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尊重与人性的光芒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ala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签证》是一部历史价值和文学作值并重的优秀长篇小说。此书由谭仲池、朱赫创作,作品描写了被称为“中国辛德勒”的何凤山,在二战中冒险拯救许多犹太人性命的故事。这是一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作品,其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在文学艺术上,作品展现出多种艺术手法,笔者试从比较小的切入点,不尽全面地来阐述创作者的独特风格和文学魅力。
  一、运用“黑白”的特写,渲染耀目的人性光辉
  作者采用黑白对比反差手法,细腻描写了犹太人的苦难和纳粹的残暴。纳粹的残暴是黑,这个基调带给人的沉重是很难承受的,也是真实的,是让我们看清人性恐怖的一面的更好的版本。这部小说,处处可见那片弥漫在维也纳土地上的烟雾、火光、枪声、哭泣和骚动、疯狂,真切地感受到那场人类罕见的浩劫之惨烈悲剧。但被悲天悯人的何凤山的不顾一切的英雄壮举所掩盖了,这就是白。以何凤山的义举为主线,他为了信仰、人道、博爱、文明,竭尽灵魂和生命之力去追随真理,在艰难的征程中,穿越腥风血火、枪林弹雨,穿越充满呻呤、哭泣,充满疯狂杀戮,充满狰狞笑声的最恐怖最沉重的黑暗,在可怕的风暴中找回生命岁月的自由、光明与宁静。采用小说的手法而没有把它写成纪录报告,目的是想用小说的灵活技巧来记录这段屠杀与拯救的历史,从而更能打动读者,并进行更深入的灵魂的拷问。在第五章节,作者这样写道:“生命签证”这每一笔、每一个字都是如此的沉重。这每一个字母,每一个阿拉伯数都凝铸着一个正直的、善良的、血性的中国外交官的意志和理智。正如贝多芬在遗嘱中高喊的:“神明啊!您从苍穹能渗入我的内心深处,你了解它,你知道人类的爱和行善的愿望居于我心中。”小说以平铺直述的方式,不加一丝文字的修饰,向读者真实生动地展示了二战时期犹太民族的苦难历程以及国际义人何凤山拯救犹太人的义举。不知不觉中,一个高大伟岸、正义凛然,善与德完美结合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
  在那些被何鳳山拯救的犹太人心里,何凤山就是一个神。他天性善良,这种善良人性的筑造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结果。在他眼中屠杀本身就是一种罪恶,这些根深蒂固的善与德的信念让他勇敢而坚定。他最后反而因为办签证被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记过一次,并于1940年调离维也纳,这些也都给他本人染上了一丝浓烈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悲壮色彩。黑暗与光明既相对立又相印证,获得了强烈的反差效果。
  二、注重情节和心理描绘,
  引领读者品味主题
  这篇小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说,不是以虚构为核心的文学作品,它所记录的东西都有严格的考证,是以亲历这一历史的幸存者口述的资料为基础。所以读者应该相信,其中并没有为博得人们的感情共鸣而杜撰的东西,它的一点一滴都是严谨的、真实的。内涵丰富的情节,让我们对它的真实不容质疑,引领读者一页页重新回顾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品味主题,从而对这个世界发出了质问。
  《生命签证》展现了那段历史的厚重,它紧紧地抓住了我们的心,勾起了我们对正义的渴望与希冀,唤醒了和何凤山一样的情怀。在开篇特写的何凤山自白时的一段话,他这样对自己说:“在眼前这个极端残暴的现实世界里,如果用自己一个人的生命,能换取千百人的生存,我会微笑着面对,以达到我尚不了解的生命永恒的光荣的目的。”这有着极为深邃的点明全文主旨的作用。小说具有回顾历史、发人沉思的艺术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丰富生动的情节和细节描写。为了生动准确地刻画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物性格,作者对主人公心理活动作了大量的描绘:“何凤山的心在激烈地颤抖,他预感到犹太人将面临毁灭的绝境。同时,他也预感到自己国家的抗日战争也将面临着巨大的灾难和艰难决战。”“白天纳粹对犹太人凶残迫害、抓捕、烧掠、杀戮,这不能不让他又一次想到遥远的祖国。”“他们觉得自己是掉下了一个万丈深渊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痛苦能够和他们此刻所感觉的痛苦相比。”“如果有人告诉我:你前面要经历难以想象的痛苦,有无数的焦虑、失望和危险,你还去吗?我会如顽石般点头,我要去!”……大量生动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塑造出主人公高大丰满的人物形象。
