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间词话》得到的创作启示论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整合《人间词话》重要诗话理论,来谈对于读者诗歌写作和生活思考上的启发。
  【关键词】:境界;创作;美感;感悟
  一、境界之说概说
  “境界”说是王国维先生在第一则就提出的概念,“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即有境界的词就是最上品的词,有了境界便自然会形成比较高的格调,自然会有名句遗世。而五代和宋朝的词高明且独绝的地方即在于其意境、境界胜于古人和后人。“境界”作为一个比较抽象,但却也可以使读者有朦胧的感受的概念,但是关于这个概念的具体直观的描述是没有的,后来学者关于“境界”一词的阐释也颇多。我在读罢这本书的时候关于王国维所赞赏的“境界”的认识是这样:在直观感受上首先要美,包含多种审美形式的美感,或壮阔、或细腻、或凄婉等多种审美体验,而探寻这种美感的来源是出于作家对于取景、立意,对于写物写情,对于情景融合,对于情感传达等多个方面完美且恰到好处的体现,这样的过程其实应该是非刻意的,是自然从容的。
  在第六则能较提供关于“境界”概念较直接的理解,“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即词有无境界是可以划分的。境界并不单指景物之境,外在事物构成的境,也是指一个人内心的情感活动形成的世界,并且要写出它们的“真”,要真实,真切,有真情才算作有境界可言,不然就是没有境界。这里的境界就是狭义客观上的境与创作者主观的情的统观,是否真切真实,即与“意境”一词略相近。王国维先生在书中也在谈境界问题的时候用意境来多次表达过,多数学者对此也认为“意境”即指“境界”。而这样有境界有意境的上乘作品就是第五六则定义的“大家之作”了,通常意义上,大众对“大家之作”在情感上的定义是,那些经得起时间推敲、打磨,而流芳百世,被人争相吟诵的作品,书中从“大家之作”的共性特征上做了概括“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这样的作品给人的感官感受是立体的,从情感的表达到写景再到语言的运用,可以说是“无懈可击”的。“沁人心脾”的情感,是指读者在读到作品后,或许在细节情感的把握上不同人会有不同的阐释,但总体上的共通感是舒服的是美的;“豁人耳目”应是指景物在视觉呈现和还原的基础上,在保留一定程度的“真”的基础上,能带给读者超越视觉的感受,并给以“新鲜感”;而且这些作品在语言表现上应当是自然、贴近生活的,在语言应用上应有深厚功力的,这样才能脱口而出。
  王国维在这里也给出了这些境界高的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见真”而“知深”。譬如在五二则,点评纳兰容若时称其“真切”,这种真切即在于“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在一八则提到的赞赏“以血书者”,一见一知,求真求深。在得出原因的同时,可以理解这是对于“大家之作”的创作主体需要达到的要求,第二则关于“造境”与“写境”的论述中也这样说,“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大家”创作的作品是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而书中关于创作主体要求方面的直接间接的描述有很多,此处只举几例,第五则在写关于文学创作者实际是“写实家”与“理想家”的结合,提到文学或艺术创作过程都是需要从自然求取对象,并根据创作意图舍弃所取对象的一些自然中的限制、联系;但同时在创作这样的虚境中又需要尊重自然对象的规律;一七则阐述了阅世与创作主体的关系;六零与六一则可以结合起来理解,诗人对宇宙人生应当做到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以保持创作的生气和“高致”;诗人同时要做到应轻视外物以便驾驭,又应重视外物来共忧乐。
  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论说的争议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中,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论说是境界说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根据王国维先生对两种境界的举例和特征描述,获得的理解是,两种境界的主要区别,一是“我”的存在于境界中的强弱之分,即直观感受上的创作主体的存在痕迹是不是十分明显,特别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一句,可以使读者明确的感受到所造之境外,诗人的存在;而无我之境两句从直观上感受,词人在所造之境中的痕迹是淡化、不明显的,即“人”不与自然之境同时做词的主角,所完成的境中景物也不是主角,而主角是凌驾于物之上的“意”,带有一种平和宁静超然的意味。另一是,两种境界的获得方式不同,无我之境是只有在“静”中得,有我之境在“动之静时”得,此处“动静”的理解,应当是创作主体的心态与境遇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动与静。
  学者关于有我与无我境界的争论有很多,如朱光潜先生认为““以我观物,故物皆浊我之色彩”就是近代美学所谓“移情作用”……而“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都是诗人在冷静中回味出来的妙境,都没有经过移情作用……不如说“超物之境”和“同物之境”……在“同物之境”中物我两忘,我设身于物而分享其生命,人情和物理相渗透而我不觉其渗透。在“超物之境”中,物我对峙,人情和物理猝然相遇,默然相契,骨子里它们虽是欣合,而表面上,却仍是两回事”提出了超物与同物之说来借以诠释。汤大民先生“其实陶诗之情也“淡”。这种“淡”,表现为情景冥合,物我两忘,反映了他热爱自然到白炽化的程度”对陶渊明的两句诗境界“无我”与情“淡”地诠释。
  我比较赞同吴奔星先生的观点“所谓“有我之境”就是诗词的境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鲜明的感情色彩;所谓“无我之境”就是抒情主人公的色彩被溶化在自然景物中,以隐蔽的姿态出现”即侧重主体的显与隐,聂振斌先生在论述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时也表示了类似的理解“所谓“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分,实际上并不是“有”与”“无”的区别,而是“显”与“隐”、工巧与神妙的区别。“有我”与“无我”是在意境范围内,在主客观相统一、相融合的前提下,一種相对之词。只不过是“无我之境”中“我之色彩”,没有“有我之境”那么明显,很容易为欣赏者所见。”
  三、 “三种境界”与境界之外的感悟
  王国维先生这本词话著作写得是非常美的,譬如二三则点评写春草的大作,推重了梅尧臣的《苏幕遮》、林逋的《点绛唇》、欧阳修的《少年游》和冯延巳的《南乡子》,这几首词确实讲意境塑造得极美,情长而草仿佛也是有情有魂,“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庚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细雨湿流光”,这些“能摄春草之魂者”的作品使草木都染上了情感,情意悠悠,萋萋情切,不知是景动人心还是人心触动景。
  而其中最精彩的点评应当数“三种境界”论,王国维先生的高明之处从中体现,他将对人生的体悟与对词境界的鉴赏融合在一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青年觉醒的时候,就感受到人生路不可抗拒的孤独,开始懂事开始领略生活的滋味,心很大,梦想得很远,志向满满不想安于平静,尽力学习成长努力,沿途挫折、不如意随之而来,许多分别,许多遗憾,许多失望每日都会在出现,但是生活还是要不断前行,这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境界,而何时才会柳暗花明,心态翻转,欣然接受发生在成长轨迹中的一切,并似有所成?获得这样的体悟或许就在成长的瞬间,也或许要依靠岁月积淀,炼成情怀,某日停下追逐的脚步,蓦然回首,只见“他”在灯火阑珊处,这样的人生三境用这三句来讲是再真切不过。
