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想要生二胎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luo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国家放开二胎政策以来,杜丽每次见到公公都感觉压力山大。在米女镇上,公公陆天柱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二十多年前,公公就在镇上开了一家涂料厂,经过这么多年的打拼,他已成为一名身家千万的公司老总。五年前,杜丽为陆家生下了一位活泼可爱的女孩。公公陆天柱嘴上虽不说,可心里总是觉得孙女没有孙子好。所以,国家二胎政策一出台,公公就旁敲侧击地催促杜丽赶紧为陆家再添一个孙子。
  其实,杜丽并不是不想生二胎,主要是她心里有顾虑。杜丽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市电视台,作为一名职业记者,她非常熱爱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平时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经过七八年的拼搏,她已坐上了新闻部副主任的位置。明年新闻部老主任就要退休了,如果自己在这个节骨眼上怀孕了,那么很有可能会失去竞选主任这个大好机会。
  最让杜丽难以启齿的是,五年前在生女儿时她患上了严重的妇科病,杜丽和老公陆续跑了好几家医院,结果都没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医生说,如果不治愈这个病,恐怕以后很难怀孕了。
  这天晚饭后,公公召集全家开家庭会议。公公看看儿子,又看看儿媳,然后闷声闷气地说:“如果你们不想生二胎,我就准备和你妈再生一个。”
  公公语惊四座,婆婆孙小梅第一个跳起来埋怨道:“老头子,你是不是想孙子想疯啦?我们都这把年纪了,传出去不笑掉人家大牙!”
  不料公公不仅不羞愧,反而理直气壮地说:“这有什么,我的老同学汤生根比我还大两个月呢,最近他老婆不是也怀孕了。”
  这个汤生根杜丽也认识,年轻时生了个儿子,宝贝得什么似的,真是抱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每年冬天都要把被子焐热了才让儿子上床。可这小子没良心,长大后不务正业,根本不把两个老人放在眼里。去年汤生根在工地上摔了一跤,胳膊骨折躺了三个月,他儿子竟然一次也没回来,老汤一气之下有了生二胎的念头。
  现在听公公拿汤生根作比较,杜丽不高兴了,心里暗暗嘀咕:你要生你就生好了,我才没时间来操那个闲心呢!
  可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杜丽的意料。从那天晚上开始,公公像变了个人似的,平时喜欢睡懒觉的人,一下变得勤快起来,每天早晚坚持跑步,还学会了买菜洗衣服,看那架势真的在为当爸做准备了。
  再看婆婆孙小梅也是非常反常,平时爱说爱笑的一个人,近来变得精神不振,脸色蜡黄,人也瘦了许多,难道真的……
  就在杜丽疑心重重时,这天早上,她竟发现婆婆躲在卫生间里作呕,把杜丽惊得差点叫出声来。
  晚上,杜丽把白天看到的事儿告诉陆续,她说:“老公,我们还是抓紧再生一个吧,妈妈都这么大年纪了,要是真的为生二胎累坏了身体那多不值得。”
  陆续有点意外,问:“真要生二胎,那你明年不竞选主任啦?”
  杜丽摇摇头说:“之前我一直以为,当上新闻部主任是我最大的梦想,可最近看到妈妈的身体越来越差,我心里的疙瘩突然解开了。我觉得当不当主任无所谓,最主要的是一家人身体健康,平平安安,万一妈妈有什么意外,我这辈子心里都不得安宁。”
  说到这儿,杜丽咬咬牙,下了决心似的说:“我知道,只要我答应生二胎,爸爸就不会为难妈妈了。所以,为了妈妈的健康,我就豁出去了。再说,生孩子本来就是我们年轻人的事,不该让妈妈来替我受这个罪的。”
  听了这番话,陆续感动得手舞足蹈,拉着杜丽就往门外跑,说赶紧把这消息告诉爸去。杜丽赶紧制止老公,警告道:“你别忘了,我们还有一个大难题没解决,千万不要轻易说出去。”
  第二天,杜丽夫妇坐高铁来到了省城,他们从网上查到,省城有一家看妇科病的特色医院,下了高铁就打车直奔医院。可是,经过一番检查,医生很遗憾地告诉杜丽,这个病目前他们医院也无法治愈。
  在省城住了一晚,第二天夫妇俩悻悻地回到家。结果爸妈都不在家,陆续刚想打电话,杜丽就在茶几上看到一张纸条,公公在上边写道:儿子儿媳,我带着你妈去海南代孕,等孩子出生后我们再回家。不用担心,公司里的一切我都安排好了……
  信没读完,陆续就急得跳了起来,这算什么事呀?招呼都不打就去海南了,难道还真的想生个二胎不成!陆续气得一巴掌拍在桌上,低头一看,桌上放着一张报纸,上面有一条标题一下吸引住他的眼球。这是一张《老年健康报》,上面有一篇《老中医专治疑难杂症》的文章让陆续顿时兴奋不已。文章介绍说,省城有一位老中医,按照祖传秘方治愈了很多疑难杂症,就连不孕不育也治愈了上百例。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张报纸简直就是救命稻草。第二天一早,陆续再次带着杜丽登上了去省城的列车。
  经过几个小时的奔波,夫妇俩终于到了省城,再按照报纸上的地址,没费多大劲就找到了老中医的诊所。可刚走到诊所门口,杜丽忽然看见两个熟悉的身影,这两人不正是自己的公公婆婆吗?他们到这里干什么呀?
