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格外向活泼,却人缘一般?机灵风趣,重要场合却不见发挥出效果?赶紧自我检查一下,你是不是经常无意识地步入幽默的雷区,不知道如何正确发挥自己的幽默sense,还对此茫然不知?
幽默的言论,不但可以化解尴尬的气氛,同时也是面临突发状况或者备感压力的时候,一种以语言方式所做的情绪转换。HR资深人士经常拒绝一些在面试过程中拿自己行业开玩笑的求职者,试想,一名会计师一再谦称自己工作无非是“按按计算机而已”,你又怎能放心将财务大权交托呢?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显示,由于脑部一个叫作伏隔核的区域更活跃,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享受幽默带来的愉悦体验。怎么把我们有限的幽默感,更准更有效地运用到工作的刀刃上?
还是跟随我们看看幽默有哪些雷区,又有哪些法则吧。
这里没有安全区
里根任美国总统时,曾经在国会开会前,为了试一下麦克风是否好用,张口说:“先生女士们请注意,5分钟之后,我们将对苏联进行轰炸。”此话不光让在场的议员惊恐错愕,也毫无意外地引来当时苏联的外交抗议。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同样是出了名的“大嘴巴”,经常有“我用自己的男性魅力说服了芬兰女总统”,“除非我们向法国宣战”这样的疯笑话,没少引起外交争议。
至于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方面的幽默更为敏感,邀犹太朋友“欢度圣诞”顶多让对方觉得尴尬,道歉收场算是运气比较好。
可见幽默虽好,却不能不对症下药,用错了地方的幽默,比吃错药的后果稍逊一筹,前者的结果是还不如严肃刻板,后者则会要人小命。至于一些远远超出“不合时宜”程度的幽默,还真有可能一下就了坏你的大事。
刻意幽默成拙劣
《老友记》里的钱德勒特别爱讲笑话,也经常惹得别人厌烦。最糟糕的是,在机场他也要大耍幽默,结果登机前被扣留在机场.面试时他也要说傻话,搞得自己懊悔万分,不分场合的幽默,给他自己可没少带来麻烦。
2005年,为了轻松和幽默,麦当劳在成都电视台播放了消费者为求得打折向商家下跪的广告,引起哗然批判,为牵强幽默的典范。“跪求”从网络词语演变成现实中的一个具体动词,已经从拿自己开涮、带有自嘲意味的幽默,变成了雷区里爆炸的地雷。
安全话题出问题
2007年,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奖晚会时,担任主持人的倪萍一改以前风格,试图走幽默路线,不料却说出了祝终身成就奖得主陆柱国老师“永远不要得老年痴呆”,没得奖的朱媛媛是“缺心眼儿”这样的话,让人瞠目结舌。后来争论日益甚嚣尘上,倪萍本人也不得不出面解释,因为陆柱国最害怕得老年痴呆,而自己跟朱媛媛私下极其熟悉,才会有这样“出位”的表达。
把自己熟悉的语境搬到很大众的场合玩幽默,除了会让别人一头雾水之外,甚至会招来“搭错神经”的质疑,实在是大家玩幽默时最容易犯的错误。至于直接得罪被“善意幽默”对方的例子,更是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掌握原则
幽默分场合是最基本的原则。很正式的场合,有严肃的长者在场,设有必要硬幽默。至于严肃场合非要讲荤段子,甚至赶上有异性在场,恭喜你,你做了一道高超的数学题了——错的N次方。
幽默要看菜下饭。除了考虑听者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应考虑对方的文化背景与知识结构。对着不懂中国式英语的人,大讲“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的幽默.大抵是不能被领会的。
幽默的范围还是保留于语言上,毕竟谁也不是行为艺术家,以捉弄别人取得幽默效果,除了对别人不尊重,事后也很难补救,绝不在开玩笑的范畴之内。轻者会伤及你和同事之间的感情,重者会危及你的饭碗。
