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昌吉榆树沟镇政府对面一栋黄色的二层小楼里,正发生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这里不像别的门面房一样,开餐馆、开超市、开农资商铺,这里正酝酿着的是一种新的农村金融服务方式。
2011年3月初,昌吉榆树沟15位农民自筹资金800万元开办的新疆首家“农民银行”获得自治区银监局批准筹建的消息不胫而走。这家“草根银行”名叫民心农村资金互助社,首批股东计划在成立3年内存款达到1亿元,贷款累计投放2.5亿元。
新闻里面所蕴含的轰动效应在后来一个月之内被逐渐扩大。当农民银行被揭开面纱时,农民对现有农村金融服务的挑战也拉开序幕。
从几位农民开始有创办银行的想法,到拿到银监部门的批示文件,历时两年,诸多辗转。2011年3月,昌吉州银监局下发批文,同意在榆树沟镇建立全新疆第一家农民银行“民心农民资金互助社”时,马占新、马德红等15位农民如释重负,盼望已久的“银行梦”终于要实现了。
农民也想开银行
马占新、马德红、安正发、马建国等人的银行梦起始于2008年,他们、清楚地记得,当他们将创办农民银行的想法形成文字上报榆树沟镇政府时,国家正在如火如荼地筹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
农民银行的发起人最初只有5个,其中有先前是农民,后来做了乡镇小企业家的马占新、马德红,曙光村书记安正发,四畦村书记马建国等。
“我们没有一个人懂这方面的知识,当时国家是否允许农民办银行我们一无所知。”马占新对农民银行的了解,全部来源于网络,“所有对农民银行的了解都来源于网络,我们在网上查了几天,才了解了关于农民银行的一些皮毛。”,
2006年12月18日,国家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出台,在全国6个省(区)试点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被国内外金融界称之为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破冰之举。
当时作为首批试点的闫家村百信资金互助社,就是几个农民为了解决农民融资困难而展开的自救运动。在闫家村百信资金互助社开幕那天,国家银监局副主席、吉林省常务副省长都到了现场。在网络上为农民银行寻找佐证时,这一幕始终让马德红等人印象深刻。
“农民银行是国家政策所允许的银行业机构,是为了解决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薄弱,农民存款难的问题。”昌吉州银监分局副局长童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贷款困难是初衷
几位农民之所以创办农民资金互助社,是因为在榆树沟镇,从农民到小企业家,都对贷款抱着纠结复杂的感情。
“农民贷款难不难?难!”昌吉市佃坝乡的程胜龙当农民20年,贷款贷了十几年,尽管自己已经成为银行的老客户,但是每年他依然在为贷款而纠结。
去年,昌吉市佃坝乡的徐生为了区区1万元的贷款,就进了一次法院。
“农村信用社的要求是,农民要组成小组申请贷款,如果一个人没有办法按时还贷,剩下的人不仅失去第二年的贷款资格,还要一起承担未还款人的违约责任。”徐生说。
徐生所在的小组由6个农民组成,今年春天还款期限已过,其中一位贷款6万元的农民未按时还款,于是信用社将徐生所在的6人小组全部告上法庭。
由于受教育水平的限制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农民难以应付也很难顺应正规的、复杂的金融存款手续和抵押担保条件。在采访中,当地农民不止一次埋怨贷款手续繁琐,特别要签一系列的文件,基本看不懂。
“要拿出财产抵押,要提供各种材料,要签各种文件,要经过一道道手续,贷款下来,通常都是两三个月以后。”昌吉市佃坝乡农民张福德说。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张德阳表示,农民按其经济状况可以分为三类:高收入者、中等收入者和低收入者。根据现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放农业贷款的规定,高支出者大多自营工商业,他们的资金需求主要是运营和投资需求,对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具有乡村农信社所需求的存款条件,所以他们的资金需求多是由农信社满足。而低支出者对于资金的需求最为强烈,但他们的消费和还款能力都较弱,所以很多农民被排除在农信社之外。
乡村资金需求大,金融机构供应少,所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合)必然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所以很多农民被排斥在信用社的大门外。但恰恰是农民想要扩大生产,做一点事情,对资金的需求就越强烈。”马德红说。
多方给力来支持
两年的筹备工作都在做什么?说到这个问题,大家觉得一言难尽。“当初我们把方案拿到榆树沟镇党委书记庄玉廷的办公室时,他也吓了一跳,农民办银行,谁也没有听说过。他赶紧上网查看农民银行是怎么回事。”
紧接着第二天,事情就有了回应。“镇政府专门召开了党委会,研究之后拍板,就两个字——支持。”马占新说。
从2008年8月到2011年3月,农民银行的创办历时两年,诸多辗转。