  就在杜丽一愣神的工夫,两人又突然消失了。此刻天色已擦黑,街上的行人又很多,杜丽一边喊一边往前追,在人群中寻找了好半天也不见人影。陆续说她一定是看花眼了,爸妈明明是去了海南,怎么可能在这里呢?
  当两人走进诊所时,老中医正准备下班,听说他们是从千里之外赶来求医的,才重新坐下为杜丽把起了脉。老中医不愧是见多识广,诊完脉就对杜丽说,她的病不是无药可救,他先开一个月的药,如果服后有效果,再连续服两个月就可治愈了,假如一个月下来没什么感觉,那就不用服了。
  听老中医这么一说,夫妇俩一下看到了希望,等走出诊所,杜丽就急着拨通了公公的手机。电话一通,杜丽忙问公公在哪里,公公说在海南,他正在菜场买菜。杜丽仔细听听,公公那边声音很杂,还能清晰地听到几句海南方言。这下,杜丽心中的疑虑打消了,看来刚才真的是自己看花眼了。杜丽掩不住心中的喜悦,强作镇静问公公:“爸,妈有没有怀孕?”
  电话那头愣怔片刻,随即公公哈哈笑道:“快了快了!今年一定给你们抱个弟弟回来。”   看来婆婆并没怀孕。回到家里,杜丽按照老中医的医嘱,认真服药,毫不马虎,她只是希望在婆婆之前怀上孩子,让婆婆少受一点痛苦。服药一个疗程,杜丽去医院检查,有些指标已开始恢复,等服完三个月,所有的指标竟然都恢复正常了。
  中华医学真是博大精深,自己的不育症竟被一帖中药治好了,当看到那份检查报告时,杜丽就像做梦似的。夫妇俩开始了备孕计划,杜丽又急着打电话叫公公婆婆早点回家。可公公听到这个喜讯时,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高兴,而是吞吞吐吐地说,还想在海南多住几个月。
   看来只有自己真的怀上了,公公才肯放弃现在的计划。
  杜丽担心婆婆的身体,就向公公提出要去海南看他们,不料公公一口回绝,说用不着这么麻烦,要是想他们可以视频的。
  这天,杜丽和公公说好了视频时间,就和老公一起早早地守在电脑边上。几个月没见,不知婆婆瘦成啥样了?就在杜丽胡乱猜想时,网络接通了,视频中公公和婆婆在宾馆内看电视,桌子上有水果有点心。婆婆的脸色很好,身体似乎比去的时候还胖了一些,杜丽又仔细看了看婆婆的腹部,根本没有怀孕的迹象,这下她心里总算踏实了。
  一晃又过去了几个月,这天杜麗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怀孕了。杜丽满心欢喜,催着老公给公公报喜,可电话打了好几次,公公的手机一直在通话中。大约半个小时后,公公回电了,可电话刚接通,公公就急着说:“给我打点钱过来,我有急用……”杜丽问出什么事了,公公说电话里说不清,等回来再告诉你们。挂了电话,杜丽就给公公的卡上打了五万元钱。
  一星期后,一辆出租车停在了杜丽家门口,公公和婆婆从车上下来,怀里竟抱着一个婴儿。杜丽惊得瞪大眼睛,半天没回过神来,那天在视频中婆婆的肚子还瘪瘪的,怎么才过去三个多月,就生出个孩子来呢?
  公公看出杜丽的疑惑,神秘地笑笑,说:“你们还年轻,这事得慢慢琢磨。”杜丽心里明白,那天的视频是真的,这孩子肯定另有缘由。
  这天,杜丽下班回家,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饭,还给每个人倒了一杯红酒。老公陆续看着杜丽惊讶地问:“老婆,今天是什么日子?弄得这么丰盛?”
