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玫是张艺谋和陈凯歌的同学,导演了《雍正王朝》《忠诚》《香樟树》《汉武大帝》《乔家大院》,成功地打造了一部部的男人戏,每部戏都登上了央视一套的黄金时段,收视大热,几乎囊括了飞天奖、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奖、五个一工程奖等中国电视剧奖的多个最高奖项,最近,胡玫的名字又因为出任新版《红楼梦》总导演和“红楼全民选秀”,再次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之上,人们在关注她将如何把握这部鸿篇巨制的同时,也更想了解,这个以女性方式完美诠释了男人故事的女导演,这个5岁儿子的新妈妈,究竟在荧屏内外导演着怎样的侠骨与柔情?
与大龄青年张艺谋同学
胡玫出身于艺术世家,父亲是指挥家,曾在大型歌舞剧《东方红》中担任指挥,母亲是歌唱家,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系主任。从小受到艺术氛围熏陶的胡玫,对于那些“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的艺术有着极好的感觉,四五岁学琴,能弹《黄河》《红灯记》和肖邦的作品,后来在妈妈的引导下拜郭淑珍为师练声,完全是按照一个音乐家模式进行培养的。
可那时的胡玫却热衷于文学,梦想成为一名作家,立志要写出一部堪比《红楼梦》的旷世巨著!有一段时间,她狂热地进行着诗歌创作,给诗刊社进行长达一年之久的不间断投稿,却都石沉大海。郁闷至极的胡玫又跑到朝阳剧场里跳起了芭蕾。16岁时,容貌姣好的她成为了总政话剧团的一名演员。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招收“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父母都鼓励女儿去报考表演系。他们认为,胡玫有着多年的话剧舞台感受,有趣好的表演基础。自认不漂亮却痴迷表演的胡玫,也跃跃欲试想去报考表演系。就在胡玫填写报名表时,她突然发现排在表演系表格前面的导演系。“写小品、讲故事,这不正是自己的专长嘛!”她脑子一热就改填了导演系。
考试那天,胡玫说不清当导演有啥大道理,随便讲了段生动有趣的故事。讲故事是胡玫从小就会的绝活,那时很多同学都是下课不回家等着听她讲故事,院里的孩子还提着录音机录过她说的《基督山恩仇记》。让胡玫惊喜的是,仅凭自己随口讲的一个故事,就把主考老师打动了。胡玫顺利地成为北影“七八班”的一员,她在日记上得意地写下了三个大字:“我来了。”
在北影的那段日子,胡玫有几个非常要好的同学,其中大龄青年张艺谋给她的印象最深刻。那个手拿老式凤凰照相机时不时拍出一些大气之作的男人,对于导演的理解比起其他同学要透彻得多,他拍摄的东西里面,细节给人的震撼特别强烈。也许因为胡玫是一个有着极好的文学素养的女生,她对事物的理解特别敏感,总能从张艺谋那些细节的东西里面看到独具匠心的表现力,因此两个人有着心灵上的共鸣。
有一次,张艺谋的作业涉及到一个乡土题材,同学们几乎都是生活在城市里的青春张扬的年轻人,大家都认为这个题材太乡土太悲情,但胡玫看到作品后却表示出极大的兴奋,对张艺谋说:哎呀,大哥,太棒了!可谓是当时张艺谋的知音。张艺谋对这个聪明的学妹非常有好感,一来二去,两个人大有英雄相惜的感觉,自然而然成了“铁哥们”。