那么,榆树沟是不是适合建立农民银行?接下来的时间里,昌吉州银监分局分多批人进入调研阶段。“我们这里有多少农民,农业生产状况如何,农民贷款都有什么感受,相关的调研人员一拨一拨地走进榆树沟的田间地头,两年之间来了很多次,一遍一遍地了解。”马德红说。
据了解,昌吉榆树沟镇有人口1.2万人,人均土地占有量高,去年实现人均年收入1.2万元,拥有较强的经济基础。据统计,去年榆树沟镇农民各类贷款金额在1.7亿元。
“银行是不同于其他机构的,银行是和老百姓的钱袋子息息相关的,所有人对关系到农民钱袋子的事情都是慎之又慎,不敢马虎。”民心农民资金互助社经理李学明说。
在民心农民资金互助社所有高管中,李学明是唯一一位非榆树沟本地人、也非农民出身的成员。“他是在农村信用社的银行系统工作了十几年的老臣,是昌吉州银监分局专门派过来支援我们管理的一员虎将,对银行业非常熟悉。”马德红对记者说。
对民心农民资金互助社的支援其实远不止李学明一个,在两年的筹备过程中,昌吉州银监分局先后派了15人负责农民资金合作社的内部制度建设、软件服务、柜台员操作培训和宣传规划。
2011年3月4日,当马占新,马德红、李学明拿着榆树沟民心农民合作社的批文见到记者时,他们不断感叹:“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现在办银行算是彻底有底气了。”
资金互助求发展
在为民心农村资金互助社选择装修材料时,榆树沟镇党委书记庄玉廷建议外墙体不要选择深沉的石板灰,而选成暖洋洋的金橘色,因为这个颜色象征着农业大丰收。他觉得,民心互助社的性质不像农业银行,也不像农村信用社,这是完全属于农民自己的金融机构,要和老百姓亲近一些。
在完成3月4日的面试以后,昌吉州银监分局相关领导的4句话让马占新印象深刻:自愿入股、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发展。
从时间上看,民心农民资金互助社是农民银行的后起之秀,而农民银行的前辈闫家村百信资金互助社负责人姜柏林就说,农民不能办银行的说法要被彻底打破,很多人认为农民素质低,没有金融知识,难以控制风险,其实农民对风险的控制比某些机构要好得多,方法简单易行。
相对于农信社的十几道手续和较长的审核时间,资金互助社的借款手序简便。“农民有什么?农民只有土地,当农民无法拿出足够的财产进行风险抵押,被信用社等门槛高的银行机构拒之门外的时候,农民资金合作社的好处就凸现了出来。”马占新说。
对于银行来说,风险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规避的话题,信用社之所以用各种方式增加贷款难度,就是希望将贷款风险系数降到最低。
马德红向记者解释:农民合作社的草根精神,是来源于我们的地缘优势。在资金合作社申请贷款的人是我们的身边人,这样的优势就是,我们对他们的了解绝不仅仅只是对其经济情况的了解,对这个人,我们往往比银行有更深层次的把握。
2011年3月初,昌吉榆树沟15位农民自筹资金800万元开办的新疆首家“农民银行”获得自治区银监局批准筹建的消息不胫而走。这家“草根银行”名叫民心农村资金互助社,首批股东计划在成立3年内存款达到1亿元,贷款累计投放2.5亿元。
新闻里面所蕴含的轰动效应在后来一个月之内被逐渐扩大。当农民银行被揭开面纱时,农民对现有农村金融服务的挑战也拉开序幕。
从几位农民开始有创办银行的想法,到拿到银监部门的批示文件,历时两年,诸多辗转。2011年3月,昌吉州银监局下发批文,同意在榆树沟镇建立全新疆第一家农民银行“民心农民资金互助社”时,马占新、马德红等15位农民如释重负,盼望已久的“银行梦”终于要实现了。
农民也想开银行
马占新、马德红、安正发、马建国等人的银行梦起始于2008年,他们、清楚地记得,当他们将创办农民银行的想法形成文字上报榆树沟镇政府时,国家正在如火如荼地筹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
农民银行的发起人最初只有5个,其中有先前是农民,后来做了乡镇小企业家的马占新、马德红,曙光村书记安正发,四畦村书记马建国等。
“我们没有一个人懂这方面的知识,当时国家是否允许农民办银行我们一无所知。”马占新对农民银行的了解,全部来源于网络,“所有对农民银行的了解都来源于网络,我们在网上查了几天,才了解了关于农民银行的一些皮毛。”,
2006年12月18日,国家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出台,在全国6个省(区)试点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被国内外金融界称之为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破冰之举。
当时作为首批试点的闫家村百信资金互助社,就是几个农民为了解决农民融资困难而展开的自救运动。在闫家村百信资金互助社开幕那天,国家银监局副主席、吉林省常务副省长都到了现场。在网络上为农民银行寻找佐证时,这一幕始终让马德红等人印象深刻。
“农民银行是国家政策所允许的银行业机构,是为了解决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薄弱,农民存款难的问题。”昌吉州银监分局副局长童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贷款困难是初衷
几位农民之所以创办农民资金互助社,是因为在榆树沟镇,从农民到小企业家,都对贷款抱着纠结复杂的感情。