俗语说“打人不打脸”,涉及他人的幽默得有分寸。拿别人的缺点或者过失开玩笑,除了不够厚道,也能结下怨恨。做事向得体的姚明,都曾因为队友阿泰斯特加盟时开玩笑说“希望他不会再出现打架事件”,被不少人批评不懂幽默。幽默实在是一门值得不懈研究的学问。
幽默也有长度,短小精悍最能够起到活跃气氛的效果。不宜发展成“评书联播”,滔滔不绝却半天不抖“包袱”的幽默,最后只能变成冷笑话或者死笑话了。如果实在有必要施展“长途”幽默,一定要注意与他人的互动。
若某些原因使得你与同事、老板都无法工作,并感到无聊和紧张时,不妨来两句幽默语缓和气氛。调节气氛是幽默的目的,然而对异性朋友施展幽默天分却应该适可而止。在异性面前说荤段子,只会降低自己的人格。
用灵巧思维、偷换概念这样的幽默招数,时常能制造出人意料的效果。林肯在被人攻击为“两面派”时说“我要是有另一副面孔,为何还带着这副难看的?”不但化解了别人的攻击,也因为得体的自嘲博得大家的好感。
高明的自嘲往往是最好的幽默。爱因斯坦刚去普林斯顿时,要求一个大废纸篓。“好丢进去所有的错误”。然而,对内在的过于贬低,比如一味形容自己蠢笨之类的,又会让别人对你的尊敬度降低,因此要把握分寸。
职场幽默,多未必善
1身为管理层,偶尔幽默一下,会让员工们对你的亲和力有直观的认识。但若是凡事都爱开玩笑,别人随便惯了,就无法认同你的权威,而即使身为普通职员,总玩幽默也许会让人喜欢,但不严肃、滑头的印象肯定更深刻。
2上司永远是上司,不要期望在工作岗位上能和他成为朋友。幽默可以表现为“你真是很高效,即使你是个意大利人”,引用众所周知的事实形成对比效果。最省事的办法是引用老板之前自嘲过的原话,既是对他的幽默感的承认,也不至于越界。
3自嘲是一种很好的幽默方式,在上位者能够摆低身份,陌生者可以迅速亲近。但若是面对邀请你参加某讨论会的主办方自嘲,便很有“讽刺专业度”的嫌疑,让人感到不快。
4办公室内的幽默尤其需要深思熟虑,在office这个众人暂时“群居”的小环境中,每个人的敏感点都必须留心。随意取笑对方的缺点,极容易被对方觉得你是在冷嘲热讽,倘若对方生性敏感,你就会因一句无心的话而触怒对方,甚至毁了和谐的大氛围。
幽默的言论,不但可以化解尴尬的气氛,同时也是面临突发状况或者备感压力的时候,一种以语言方式所做的情绪转换。HR资深人士经常拒绝一些在面试过程中拿自己行业开玩笑的求职者,试想,一名会计师一再谦称自己工作无非是“按按计算机而已”,你又怎能放心将财务大权交托呢?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显示,由于脑部一个叫作伏隔核的区域更活跃,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享受幽默带来的愉悦体验。怎么把我们有限的幽默感,更准更有效地运用到工作的刀刃上?
还是跟随我们看看幽默有哪些雷区,又有哪些法则吧。
这里没有安全区
里根任美国总统时,曾经在国会开会前,为了试一下麦克风是否好用,张口说:“先生女士们请注意,5分钟之后,我们将对苏联进行轰炸。”此话不光让在场的议员惊恐错愕,也毫无意外地引来当时苏联的外交抗议。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同样是出了名的“大嘴巴”,经常有“我用自己的男性魅力说服了芬兰女总统”,“除非我们向法国宣战”这样的疯笑话,没少引起外交争议。
至于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方面的幽默更为敏感,邀犹太朋友“欢度圣诞”顶多让对方觉得尴尬,道歉收场算是运气比较好。
可见幽默虽好,却不能不对症下药,用错了地方的幽默,比吃错药的后果稍逊一筹,前者的结果是还不如严肃刻板,后者则会要人小命。至于一些远远超出“不合时宜”程度的幽默,还真有可能一下就了坏你的大事。
刻意幽默成拙劣
《老友记》里的钱德勒特别爱讲笑话,也经常惹得别人厌烦。最糟糕的是,在机场他也要大耍幽默,结果登机前被扣留在机场.面试时他也要说傻话,搞得自己懊悔万分,不分场合的幽默,给他自己可没少带来麻烦。