因为彼此信任,胡玫给张艺谋讲起了自己的经历:好不容易碰到文工团大院礼堂放映外国资料片,那时候能见到那玩意还很稀奇,人们一个个趴窗户抻着脖子往里瞧。可能是第一次看上这个,那兴奋劲看了让人心疼,但大冷的冬天,谁受到了那个冻啊,有个小孩被冻得手脚僵硬从窗户上摔了下来,弄得头破血流……当时我就在日记里发了毒誓,等将来有一天,咱也要弄个电影,让看不着的外国小子也趴窗户,也冻得从上面掉下来…“胡玫说得特煽情,张艺谋感动地拍着胡玫的肩膀说:“哥们,有志气!”胡玫则敲了敲张艺谋的头:“就凭你这个脑袋,绝对是个人物!”张艺谋则装作一本正经地说:“彼此彼此。”说完,两个人哈哈大笑起来。
谁也没想到,若干年后,两人的玩笑话竟成为了现实,胡玫和张艺谋都成了中国影视界响当当的人物。
很牛的导演,很菜的群众演员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能拍出《乔家大院》《雍正王朝》《汉武大帝》这样厚重而恢宏的历史故事的女导演,恐怕也是那种端着大茶缸子、披件军大衣、大嗓门训人的“女光棍儿”,而胡玫却认为在一个剧组之中,作为一个女性导演恰恰要通过女性特有的方式来开展工作。她说:“当导演,就像玩个大玩具,玩得投入也就忘乎所以了。”
每到外景地,胡玫就把瓶瓶罐罐的化妆品和肖邦、老柴、神秘园什么的都塞进大包小包。她觉得拍摄现场也是表演现场,如果蓬头垢面胡言乱语地说戏,会惊着演员。“在现场,我从不真事儿似地谈艺术,都是在玩笑中说事,成天哥啊妹啊地叫着他们,尽量缓解大家紧张的神经。有时演员陷入死胡同了,除了结他们卸劲儿,对那些紧张得不得了的,有时干脆就在他们试镜放松的时候偷着开机。”
打过去:晃啊,有戏了!于是剧组开胡玫的玩笑说:“导演脸又发绿了,准有好戏了!”演员们心疼这位可爱的女导演,常有集体“逼宫”的事件发生:逼着胡玫按时吃饭。
作为导演,胡玫对演员总是非常理解。陈宝国到《汉武大帝》剧组后一直处在一种很抑郁的状态中,有20多天,他一个人不是满面愁容,就是对月长叹,还不理人。有人对此表示不满,认为他是摆谱,嫌弃拍摄环境艰苦。一天,陈宝国又独自闷思时,胡玫找到他,开口就说:怎么样,皇帝压抑与痛苦的感觉找到了没有?
陈宝国一惊,佩服地说:知我者胡导也!原来陈宝国正在寻找角色的感觉,以便尽快进入状态。之后进入状态的陈宝国将角色内心深处的焦虑、压抑以及权利背后的不安演绎得淋漓尽致。那时横店片场最高温度达到67℃,连续热死了3匹马,陈宝国裹着厚实的衣服,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有一次陈宝国竟然昏倒在大殿上,醒来时还一个劲地对胡玫说:“不好意思,耽搁大家时间了!”吃饭时,胡玫挑了两个辣椒给陈宝国:“来,热吧,咱来个以毒攻毒!”说完,自己夹了个辣椒大嚼起来,把疲惫不堪的陈宝国也逗乐了,笑称她为“温柔辣妹”。
报考电影学院导演系之前,胡玫是总政话剧团的一个普通演员,学表演曾经是她的梦想,走上导演这条路多少有些阴差阳错的意味。在临时需要群众演员又不能马上找到合适人选时,胡玫也会自告奋勇地再过一把“演员瘾”。结果却是“惨不忍睹”:她不是把老太太演成小姑娘,就是把宫女演成霸王花。尤其是她在《汉武大帝》中饰演一个小角色的时候,当时所有的女演员全笑得趴在地上。最终,她都亲自剪掉了。因为她不断制造“笑场”气氛,嬉笑中,演员反而更能把握角色,拥有最佳的感觉和状态。
很女人也很男人的“阿姨”
无论是描述高高的围墙下、深宅大院中一段浓缩着晋商发展的传奇历史(《乔家大院》),还是铸造铁腕统治汉朝54年的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的形象(《汉武大帝》),抑或是讲述推行新政、抑制官绅敛财和宫廷内部斗争的雍正 历史(《雍正王朝》),胡玫都将这些被称为“男人戏”的历史大剧演绎得震撼人心。
于是,许多人猜测胡玫一定是个大女人!“你可以说我偏中性,但是我绝对不是什么大女人。”胡玫认真地说。
有一次,胡玫当着记者的面叫助手把睫毛液取来,并叫苦说出门忘涂睫毛液,感觉十分不舒服。助手将睫毛液送来后,胡玫一丝不苟地做着补妆的工作,并郑重说到:“拍戏只是我的工作,不是打仗,它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拍戏不能让我丧失做女人的感觉,更不能让我丧失对生活质量的要求。”
