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教育处于举步维艰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要寻求一个新的发展并有一个新的突破,笔者认为首先在观念上要有一个更新,在方法上要来一个彻底的改变。否则,那种“年年栽树年年光,年年栽在老地方”的狀况难以得到根本上的改变。在教学上要努力走出“题海战术”等误区,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夯实,以及基本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参加中考的学生在时间短、任务重、范围广、内容多、要求高的情况下,怎样学好语文,这是值得每一位语文老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就我们农村中学教师如何搞好初中语文复习这一课题谈谈笔者的一己之见。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复习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在平时学生的作业和答卷上,我们应该做到两个“一”,即“死分力争不错一题,活题尽量不丢一分”。我们这里倒不是说要求每个学生都去得满分,这显然是很不实际的事情。
“死分部分”是指我们平时所说的“死记硬背”等在技巧上不是很强的内容。如字词的识记,古诗文的直接默写等。有些知识该记的还得记,该默写的还得默写,并要认真检查落实,力争不让它丢分。当然,对于有些内容我们绝不能搞通背统默,像中考考点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古文的翻译及解释等,这些虽属“死分部分”,但绝不能死记硬背,要努力将机械记忆变为理解记忆。同时,我们要把好中考语文的脉搏,认真分析近年来语文试卷的特点,少走弯路,以减轻老师指导不到位而给学生带来的不该有的负担,从而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为了做到这一点,作为我们语文教师得向学生立下“课间不多占一分,课外不多占一时”的承诺。达到寓教于乐,乐中求知。
“活题部分”是指除死题以外的阅读性较强的内容。“活题尽量不丢一分”是指学生在答题上,绝不能因老师在答题方法与解题技巧上的指导不到位,而造成答题不规范丢掉了本不该丢掉的分数。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真正临场应考的实践者。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能把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被自己所运用的能力。老师必须把自主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从掌握知识规律上下功夫。学生掌握的知识规律越多,复习效果就越好,应试能力也就越强。实践证明,解答语文试题,真正能派上用场的,不是有关问题的“答案”,而是有关规律性的知识、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讲解问题时,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力求从中找出能解决问题的规律性的东西来。以题目为基础,以一道题联系众多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利用“集束炸弹”的方式,再建立一棵知识树,纲举目张,理清各类知识线索,总结知识规律,明确具体解题思路。这样,由学生自己动手,梳理知识,学习效率是很高的。譬如,在阅读训练上我们教学生遵循答题的四原则,即“文人原则(迁移原则)”,“文本原则”,“分值原则”,“分点原则”。这样学生寻找答案有目标,解题有方法。
我们在复习阶段要重视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作文阅卷向来是一件繁琐、枯燥的苦差事,更何况每天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中考试卷的批阅。所以,阅卷老师不可能对每一篇文章都字斟句酌、细细品味。其实,在多年的改卷“磨炼”中,老师们早已练就了一套过硬的“快速阅卷法”。当然,运用“快速阅卷法”并非不负责任,而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改卷方法。所以,在作文上我们教学生掌握应对“快速阅卷”所采取的“应有的对策”,强调写作必须做到“书写要认真、布局要合理、选材要精心”。因此,根据试卷书写格式的特点,在书写上不妨编这样一个歌诀:上留空间,下触底线,字迹清晰,不带不连,笔法到位,认真为先。
在方法传授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夯实。我认为只要能为后面的教学扫除障碍的,当讲的还得讲。教学上提出的“精讲多练”,它是要求我们“精讲”而不是要我们不讲。譬如说,你讲“怅恨久之”的“之”是音节助词,倘若学生连什么是“音节”都不懂,那你摆开架子大讲特讲有何用?当你讲“居庙堂之高”的“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何陋之有”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假如他们连什么是定语和宾语都一无所知,甚至连它们在现代汉语中所在的位置也不知道,那你却振振有词地大讲一通,学生又能听懂什么?岂不是“对牛弹琴”吗?你总不能让你的学生把你讲的这些意义和用法硬生生地背下来吧?
