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素心人”《末法时代的声与光》编辑手记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rou1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到张晖的稿子是意外之事。之前曾在年度选题计划中听主任提过有这样一本书,再之前,在张晖离世后也跟风看了维舟的日记《平生风义兼师友》等等。忽然一天,主任抱来一摞稿子放在我的桌上,让我认真读一遍。我扫了一眼,再定睛一看,这不是有关张晖的稿子么?然后慢慢地从“代序”,看到“张晖日记”,再看到陈国球的“怀人”,看到“张晖之忧”,看到“十八春”……一页页,一章章,贪婪地,不停地读下去。当编辑能遇到一部一看就无法停歇的稿子,岂不是一种幸运?
  张晖作为学者,离我们的生活既遥远又真实。他在那些文献典籍里寻找着学问的价值,一步步走向象牙塔的顶端,在感叹人文精神失落的同时,坚决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前行;却又一样经历着父亲下岗导致的经济窘迫,会坠入爱河,要四处求职,以及生儿育女的凡人生活。他喜欢甜食,他嗜书,他痛苦迷茫,他单纯又坚韧……他活生生地存在过,而不是一个在怀念中被塑造起的“圣人”。如果他不死,他会成为一个大学问家,一名教授,一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好夫君和一位好父亲。我们无需将他神化,正如他的妻子所说的那样,与其日日追问他为何死去,不如讨论他曾怎样生活来得更有价值。所以我们选编这样一本充满回忆的文集,除了煽情,还有思考。在大家一句一字的追述中,张晖仿佛活了过来,向我们这些不认识他的,与之不同职业不同经历不同理想的人们,讲述着他充实而短暂的一生。
  在书中,南京大学张伯伟教授将张晖定性为一位素心人。他在《晖弟已矣,虽万人何赎》写道:
  历数与晖弟交往的点点滴滴,实在谈不上频繁,每次相聚也都是来去匆匆,但为什么,只要一见面,无论相隔的时间有多久,立刻涌上心头的就是一种平淡、自然、真挚的亲切感。我相信其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他是处于单纯的青春时代,在我则是虽近“初老”但还未失单纯,我们可以把这种单纯形容为“素心”,单纯与单纯的交汇,素心与素心的碰撞,便形成了一种朴素而恒久的力量。……而只要是素心人,对于学术就必然拥有一种单纯的信仰。因为单纯,所以始终保持着童真;因为单纯,所以能跨越时间和空间;因为单纯,所以容不得半点的矫情和装饰;因为单纯,所以形成了一种有魅力有魔力的神秘的力量。陶诗云:“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移居》)在一个“大伪斯兴”(《感士不遇赋》)的世界中,即便是学术圈里,无论年轻的或不年轻的,素心人也已寥若晨星。晖弟往矣,对我而言,是少了一个年轻而素心的朋友,而这个位置,是永远也无法填补或替代的。
  1996年初,南京大学决定成立文科强化班,张伯伟教授出任文科教学基地主任一职。是年3月,在开学典礼上,他对着所有被选入文强班的文、史、哲三系学生,作了一个简短发言。而直到举行毕业十周年聚会之前,张晖才向妻子追忆了那次文科强化班成立仪式会议对他的影响。于是,当年的班长张霖便把那次会议带给张晖的震动写入了为聚会所做的“开场白”中:
  当初,我们或许并不清楚,95文强在我们的身上留下了什么;但是,当我们离开之后,才渐渐地明白,这个集体,留给我们的是一块无法抹去的南大制造的胎记。这胎记,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社会责任;是“择善固执”的道德律令;是“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的人生理想。
  就是张伯伟教授的这几句话,像种子一样在张晖19岁的心田中生根发芽,蓬勃生长,支撑了他整个学术生命的展开。张晖作为一位出生于七十年代末,在八十年代理想主义感染下,在九十年代国学热潮中逐渐成长起来的立志于国学研究的年轻人,他用纯粹和坚持证明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存在。他的行动日日践行着一个学者的本分,即“思考”和写作。2010年祖母去世时,他曾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话:“人都会死,关键活着的时候做些什么而已。”(日记2010年11月18日)也许现今不算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美好时代(王德威语),却需要我们自身寻找内在的声与光。在他去世的大半年后,张晖的妻子最终悟到了他心底大光明的存在:“何必向他处寻觅?若我即声光,又何惧外在之黑寂?”一代大儒王阳明在他离开人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便是:“吾心光明,亦复何言。”做一个素心人,也许就是致良知的正道之一?