陈宝国说:“我原来以为胡玫一定很凶,相处久了才发现,原来胡玫是如此温柔,我从来就没看见她在片场发过脾气或粗暴地批评过谁。”当演员马伊俐被胡玫请进房间聊角色时,马伊俐非常惊讶:胡玫一身漂亮的休闲衣服,画着淡妆,蓝宝石的耳环、戒指、项链,脚上一双缎子拖鞋,斜靠在沙发里,慢悠悠地说话。更让马伊俐感到意外的是,拍戏时的胡玫依旧薄施粉黛,小巧精致的首饰得体地在身上若隐若现。有空的时候她还会和女演员小谈一番女孩子如何臭美的永恒话题。在她身上丝毫看不出一个被剧组众多男性同化的大导演影子。
胡玫长年在外拍戏,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半载,但每个月都要见儿子一面。拍《汉武大帝》的时候,儿子来看胡玫,小家伙立刻扑进胡玫怀里大喊了一声:“阿姨!”这直叫得胡玫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后来在拍《乔家大院》时,胡玫的儿子还客串了一回陈建斌的孙子。说也奇怪了,满剧组里的人小家伙就认陈建斌,每次开戏就扑到陈建斌怀里叫“爷爷”!碰上陈建斌答应了,小家伙就撒手;碰到不理,他就一伸手把陈建斌的道具胡子揪一把下来,然后乐滋滋地跑开,整个现场被小家伙逗得笑声一片。胡玫不厌其烦地把儿子在剧组闹的笑话一个不漏地转播给好友,那种当母亲的快乐和满足溢于言表!
同多数女性一样,胡玫也是一个爱逛街的人。她走进商场,往往是大袋小袋地往家拎。每次一拍完戏,她一定冲到商店里Shopping(购物),即使在法国,她也是乐颠颠地四处出击,买化妆品、淘便宜货。和朋友狂聊美容、按摩等女人话题,更是她拍戏后的一大放松方式。她除了用这样的方式犒劳自己,补偿儿子也是重头戏,比如带孩子出去疯玩,哄儿子睡觉讲《格林童话》《丑小鸭》等等。
“逛街时只要看着顺眼的衣服就买下来,只是工作太忙,时间有限,很多都来不及试,结果回家后一穿,有些衣服都不合适。以前,我甚至还到网上购物,买些饰品,不过后来发现网页上的饰品图片和现货总有差距,现在也就放弃了这种习惯。我还订了份时尚杂志,了解一些新时尚信息,我不能让自己穿着落伍。”说到这些.胡玫显露出女人特有的神采。
胡玫是个懂得享受生活的女人。笔者来到胡玫的家里采访时,在一屋子书香里,戴着耳环、系着丝巾、画着淡妆、小狗还趴在她的膝盖上,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标准的精致女人。在梅艳芳《女人花》的旋律映衬下,她更显得女人味十足。碰着丈夫在家,胡玫总是将说话的声音放低些,因为她怕影响丈夫。谈到丈夫何新,胡玫总是面露崇拜之情。何新是已经隐退的国内著名学者、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对妻子也是爱护有加。
“我怀孕时,老公都快成长为优秀厨师了!因为我爱吃鱼,他便隔三差五地到菜场去买,次数多了连鱼贩都认识他了,很远就向他打招呼:‘嘿,您来啦,鲫鱼一条!’还乐呵呵地给他递烟。”说起这些,胡玫言辞调皮,却满脸漾着幸福的神采。
胡玫有英雄情结,从小就爱看人物传记,她的书房里摆着很多有关拿破仑、丘吉尔等人的书。她说:“我喜欢了解聪明又有智慧的男人,如果这个男人不能给我什么见识、一些刺激的话,我就觉得没什么意思。这也是生活习惯吧。”
在胡玫的字典里,幸福的女人不该有遗憾。现在,胡玫最遗憾的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太少,有时候在别人眼里如此幸福的她会突然说自己“可怜”。
