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校报的育人意识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188667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强对大学校报育人功能的认识
  
  新闻宣传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无疑也是校报的使命。挖掘、拓展和发挥高校校报的育人功能,取决于校报编辑人员正确的编辑思想和良好的编辑意识,两者不能截然分开;而办报人员不论何种意识,都应统一于“育人”之中。也就是说,在高校校报中,“育人意识”是灵魂、是最根本的办报理念,它应该渗透在办报的整个过程中,这是高校校报有别于其他报刊的显著特性。因此面对广大学生,校报应当成为育人的工具;面对众多学生记者,办报应当成为育人的过程。
  坚持“办报育人”方针,必须在全体校报工作者中树立“四个意识”,即全局意识、服务意识、超前意识、主体意识。全局意识,就是每一个校报工作者都要切实明确,培养人是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而校报工作是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作为编辑记者,就要了解本时期学校工作的全局,了解所报道的有关部门工作的全局,这样才能使所编辑或采写的每一篇报道具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而不至于偏离方向或就事论事。服务意识,就是每一个校报工作者都要明确,校报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宣传、引导、教育作用,是通过服务来实现的,即校报的宣传报道必须自觉地为培养人的根本任务服务,为学校各方面工作服务,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校报的作用,并处理好与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超前意识,就是使每一个校报工作者在掌握全局的基础上,不仅对已发生的新闻事件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而且对学校今后的工作重点、即将推出的重大举措及师生思想的发展趋向等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超前计划,早做准备,组织报道,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新闻工作不滞后于学校事业的发展,不落到教职工和学生思想的后面。主体意识,是指编辑在报纸的生产过程中应处在主导地位,发挥核心作用。编辑的主导地位表现在校报的编、印、发三个环节中,编辑处于主体地位,对报纸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编辑过程中,编辑按其编辑思想组织、选择稿件,对材料的选择、取舍,对主题的确定,版面的技术处理,全凭编辑的主观意志决定,这样出版的报纸,已不是原始材料的简单汇集,而是融进编辑意图的“高级创作”。时下,一部分校报编辑主体意识不强,工作无主动性,往往是等稿上门,或编发一些文件摘要、领导讲话;新闻内容公文化,报道形式八股化,再加上编排缺乏灵感,常使读者生厌,严重影响了报纸的质量和校报育人功能的发挥。因此,校报编辑一定要充分认识校报的育人功能,认识自己对学校、对社会负有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配合学校的中心工作,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更好地为教育、引导、培养、激励大学生成为社会的合格人才服务。
  
  弘扬正气塑造美好心灵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机关报,舆论引导至关重要。校报工作者应当积极发挥阵地优势,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充分发挥校报贴近学生、直接影响学生思想的优势,发挥校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染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舆论引导,积极营造科学、民主、健康、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校园正气,塑造师生的美好心灵。
  当然,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并不等于机械、教条地照本宣科,要率先摈弃生硬的、僵化的和灌输式的说教模式,应当以人为本,以情动人,旗帜鲜明地弘扬正气、抨击邪气,通过事实本身的力量来说服人、教育人、引导人。那么,如何让冷漠的铅字走进读者心灵,起到教育作用呢?在具体的办报实践中,笔者尝试着在版面设计和栏目策划上做文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高校校报按版面来说,有4版、8版和多版,目前还是以4开4版最为普遍。以4开4版的校报为例,校报的4个版面,呈现出4种风格,也相应发挥了4种功能。l版(头版)是动态新闻版,报道学校近期的重大新闻事件和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所开展的重要活动采写的消息;2版、3版是教学科研和典型人物、事件深度报道专版;4版是以学生习作为主导的文艺副刊。学生读者的阅读兴趣通常只在副刊,因此办好副刊的意义不言而喻。要以积极健康的方式提升副刊品位。高校校报的文艺副刊固然要侧重文学作品的写作质量和文学性,但绝不能“为文学而文学”。在编辑过程中要注重选择格调高雅、情感健康的散文、诗歌或其他艺术(摄影、绘画、篆刻、书法)作品。让副刊成为学生作者和读者情感的驿站、知心的朋友,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高尚情感的感染。
  相对于文艺副刊,校报的1至3版都属于新闻板块,如何避免教条式、灌输式的新闻报道,而吸引校报的最主要受众——学生读者群呢?
