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儿时,人们的生活还不宽裕,一些山区还十分贫穷,大人常常为吃喝发愁,孩子们的零食,除了几颗劣质的水果糖外就数爆米花了。
那时,一到冬季,乡下卖爆米花的就多了起来。他们挑了担子步行,走村串巷。爆米花的担子,一头是黑咕隆咚的爆米花机子,带烟熏火燎的柴火炉子;一头是沾满尘土的旧风箱,贴风箱而放的是装爆米花的黑乎乎的麻布袋子。在庄子的牙叉骨台或巷道口,他們不时吆喝几声:“迸(bie,爆的意思)籼麦(玉米)花哩,迸籼麦花哩。”
高亢悠长的吆喝声,在寂寥的山野传出很远很远,让冬日落寞的村庄有了几分生动。
一听到吆喝声,庄里那些大姑娘、小姨子、豁了牙的婆子、纳着鞋底的女人和流着鼻涕的半大小子们叽叽喳喳赶集一样,一窝蜂地从家里跑出来。布袋里装着籼麦粒,盘笼里提着籼麦芯芯或木柴棒棒,上气不接下气地把迸爆米花的围了起来,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套着近乎。
迸爆米花的一边招揽着生意,一边在巷口或墙角放下扁担,摆下家伙,吧嗒、吧嗒惬意地抽一锅旱烟,歇缓一阵。见等候的人多了起来,就给炉子点上火,摇动手柄先将爆米机在火上烤一阵,待机子热了,用手柄哐啷一声打开机盖,依先来后到的次序,将最早来的一家的籼麦粒骨碌碌地倒进扑哧扑哧冒着热气的罐子里,然后拧紧盖子。一手拉风箱,一手摇爆米机,不慌不忙,有板有眼地忙活起来。风箱四周围满了人,排着队,吵吵嚷嚷。那火炉上,大肚子的爆米花机滚动了一阵之后,爆米花的便停下来,招呼一声:“籼麦花儿迸好了,碎娃娃伙,快捂住耳朵,往远处跑!”话音未落,孩子们作鸟兽散,四散逃开。我们或藏在树背后,或躲在墙旮旯里,或籼麦秆后,缩着脖子,猫着腰,双手紧紧捂住耳朵,使劲儿瞪圆眼睛向迸爆米花的张望。
迸爆米花的双手熟练地将葫芦状的爆米花锅转到麻布袋子里面一拉,一扯,只听“砰”的一声炸响,伴随一阵雪白的烟雾腾起,一股诱人的甜香也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一粒粒迸出麻布袋子的籼麦花儿四处飞溅,人们一阵大呼小叫。孩子们飞奔而来,一拥而上,争相捡起散落在地上的籼麦花儿直往嘴里塞。大人们待那些倒入麻布袋中白花花的籼麦花儿热气稍散,即倒入各自的竹箩簸箕之中,一边走一边嘎嘣、嘎嘣地吃着,哼着秦腔,欢天喜地回家去了。
爆米花,多用籼麦粒儿。经爆米机“迸”出的,个头比先前膨大了许多。籼麦粒全部开了花,其色亦由黄趋乳白。迸爆米花时,若在籼麦粒中放一小撮糖精,那“迸”出的米花,不仅香脆,且有了少许甜味,更是诱人垂涎。但爆米花最怕受潮,一受潮吃起来就柔了,再无香脆之妙。所以,庄里人一旦爆得米花,就装在有盖子的罐子里或塑料袋子里贮存。平常闲暇谝闲或嘴饞时,从罐中或塑料袋中取得香脆之物随想随吃。
