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搞收藏更多靠的是耳朵,而不是眼睛。他们本身艺术鉴赏能力就低,甚至是艺术领域的“文盲”,评判一幅作品的价值无非就是名头和价钱两个标准了。
在高端的拍卖中,也有很多艺术水准一般的作品,就因为作者的名头响亮或者编造的故事离奇而莫名其妙受到追捧,最终造成艺术价值和拍卖价格倒挂。这意味着,很多收藏者花巨资收罗的艺术品很可能只是一堆高价垃圾。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暴富的日本人满世界搜罗印象派的画作,不论好坏,照单全收,迅速推高印象派画作的拍卖价格。但随着90年代日本股市崩盘,泡沫也瞬间破灭。如梵高著名的画作《向日葵》,当年日本人以50亿美元购得,现在最多值14亿美元。名作贬值尚且如此,遑论普通作品了。
20多年前日本上演的资本疯狂和如今的中国何其相似?
艺术资本市场风谲云诡,唯有高明的艺术鉴赏力才是“定海神针”。鉴赏力是进入艺术品收藏的第一道门槛,很多人为收藏“交学费”,也是为练这眼力劲儿。“鉴”是鉴别真伪,“赏”是定其高下,非经过一段刻苦的学问功夫不能获得。历史上很多大收藏家,把收藏真正融入了生活,甚至生命。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欣赏考证一幅作品,也可以倾家荡产收藏一件奇珍。明代的邹之麟说《富春山居图》的收藏者吴问卿(就是他将这幅画烧成两截)“不第情好寄之,直性命徇之”,收藏家的鉴赏力就是这么养出来的。在艺术品市场中,鉴赏力还意味着“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投资力。因为,只有真切知道某件作品的文化历史价值,才能找到合理的价格落脚点。
不过,对急切想要获利的投机者来说,这种慢腾腾的磨练简直是天方夜谭。面对日益严峻的通胀压力,谁都没法淡定。不管你有很多钱,还是有点钱,家里屯点宝贝还是抗通胀的保险手段。现在闹的这股“全民收藏热”,本质上是场全民动员的资本投机。其中有那些因楼市晦暗不明而转战艺术品市场的富豪们,还有那些害怕货币贬值,幻想着捡漏暴富的普通老百姓,大部分对艺术懵懵懂懂,甚至一无所知。把艺术品当大蒜、黄金样炒,这根本不是收藏。
收藏是长线投资,甚至不求金钱回报,只为情感满足,但投机只在乎赢利,频繁地买进卖出,不断套现。短线获利的动机,加上投机者鉴赏力低下,盲目追高追名,搅浑了市场,让炒作者、造假者、套现者有机可乘,也进一步增加了投资风险。这些四处“打游击”的资本一旦“退潮”,炒家手上这些良莠不齐的艺术品便真成了沙滩上垂死的鱼了。
所谓“盛世收藏乱世黄金”,全民搞收藏,当然是文化复兴和经济活跃的好兆头,但是收藏变相为投机就值得警惕了。因其本质上是场蔓延全民的资本恐慌,既吹大了资本泡沫,也加高了文化虚火。不过,我们依然期待,在这场资本狂欢中能沉淀下来一批真正“不第情好寄之,直性命徇之”的收藏家,这才是中国收藏界和艺术品市场的长久财富。
编辑/曾文广
在高端的拍卖中,也有很多艺术水准一般的作品,就因为作者的名头响亮或者编造的故事离奇而莫名其妙受到追捧,最终造成艺术价值和拍卖价格倒挂。这意味着,很多收藏者花巨资收罗的艺术品很可能只是一堆高价垃圾。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暴富的日本人满世界搜罗印象派的画作,不论好坏,照单全收,迅速推高印象派画作的拍卖价格。但随着90年代日本股市崩盘,泡沫也瞬间破灭。如梵高著名的画作《向日葵》,当年日本人以50亿美元购得,现在最多值14亿美元。名作贬值尚且如此,遑论普通作品了。
20多年前日本上演的资本疯狂和如今的中国何其相似?
艺术资本市场风谲云诡,唯有高明的艺术鉴赏力才是“定海神针”。鉴赏力是进入艺术品收藏的第一道门槛,很多人为收藏“交学费”,也是为练这眼力劲儿。“鉴”是鉴别真伪,“赏”是定其高下,非经过一段刻苦的学问功夫不能获得。历史上很多大收藏家,把收藏真正融入了生活,甚至生命。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欣赏考证一幅作品,也可以倾家荡产收藏一件奇珍。明代的邹之麟说《富春山居图》的收藏者吴问卿(就是他将这幅画烧成两截)“不第情好寄之,直性命徇之”,收藏家的鉴赏力就是这么养出来的。在艺术品市场中,鉴赏力还意味着“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投资力。因为,只有真切知道某件作品的文化历史价值,才能找到合理的价格落脚点。
不过,对急切想要获利的投机者来说,这种慢腾腾的磨练简直是天方夜谭。面对日益严峻的通胀压力,谁都没法淡定。不管你有很多钱,还是有点钱,家里屯点宝贝还是抗通胀的保险手段。现在闹的这股“全民收藏热”,本质上是场全民动员的资本投机。其中有那些因楼市晦暗不明而转战艺术品市场的富豪们,还有那些害怕货币贬值,幻想着捡漏暴富的普通老百姓,大部分对艺术懵懵懂懂,甚至一无所知。把艺术品当大蒜、黄金样炒,这根本不是收藏。
收藏是长线投资,甚至不求金钱回报,只为情感满足,但投机只在乎赢利,频繁地买进卖出,不断套现。短线获利的动机,加上投机者鉴赏力低下,盲目追高追名,搅浑了市场,让炒作者、造假者、套现者有机可乘,也进一步增加了投资风险。这些四处“打游击”的资本一旦“退潮”,炒家手上这些良莠不齐的艺术品便真成了沙滩上垂死的鱼了。
所谓“盛世收藏乱世黄金”,全民搞收藏,当然是文化复兴和经济活跃的好兆头,但是收藏变相为投机就值得警惕了。因其本质上是场蔓延全民的资本恐慌,既吹大了资本泡沫,也加高了文化虚火。不过,我们依然期待,在这场资本狂欢中能沉淀下来一批真正“不第情好寄之,直性命徇之”的收藏家,这才是中国收藏界和艺术品市场的长久财富。
编辑/曾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