  打造品牌栏目吸引和感染读者。以《泰山医学院报》为例,该报利用重大事件为契机,强势打造校报精品栏目,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的震撼与共鸣。校庆前后、本科教学评估期间,报纸除了推出《校庆30周年》和《评估》专刊,还开辟了《昨日泰医学子,今日社会栋梁》、《迎接教学评估》等栏目;同时以人物通讯、言论综述等手法对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做了生动直观、图文并茂的宣传报道。师生读者阅读着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感同身受,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育。
  《泰山医学院报》第3版主要是“学生工作”,编辑记者以“求真、传善、示美”为己任,努力使校报成为大学精神的家园、社会良知的窗口和人类德性的载体。随着环境的改变,学习、生活、就业压力的加重,学生中很多人存在心理阴影,如人际关系紧张、无法融入集体、为前途命运担忧以及由贫困或失恋引发的自卑、忧郁、焦虑、迷惘、孤僻等消极情绪日益突显。校报编辑、记者要针对学生在这些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以真诚、美好的心加以特别关注,及时给予报道,进行提前引导或主动疏导,为大学生答疑解惑,调适心理。引导和帮助他们对人生和社会本质进行探求,使他们明辨是非,增强防御和抵制错误思想、行为的能力,更快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以校报为平台,培养学生记者队伍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校报编辑对此也责无旁贷。要把学生记者队伍的培养当成一项育人的工程来做。每个高校的校报,都有着一支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的学生记者队伍。他们是校报编辑记者的助手和耳目,是办好校报的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是校报编辑记者最直接、最具体、最易于施加影响的教育对象。在人的心灵日趋沙化的当代,广大学生记者能保持一份热情,把新闻工作当成一项神圣的事业来做;心存一个梦想,把文字创作当成一条成才的道路来走是十分难得的。因此校报务必肩负起培养教育他们的责任,充分利用校报的平台,积极为学生记者提供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对他们大力引导、热情关怀、精心雕刻,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他们:
  新闻写作能力的培养。采写、编辑新闻,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好培养手段之一。新闻写作既是政治思想、道德水准的体现,又是社会交往、观察事物、挖掘本质、综合知识与写作能力的体现,有利于锻炼学生队伍。一般来说,高校校报学生记者来自各个系各个专业,可以说是十分“外行”的“新闻爱好者”。但是,到校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多数同学都能较好地掌握新闻基本知识以及采访、写作等基本技能,写作水平明显提高,这是许多做过通讯员的学生的共同体会。刚做通讯员时,他们只会写写文学类的散文诗歌,新闻消息根本不会写,一条消息连起码的新闻要素都不具备。通过让他们多看、多读、多学、多练,他们不仅学会了写消息,而且语言文字功力也得到了提高,散文诗歌创作的水平比过去也有了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写作思维能力,增强了新闻意识。同时,写作水平的提升激发了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多读报、读好文章的情趣,潜移默化中又为他们增添了自信和成功的砝码。
  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校报是锻炼学生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平台。从事新闻工作需要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需要有较强的与人交往、沟通、协调的能力。许多学生刚做通讯员时,看不上发报、收集稿件等辅助工作,以为尽是些枯燥、乏味、费时、费力的简单体力劳动。经过我们的培养,他们渐渐明白了其中的意义。编辑部要求学生通讯员发报时做个有心人,发报的过程其实是一次很好的与普通学生读者群沟通联系的过程,一次圆满的发报应当具备推荐宣传“自我”和校报、了解同学们对报纸的满意度、采访捕捉新闻点等环节。做了一段时间的通讯员工作后的同学们深有感触,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近年来,在学校的各种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主持人大赛等舞台上,总能看到校报记者活跃的身影;在学校一年一度的学生评优评先中,校报记者也总是占有可观的比例。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山医学院校报编辑部)
  编校:郑艳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专计算机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着重要作用。计算机教学无论是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还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引起教
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就是职业教育的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对企业需求进行调查,了解企业重视的学生能力,从而调整职业教育中的学生能力培养方向。
语文课程的性质确定了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语言识字量又少,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表达?  一、换一换,在比较中关注  比较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特点、体悟语言风格、把握语言特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引导低年级学生在课文具体的语境中去揣摩,能帮助学生攻克以词解词的难点。  《称象》一课中有个句子“曹操听了直摇头”,把这句中换成“曹操听了摇摇头”行吗?课堂上,老师针对
由于我国科技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都在不断提高。而中职学校作为不断为社会输送实用型和实践操作性人才的基地,也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与变革不
一、全球化挑战我国传统传播业    信息技术的普及挑战传统传播业。信息时代的三大前沿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作用于广播,广播因此得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为传播”,具体表现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网络广播使得境外广播能够轻松越过政府控制壁垒,传统的对短波电台实施干扰的广播控制手段,作用越来越有限;随着2000年3月世广卫星“亚洲之星”的发射成功,卫星数字音频广播疾步而来。亚洲之星的一个波束就
主要阐述了在中职钳工教学的现状,以及实训中经常出现的德育问题及其处理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法制意识。 Mainly elabor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tter-job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我国的新闻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据统计,目前我国正式注册批准的报纸有2000多种,广播电台3000多家,电视频道3200多个,媒体产业人员达50多万人。从数量概念上来说,中国堪称当今世界的新闻媒体大国。但就国内的实际现状而言,真正品质优秀而且在全国影响广泛的新闻媒体却屈指可数。一方面,社会和受众对媒体的依附性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媒体却难以满足社会和受众不断变化的需求增长,两者的
当前,正是我国经济发展快速上升时期,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有巨大的需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加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技工教育。
所谓新闻批评是指新闻传播媒介“对不良现象和错误现象作事实陈述和说理评析的报道,目的是为了纠正错误,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由概念可以知悉,新闻批评以揭露社会中的消极腐败现象为主,目的在于“治病救人”、“寻找负面事件中的积极意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建立和社会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批评和我国新闻界的“正面宣传”有相同的目的,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的作用。  2008年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目的:定向行走是盲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根据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服务工作的要求,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探究在社区模式下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课程培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