  早春里,上海夜雨沉沉,又湿又冷,天仿佛漏了。而张晖的精神就好像是一把在我们心灵深处支起的大伞,陪着我们走向更深更远处。
其他文献
被《华尔街日报》认为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书话经典——《文雅的疯狂:藏书家、书痴以及对书的永恒之爱》近已出版。本书出版于1995年,甫一问世,便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最终名单,更被评为《纽约时报》年度好书,出版20年畅销不衰。2010年,再获《华尔街日报》评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书话之一。迄今为止此书的英文原版已印刷二十次。  本期主题推荐,以“文雅的疯狂”为题,分享这些与书有关的文雅和疯狂。  文雅
期刊
日本艺术家大野友资把童话带进360°书里。他使用激光切割机切割纸面,并把所有页面集中在一起。在他的这部新作品中,40页的手掌书可以逐页浏览展开成一个美丽的360°圆形扇面。  国外出版社披露:查尔斯王子怪癖多  亨利·霍特(Henry Holt)出版社近日宣布,英国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王子的传记新书将于2015年2月和读者见面。新书的标题可能是迄今为止最有趣、诱人的:《生而为王:温莎星球上的查尔斯王子
期刊
金秋十月,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台湾迎来了第十个年头。第十届图交会继续以“书香两岸,情系中华”为主题,以图书为载体、文化为纽带,以深化两岸出版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密切两岸出版业界联系,推动两岸出版产业发展,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为宗旨,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取得圆满成功。  两岸出版界踊跃参展  大陆参访团一行共246人,包括出版社202家(含15家出版集团和38家独立出
期刊
解忧杂货店  作者:东野圭吾  出版社:南海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僻静的街道旁有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店前门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因男友身患绝症,年轻女孩静子在爱情与梦想间徘徊;克郎为了音乐梦想离家漂泊,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他们将困惑写成信投进杂货店,奇妙的事情随即不断发生。生命中的一次偶然交会,将如何演绎出截然不同的人生?  老生  作者:贾平凹 
期刊
虽然在欧美等国,将某位作家作品的全部版权集中在一起进行运营开发的做法已经实施了很多年,并且已相当成熟,但在版权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的国内,“全版权运营”仍只能算是一个概念性的名词,而远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运作模式。因此,当今年年初,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高调地宣布“曹文学儿童文学艺术中心”(下文简称“曹文轩中心”)正式成立时,也难怪会引发国内业界那么多的关注。一时间,关于“全版权运营”的讨论甚嚣尘上
期刊
乖,摸摸头  作者:大冰  出版社:湖南文艺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本书讲述了12个真实的传奇故事,或许会让你看到那些你永远无法去体会的生活,见识那些可能你永远都无法结交的人。这些故事与风花雪月无关,与鸡汤小清新无关,有的是无畏的奋斗和孤身的寻找,有的是疯狂的爱情和极致的浪漫……12个故事,12种善意,如点点星光与烛火,给所有心怀希望的人们以温暖和光芒。  庆祝无意义  作者:米兰·昆德
期刊
书香两岸(以下简称“书香”)  廖俊华(起点中文网常务副总编辑,简称“廖”)  书香:盛大文学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做全版权的意识?  廖:2009年左右,盛大文学旗下的版权授权的渠道逐渐丰富,开始有了做全版权运营的意识。  书香:2009年,相对于很多出版公司来说,是蛮早的。这跟盛大文学在网络文学资源的积蓄有挺大的关系吗?网络文学是不是全版权比较好的“试验地”?  廖:对。网络文学因为连载发布
期刊
把心安顿好  作者:周国平  页数:232  出版日期:2010年4月  定价:人民币22.80元  本书是周国平先生2006年以来的最新随感,也是作者的第四部随感。(前三部为《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作者思考的中心是价值观问题,对何为圆满的人生进行了诠释: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风中的纸屑  作者:周国平  页数:224  出版
期刊
我是一个封面党,且偏爱F. Scott Fitzgerald(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  所以在收集了各种版本F. Scott Fitzgerald的小说后,这套金灿灿银闪闪的Coralie Bickford-Smith设计的F. Scott Fitzgerald系列依旧被大出血似的收入手中。我贪婪地抚摸着金灿灿银闪闪的封面爱不释手,内页纸张舒适厚度适中,字体现代且漂亮,很快,这套成为
期刊
据《中国时报》报道:1950至80年代,是台北重庆南路书街的辉煌年代,当时有上百家书店、200多个书报摊云集,邻近还有可看电影的中山堂、小吃闻名的中华商场及新公园等,人文与商业汇聚。其中创立最早的,就属坐落于重庆南路37号的商务印书馆,此外还有随国民党政府来台的中华书局、世界书局、正中书局、经销教科书的台湾书店,及战后第一间由台湾人创办的东方出版社、颇具规模的三民书局、以《文星》杂志闻名的文星书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