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生的作文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描述:“我非常害怕!”“我好紧张呀!”究竟怎样害怕、怎样紧张,害怕、紧张到什么程度,读者无法从文字里感知。
内容乏味、概括性语句偏多、缺少细节,是小学生作文最常见的问题。那怎样才能让文字活起来、文章生动起来呢?
合理运用肢体语言和心理活动,丰富表述内容
例句:我好紧张呀!
修改后:
我的心怦怦乱跳,大脑一片空白,手心湿漉漉的,两条腿开始不听使唤,像筛糠似的乱颤。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紧张了,身体一定会做出反应。有的人会紧张得冒汗,有的人会紧张得总想上厕所,还有的人紧张得语无伦次、手足无措。修改的文字里添加了手心出汗、心跳加速、腿脚不听使唤的描述,于是“紧张”这种感觉就变得具体、生动而且鲜活。
小学语文课本选取了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穷人》,文中对等待丈夫出海归来的桑娜是这样描述的: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嘎吱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丈夫出海未归,生死未卜,家里的幾个孩子嗷嗷待哺,自己又擅自做主把两个孤儿抱回家,桑娜的紧张与纠结在作者的心理描写中愈发浓烈。“心惊肉跳”“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忐忑不安地想”“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这些描述,将桑娜内心的纠结、紧张表现得淋漓尽致。
恰当运用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让文字更有味道
例句:我非常害怕!
修改后:
没有灯光,伸手不见五指。一颗颗泪珠滚落腮边,掉在炕席上,发出“啪啪”的声响。一根根头发从头皮上立起来,脊梁骨嗖嗖冒着凉风。喉咙里发出的呼吸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响——我蜷缩到炕角,抱着妈妈的棉袄,大气儿不敢出。
修改后的文字里增添了视觉、听觉、触觉的描写——“没有灯光,伸手不见五指”“一颗颗泪珠滚落腮边,掉在炕席上,发出‘啪啪’的声响”“一根根头发从头皮上立起来,脊梁骨嗖嗖冒着凉风”。“害怕”,单单两个字,给人的印象很模糊,当我们调动感官来描写时,文字变得灵动起来,“害怕”这种感觉也就让人感同身受了。
好的文章就是把色香味俱全的文字盛宴摆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品尝。很多经典的作品,都是我们学习的范本。
听到街上响起咕噜咕噜的车轮声,听到从遥远的沼泽地那边传来仙鹤的鸣叫声,还有那只奶山羊恼恨的“咩咩”声。麻雀把窗户纸碰得扑棱棱直响。喜鹊在院子外那棵白杨树上叫个不停。看来今天真是有喜了。(听觉)
它小,就能轻易地从疏格笼子里钻出来。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视觉)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味道。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嗅觉)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的描述,充分利用了听觉、视觉、味觉的描写。在这里,蝉会“长吟”,油蛉会“低唱”,蟋蟀会“弹琴”,读者的想象也会生出翅膀。在作者的笔下,百草园是一个充满了颜色和声音的生命世界,是孩子们的欢乐世界,连那青青的野草丛里,也藏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视觉)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霄里去了。(听觉)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听觉)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听觉、视觉)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视觉)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味觉、视觉)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字宛如一道菜、一幅画,如何让这道菜色香味俱全,让这幅画色彩宜人、栩栩如生,需要作者用心揣摩、精心创作。使用肢体语言,调动所有感官,把抽象变具体,让文字有味道,读者就会循着作者的文字感同身受。
内容乏味、概括性语句偏多、缺少细节,是小学生作文最常见的问题。那怎样才能让文字活起来、文章生动起来呢?
合理运用肢体语言和心理活动,丰富表述内容
例句:我好紧张呀!
修改后:
我的心怦怦乱跳,大脑一片空白,手心湿漉漉的,两条腿开始不听使唤,像筛糠似的乱颤。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紧张了,身体一定会做出反应。有的人会紧张得冒汗,有的人会紧张得总想上厕所,还有的人紧张得语无伦次、手足无措。修改的文字里添加了手心出汗、心跳加速、腿脚不听使唤的描述,于是“紧张”这种感觉就变得具体、生动而且鲜活。
小学语文课本选取了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穷人》,文中对等待丈夫出海归来的桑娜是这样描述的: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嘎吱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丈夫出海未归,生死未卜,家里的幾个孩子嗷嗷待哺,自己又擅自做主把两个孤儿抱回家,桑娜的紧张与纠结在作者的心理描写中愈发浓烈。“心惊肉跳”“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忐忑不安地想”“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这些描述,将桑娜内心的纠结、紧张表现得淋漓尽致。
恰当运用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让文字更有味道
例句:我非常害怕!
修改后:
没有灯光,伸手不见五指。一颗颗泪珠滚落腮边,掉在炕席上,发出“啪啪”的声响。一根根头发从头皮上立起来,脊梁骨嗖嗖冒着凉风。喉咙里发出的呼吸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响——我蜷缩到炕角,抱着妈妈的棉袄,大气儿不敢出。
修改后的文字里增添了视觉、听觉、触觉的描写——“没有灯光,伸手不见五指”“一颗颗泪珠滚落腮边,掉在炕席上,发出‘啪啪’的声响”“一根根头发从头皮上立起来,脊梁骨嗖嗖冒着凉风”。“害怕”,单单两个字,给人的印象很模糊,当我们调动感官来描写时,文字变得灵动起来,“害怕”这种感觉也就让人感同身受了。
好的文章就是把色香味俱全的文字盛宴摆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品尝。很多经典的作品,都是我们学习的范本。
听到街上响起咕噜咕噜的车轮声,听到从遥远的沼泽地那边传来仙鹤的鸣叫声,还有那只奶山羊恼恨的“咩咩”声。麻雀把窗户纸碰得扑棱棱直响。喜鹊在院子外那棵白杨树上叫个不停。看来今天真是有喜了。(听觉)
它小,就能轻易地从疏格笼子里钻出来。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视觉)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味道。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嗅觉)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的描述,充分利用了听觉、视觉、味觉的描写。在这里,蝉会“长吟”,油蛉会“低唱”,蟋蟀会“弹琴”,读者的想象也会生出翅膀。在作者的笔下,百草园是一个充满了颜色和声音的生命世界,是孩子们的欢乐世界,连那青青的野草丛里,也藏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视觉)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霄里去了。(听觉)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听觉)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听觉、视觉)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视觉)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味觉、视觉)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字宛如一道菜、一幅画,如何让这道菜色香味俱全,让这幅画色彩宜人、栩栩如生,需要作者用心揣摩、精心创作。使用肢体语言,调动所有感官,把抽象变具体,让文字有味道,读者就会循着作者的文字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