当然,胡玫虽然承认自己是个爱美的女人,是个好母亲,不过她更想大家承认她是位好导演。《红楼梦》重拍的消息一经传出,胡玫便不可避免地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身为总导演,胡玫说面对这样一个重大挑战,自己还必须做深入的案头研究,要有足够的“文化储备”。
胡玫,一个精彩女人,游刃于生活与艺术之间,美丽着、幸福着。
(编辑/谢林梅)
与大龄青年张艺谋同学
胡玫出身于艺术世家,父亲是指挥家,曾在大型歌舞剧《东方红》中担任指挥,母亲是歌唱家,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系主任。从小受到艺术氛围熏陶的胡玫,对于那些“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的艺术有着极好的感觉,四五岁学琴,能弹《黄河》《红灯记》和肖邦的作品,后来在妈妈的引导下拜郭淑珍为师练声,完全是按照一个音乐家模式进行培养的。
可那时的胡玫却热衷于文学,梦想成为一名作家,立志要写出一部堪比《红楼梦》的旷世巨著!有一段时间,她狂热地进行着诗歌创作,给诗刊社进行长达一年之久的不间断投稿,却都石沉大海。郁闷至极的胡玫又跑到朝阳剧场里跳起了芭蕾。16岁时,容貌姣好的她成为了总政话剧团的一名演员。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招收“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父母都鼓励女儿去报考表演系。他们认为,胡玫有着多年的话剧舞台感受,有趣好的表演基础。自认不漂亮却痴迷表演的胡玫,也跃跃欲试想去报考表演系。就在胡玫填写报名表时,她突然发现排在表演系表格前面的导演系。“写小品、讲故事,这不正是自己的专长嘛!”她脑子一热就改填了导演系。
考试那天,胡玫说不清当导演有啥大道理,随便讲了段生动有趣的故事。讲故事是胡玫从小就会的绝活,那时很多同学都是下课不回家等着听她讲故事,院里的孩子还提着录音机录过她说的《基督山恩仇记》。让胡玫惊喜的是,仅凭自己随口讲的一个故事,就把主考老师打动了。胡玫顺利地成为北影“七八班”的一员,她在日记上得意地写下了三个大字:“我来了。”
在北影的那段日子,胡玫有几个非常要好的同学,其中大龄青年张艺谋给她的印象最深刻。那个手拿老式凤凰照相机时不时拍出一些大气之作的男人,对于导演的理解比起其他同学要透彻得多,他拍摄的东西里面,细节给人的震撼特别强烈。也许因为胡玫是一个有着极好的文学素养的女生,她对事物的理解特别敏感,总能从张艺谋那些细节的东西里面看到独具匠心的表现力,因此两个人有着心灵上的共鸣。
有一次,张艺谋的作业涉及到一个乡土题材,同学们几乎都是生活在城市里的青春张扬的年轻人,大家都认为这个题材太乡土太悲情,但胡玫看到作品后却表示出极大的兴奋,对张艺谋说:哎呀,大哥,太棒了!可谓是当时张艺谋的知音。张艺谋对这个聪明的学妹非常有好感,一来二去,两个人大有英雄相惜的感觉,自然而然成了“铁哥们”。
因为彼此信任,胡玫给张艺谋讲起了自己的经历:好不容易碰到文工团大院礼堂放映外国资料片,那时候能见到那玩意还很稀奇,人们一个个趴窗户抻着脖子往里瞧。可能是第一次看上这个,那兴奋劲看了让人心疼,但大冷的冬天,谁受到了那个冻啊,有个小孩被冻得手脚僵硬从窗户上摔了下来,弄得头破血流……当时我就在日记里发了毒誓,等将来有一天,咱也要弄个电影,让看不着的外国小子也趴窗户,也冻得从上面掉下来…“胡玫说得特煽情,张艺谋感动地拍着胡玫的肩膀说:“哥们,有志气!”胡玫则敲了敲张艺谋的头:“就凭你这个脑袋,绝对是个人物!”张艺谋则装作一本正经地说:“彼此彼此。”说完,两个人哈哈大笑起来。
谁也没想到,若干年后,两人的玩笑话竟成为了现实,胡玫和张艺谋都成了中国影视界响当当的人物。
