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阅读之重要:在于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通过人文之间的对话,一方面了解文中含义;另一方面,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认识、扩大自己的眼见、丰富自己的知识。
语文教学加强阅读训练,可使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飞跃。但阅读教学,要强调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也要强调阅读的开放性和读与写作的结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就是阅读教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在强调学习语文重在阅读。然而长期以来,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学,并没在读上下功夫,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师也是习惯于教师对课文的分析讲解,而且往往偏重于文章的思想性,文章的表现技巧上。试图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通过少数经典范文的反复嚼烂,让学生举一反三 ,读懂天下所有的文章”。然而事实却好相反,这样的教学方法,就好比一个想要学会游泳的学生,教师不让学生下水去反复实践,光听听他讲解讲解游泳的技巧就能学会游泳一样。其结果是:如果不经过学生的下水亲自去实践,再讲得高妙也无济于事。学习语文,学生的语文水平从根本上说是在阅读课文的实践过程中,在课文内容的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的。任何想通过学习某种技巧想提高语文水平的想法都是极其错误的。基于语文教学的误区和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本文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小学语文教学在阅读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阅读活动应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当前,阅读活动普遍存在“主客颠倒”,学生本应该是阅读课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协调者。但阅读课上,教师总是扮演着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和终级裁判官的角色,学生很难成为主人。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固定班级传授知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学习活动只能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接受”的摸式中,致使我们的教学严重脱离实际,与实践、发现、探索、体验、感悟完全脱节。阅读活动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学生只有在自主阅读的实践中,体验内化的基处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自己学习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自主阅读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适时创造一些专题阅读情境,强化学生自主意识。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是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检查,或者辅之以奖罚,使学生感到有一种外力的协迫而产生勉强阅读的学习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于过程。阅读活动要创设一种类似专题科学探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阅读、探索、发现和体验。学生通过对大量语言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培养创造力。这种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这种创设专题情境的阅读活动更关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也注重方法技巧,但更关注培养能力。
这种阅读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活动前要导,活动中要引,活动后要评,指导的形式是间接暗示而不是直接明示。教师这种适时适当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
2 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应实施开放性阅读活动
所谓开放性的阅读活动,就是针对目前的课程学习以班级授课为主要形式,从书本到作业的封闭式的学习模式提出来的。开放式的阅读活动就是首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拥有丰富的阅读资源、为学生提供自由的阅读实践的空间和多元的有效激励阅读的评价体系。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放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开辟课外课,每周一节课外指导课。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以阅读童话、想象故事为主。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为大量阅读做准备。中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以情节曲折的故事书为主,以扩大学生阅读的视野,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保持阅读的兴趣。高年级学生应引导其阅读一些中外名著,在阅读中体会感情、学会欣赏,积累语言。
2.2 构建读书网络,给学生以读书的平台。每班要设立一个图书角,早上、下午上课前及活动课向学生开放。学校还要建好图书馆,规定开放的时间,让学生有书可借,有时间能读。
2.3 课内反馈阅读成效,激发阅读兴趣。每天可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轮流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的收获,针对不同情况,老师要给予不同的鼓励。以激发学生保持旺盛的课外阅读兴趣,从而构成知识的积累。
3 语文教学的阅读活动应将读写结合起来
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是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提高,其一表现为对阅读资料的吸收;其二表现为对阅读资料吸收以后,经过自己大脑加工后形成自己思想的倾吐。倾吐有口头的和笔头的。口头的倾吐就是说,把说的内容记录下来就是写。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巩固和提高。学习语文,只有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方能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阅读的资料内容丰富,题材繁多,表现各异;写作的方法也要灵活多变,如影随形。读与写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