2005年,为了轻松和幽默,麦当劳在成都电视台播放了消费者为求得打折向商家下跪的广告,引起哗然批判,为牵强幽默的典范。“跪求”从网络词语演变成现实中的一个具体动词,已经从拿自己开涮、带有自嘲意味的幽默,变成了雷区里爆炸的地雷。
安全话题出问题
2007年,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奖晚会时,担任主持人的倪萍一改以前风格,试图走幽默路线,不料却说出了祝终身成就奖得主陆柱国老师“永远不要得老年痴呆”,没得奖的朱媛媛是“缺心眼儿”这样的话,让人瞠目结舌。后来争论日益甚嚣尘上,倪萍本人也不得不出面解释,因为陆柱国最害怕得老年痴呆,而自己跟朱媛媛私下极其熟悉,才会有这样“出位”的表达。
把自己熟悉的语境搬到很大众的场合玩幽默,除了会让别人一头雾水之外,甚至会招来“搭错神经”的质疑,实在是大家玩幽默时最容易犯的错误。至于直接得罪被“善意幽默”对方的例子,更是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掌握原则
幽默分场合是最基本的原则。很正式的场合,有严肃的长者在场,设有必要硬幽默。至于严肃场合非要讲荤段子,甚至赶上有异性在场,恭喜你,你做了一道高超的数学题了——错的N次方。
幽默要看菜下饭。除了考虑听者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应考虑对方的文化背景与知识结构。对着不懂中国式英语的人,大讲“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的幽默.大抵是不能被领会的。
幽默的范围还是保留于语言上,毕竟谁也不是行为艺术家,以捉弄别人取得幽默效果,除了对别人不尊重,事后也很难补救,绝不在开玩笑的范畴之内。轻者会伤及你和同事之间的感情,重者会危及你的饭碗。
俗语说“打人不打脸”,涉及他人的幽默得有分寸。拿别人的缺点或者过失开玩笑,除了不够厚道,也能结下怨恨。做事向得体的姚明,都曾因为队友阿泰斯特加盟时开玩笑说“希望他不会再出现打架事件”,被不少人批评不懂幽默。幽默实在是一门值得不懈研究的学问。
幽默也有长度,短小精悍最能够起到活跃气氛的效果。不宜发展成“评书联播”,滔滔不绝却半天不抖“包袱”的幽默,最后只能变成冷笑话或者死笑话了。如果实在有必要施展“长途”幽默,一定要注意与他人的互动。
若某些原因使得你与同事、老板都无法工作,并感到无聊和紧张时,不妨来两句幽默语缓和气氛。调节气氛是幽默的目的,然而对异性朋友施展幽默天分却应该适可而止。在异性面前说荤段子,只会降低自己的人格。
用灵巧思维、偷换概念这样的幽默招数,时常能制造出人意料的效果。林肯在被人攻击为“两面派”时说“我要是有另一副面孔,为何还带着这副难看的?”不但化解了别人的攻击,也因为得体的自嘲博得大家的好感。
高明的自嘲往往是最好的幽默。爱因斯坦刚去普林斯顿时,要求一个大废纸篓。“好丢进去所有的错误”。然而,对内在的过于贬低,比如一味形容自己蠢笨之类的,又会让别人对你的尊敬度降低,因此要把握分寸。
职场幽默,多未必善
1身为管理层,偶尔幽默一下,会让员工们对你的亲和力有直观的认识。但若是凡事都爱开玩笑,别人随便惯了,就无法认同你的权威,而即使身为普通职员,总玩幽默也许会让人喜欢,但不严肃、滑头的印象肯定更深刻。
2上司永远是上司,不要期望在工作岗位上能和他成为朋友。幽默可以表现为“你真是很高效,即使你是个意大利人”,引用众所周知的事实形成对比效果。最省事的办法是引用老板之前自嘲过的原话,既是对他的幽默感的承认,也不至于越界。
3自嘲是一种很好的幽默方式,在上位者能够摆低身份,陌生者可以迅速亲近。但若是面对邀请你参加某讨论会的主办方自嘲,便很有“讽刺专业度”的嫌疑,让人感到不快。
4办公室内的幽默尤其需要深思熟虑,在office这个众人暂时“群居”的小环境中,每个人的敏感点都必须留心。随意取笑对方的缺点,极容易被对方觉得你是在冷嘲热讽,倘若对方生性敏感,你就会因一句无心的话而触怒对方,甚至毁了和谐的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