很牛的导演,很菜的群众演员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能拍出《乔家大院》《雍正王朝》《汉武大帝》这样厚重而恢宏的历史故事的女导演,恐怕也是那种端着大茶缸子、披件军大衣、大嗓门训人的“女光棍儿”,而胡玫却认为在一个剧组之中,作为一个女性导演恰恰要通过女性特有的方式来开展工作。她说:“当导演,就像玩个大玩具,玩得投入也就忘乎所以了。”
每到外景地,胡玫就把瓶瓶罐罐的化妆品和肖邦、老柴、神秘园什么的都塞进大包小包。她觉得拍摄现场也是表演现场,如果蓬头垢面胡言乱语地说戏,会惊着演员。“在现场,我从不真事儿似地谈艺术,都是在玩笑中说事,成天哥啊妹啊地叫着他们,尽量缓解大家紧张的神经。有时演员陷入死胡同了,除了结他们卸劲儿,对那些紧张得不得了的,有时干脆就在他们试镜放松的时候偷着开机。”
打过去:晃啊,有戏了!于是剧组开胡玫的玩笑说:“导演脸又发绿了,准有好戏了!”演员们心疼这位可爱的女导演,常有集体“逼宫”的事件发生:逼着胡玫按时吃饭。
作为导演,胡玫对演员总是非常理解。陈宝国到《汉武大帝》剧组后一直处在一种很抑郁的状态中,有20多天,他一个人不是满面愁容,就是对月长叹,还不理人。有人对此表示不满,认为他是摆谱,嫌弃拍摄环境艰苦。一天,陈宝国又独自闷思时,胡玫找到他,开口就说:怎么样,皇帝压抑与痛苦的感觉找到了没有?
陈宝国一惊,佩服地说:知我者胡导也!原来陈宝国正在寻找角色的感觉,以便尽快进入状态。之后进入状态的陈宝国将角色内心深处的焦虑、压抑以及权利背后的不安演绎得淋漓尽致。那时横店片场最高温度达到67℃,连续热死了3匹马,陈宝国裹着厚实的衣服,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有一次陈宝国竟然昏倒在大殿上,醒来时还一个劲地对胡玫说:“不好意思,耽搁大家时间了!”吃饭时,胡玫挑了两个辣椒给陈宝国:“来,热吧,咱来个以毒攻毒!”说完,自己夹了个辣椒大嚼起来,把疲惫不堪的陈宝国也逗乐了,笑称她为“温柔辣妹”。
报考电影学院导演系之前,胡玫是总政话剧团的一个普通演员,学表演曾经是她的梦想,走上导演这条路多少有些阴差阳错的意味。在临时需要群众演员又不能马上找到合适人选时,胡玫也会自告奋勇地再过一把“演员瘾”。结果却是“惨不忍睹”:她不是把老太太演成小姑娘,就是把宫女演成霸王花。尤其是她在《汉武大帝》中饰演一个小角色的时候,当时所有的女演员全笑得趴在地上。最终,她都亲自剪掉了。因为她不断制造“笑场”气氛,嬉笑中,演员反而更能把握角色,拥有最佳的感觉和状态。
很女人也很男人的“阿姨”
无论是描述高高的围墙下、深宅大院中一段浓缩着晋商发展的传奇历史(《乔家大院》),还是铸造铁腕统治汉朝54年的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的形象(《汉武大帝》),抑或是讲述推行新政、抑制官绅敛财和宫廷内部斗争的雍正 历史(《雍正王朝》),胡玫都将这些被称为“男人戏”的历史大剧演绎得震撼人心。
于是,许多人猜测胡玫一定是个大女人!“你可以说我偏中性,但是我绝对不是什么大女人。”胡玫认真地说。
有一次,胡玫当着记者的面叫助手把睫毛液取来,并叫苦说出门忘涂睫毛液,感觉十分不舒服。助手将睫毛液送来后,胡玫一丝不苟地做着补妆的工作,并郑重说到:“拍戏只是我的工作,不是打仗,它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拍戏不能让我丧失做女人的感觉,更不能让我丧失对生活质量的要求。”
陈宝国说:“我原来以为胡玫一定很凶,相处久了才发现,原来胡玫是如此温柔,我从来就没看见她在片场发过脾气或粗暴地批评过谁。”当演员马伊俐被胡玫请进房间聊角色时,马伊俐非常惊讶:胡玫一身漂亮的休闲衣服,画着淡妆,蓝宝石的耳环、戒指、项链,脚上一双缎子拖鞋,斜靠在沙发里,慢悠悠地说话。更让马伊俐感到意外的是,拍戏时的胡玫依旧薄施粉黛,小巧精致的首饰得体地在身上若隐若现。有空的时候她还会和女演员小谈一番女孩子如何臭美的永恒话题。在她身上丝毫看不出一个被剧组众多男性同化的大导演影子。
