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数学中程式化、符号化的东西很多,再加之原有教材割断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比较沉闷、呆板。随着课程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逐步推广,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将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说到底就是激活课堂,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学习。那么,如何激活课堂,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促成学生自我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 小学教学 情境培养 实践操作 感情培养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愉快地学习,调动内在潜能,主动地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一、巧妙导入,以情引趣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因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一节课中,能恰当地引入新知,展示知识价值的取向,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导入,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求知需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目的在于设置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愿望的情境,以便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能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和自行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
二、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课题要有生趣。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题引入得恰当、生动是整个课堂教学主动性、有效性的前提。因此,讲授新课题时,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一堂课就如同一台戏,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学生既是观众也是演员,要把一台戏演得精彩,导演和演员的配合是很关键的。教师的教态和语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授课时,教师生动、形象、诙谐的语言配以得当的表情和手势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关注,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最佳状态,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抽象性强,需要实物演示才能解决。而小学生思维主要是依赖于感性材料,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应有声有色地创设一种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游戏、猜谜、一些有趣的实验等恰恰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可使“静”的课堂“动”起来,使“死”的课堂“活”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抽象的也是枯燥的,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一些比较新颖的方法,就会提高同学们对数学这门课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左右》这节课时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与右手以及小朋友之间的座位关系教学左、右,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找自已身上的左右这一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左右朋友来认识左右,让学生从自己的身体中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感知左右,经历形成左、右方位感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联系实际,操作性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游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介绍自己左边右边的同学,这是对“左右”知识的延伸,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使学生体验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淘气要去小明家玩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帮淘气和老师解决困难,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练习巩固了新知,做到了“学以致用”。体验“相对”,确定“左右”。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应该建立在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体会相对性,突破难点。
五、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调动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的教学,特别是有关数的认识和几何基础知识等概念问题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和认识,单凭教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对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热爱学生,春风化雨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喜爱老师,也会喜爱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这一学科的学习成绩也会很好,这大概就是爱的“迁移”吧。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的不同体验,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因此,一方面教师要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直接影响,所以教师应注意加强师德修养,认真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注重教学互动,不歧视差生,同一尺度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可以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在课下,跟学生和谐相处,让学生敢于倾诉心声,同时老师对他们在生活上给予关怀、学法上给予指导、思想上给予帮助,真正使老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了兴趣,教师的教学效率才会提高,学生才能学好。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只研究课程是不够的,还要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去研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教学 情境培养 实践操作 感情培养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愉快地学习,调动内在潜能,主动地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一、巧妙导入,以情引趣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因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一节课中,能恰当地引入新知,展示知识价值的取向,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导入,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求知需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目的在于设置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愿望的情境,以便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能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和自行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
二、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课题要有生趣。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题引入得恰当、生动是整个课堂教学主动性、有效性的前提。因此,讲授新课题时,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一堂课就如同一台戏,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学生既是观众也是演员,要把一台戏演得精彩,导演和演员的配合是很关键的。教师的教态和语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授课时,教师生动、形象、诙谐的语言配以得当的表情和手势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关注,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最佳状态,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抽象性强,需要实物演示才能解决。而小学生思维主要是依赖于感性材料,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应有声有色地创设一种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游戏、猜谜、一些有趣的实验等恰恰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可使“静”的课堂“动”起来,使“死”的课堂“活”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抽象的也是枯燥的,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一些比较新颖的方法,就会提高同学们对数学这门课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左右》这节课时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与右手以及小朋友之间的座位关系教学左、右,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找自已身上的左右这一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左右朋友来认识左右,让学生从自己的身体中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感知左右,经历形成左、右方位感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联系实际,操作性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游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介绍自己左边右边的同学,这是对“左右”知识的延伸,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使学生体验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淘气要去小明家玩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帮淘气和老师解决困难,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练习巩固了新知,做到了“学以致用”。体验“相对”,确定“左右”。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应该建立在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体会相对性,突破难点。
五、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调动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的教学,特别是有关数的认识和几何基础知识等概念问题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和认识,单凭教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对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热爱学生,春风化雨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喜爱老师,也会喜爱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这一学科的学习成绩也会很好,这大概就是爱的“迁移”吧。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的不同体验,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因此,一方面教师要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直接影响,所以教师应注意加强师德修养,认真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注重教学互动,不歧视差生,同一尺度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可以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在课下,跟学生和谐相处,让学生敢于倾诉心声,同时老师对他们在生活上给予关怀、学法上给予指导、思想上给予帮助,真正使老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了兴趣,教师的教学效率才会提高,学生才能学好。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只研究课程是不够的,还要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去研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