此外,查漏补缺也是我们复习阶段必须重视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平时的多次练习、考试,把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充分地暴露出来,可以说问题暴露得越早越好。我们教师从中获取了具体的信息,养成勤于记载的好习惯。我们提倡“就地开花”的记载方式,即哪题出错,重点是哪些学生在该题上出错,原则上就在该题旁做记载(免得在评讲试卷时产生记载本与试卷的“两地分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认真反思,反思学生的不足,并做好我们教师自身教学的反思。分析研究,对症下药,及时反馈,以消除后患。话说回来,我们平时主张多练,都懂得“熟能生巧”的道理。但我们一定要走出“题海”战术这个误区。因为初三的学生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做不得一点无用功。假如我们语文课还要和其他功课抢时间的话,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因为我们还得讲究通力合作。因此,在对待复习资料等问题上切忌来者不拒,必须精挑细选,避免时间上的不必要浪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只要肯动脑筋,认真去探究教法与学法,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我们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
(责任编辑:刘影)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复习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在平时学生的作业和答卷上,我们应该做到两个“一”,即“死分力争不错一题,活题尽量不丢一分”。我们这里倒不是说要求每个学生都去得满分,这显然是很不实际的事情。
“死分部分”是指我们平时所说的“死记硬背”等在技巧上不是很强的内容。如字词的识记,古诗文的直接默写等。有些知识该记的还得记,该默写的还得默写,并要认真检查落实,力争不让它丢分。当然,对于有些内容我们绝不能搞通背统默,像中考考点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古文的翻译及解释等,这些虽属“死分部分”,但绝不能死记硬背,要努力将机械记忆变为理解记忆。同时,我们要把好中考语文的脉搏,认真分析近年来语文试卷的特点,少走弯路,以减轻老师指导不到位而给学生带来的不该有的负担,从而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为了做到这一点,作为我们语文教师得向学生立下“课间不多占一分,课外不多占一时”的承诺。达到寓教于乐,乐中求知。
“活题部分”是指除死题以外的阅读性较强的内容。“活题尽量不丢一分”是指学生在答题上,绝不能因老师在答题方法与解题技巧上的指导不到位,而造成答题不规范丢掉了本不该丢掉的分数。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真正临场应考的实践者。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能把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被自己所运用的能力。老师必须把自主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从掌握知识规律上下功夫。学生掌握的知识规律越多,复习效果就越好,应试能力也就越强。实践证明,解答语文试题,真正能派上用场的,不是有关问题的“答案”,而是有关规律性的知识、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讲解问题时,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力求从中找出能解决问题的规律性的东西来。以题目为基础,以一道题联系众多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利用“集束炸弹”的方式,再建立一棵知识树,纲举目张,理清各类知识线索,总结知识规律,明确具体解题思路。这样,由学生自己动手,梳理知识,学习效率是很高的。譬如,在阅读训练上我们教学生遵循答题的四原则,即“文人原则(迁移原则)”,“文本原则”,“分值原则”,“分点原则”。这样学生寻找答案有目标,解题有方法。
我们在复习阶段要重视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作文阅卷向来是一件繁琐、枯燥的苦差事,更何况每天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中考试卷的批阅。所以,阅卷老师不可能对每一篇文章都字斟句酌、细细品味。其实,在多年的改卷“磨炼”中,老师们早已练就了一套过硬的“快速阅卷法”。当然,运用“快速阅卷法”并非不负责任,而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改卷方法。所以,在作文上我们教学生掌握应对“快速阅卷”所采取的“应有的对策”,强调写作必须做到“书写要认真、布局要合理、选材要精心”。因此,根据试卷书写格式的特点,在书写上不妨编这样一个歌诀:上留空间,下触底线,字迹清晰,不带不连,笔法到位,认真为先。
在方法传授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夯实。我认为只要能为后面的教学扫除障碍的,当讲的还得讲。教学上提出的“精讲多练”,它是要求我们“精讲”而不是要我们不讲。譬如说,你讲“怅恨久之”的“之”是音节助词,倘若学生连什么是“音节”都不懂,那你摆开架子大讲特讲有何用?当你讲“居庙堂之高”的“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何陋之有”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假如他们连什么是定语和宾语都一无所知,甚至连它们在现代汉语中所在的位置也不知道,那你却振振有词地大讲一通,学生又能听懂什么?岂不是“对牛弹琴”吗?你总不能让你的学生把你讲的这些意义和用法硬生生地背下来吧?
此外,查漏补缺也是我们复习阶段必须重视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平时的多次练习、考试,把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充分地暴露出来,可以说问题暴露得越早越好。我们教师从中获取了具体的信息,养成勤于记载的好习惯。我们提倡“就地开花”的记载方式,即哪题出错,重点是哪些学生在该题上出错,原则上就在该题旁做记载(免得在评讲试卷时产生记载本与试卷的“两地分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认真反思,反思学生的不足,并做好我们教师自身教学的反思。分析研究,对症下药,及时反馈,以消除后患。话说回来,我们平时主张多练,都懂得“熟能生巧”的道理。但我们一定要走出“题海”战术这个误区。因为初三的学生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做不得一点无用功。假如我们语文课还要和其他功课抢时间的话,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因为我们还得讲究通力合作。因此,在对待复习资料等问题上切忌来者不拒,必须精挑细选,避免时间上的不必要浪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只要肯动脑筋,认真去探究教法与学法,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我们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
(责任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