  如此比拟扩大了词原来寄寓的境界和作者的理想,从个体思考演化成对人类群体发展的阶段的描述,用一种诗意的表达,来表述现实人生,而且境界的层层递进透露出一种豁达、洒脱的态度。想来诗话理论在鉴赏和为后人创作提供研究学习途径的基础上,又给读者以有关学问之外的人生的启发就再好不过。
  参考文献
  [1]王国维著,周锡山编校,《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一则,上海三联书店,2013.3
  [2]聂振斌,《王国维文学思想述评》,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其他文献
【摘要】:1823年12月2日,门罗总统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咨文,史称“门罗宣言”。中外学者对“门罗宣言”褒贬不一。本文认为应从历史进程的角度评析门罗宣言,门罗宣言有孤立主义的影子,也是特定历史阶段美国实力的反应。从思想观念来看,门罗宣言的一些思想与封建君主制的外交观念相比,具有进步性。从时间上来看,前期体现出较强的进步性,后期则表现出更多的扩张性。  【关键词】:门罗宣言;门罗主义;孤立主义;扩张主
期刊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各国都在进行教育的改革,所有人都意识到要想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领跑世界,人才是关键,教育是保证。义务教育又是各项教育的基础,所以对于每个国家来说,义务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的数量远远多于城市居民,所以农村义务教育投资问题是义务教育的重头戏。為此,通过分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现状及原因,为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提出解决办法提供支持。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投资
期刊
【摘要】:当前高教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高等教育功能的发挥,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本文对当前高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探讨,力求能够减少高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高教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教管理;存在问题;挑战;人本缺失  一、高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校的要求也在逐渐改变,这也就为我国的高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内容。为了能够
期刊
【摘要】:被称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奠基人”的马基雅维利,和其在20世纪80年代被西方国家一些舆论界列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的政治思想凝聚之作《君主论》,一直受到政治哲学界的普遍研究。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君主;权力;道德  一、政治权利观提出的背景  (一)历史背景  马基雅维利政治权利观的提出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普遍萌芽,生产力也
期刊
【摘要】:太極拳博大精深,在现代科技手段传播速度日新月异的今天,太极拳作为一项全民健身运动正被广泛的传播。无论是在教学比赛中,还是文化艺术上,都没有离开太极拳的踪影,反而是越来越受大众的欢迎。太极拳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和政治保证。在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因此,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依赖的经济环境,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宣传方式,增强马克思主义的亲和力,才能最终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
期刊
【摘要】:学习美学主要就是提高人的艺术欣赏或者艺术创造的能力。最根本的是要提升人的人生境界。美学的全部内容应该指向人生,不能脱离人生。审美的人生,首先是一个诗意的人生,审美的人生,也是一个创造的人生。中国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关于人生境界的学说,中国美学是一种超越美学,对境界的追求成为他的重要特点。境界是中国哲学和美学理论中意义最为纷繁的概念之以。讨论中国美学的意境、境界、境、意象等范畴是中国美学
期刊
【摘要】:古筝的形制古朴典雅,声音优美动听,独具民族特色,深受广大家长和儿童的喜爱。近年随着素质教育逐渐普及,儿童学习古筝日趋升温,古筝学习成为多数儿童素质拓展的一部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儿童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主动性低、效果差的问题,本文通过结合古筝艺术的特点与幼儿教学中各种问题的表象、内在特性,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论述。   【关键词】:兴趣培养;正确的教学方法;正确的练习方法  古筝的
期刊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并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他们情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  【关键词】:创新;课堂;教学  课堂是对教学计划的实施阶段,是教者教的主要阶段,通过教者课堂的教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要求,也是学生吸收信息的主要渠道。顺利圆满的课堂教学,可使学生感受到事半功倍的
期刊
【摘要】: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纷纷将拓展训练这一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要发挥拓展训练课程在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的有效性,应该深刻认识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目标、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评价方法,增强课程的有效性。  【关键词】:拓展训练;课程;有效性  对学校拓展训练的课程进行有效设计,除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外,对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