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丹青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dxm7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色精细入毫末』,乾隆皇帝此语是对郎世宁所绘《爱乌罕四骏图》卷的褒奖,对其细致入微的西洋纪实绘画技法的肯定。这反映出乾隆皇帝对西洋绘画的态度,也表现出他的艺术旨趣和中西艺术观。
  宫廷绘画传承有序,宫廷画家丹青妙手云集,纪实性的绘画作品亦多有传世。帝王们对纪实绘画也都非常重视。
  到了清朝,纪实绘画发展到一个巅峰,西洋画师带来了西方的绘画技法,很好地补充和丰富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为宫廷绘画增加了很多新的元素,别具一格。中国传统文人绘画注重写意,寄情于其中,西方绘画注重写实,讲究光影效果、立体透视感,在大清朝,二者有机地结合,铸就一时经典。


  以郎世宁为代表的西方画家带来的西方绘画写实技法,被运用在中国宫廷绘画之上,使得宫廷绘画写实性得到了保证。尤其是对场面、人物面容、动物的描绘,仿佛如今的照片一样,为我们带来直观的『记忆』,也为后人研究提供了便利。不过,画是在皇帝的『关照』下画的,画上的人物、人物的穿着、场面的布置,都要由皇帝最终定夺。随着某些为皇家所忌的历史事件的发生,一些纪实绘画上出现皇帝授意的修改痕迹,这也许就是解开一些历史谜团的钥匙。
其他文献
狐泥啊:高中时有一次学校开运动会,突然下雨了,大家赶紧各自撑伞回教室。我发现自己的伞被涌动的人流踢出去好几米,迅速拾起来撑开。无意间一瞥,发现前方一个男孩一直在回头,他没有撑伞,一直望着我的方向。我有些疑惑,随着人流往前走,却发现他依旧看着我,目不转睛。我的心海顿时开始不平静了:那个男孩是隔壁班的,长相帅气、成绩优秀,我曾经与他有过几次对话,会不会……当我走到田径场路口时,他朝我走了过来并且拦住了
期刊
特别推荐:云上情歌  导演:贾斯汀·贝尔杜尼  主演: 芬·奥尔格斯 内芙·坎贝尔  央视新闻频道曾讲述过扎克·索比赫的故事,称他为“用生命唱歌的男人”。不知“男人”这个词语是否合适,因为许多三四十岁的男性还喜欢被称为“老男孩”,而扎克去世的时候只有18岁。他14岁罹患骨肉瘤,抗癌4年,作歌《云》来告别。影片全部的力量都来自这个勇敢的18岁男人—“我想让所有人知道,你不必在发现自己快死了的时候才开
期刊
因为精准扶贫,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与读者出版集团紧密联系起来。  镇原县是名扬陇上的“民间剪纸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书法之乡”。在这片被文化浸染濡润的土地上,百姓崇德持善、重情尚节、耕读传家、勤俭自强。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发展滞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传承优势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镇原这个农业大县的发展现状。镇原县是国扶重点贫困县,是全国最后一批摘帽的深度贫困县之一。  作为知
期刊
据说当年苹果公司的新人都会得到一个忠告:设计师应该永远走楼梯。因为如果你在电梯里遇见乔布斯,他会问及你正在做的事,然后就会出现以下情形:一种是你惹他讨厌了,然后被解雇;一种是他“爱”上了你,他开始关注你工作的每个细节,然后,你晚上就不用睡觉了。  如果在电梯遇到老板,你会怎么做?是哈腰谄笑、打个招呼,然后缩在一旁,或是诚惶诚恐答几句“吃过啦”“住得不远”,还是当老板问起工作进度,你支支吾吾答不出所
期刊
2019年6月初,我来到甘肃省镇原县庙渠镇六十坪村,开始了驻村帮扶工作。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我,自认为对农村生活比较了解。怀揣组织对我的信任,家人、朋友的关心,以及回到农村、感受农村生活的期望,我从兰州出发,经过6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了目的地—庙渠镇六十坪村。  既来之,则安之。刚来的几天,我每天跟随驻村前辈到贫困户入户走访,倾听诉求,详细了解情况。经过几天的调研,我对整个村的基本情况有了了解。六
期刊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读者乡村文化驿站”是读者出版集团为3个定点帮扶村个性化定制的精品文化扶贫项目,它将读者出版集团的优势文化资源和当地民俗特色相结合,为偏远农村提供优质阅读空间,营造书香文化氛围。  尔金是个男孩子,今年12岁,在村小学上学。记得两年前第一次见到他时,我脑海里立马浮现出鲁迅笔下少年闰土的形象—因常年
期刊
两年前的秋天,我被单位派往地处陇东革命老区的一个小山村从事精准扶贫帮扶工作。这里是全世界黄土层最厚的地方,也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脱贫任务重、难度大。这里山大沟深,生态脆弱,地貌以沟、塬、峁、梁、崾崄为主,由于没有灌溉设施,老百姓广种薄收,仍然延续着靠天吃饭的传统。  村里的支书姓醴,40来岁,黑脸,大个子,浓眉大眼,头发自然卷曲,人长得清瘦,但特别精神,村民们都管
期刊
从古至今,人们对月亮产生过诸多幻想。中国人认为月宫中住着美丽的嫦娥,她因为误食丈夫后羿的长生不老药而孤独终生;浪漫的汉代人又将弃夫的嫦娥想象成一只丑陋的蟾蜍,其身影出现在两千前的一幅帛画上—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引魂升天帛画》中,蟾蜍是月亮的象征。古埃及人更是脑洞大开,他们相信月亮神是一只猫,她的名字叫贝斯特。在壁画中,月亮女神被描绘成猫首人身的样子,能够带给人们舞蹈、音乐和爱。无独有偶,希腊人也相信
期刊
如何面对死亡,恐怕是世界无解的难题。怎么可能为生命的终结,做好准备呢?  纪录片《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记录了5位绝症患者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这部纪录片真的是每多看一分钟就会有一种全新的震动。不用说,这么有难度的纪录片,来自BBC。  可能是因为在生死面前,全世界人民的感触都是一样的。在这部4集纪录片中,总会想到自己或身边亲人朋友的遭遇。据悉,每年英国都有数千人,得知自己的生命不足一年。不管是专
期刊
人格分裂梗,现在看来在各种创作里算不上新思路。这种设定的鼻祖,是19世纪英国作家史蒂文森创作的《化身博士》(Jekyll & Hyde),一篇有着哥特风格的科幻小说。  故事是这样的:杰克医生研制出了一种药剂,可以将平时被压抑着的另一重人格,毫无保留地展露出来,而人格转变之后,他的身材样貌也会随之改变。从此,他白天是善良正直的医生杰克,晚上则化身成邪恶的海德为所欲为,并犯下谋杀的重罪。他终日徘徊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