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农作物常见病虫害类型以及防治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从而提出了科学和合理的防治措施与手段,以便推动农业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1 我国农作物常见病虫害类型
1.1 地下型害虫
地下型的害虫主要腐蚀和侵染的是农作物的根部,从根部进行破坏,扰乱农作物进行正常的养分吸收和巩固,从而慢慢让农作物失去养分和水分干枯倒塌。常见的受损的农作物有红薯、土豆、萝卜等以根茎类为主的类型。
1.2 蛀茎型害虫
一部分农作物以茎部作为主要的支撑和生存的依托,通过茎部进行养料和水分的运输,而人们在进行选择食用时,也是选取茎部。蛀茎型害虫就是依附在农作物的茎部通过口器进行刺扎来争夺农作物的养料,导致农作物干枯致死。常见的主要有韭菜、芹菜等。
1.3 叶片型害虫
叶片型害虫最常见,但是也最难以防止,因为其数量多体积小,种类多,多数都以潜藏和依附在农作物的叶片上进行啃食和破坏,导致农作物叶片受损,无法正常的进行光合作用最后萎蔫干枯。常见受害的农作物有玉米、芝麻、大烟等等。
2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现状和问题
2.1 对病虫害的分类和危害了解不多,防治工作缺乏针对性
虽然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农业的发展和技术革新上都处于一个较为领先的地位,但是我国农民大多数都是没有接受过正规和长期教育的人,对于农作物的培育也大多依靠祖辈传授和经验积累,缺乏科学系统的了解。所以对于病虫害的分类与具体危害的了解并不全面,在日常进行农业活动以及病虫害防治时,就容易造成工作的盲目性,对待病虫害的出现只考虑用药和手段的速度而不考虑是否有针对性和有效,从而甚至导致病虫害的加剧[1]。
2.2 市面上病虫害防治的农药鱼龙混杂,存在质量和效果问题
随着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对于农药的研发和革新一直在进行,在农业种植培育区,农民们对于农药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农药销售和贩卖就成为了一项收益较高的行业。在利益的驱使下,就容易让一些人产生不正当的想法,借此机会贩卖假药或者是过期质量不好的农药,并恶意抬价让农民误以为购买到了好药,结果在施药之后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并无效果,反而是造成了农民在人力和财力上的损失,加剧了三农问题中的矛盾。
2.3 缺乏病虫害预防和危机意识,错失农作物的最佳防治时期
由于我国农民基数庞大,并且大多都是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在农业种植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对于病虫害的预防意识和风险意识都不成熟,因此就容易产生延误了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机,在病虫害发作之后才进行补救,导致农作物大大减产,农民的收益也大大折扣,例如曾经的蝗灾来势汹汹,但是如果提前进行预防和及时的预测,就能够保护大量的农作物不受损。
2.4 病虫害防治手段落后,防治药物的选择不具备时效性
我国农业事业一直在进行和开展着科技革新与防治加强的工作,但是受到我国农业种植面积大,覆盖区域太广的影响和阻碍,对于新科技的使用和推广远远无法实现预期,所以对于大多数的农业地区,对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实行的手段和措施依旧保留着传统的办法,对于更加有效的防治药物也没有使用,许多害虫已经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率不高,农作物依旧受到病虫的侵害和破坏[2]。
3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的有效措施
3.1 以化学手段进行防治
化学手段作为目前我国农业耕种和农作物培养过程中进行病虫害防治最常见和最常用的方式,其主要的实现手段就是进行农药的配制与研发。利用化学物质对害虫进行一次性杀死从而治理病虫害。在进行农药喷洒时,农民需要针对不同的病虫害类型进行农药选择,在尽量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的前提下,进行适量和适时的播撒,也可以与现代化机械结合,利用机器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农药喷洒的效率,把握好病虫害防治的时机,保护农作物的产量。
3.2 以农业手段进行防治
农业防治作为我国近几年来逐渐施行和推广的新型病虫害防治手段,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减少化学元素的使用,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的侵染,具体是通过对农作物进行基因改造或者种植技术改革,来抑制和控制病虫的生长依附,让农作物自身具备防虫能力。这就需要我国先进的科学家和农业学家进行积极的科研创新,国家也应该加强实验室的建造,并且鼓动农民亲身参与其中,进行试验田的培育,对优良品种进行保留繁殖,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自身的抗虫能力[3]。
3.3 以物理手段进行防治
物理手段主要作为一种外界辅助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农作物培育过程中进行使用,再不改变农作物生存环境与病虫的身体因素的前提下,通过一些物理性的刺激达到杀虫的目的。具体的有利用一些害虫趋光性,或者是容易被某种气味某种颜色吸引的特性,制作光板或者粘虫板,对害虫进行引诱汇聚。这种方式容易操作,成本也较低,农民在掌握了害虫的特性之后,便可以自行制作防虫工具,挂在田间地头,作为其他病虫害防治手段的补充和辅助措施。
3.4 以生物手段进行防治
大自然中的生物鏈系统为农作物培育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另一个思路与选择,利用生物之间自然相克的原理,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污染,并且保持一个较为长久和稳定的防治效果。农民在利用生物手段时,需要进行科学的学习和了解,具体较为成功的例子有在对烟草和蔬菜进行病虫预防治理时,选用的是新制霉素这种霉菌制剂进行播撒;在对棉花上的害虫棉铃虫进行防治时,由于赤眼蜂能够对害虫的卵进行寄生,从而直接阻碍害虫幼虫的成长发育,达到灭虫的效果。
4 小结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依旧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农民和国家联手选择科学合理的防治手段,实现农作物防灾防虫的目的和期望。
参考文献
[1] 彭莞云,王志德,杨峰,等.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7(24):96-97.