记得那年月,迸爆米花的大多是中年人和老汉,一锅爆米花大约要二斤左右的籼麦,每“迸”一锅价钱是五分钱。那时,迸爆米花的在一个村庄一来就要蹴(蹲)三四天的时间,能从庄子东头迸到庄子西头,能从早上一直迸到晚上,场面非常热闹。庄里就是再穷的人家也都要或多或少迸些籼麦花儿,让家里的老老少少都改个馋。那时候,不管是县城或乡下,人们转亲戚也拿爆米花做礼当。年头节下,大人能拿出手给小孩的最好吃的零食,也就数爆米花了。(责任编辑 王瑞锋)
(本文选自:参花(上) 2019年11期)
??滴墨搭起一座桥,桥是木桥,在菰蒲里延伸,一位黑发女子站在桥头,她手里握住一根木棍,她在远眺什么呢?是一群走失的鸭子吗?我们看不见她的脸,但能感受到她的焦灼,风起时,满目菰蒲摇晃,发出沙沙声浪,惟有女孩手里握住的木棍是直立的,她把它握得那么紧,手心都出汗了吧。如果说虚谷的这幅“菰蒲远眺图”尚有人世的气息,那么,到了“江天琴话图”里,这种人间气息便消失了。一个着青袍的人于旷野里抚琴,他对面相坐的一位听者,是那种肯与他相知的人。不远处,一座茅屋前,尚坐了两个人,是女子,其中一位抱着双臂瑟瑟着,应该颇冷了吧,是白露为霜的季节。而那个人却有如此高的兴致,弹琴弹得忘却了寒冷。古人对士的最高要求是隐,于深山峡谷之中。但,他又不乏知音的,也有爱情。三两知己,在蒹葭苍苍的季节去探他。古人访友一般集中在两个季节:深秋,或寒冬。秋水长空,原本就是一种寥落情怀的缩影。寒冬腊月,是万物萧蔽的时刻,雪夜访友又是多么古倔的行为啊。只是,给我们留下印象的,好像只有一个“雪夜访戴”的典故。
说回来虚谷。他是安徽新安人,即现在的歙县那一带,后移居扬州。本名朱怀仁,是后来出的家。古代的出家人是真正的隐士,不比现今的,时不时自黄袍里掏出手机来打,把我吓一跳。
(本文选自:滇池 2019年11期)
那时,一到冬季,乡下卖爆米花的就多了起来。他们挑了担子步行,走村串巷。爆米花的担子,一头是黑咕隆咚的爆米花机子,带烟熏火燎的柴火炉子;一头是沾满尘土的旧风箱,贴风箱而放的是装爆米花的黑乎乎的麻布袋子。在庄子的牙叉骨台或巷道口,他們不时吆喝几声:“迸(bie,爆的意思)籼麦(玉米)花哩,迸籼麦花哩。”
高亢悠长的吆喝声,在寂寥的山野传出很远很远,让冬日落寞的村庄有了几分生动。
一听到吆喝声,庄里那些大姑娘、小姨子、豁了牙的婆子、纳着鞋底的女人和流着鼻涕的半大小子们叽叽喳喳赶集一样,一窝蜂地从家里跑出来。布袋里装着籼麦粒,盘笼里提着籼麦芯芯或木柴棒棒,上气不接下气地把迸爆米花的围了起来,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套着近乎。
迸爆米花的一边招揽着生意,一边在巷口或墙角放下扁担,摆下家伙,吧嗒、吧嗒惬意地抽一锅旱烟,歇缓一阵。见等候的人多了起来,就给炉子点上火,摇动手柄先将爆米机在火上烤一阵,待机子热了,用手柄哐啷一声打开机盖,依先来后到的次序,将最早来的一家的籼麦粒骨碌碌地倒进扑哧扑哧冒着热气的罐子里,然后拧紧盖子。一手拉风箱,一手摇爆米机,不慌不忙,有板有眼地忙活起来。风箱四周围满了人,排着队,吵吵嚷嚷。那火炉上,大肚子的爆米花机滚动了一阵之后,爆米花的便停下来,招呼一声:“籼麦花儿迸好了,碎娃娃伙,快捂住耳朵,往远处跑!”话音未落,孩子们作鸟兽散,四散逃开。我们或藏在树背后,或躲在墙旮旯里,或籼麦秆后,缩着脖子,猫着腰,双手紧紧捂住耳朵,使劲儿瞪圆眼睛向迸爆米花的张望。