胡玫长年在外拍戏,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半载,但每个月都要见儿子一面。拍《汉武大帝》的时候,儿子来看胡玫,小家伙立刻扑进胡玫怀里大喊了一声:“阿姨!”这直叫得胡玫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后来在拍《乔家大院》时,胡玫的儿子还客串了一回陈建斌的孙子。说也奇怪了,满剧组里的人小家伙就认陈建斌,每次开戏就扑到陈建斌怀里叫“爷爷”!碰上陈建斌答应了,小家伙就撒手;碰到不理,他就一伸手把陈建斌的道具胡子揪一把下来,然后乐滋滋地跑开,整个现场被小家伙逗得笑声一片。胡玫不厌其烦地把儿子在剧组闹的笑话一个不漏地转播给好友,那种当母亲的快乐和满足溢于言表!
同多数女性一样,胡玫也是一个爱逛街的人。她走进商场,往往是大袋小袋地往家拎。每次一拍完戏,她一定冲到商店里Shopping(购物),即使在法国,她也是乐颠颠地四处出击,买化妆品、淘便宜货。和朋友狂聊美容、按摩等女人话题,更是她拍戏后的一大放松方式。她除了用这样的方式犒劳自己,补偿儿子也是重头戏,比如带孩子出去疯玩,哄儿子睡觉讲《格林童话》《丑小鸭》等等。
“逛街时只要看着顺眼的衣服就买下来,只是工作太忙,时间有限,很多都来不及试,结果回家后一穿,有些衣服都不合适。以前,我甚至还到网上购物,买些饰品,不过后来发现网页上的饰品图片和现货总有差距,现在也就放弃了这种习惯。我还订了份时尚杂志,了解一些新时尚信息,我不能让自己穿着落伍。”说到这些.胡玫显露出女人特有的神采。
胡玫是个懂得享受生活的女人。笔者来到胡玫的家里采访时,在一屋子书香里,戴着耳环、系着丝巾、画着淡妆、小狗还趴在她的膝盖上,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标准的精致女人。在梅艳芳《女人花》的旋律映衬下,她更显得女人味十足。碰着丈夫在家,胡玫总是将说话的声音放低些,因为她怕影响丈夫。谈到丈夫何新,胡玫总是面露崇拜之情。何新是已经隐退的国内著名学者、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对妻子也是爱护有加。
“我怀孕时,老公都快成长为优秀厨师了!因为我爱吃鱼,他便隔三差五地到菜场去买,次数多了连鱼贩都认识他了,很远就向他打招呼:‘嘿,您来啦,鲫鱼一条!’还乐呵呵地给他递烟。”说起这些,胡玫言辞调皮,却满脸漾着幸福的神采。
胡玫有英雄情结,从小就爱看人物传记,她的书房里摆着很多有关拿破仑、丘吉尔等人的书。她说:“我喜欢了解聪明又有智慧的男人,如果这个男人不能给我什么见识、一些刺激的话,我就觉得没什么意思。这也是生活习惯吧。”
在胡玫的字典里,幸福的女人不该有遗憾。现在,胡玫最遗憾的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太少,有时候在别人眼里如此幸福的她会突然说自己“可怜”。
当然,胡玫虽然承认自己是个爱美的女人,是个好母亲,不过她更想大家承认她是位好导演。《红楼梦》重拍的消息一经传出,胡玫便不可避免地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身为总导演,胡玫说面对这样一个重大挑战,自己还必须做深入的案头研究,要有足够的“文化储备”。
胡玫,一个精彩女人,游刃于生活与艺术之间,美丽着、幸福着。
(编辑/谢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