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中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流行病,它正在严重地影响着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甚至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本文从大学生厌学现象着手,对厌学的原因及缓解这一现象的對策进行分析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一直是社会上备受关注的一个群体,他们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更与祖国的未来紧密相关。目前在勤奋、严谨、求实、上进成为高等学校的主流学风的良好发展势头下,大学生厌学现象也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1 大学生厌学现象透视
当前大学生厌学现象林林总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被动学习:采用实用主义的学习方式,考什么就学什么,学习始终不能进入积极主动状态,信奉“学不在深,及格就行,60分万岁,61分浪费”。
不思进取:能坚持正常的上课和学习,但是在课堂上不务正业,上课无精打采,甚至睡觉,看小说,看课外读物或报刊杂志。
当“官”一族:不把学习当主业,却醉心于当干部。在他们看来,当学生干部比学习更重要,课可以不上,但会不能不开。
逃课一族:“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这是流行在大学校园的“逃课法则”。这一类学生以玩为主,厌恶学习,把大量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闲谈聊天、进酒吧歌厅、上网聊天、谈情说爱上。
2 大学生厌学的原因
大学生厌学有诸多复杂因素,在调查时学生指出的原因也各种各样,这里仅从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作简要分析。
2.1 社会因素
2.1.1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大学生并非生活在社会的真空里,或多或少地要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今,吃喝风、高消费、攀比风、走后门等各种不良风气盛行于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的思想文化时刻腐蚀着青少年的灵魂;社会上“体脑倒挂”、“高文化低收入”的不正常现象成了读书无用论的佐证。有的学生认为:“书读得再好又怎么样,有钱就会有一切,可以买官,还可以买文凭”。特别是大学生耳闻目睹的社会不正之风,使他们既痛恨又无奈,联想到自己的未来,不知道自己在未来的社会中占据什么位置,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种情绪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1.2 就业困难
目前,大学生对学业和就业关系的认识——空学一身本事,英雄无用武之地,是导致他们对前途感到茫然从而厌学的重要因素。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十几年寒窗苦读,花掉了父母大笔的血汗钱,结果就业十分艰难,于是产生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感觉读书无用,产生了厌学心理。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学校学到的大量知识在毕业后不能得到应用,这不仅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劲头,也让一些学生对未来充满畏惧感,感到前途渺茫,甚而消极失望,产生厌学情绪。
2.1.3 外界诱惑
对于经历了十年寒窗的大学生来说,大学宽松的管理使他们不必只盯着书本,开始审视外面的花花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精彩的世界让涉世未深的青年迷失了。物质的享乐和网络游戏的吸引,也让一部分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沉溺其中难以自拔,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网游甚至成了一些学生的生活重心,形成“主业打游戏,副业学习”的现象。
2.2 学校因素
2.2.1 学校管理存在缺陷
一是,学校的管理条例虽然完善,但实施力度不够,过于松散,或过于机械化,不能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80%以上的学生表示,班集体的风气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到课率。也有一部分学生提出班级不团结,课堂氛围不好,使他们不愿上课。
二是,在学生管理层面,由于图省事、“保护”学生等不正确的观点,导致存在有章不循、违纪不究等现象。这种不正常现象对于努力学习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也容易使学生形成不劳而获的思想。
2.2.2 教学方法呆板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不满是大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学生直言会因为授课老师而决定对一门课的喜好。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死板, 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很多学校仍存在着“教师念教案、学生记笔记、考试划重点、考后都忘记”的现象,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外,教师队伍存在问题,大部分专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水平不高,不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等等,这与学生的期望值相去甚远,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比如我院年轻教师占多数,有的甚至与学生年龄不相上下,难以让学生信服,这和患者看病总是倾向于找老大夫的心理是一样的。
2.2.3 专业思想教育不足
从入学状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并没有清楚的了解和认识,而学生进校后专业思想教育、就业观教育的工作没能及时跟上,对专业前景,发展方向认识不足,使得部分学生的专业思想不明确,思想上有失落感,学习上不感兴趣。而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又由于入学调剂而学习非理想的专业,待到他们发现所学并非所好时,又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只能选择逃避,于是厌学之风大盛。
2.3 学生自身因素
在调查中,80%的学生把厌学归结为个人原因,总结起来又可分下面几点。
2.3.1 学生起点低、基础差
基础差、学不会,这是很多学生放弃学习的原因。近年来高校大幅扩招,与此同时,学生的质量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差距。一部分学生能够进入大学校门,但少了外部压力与补课等辅助手段的他们必然学习吃力。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又长时间受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乏味感。逐渐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是学不好的 “差生” 等观念,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如此恶性循环,很快就患上了厌学症。
2.3.2 学习目标和动机的缺失
没有目标,没有学习的动力,这也是学生提到最多的厌学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人生观的培养。机械的教育模式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不能自主规划人生。在中学时期,唯一的目标就是上大学,学习的动机十分明确。一旦迈进了大学的门槛,有些学生反倒迷茫了,或者以为追求的目标达到了。于是,支撑他们奋斗进取的动力消失了。没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就缺乏上进心,缺乏动力。
另外,长期残酷、激烈的升学竞争,把学生的学习激情消耗殆尽,学习的耐力熬到了极限。所以,一旦上了大学,就会立即放松自己。
3 缓解大学生厌学的对策
3.1 净化社会风气
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促使大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影响着大学生思想的形成,成为大学生行为选择的标准和依据。净化社会风气,优化社会环境,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力宣传科教兴国、知识就是力量的正统思想,批判“读书无用论”的思潮;营造正当、公平的竞争氛围;把“学而优则仕”落到实处,让大学生觉得只要真正学得好,就一定有用,树立学习好是将来求职择业及人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的意识。
3.2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严格教育管理制度