  三、巧夺天工的构架,提升思想的高度
  在何凤山整个拯救活动中,他一刻不停地周旋于党卫队或大或小的军官之中,用签证的方式,从而放他所庇护的犹太人一条生路。故事的线条是清晰的,但何凤山历史文字资料仅2000多字,或许这也是使人物形象极具可塑性的原因吧。据作者介绍,在有限的资料里面提到,犹太人成立了游击队与德国纳粹抗争。“游击队”三字给了创作者极大启发。“中国的抗日战争里不乏游击作战的经验,因此可以参考的东西一下变多了。一边写犹太人的悲壮,不难联想到我们的投河壮士高唱秦腔的画面,联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道德经》所崇尚的德、善,作品的思想更有深度了。 ”
  在歌颂何凤山人性光芒的同时,我们更应反省历史。事实上我们知道,希特勒不只要消灭犹太人,他要消灭所有非亚利安人的劣等人种,这在《我的奋斗》里说得很清楚,我相信如果他成功了,那现在就没有你也没有我,而只有天蓝眼睛,金黄头发的亚利安人继续生存在这世上,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犹太人在初期心中还残存的一线生存的希望也与他们的生命一样逐渐被消灭掉,他们用尽各种手段逃生,但其中的绝大多数还是被夺去了生命。小说中费里德里希、施拉梅克们的觉醒,让他们明白驯顺没能挽救得了一个犹太人的性命。而犹太人游击队长史频奈尔被党卫军被逼跳下悬崖时,作者巧妙地引申到中国,何凤山又想起了自己的国家,也在进行着一场悲壮惨烈的战斗,中国军民英勇地抗击着日本鬼子的侵略。发生在中国的中条山会战中最惨烈的1939年“六六战役”,八百壮士血祭黄河是何等地壮烈,何等地惊心动魄。任何战争和侵略都将被订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二战中犹太人的遭遇是德国人、欧洲人以至全体人类的永远的耻辱,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更是如此。《生命签证》这篇小说引人深思,我不想说它是一本多么具有教育意义的书,但它确实有一种让人警惕的东西,它所警告的不是人的某些习惯,不是人的某些品行,而是人的人性。犹太人的悲惨命运值得人们的感叹,更引发了读者对人性善与恶的思考,生命的尊重与人性的光辉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走多远,无论是什么民族或国家,它依然是如此弥足珍贵。
  四、唯美的诗句运用,塑造出点睛之笔
  作者开篇就引用了犹太诗人汉纳·塞奈什《献给何凤山的诗》:“有些星星虽然早已陨落,但地球上依然看得到它们的光辉。有些人虽然早已不在人间,但他们的光辉却依然照亮世界。这些人在月黑之夜,更是星光,他们为人类照亮了前程。”唯美、感人的诗句不时可见,在主人公何凤山思念家乡时,作者写出了:“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诗句生动感人,入木三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结尾处,作者撰写的怀念国际正义人士何凤山的诗句极具画龙点睛之效。
  2001年1月23日,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国际义人”荣誉称号。为营救犹太人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每个个体犹太人的尊重,对每个个体的人的尊重不仅仅只是一种人文精神,一种人文关怀。人性光辉反衬出纳粹时期的恐怖,提醒我们必须用对生命的爱与尊重去驱散那些阴影。那一纸签证见证了生命的永恒,那一枚指环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着灼目的光芒,“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世界”,那是多少条生命啊,长眠在中国湖南的何凤山,用签证换来了生命,换来了永恒,成为永不被遗忘的记忆,这是生命的见证!