“农民贷款难不难?难!”昌吉市佃坝乡的程胜龙当农民20年,贷款贷了十几年,尽管自己已经成为银行的老客户,但是每年他依然在为贷款而纠结。
去年,昌吉市佃坝乡的徐生为了区区1万元的贷款,就进了一次法院。
“农村信用社的要求是,农民要组成小组申请贷款,如果一个人没有办法按时还贷,剩下的人不仅失去第二年的贷款资格,还要一起承担未还款人的违约责任。”徐生说。
徐生所在的小组由6个农民组成,今年春天还款期限已过,其中一位贷款6万元的农民未按时还款,于是信用社将徐生所在的6人小组全部告上法庭。
由于受教育水平的限制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农民难以应付也很难顺应正规的、复杂的金融存款手续和抵押担保条件。在采访中,当地农民不止一次埋怨贷款手续繁琐,特别要签一系列的文件,基本看不懂。
“要拿出财产抵押,要提供各种材料,要签各种文件,要经过一道道手续,贷款下来,通常都是两三个月以后。”昌吉市佃坝乡农民张福德说。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张德阳表示,农民按其经济状况可以分为三类:高收入者、中等收入者和低收入者。根据现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放农业贷款的规定,高支出者大多自营工商业,他们的资金需求主要是运营和投资需求,对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具有乡村农信社所需求的存款条件,所以他们的资金需求多是由农信社满足。而低支出者对于资金的需求最为强烈,但他们的消费和还款能力都较弱,所以很多农民被排除在农信社之外。
乡村资金需求大,金融机构供应少,所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合)必然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所以很多农民被排斥在信用社的大门外。但恰恰是农民想要扩大生产,做一点事情,对资金的需求就越强烈。”马德红说。
多方给力来支持
两年的筹备工作都在做什么?说到这个问题,大家觉得一言难尽。“当初我们把方案拿到榆树沟镇党委书记庄玉廷的办公室时,他也吓了一跳,农民办银行,谁也没有听说过。他赶紧上网查看农民银行是怎么回事。”
紧接着第二天,事情就有了回应。“镇政府专门召开了党委会,研究之后拍板,就两个字——支持。”马占新说。
从2008年8月到2011年3月,农民银行的创办历时两年,诸多辗转。
那么,榆树沟是不是适合建立农民银行?接下来的时间里,昌吉州银监分局分多批人进入调研阶段。“我们这里有多少农民,农业生产状况如何,农民贷款都有什么感受,相关的调研人员一拨一拨地走进榆树沟的田间地头,两年之间来了很多次,一遍一遍地了解。”马德红说。
据了解,昌吉榆树沟镇有人口1.2万人,人均土地占有量高,去年实现人均年收入1.2万元,拥有较强的经济基础。据统计,去年榆树沟镇农民各类贷款金额在1.7亿元。
“银行是不同于其他机构的,银行是和老百姓的钱袋子息息相关的,所有人对关系到农民钱袋子的事情都是慎之又慎,不敢马虎。”民心农民资金互助社经理李学明说。
在民心农民资金互助社所有高管中,李学明是唯一一位非榆树沟本地人、也非农民出身的成员。“他是在农村信用社的银行系统工作了十几年的老臣,是昌吉州银监分局专门派过来支援我们管理的一员虎将,对银行业非常熟悉。”马德红对记者说。
对民心农民资金互助社的支援其实远不止李学明一个,在两年的筹备过程中,昌吉州银监分局先后派了15人负责农民资金合作社的内部制度建设、软件服务、柜台员操作培训和宣传规划。
2011年3月4日,当马占新,马德红、李学明拿着榆树沟民心农民合作社的批文见到记者时,他们不断感叹:“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现在办银行算是彻底有底气了。”
资金互助求发展
在为民心农村资金互助社选择装修材料时,榆树沟镇党委书记庄玉廷建议外墙体不要选择深沉的石板灰,而选成暖洋洋的金橘色,因为这个颜色象征着农业大丰收。他觉得,民心互助社的性质不像农业银行,也不像农村信用社,这是完全属于农民自己的金融机构,要和老百姓亲近一些。
在完成3月4日的面试以后,昌吉州银监分局相关领导的4句话让马占新印象深刻:自愿入股、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发展。
从时间上看,民心农民资金互助社是农民银行的后起之秀,而农民银行的前辈闫家村百信资金互助社负责人姜柏林就说,农民不能办银行的说法要被彻底打破,很多人认为农民素质低,没有金融知识,难以控制风险,其实农民对风险的控制比某些机构要好得多,方法简单易行。
相对于农信社的十几道手续和较长的审核时间,资金互助社的借款手序简便。“农民有什么?农民只有土地,当农民无法拿出足够的财产进行风险抵押,被信用社等门槛高的银行机构拒之门外的时候,农民资金合作社的好处就凸现了出来。”马占新说。
对于银行来说,风险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规避的话题,信用社之所以用各种方式增加贷款难度,就是希望将贷款风险系数降到最低。
马德红向记者解释:农民合作社的草根精神,是来源于我们的地缘优势。在资金合作社申请贷款的人是我们的身边人,这样的优势就是,我们对他们的了解绝不仅仅只是对其经济情况的了解,对这个人,我们往往比银行有更深层次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