此循环下去,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给数学学习造成重重困难。
4.学习方法不科学,造成学习低效。学困生在学习方法上很盲目,不讲究科学,有时候尽管花了大量的时间,看了很多的例题,做了很多的练习,当自己独立面对问题的时候依然模棱两可,不知该用什么知识、什么方法去解决,造成学习低效。
5.班级人数过多。教师面对50人左右的大班,多数教师忙于教学和班级管理,却疏于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6.受到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智力思维水平存在差异,使得有些学生在接受、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上存在很大的困难。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优先实现面向学困生。《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数学教育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以此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注重课堂的分层教学,及时鼓励。数学课上教师可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及时吸引、鼓励学困生,让他们也能关注课堂,认真听课。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对学困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指导,从七年级起让他们对预习和复习习惯加以培养。另外,要使学生预习的习惯坚持下去,数学教师要在课后布置下节课预习的内容,包括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预习的内容和目标越明确就越能强化他们的这种行为。
4.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深入辅导学困生。由于学困生在课堂上能吸收消化的知识有限,教师若能每天坚持课外辅导学生,对学困生的促进肯定会起到积极作用。本人认为课外辅导不是简单的给个别学生重复课堂的知识,可以针对当天的课堂反馈,出一些基础的题目让一些学困生完成,然后集中他们进行点评。还可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的小组学习形式,出题让优生来给学困生批改、讲评。
5.与学生接触,进行感情交流。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喜欢一位教师时,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学好这门学科。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的途径是很多的,从学习上到生活上,都要关心爱护学生,作学生的朋友,平时教师也要注意多用和蔼和激励性的语言等等,目的都是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他的老师是一个可依赖的人,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讲《视图与投影》和《频率与概率》时,因为这两章内容不需要太多的基础知识,而且跟现实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画图、游戏,比如摸球、转盘、求生日相同的概率等,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因而几乎每位学生都全心投入这两章的学习,也奇迹般地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在测验中,有好几位学生首次取得及格甚至是优秀,大大拉近了我与同学们的距离,与我也更亲近了。
6.用“赏识”教育,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进生来说,利用他们的一丁点进步,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进行激励、表扬,他们将会得到很大的精神需求,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信心,知道“我能行”。为了维持这种积极的心态,在上课时首先应该让他们主动地参与思考,去动手操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