  谭仲池、朱赫创作的长篇小说《生命签证》,既具历史价值,又具文学艺术性。读完此书,相信对我们中国人,无疑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和精神的洗礼,让我们记住战争的残忍和变态,勿忘国耻,勿忘我们惨痛的过去。让每个人记住,和平的重要,和平的来之不易。
  (作者单位:浏阳市第七医院)
  责任编辑 佘 晔
其他文献
展读徐东的小说集《藏·世界》,十七个短篇《欧珠的远方》《格列的天空》《罗布的风景》《拉姆的歌声》……使我总觉得有种来自雪域的梵音漫过来,包裹了自己,在那婉转低徊的旋律里捻出一个个的音符,排列组合而成了降央卓玛天籁中音《那一日》。于是,觉得《那一日》是阅读《藏·世界》的最佳背景音乐:“那一日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是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夜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我仿佛感到自己
期刊
一  钱穆先生作为史学大家,于文学独为钟情,他之论述高屋建瓴以至宏大如航拍,于今日欧风美雨的文学话语中自有体统。要之,钱穆之品评文学,除却其个人的直觉体悟外,常常渗透着儒家伦理的文化诉求。比如他对金圣叹品评《水浒传》大为叹服,却对圣叹列《西厢记》于六才子书中大为不解,以其“重才轻德,亦非文学史上一识途老马矣”。①说来有趣,钱穆的理由是,西方文学每以男女恋爱为主题,“而中国文学内容则多在夫妇方面,少
期刊
1990年代以来,中国的文学创作,有一些新变。进入21世纪以后,新变之“变”,更趋明显。乡土叙事的强大惯性与道德排它性、主流评价体系之价值观的褊狭与武断、大众媒体趣味的媚俗与逐利、1980年代的自我神圣化与叙述的经典化,等等,各种因素,合力遮蔽甚至是庸俗化了某些文学新变。基本上可以预测的是,一旦“当代”的浮华权威消逝,后人必有“重写”乃至“精写”文学史的举动。  1940年代末至1970年代后期,
期刊
壁画被认为是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不但传承历史记忆,并且利用美的崇高性和感染力,提升观者对神圣力量的向往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壁画于1851年正式被法国建筑学家们定义为公共艺术。尔后,随着现代主义对个体独特性的肯定,艺术家们也开始利用壁画表达个人思想。美国自1920年代开始,受到墨西哥壁画运动的影响,壁画从具装饰性和教育性意义的艺术作品转而成为社会运动的载具,并针对反战、女权、食品安全、文化认同
期刊
作为北京大学电影学人学术研究丛书之一的《存在与发言》于近期推出。此著系陈旭光多年来关于当代中国电影研究的学术成果的结集。陈旭光是当代中国电影研究的重要学者。而这本书中所收录的,更是他自己优中选优的得意之作。从这本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本书作者对于自改革开放以来以讫于当今的中国电影的精辟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向我们展示了当下国内电影研究——尤其是关于当代中国电影的研究——的一种学术理路与方法。而在这背
期刊
如今,“代际”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批评话语,也正是对“80后”作家进行考察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对“80后”作家的研究不断深入,这种具有高度宏观和概括性的代际视角考察“80后”作家及其创作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末,以《萌芽》杂志举办“新概念”作文大赛为契机,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80后”作家群体出场,轰动了文坛。批评界始终对这批具有鲜明特色的青年作家群体保持高度关注,这一作家
期刊
李骏虎是山西小说界近年来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截至目前的创作,可以明显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写青年人在城市的生活,如《奋斗期的爱情》《公司春秋》《婚姻之痒》,等等。第二个阶段,写乡村生活,如《母系氏家》 《前面就是麦季》 《还乡》,等等。第三个阶段,写革命历史,如《抗日战场之国共共赴国难》,等等。文坛一般公认他在第二个阶段的写作更能体现他的艺术水准,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的《前面就是麦季
期刊
在当代俄罗斯电影界,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尼基塔·米哈尔科夫、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安德烈·日瓦金采夫等著名导演之外,近年也涌现出一批年轻的导演新秀,安娜·缅里柯杨应该算是其中一位。尤为重要的是,她的女性导演身份,在俄罗斯男性导演一统天下的世界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安娜·缅里柯杨,1976年出生在前苏联阿塞拜疆首府巴库,17岁时随家人迁居到莫斯科。缅里柯杨毕业于全俄国家电影学院,师从著名导演谢尔盖·索洛维约
期刊
公共艺术是世界各地组成社区的重要部分。公共艺术的用途很多,包括纪念重要的人物、历史事件、强化一个概念、为大众打造一个娱乐性的休闲聚集地等等。Levinson (1998) 认为在选择纪念哪个历史人物或是哪个历史事件的时候,往往会造成社区内部的争议。而且,由于制作公共艺术作品偏向使用持久性高的材料,它们的价值与寿命往往比当初决议设置或是创造作品的艺术家还要长。但是,我们的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变革而改变,
期刊
今年是中国新诗诞生一百周年。在这一百年里,新诗一路磕磕绊绊走到现在,已经形成新的传统。中国诗歌还有一个传统是用文言文写的旧诗。新诗初期是宣称与旧诗决裂的,是在高喊“破坏”的声音中一路走过来的。但经过一百年的发展,现在新诗与旧诗已经和解了。在这个语境下研究新诗与旧诗传统的关系,无疑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青年学者罗小凤这些年一直潜心研究新诗与旧诗的关系,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著有《1930年代新诗对古典诗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