[2] 刘照娟,侯明苓.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的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9):129-129.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1 我国农作物常见病虫害类型
1.1 地下型害虫
地下型的害虫主要腐蚀和侵染的是农作物的根部,从根部进行破坏,扰乱农作物进行正常的养分吸收和巩固,从而慢慢让农作物失去养分和水分干枯倒塌。常见的受损的农作物有红薯、土豆、萝卜等以根茎类为主的类型。
1.2 蛀茎型害虫
一部分农作物以茎部作为主要的支撑和生存的依托,通过茎部进行养料和水分的运输,而人们在进行选择食用时,也是选取茎部。蛀茎型害虫就是依附在农作物的茎部通过口器进行刺扎来争夺农作物的养料,导致农作物干枯致死。常见的主要有韭菜、芹菜等。
1.3 叶片型害虫
叶片型害虫最常见,但是也最难以防止,因为其数量多体积小,种类多,多数都以潜藏和依附在农作物的叶片上进行啃食和破坏,导致农作物叶片受损,无法正常的进行光合作用最后萎蔫干枯。常见受害的农作物有玉米、芝麻、大烟等等。
2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现状和问题
2.1 对病虫害的分类和危害了解不多,防治工作缺乏针对性
虽然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农业的发展和技术革新上都处于一个较为领先的地位,但是我国农民大多数都是没有接受过正规和长期教育的人,对于农作物的培育也大多依靠祖辈传授和经验积累,缺乏科学系统的了解。所以对于病虫害的分类与具体危害的了解并不全面,在日常进行农业活动以及病虫害防治时,就容易造成工作的盲目性,对待病虫害的出现只考虑用药和手段的速度而不考虑是否有针对性和有效,从而甚至导致病虫害的加剧[1]。
2.2 市面上病虫害防治的农药鱼龙混杂,存在质量和效果问题
随着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对于农药的研发和革新一直在进行,在农业种植培育区,农民们对于农药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农药销售和贩卖就成为了一项收益较高的行业。在利益的驱使下,就容易让一些人产生不正当的想法,借此机会贩卖假药或者是过期质量不好的农药,并恶意抬价让农民误以为购买到了好药,结果在施药之后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并无效果,反而是造成了农民在人力和财力上的损失,加剧了三农问题中的矛盾。
2.3 缺乏病虫害预防和危机意识,错失农作物的最佳防治时期
由于我国农民基数庞大,并且大多都是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在农业种植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对于病虫害的预防意识和风险意识都不成熟,因此就容易产生延误了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机,在病虫害发作之后才进行补救,导致农作物大大减产,农民的收益也大大折扣,例如曾经的蝗灾来势汹汹,但是如果提前进行预防和及时的预测,就能够保护大量的农作物不受损。
2.4 病虫害防治手段落后,防治药物的选择不具备时效性
我国农业事业一直在进行和开展着科技革新与防治加强的工作,但是受到我国农业种植面积大,覆盖区域太广的影响和阻碍,对于新科技的使用和推广远远无法实现预期,所以对于大多数的农业地区,对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实行的手段和措施依旧保留着传统的办法,对于更加有效的防治药物也没有使用,许多害虫已经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率不高,农作物依旧受到病虫的侵害和破坏[2]。
3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的有效措施
3.1 以化学手段进行防治
化学手段作为目前我国农业耕种和农作物培养过程中进行病虫害防治最常见和最常用的方式,其主要的实现手段就是进行农药的配制与研发。利用化学物质对害虫进行一次性杀死从而治理病虫害。在进行农药喷洒时,农民需要针对不同的病虫害类型进行农药选择,在尽量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的前提下,进行适量和适时的播撒,也可以与现代化机械结合,利用机器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农药喷洒的效率,把握好病虫害防治的时机,保护农作物的产量。
3.2 以农业手段进行防治
农业防治作为我国近几年来逐渐施行和推广的新型病虫害防治手段,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减少化学元素的使用,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的侵染,具体是通过对农作物进行基因改造或者种植技术改革,来抑制和控制病虫的生长依附,让农作物自身具备防虫能力。这就需要我国先进的科学家和农业学家进行积极的科研创新,国家也应该加强实验室的建造,并且鼓动农民亲身参与其中,进行试验田的培育,对优良品种进行保留繁殖,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自身的抗虫能力[3]。
3.3 以物理手段进行防治
物理手段主要作为一种外界辅助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农作物培育过程中进行使用,再不改变农作物生存环境与病虫的身体因素的前提下,通过一些物理性的刺激达到杀虫的目的。具体的有利用一些害虫趋光性,或者是容易被某种气味某种颜色吸引的特性,制作光板或者粘虫板,对害虫进行引诱汇聚。这种方式容易操作,成本也较低,农民在掌握了害虫的特性之后,便可以自行制作防虫工具,挂在田间地头,作为其他病虫害防治手段的补充和辅助措施。
3.4 以生物手段进行防治
大自然中的生物鏈系统为农作物培育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另一个思路与选择,利用生物之间自然相克的原理,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污染,并且保持一个较为长久和稳定的防治效果。农民在利用生物手段时,需要进行科学的学习和了解,具体较为成功的例子有在对烟草和蔬菜进行病虫预防治理时,选用的是新制霉素这种霉菌制剂进行播撒;在对棉花上的害虫棉铃虫进行防治时,由于赤眼蜂能够对害虫的卵进行寄生,从而直接阻碍害虫幼虫的成长发育,达到灭虫的效果。
4 小结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依旧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农民和国家联手选择科学合理的防治手段,实现农作物防灾防虫的目的和期望。
参考文献
[1] 彭莞云,王志德,杨峰,等.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7(24):96-97.
[2] 刘照娟,侯明苓.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的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9):12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