迸爆米花的双手熟练地将葫芦状的爆米花锅转到麻布袋子里面一拉,一扯,只听“砰”的一声炸响,伴随一阵雪白的烟雾腾起,一股诱人的甜香也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一粒粒迸出麻布袋子的籼麦花儿四处飞溅,人们一阵大呼小叫。孩子们飞奔而来,一拥而上,争相捡起散落在地上的籼麦花儿直往嘴里塞。大人们待那些倒入麻布袋中白花花的籼麦花儿热气稍散,即倒入各自的竹箩簸箕之中,一边走一边嘎嘣、嘎嘣地吃着,哼着秦腔,欢天喜地回家去了。
爆米花,多用籼麦粒儿。经爆米机“迸”出的,个头比先前膨大了许多。籼麦粒全部开了花,其色亦由黄趋乳白。迸爆米花时,若在籼麦粒中放一小撮糖精,那“迸”出的米花,不仅香脆,且有了少许甜味,更是诱人垂涎。但爆米花最怕受潮,一受潮吃起来就柔了,再无香脆之妙。所以,庄里人一旦爆得米花,就装在有盖子的罐子里或塑料袋子里贮存。平常闲暇谝闲或嘴饞时,从罐中或塑料袋中取得香脆之物随想随吃。
记得那年月,迸爆米花的大多是中年人和老汉,一锅爆米花大约要二斤左右的籼麦,每“迸”一锅价钱是五分钱。那时,迸爆米花的在一个村庄一来就要蹴(蹲)三四天的时间,能从庄子东头迸到庄子西头,能从早上一直迸到晚上,场面非常热闹。庄里就是再穷的人家也都要或多或少迸些籼麦花儿,让家里的老老少少都改个馋。那时候,不管是县城或乡下,人们转亲戚也拿爆米花做礼当。年头节下,大人能拿出手给小孩的最好吃的零食,也就数爆米花了。(责任编辑 王瑞锋)
(本文选自:参花(上) 2019年11期)
??滴墨搭起一座桥,桥是木桥,在菰蒲里延伸,一位黑发女子站在桥头,她手里握住一根木棍,她在远眺什么呢?是一群走失的鸭子吗?我们看不见她的脸,但能感受到她的焦灼,风起时,满目菰蒲摇晃,发出沙沙声浪,惟有女孩手里握住的木棍是直立的,她把它握得那么紧,手心都出汗了吧。如果说虚谷的这幅“菰蒲远眺图”尚有人世的气息,那么,到了“江天琴话图”里,这种人间气息便消失了。一个着青袍的人于旷野里抚琴,他对面相坐的一位听者,是那种肯与他相知的人。不远处,一座茅屋前,尚坐了两个人,是女子,其中一位抱着双臂瑟瑟着,应该颇冷了吧,是白露为霜的季节。而那个人却有如此高的兴致,弹琴弹得忘却了寒冷。古人对士的最高要求是隐,于深山峡谷之中。但,他又不乏知音的,也有爱情。三两知己,在蒹葭苍苍的季节去探他。古人访友一般集中在两个季节:深秋,或寒冬。秋水长空,原本就是一种寥落情怀的缩影。寒冬腊月,是万物萧蔽的时刻,雪夜访友又是多么古倔的行为啊。只是,给我们留下印象的,好像只有一个“雪夜访戴”的典故。
说回来虚谷。他是安徽新安人,即现在的歙县那一带,后移居扬州。本名朱怀仁,是后来出的家。古代的出家人是真正的隐士,不比现今的,时不时自黄袍里掏出手机来打,把我吓一跳。
(本文选自:滇池 201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