深化教学改革,革除旧的教育观念、陈旧的教材,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厌学逃学的现象。开展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给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的时间和机会;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升教师个人魅力,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设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聘请德高学广的教授进入一线课堂,让学生领略学者风范,为年轻教师树立学习标榜。
严格教育管理制度,要把好大学生的毕业关,改变过去那种“游戏人生”、“游戏大学生活”同样可以拿到毕业文凭的局面。严格考试制度,控制人才出口的标准,消除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要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懂得上大学以及拿文凭,是要付出艰苦努力的。
3.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如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使刚入学的大学生尽早进入专业角色,接触专业实际,从中了解本专业的工作性质、发展前景、市场需要及社会意义,引发学生的专业兴趣,通过兴趣作用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从而培养起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很多新生入校以后,因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缺少学习动力。所以教师要尽快帮助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再次,通过组织各种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最后,教师要多关心、表扬、鼓励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的鼓励、肯定和赞扬,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教育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4 充分体现教师的力量
作为教师,首先要努力提高个人业务水平,使课堂活色生香,吸引学生注意。其次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比如我院生源有职专,也有普高,这两类学生的学习程度差别较大,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不能搞“一刀切”。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正确对待基础薄弱学生。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适应社会、处理人际关系和生长发育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师生沟通,了解学生心理,给予及时和恰当的指导。
3.5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教育
在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发展道路几乎是规划好的,进入自由开放的大学,反倒让他们茫然无措,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人生理想的缺失让他们放弃追求,因而缺乏学习的内驱动力。加強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程。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他们才能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才能真正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真正树立一种勤奋、严谨、拼搏、创新的良好学风。
总之,认清大学生厌学的原因,找到消除厌学现象的对策是当前高等教育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大学生厌学是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的,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关注、共同协作。有些措施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需要长抓不懈。
参考文献
[1]刘建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2]赵纯海.厌学现象探究[J].渤海大学学报,2006.
[3]叶祝颐等.大学生厌学外部原因不可忽视[N].今晚报,2008-04-01.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一直是社会上备受关注的一个群体,他们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更与祖国的未来紧密相关。目前在勤奋、严谨、求实、上进成为高等学校的主流学风的良好发展势头下,大学生厌学现象也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1 大学生厌学现象透视
当前大学生厌学现象林林总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被动学习:采用实用主义的学习方式,考什么就学什么,学习始终不能进入积极主动状态,信奉“学不在深,及格就行,60分万岁,61分浪费”。
不思进取:能坚持正常的上课和学习,但是在课堂上不务正业,上课无精打采,甚至睡觉,看小说,看课外读物或报刊杂志。
当“官”一族:不把学习当主业,却醉心于当干部。在他们看来,当学生干部比学习更重要,课可以不上,但会不能不开。
逃课一族:“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这是流行在大学校园的“逃课法则”。这一类学生以玩为主,厌恶学习,把大量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闲谈聊天、进酒吧歌厅、上网聊天、谈情说爱上。
2 大学生厌学的原因
大学生厌学有诸多复杂因素,在调查时学生指出的原因也各种各样,这里仅从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作简要分析。
2.1 社会因素
2.1.1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大学生并非生活在社会的真空里,或多或少地要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今,吃喝风、高消费、攀比风、走后门等各种不良风气盛行于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的思想文化时刻腐蚀着青少年的灵魂;社会上“体脑倒挂”、“高文化低收入”的不正常现象成了读书无用论的佐证。有的学生认为:“书读得再好又怎么样,有钱就会有一切,可以买官,还可以买文凭”。特别是大学生耳闻目睹的社会不正之风,使他们既痛恨又无奈,联想到自己的未来,不知道自己在未来的社会中占据什么位置,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种情绪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1.2 就业困难
目前,大学生对学业和就业关系的认识——空学一身本事,英雄无用武之地,是导致他们对前途感到茫然从而厌学的重要因素。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十几年寒窗苦读,花掉了父母大笔的血汗钱,结果就业十分艰难,于是产生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感觉读书无用,产生了厌学心理。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学校学到的大量知识在毕业后不能得到应用,这不仅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劲头,也让一些学生对未来充满畏惧感,感到前途渺茫,甚而消极失望,产生厌学情绪。
2.1.3 外界诱惑
对于经历了十年寒窗的大学生来说,大学宽松的管理使他们不必只盯着书本,开始审视外面的花花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精彩的世界让涉世未深的青年迷失了。物质的享乐和网络游戏的吸引,也让一部分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沉溺其中难以自拔,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网游甚至成了一些学生的生活重心,形成“主业打游戏,副业学习”的现象。
2.2 学校因素
2.2.1 学校管理存在缺陷
一是,学校的管理条例虽然完善,但实施力度不够,过于松散,或过于机械化,不能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80%以上的学生表示,班集体的风气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到课率。也有一部分学生提出班级不团结,课堂氛围不好,使他们不愿上课。
二是,在学生管理层面,由于图省事、“保护”学生等不正确的观点,导致存在有章不循、违纪不究等现象。这种不正常现象对于努力学习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也容易使学生形成不劳而获的思想。