  杜丽看着婴儿车里的小宝宝,对老公说:“今天是你弟弟满月,你说该不该庆贺一下?”
  此话一出,全家人都面面相觑,最尴尬的是陆天柱,他脸涨得通红,说:“看我们忙的,竟把这事都忘记了……”
  “爸,你不要再瞒我了,其实我早就知道,这孩子不是你们的,而是你老同学汤生根的。”说着,杜丽打开手机,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是在医院拍的,一名高龄产妇难产大出血,许多志愿者前来为产妇献血……电视台作了现场报道。因为血源充足,产妇母子平安,摄像师还特地给刚出生的婴儿来了个特写镜头。
  这次报道是杜丽亲自去采访的。那个高龄产妇就是汤生根的老婆,大家都说她们母子命大,这孩子以后一定有福。杜丽印象最深的是孩子眉宇间长着一颗淡淡的红痣,当看到公公婆婆带回来的孩子眉宇间也有一颗红痣时,她马上心生疑窦,结果去医院找汤生根一核实,果然不出她所料。
  汤生根告诉杜丽,半年前,她婆婆在体检时发现胃部长了个囊肿,公公担心婆婆年纪大,做手术有危险,所以一直犹豫不决。正好那天汤生根也带着老婆到医院体检,当得知老同学的难处时,就从包里拿出一张健康报,说可以去试试。汤生根说他老婆的妇科病很严重,就是在这个老中医那儿看好的。听了汤生根的介绍,公公心动了。
  为了不让儿子儿媳担心,他才策划了想生二胎的假象。为了瞒住儿子儿媳,在离家之前,他还特意请人在手机上下载了一款“说谎软件”。其实老两口并没有去海南,而是一直在省城看病。
  那天在老中医诊所门口,公公也看见了杜丽,后来杜丽给他打电话,他就播放了提前下载好的说谎软件,才得以蒙混过关。
  经过半年多的服药治疗,婆婆的囊肿渐渐消失了。可是就在他们打算回家的时候,却接到了汤生根的求救电话,说老婆难产,钱不够了。公公给汤生根打了五万元,等从省城回来时又直接赶往医院。因为汤生根老婆的身体很虚弱,还需要在医院里继续治疗,所以他们才把孩子带回家的。
  知道自己的谎言都被儿媳拆穿了,陆天柱臊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还是杜丽及时打起了圆场,说:“爸爸,你做得很对,从这次的二胎事件上,我真正明白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
  陆续也赶紧插话道:“是呀,要不是汤叔叔的健康报,恐怕我们到现在还不知道老中医的信息呢。”
  “你呀,别给我装了。”杜丽冲老公一瞪眼说,“其实你早就把我出卖了,要不然爸爸怎么会把报纸遗忘在桌子上?这分明是故意留给我看的。”
其他文献
鼎城的泥人夏,带了两个徒弟。大徒弟许银生,聪明而手巧;小徒弟洪磊,淘气而手拙。泥人夏瞧着洪磊捏的“关羽”、“孙悟空”歪鼻斜眼的,常常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洪磊没心思捏泥人了,十天半个月都不来泥人店。  一次,泥人夏发现自己捏的“武松打虎”不见了,问许银生。许银生说是被洪磊拿走了,洪磊在外边混,没钱了就偷偷卖师父的泥人。泥人夏听了更加生气。  等洪磊回来,泥人夏训斥道:“你把‘武松打虎’拿走,也不说一声
期刊
明朝宣德年间,江南金贵县出了个博学多才的年轻举人,乡人都叫他乔爷。乔爷熟读诗书,尤其擅对对子。此外,他对医术药草亦颇有造诣,凡有亲友邻里偶感风寒、跌打损伤,他总自荐草药,却也总能药到病除。  那一年恰逢春闱,乔爷信心满满地上京赶考。一天傍晚,来到一个村野小镇,便寻了一家客栈歇息。乔爷见客栈的账台上坐着一个妙龄女子,正聚精会神地在读书。乔爷上前,见她读的是《黄帝内经》,不禁勾起了他的好奇心,便道:“
期刊
老张病了,住院半个月,出院后就很少出门。秋天,老张难得到小公园里走走,看到一地的秋叶非常漂亮,就弯腰去捡,一张二张三张……他越捡越来劲,捡满一袋后就拿回家放到车库里。  儿媳小艳下班回家,停车的时候看到了那袋树叶,好生奇怪,没事捡一袋树叶做啥?上楼开门,就问老张:“爸,车库里的那袋树叶是不是您捡的?”  老张回答说“嗯”。小艳不解地追问:“捡那树叶干吗?”  老张说:“卖钱啊!”  小艳惊奇地说:
期刊
张果老渡过大海之后,位列八仙,修道数千年,终成正果。身在仙班,诸事皆有下面小神仙打理,张果老过得十分清闲,日日观花饮酒,好不自在。  这一日,张果老饮下数盏青木酒后,双腿一伸,倒头便睡,没想到,踢倒了床头的酒葫芦。  酒水滴答而下,打湿了床边的云箱,只听得“嘎吱”一声,一头大耳纸驴跳出了箱子。  这纸驴乃是张果老的坐骑,平时藏于箱中,用时只需拿水一喷,遇风就可活化成真驴。大耳纸驴见张果老正睡得深沉
期刊
肖家旺自幼丧父,与多病的母亲相依为命,苦度光阴。道光十八年,湖广地区遭遇大旱,庄稼绝收,百姓衣食无着,哀鸿遍野。母亲无奈之下,拖着病体领着十岁的肖家旺外出逃荒,来到了仙女峰下。  仙女峰地处湘中腹地,山势不高,却悬崖峭壁,奇险无比。山上有一块高五丈有余、长二丈左右、宽差不多一丈五的方形石柱,形状恍如官府大印,被人们称为“官印石”。  因劳累饥饿过度,肖母带着儿子从官印石下的小道经过时,病情陡然加重
期刊
周天奇的妻子去世后,女儿雯雯时不时哭着找妈妈。他被逼急了,只得狠心告诉雯雯,人死不能复生,妈妈走了,再也回不来了。他本以为说出这话,雯雯就不会再闹,不料雯雯擦干眼泪说,后妈也是妈!  女儿的这句话让周天奇心里一动,的确该给雯雯找个后妈。雯雯十二岁了,他一个大老爷们照顾起来既不周到也不方便。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婚介所,加入了相亲大军。  周天奇觉得自己人到中年,就像是马路边的一块小石子,要么
期刊
绿岛市最近接连发生两起恶性事件,影响十分恶劣,省公安厅责令限期破案,绿岛市公安局的压力非常大。  刑警队长赵天俊仔细研究了这两起案子:一起绑架、一起抢劫医院财务科。两起案件看似毫不相关,但共同点都是高智商犯罪,作案时间和细节滴水不漏。赵天俊大胆推测,很可能是一伙人干的,只要找出更多的关联,就可以并案侦查,缩小侦查范围。  被绑架者是一名叫佳佳的小朋友,某集团董事长曹兴邦的孙子,在贵族幼儿园上学,校
期刊
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扬州三把刀同样天下闻名,背后都有着渊源深厚、精彩纷呈的文化和故事。三把刀是哪三把?修脚刀、菜刀、剃头刀,今天说一个剃头刀的故事。  年近六十、精瘦精瘦的林老倌是扬州城内的一位剃头匠,他那狭小破旧的理发店在老城区,就是一张躺椅、一把推子、一柄剃刀的那种,而不是发廊、美发屋什么的,这一切就注定生意越来越差,有时一两天也没有一个人上门。林老倌不无感伤地想:这间开了几十年的老店同自
期刊
清朝乾隆年间,昆山县城里有位悬壶济世的郎中,名叫龚藩臣。龚藩臣六岁入私塾读书,八岁开始就能熟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十岁时便可替家人把脉诊病了。  一次,龚藩臣的私塾先生李士研一连三天都没到学堂给学生上课。懂事的龚藩臣带着学弟们来到李士研的家中,一问师母,才得知三天的高烧把李士研烧得床都起不来了。  看到师母除了要照顾先生,还要照料四岁的女儿李倩,甚是劳累。龚藩臣想,
期刊
康顺居小区最近有些不消停。为啥?因为小区里来了一支狗仔隊。当然,这里说的狗仔队,并不是指那些专门跟踪知名人士并爆料他们私生活的记者,而是真正的狗仔队。  最先发现狗仔队的,是家住16号楼三单元的赵顺。这天中午,赵顺要去外市帮老板送货,他刚来到小区停车场,就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他的轿车四周,竟然趴着一圈狗。他仔细数了数,整整有九条。那些狗的品种不一,有京巴、泰迪、吉娃娃、金毛,最大的一条是牧羊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