3.1 阅读与做读书笔记相结合。因为最好的记心也不如一个烂笔头,优秀的作品给人的启事太多。光靠脑子记忆是不行的。所以要想通过阅读积累知识,就需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勤做读书笔记,把阅读中书中好的词句、闪光的思想和发人深省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形成知识积累,最终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3.2 阅读与写作练习结合起来。一篇优秀的文章,阅读后,阅读者有什么感想,读后及时地把它写下来。这叫做写“读后感”。写读后感,一方面是自己对阅读这篇文章的见解和评价,另一方面也是读者通过感知、理解、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判断、联想的一次思想飞跃。一篇优秀的文章,阅读后,在做小作文时进行仿写,仿写的时间长了,作品的文章结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写做技巧就会学了过来。由此看来,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是语文能力提高的一个最重要的举措。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语文教学加强阅读训练,可使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飞跃。但阅读教学,要强调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也要强调阅读的开放性和读与写作的结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就是阅读教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在强调学习语文重在阅读。然而长期以来,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学,并没在读上下功夫,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师也是习惯于教师对课文的分析讲解,而且往往偏重于文章的思想性,文章的表现技巧上。试图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通过少数经典范文的反复嚼烂,让学生举一反三 ,读懂天下所有的文章”。然而事实却好相反,这样的教学方法,就好比一个想要学会游泳的学生,教师不让学生下水去反复实践,光听听他讲解讲解游泳的技巧就能学会游泳一样。其结果是:如果不经过学生的下水亲自去实践,再讲得高妙也无济于事。学习语文,学生的语文水平从根本上说是在阅读课文的实践过程中,在课文内容的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的。任何想通过学习某种技巧想提高语文水平的想法都是极其错误的。基于语文教学的误区和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本文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小学语文教学在阅读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阅读活动应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当前,阅读活动普遍存在“主客颠倒”,学生本应该是阅读课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协调者。但阅读课上,教师总是扮演着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和终级裁判官的角色,学生很难成为主人。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固定班级传授知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学习活动只能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接受”的摸式中,致使我们的教学严重脱离实际,与实践、发现、探索、体验、感悟完全脱节。阅读活动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学生只有在自主阅读的实践中,体验内化的基处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自己学习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自主阅读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适时创造一些专题阅读情境,强化学生自主意识。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是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检查,或者辅之以奖罚,使学生感到有一种外力的协迫而产生勉强阅读的学习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于过程。阅读活动要创设一种类似专题科学探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阅读、探索、发现和体验。学生通过对大量语言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培养创造力。这种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这种创设专题情境的阅读活动更关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也注重方法技巧,但更关注培养能力。
这种阅读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活动前要导,活动中要引,活动后要评,指导的形式是间接暗示而不是直接明示。教师这种适时适当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
2 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应实施开放性阅读活动
所谓开放性的阅读活动,就是针对目前的课程学习以班级授课为主要形式,从书本到作业的封闭式的学习模式提出来的。开放式的阅读活动就是首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拥有丰富的阅读资源、为学生提供自由的阅读实践的空间和多元的有效激励阅读的评价体系。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放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开辟课外课,每周一节课外指导课。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以阅读童话、想象故事为主。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为大量阅读做准备。中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以情节曲折的故事书为主,以扩大学生阅读的视野,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保持阅读的兴趣。高年级学生应引导其阅读一些中外名著,在阅读中体会感情、学会欣赏,积累语言。
2.2 构建读书网络,给学生以读书的平台。每班要设立一个图书角,早上、下午上课前及活动课向学生开放。学校还要建好图书馆,规定开放的时间,让学生有书可借,有时间能读。
2.3 课内反馈阅读成效,激发阅读兴趣。每天可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轮流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的收获,针对不同情况,老师要给予不同的鼓励。以激发学生保持旺盛的课外阅读兴趣,从而构成知识的积累。
3 语文教学的阅读活动应将读写结合起来
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是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提高,其一表现为对阅读资料的吸收;其二表现为对阅读资料吸收以后,经过自己大脑加工后形成自己思想的倾吐。倾吐有口头的和笔头的。口头的倾吐就是说,把说的内容记录下来就是写。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巩固和提高。学习语文,只有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方能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阅读的资料内容丰富,题材繁多,表现各异;写作的方法也要灵活多变,如影随形。读与写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
3.1 阅读与做读书笔记相结合。因为最好的记心也不如一个烂笔头,优秀的作品给人的启事太多。光靠脑子记忆是不行的。所以要想通过阅读积累知识,就需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勤做读书笔记,把阅读中书中好的词句、闪光的思想和发人深省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形成知识积累,最终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3.2 阅读与写作练习结合起来。一篇优秀的文章,阅读后,阅读者有什么感想,读后及时地把它写下来。这叫做写“读后感”。写读后感,一方面是自己对阅读这篇文章的见解和评价,另一方面也是读者通过感知、理解、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判断、联想的一次思想飞跃。一篇优秀的文章,阅读后,在做小作文时进行仿写,仿写的时间长了,作品的文章结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写做技巧就会学了过来。由此看来,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是语文能力提高的一个最重要的举措。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