2.2.2 教学方法呆板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不满是大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学生直言会因为授课老师而决定对一门课的喜好。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死板, 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很多学校仍存在着“教师念教案、学生记笔记、考试划重点、考后都忘记”的现象,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外,教师队伍存在问题,大部分专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水平不高,不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等等,这与学生的期望值相去甚远,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比如我院年轻教师占多数,有的甚至与学生年龄不相上下,难以让学生信服,这和患者看病总是倾向于找老大夫的心理是一样的。
2.2.3 专业思想教育不足
从入学状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并没有清楚的了解和认识,而学生进校后专业思想教育、就业观教育的工作没能及时跟上,对专业前景,发展方向认识不足,使得部分学生的专业思想不明确,思想上有失落感,学习上不感兴趣。而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又由于入学调剂而学习非理想的专业,待到他们发现所学并非所好时,又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只能选择逃避,于是厌学之风大盛。
2.3 学生自身因素
在调查中,80%的学生把厌学归结为个人原因,总结起来又可分下面几点。
2.3.1 学生起点低、基础差
基础差、学不会,这是很多学生放弃学习的原因。近年来高校大幅扩招,与此同时,学生的质量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差距。一部分学生能够进入大学校门,但少了外部压力与补课等辅助手段的他们必然学习吃力。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又长时间受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乏味感。逐渐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是学不好的 “差生” 等观念,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如此恶性循环,很快就患上了厌学症。
2.3.2 学习目标和动机的缺失
没有目标,没有学习的动力,这也是学生提到最多的厌学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人生观的培养。机械的教育模式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不能自主规划人生。在中学时期,唯一的目标就是上大学,学习的动机十分明确。一旦迈进了大学的门槛,有些学生反倒迷茫了,或者以为追求的目标达到了。于是,支撑他们奋斗进取的动力消失了。没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就缺乏上进心,缺乏动力。
另外,长期残酷、激烈的升学竞争,把学生的学习激情消耗殆尽,学习的耐力熬到了极限。所以,一旦上了大学,就会立即放松自己。
3 缓解大学生厌学的对策
3.1 净化社会风气
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促使大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影响着大学生思想的形成,成为大学生行为选择的标准和依据。净化社会风气,优化社会环境,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力宣传科教兴国、知识就是力量的正统思想,批判“读书无用论”的思潮;营造正当、公平的竞争氛围;把“学而优则仕”落到实处,让大学生觉得只要真正学得好,就一定有用,树立学习好是将来求职择业及人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的意识。
3.2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严格教育管理制度
深化教学改革,革除旧的教育观念、陈旧的教材,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厌学逃学的现象。开展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给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的时间和机会;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升教师个人魅力,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设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聘请德高学广的教授进入一线课堂,让学生领略学者风范,为年轻教师树立学习标榜。
严格教育管理制度,要把好大学生的毕业关,改变过去那种“游戏人生”、“游戏大学生活”同样可以拿到毕业文凭的局面。严格考试制度,控制人才出口的标准,消除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要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懂得上大学以及拿文凭,是要付出艰苦努力的。
3.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如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使刚入学的大学生尽早进入专业角色,接触专业实际,从中了解本专业的工作性质、发展前景、市场需要及社会意义,引发学生的专业兴趣,通过兴趣作用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从而培养起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很多新生入校以后,因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缺少学习动力。所以教师要尽快帮助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再次,通过组织各种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最后,教师要多关心、表扬、鼓励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的鼓励、肯定和赞扬,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教育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4 充分体现教师的力量
作为教师,首先要努力提高个人业务水平,使课堂活色生香,吸引学生注意。其次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比如我院生源有职专,也有普高,这两类学生的学习程度差别较大,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不能搞“一刀切”。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正确对待基础薄弱学生。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适应社会、处理人际关系和生长发育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师生沟通,了解学生心理,给予及时和恰当的指导。
3.5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教育
在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发展道路几乎是规划好的,进入自由开放的大学,反倒让他们茫然无措,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人生理想的缺失让他们放弃追求,因而缺乏学习的内驱动力。加強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程。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他们才能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才能真正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真正树立一种勤奋、严谨、拼搏、创新的良好学风。
总之,认清大学生厌学的原因,找到消除厌学现象的对策是当前高等教育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大学生厌学是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的,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关注、共同协作。有些措施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需要长抓不懈。
参考文献
[1]刘建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2]赵纯海.厌学现象探究[J].渤海大学学报,2006.
[3]叶祝颐等.大学生厌学外部原因不可忽视[N].今晚报,2008-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