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模式倡导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个性发展,良好的个性是一个人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好的个性和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后天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值得每一个教师去认真探讨。在中小学的几门课程之中,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个性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学科优势,更好地完成目标教学呢?笔者从事思想品德教学研究多年,在教研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于此特撰文提出,和广大教育同仁交流。
一、思想品德教学应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个有道德的人无时不体现着丰厚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理性觉识、理论阐述和实践规范。它包括对人的立身处世的现实规范,也包括对人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的理论升华,即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做人的根本在于品德修养,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二、教师要善于挖掘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人文素质内涵
在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富含人文素质内涵的内容。综合起来,我们可以从这些章节内容中看到人文素质的几个表现形式:
(一)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涵盖人类文明的很多领域的基本知识。它往往可以通过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来表现。具体包括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
(二)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具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
(三)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人类文化、人类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致力于用人类在漫长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智慧、精神陶冶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求真、从善、爱美,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思想品德课贯彻人文素质培养目标应重视以下几点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人文素质培养目标,教师切记不能仅凭干巴巴地说教,要注意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的教学原则。要善于引用课本中和课外的一些生动形象的事例作为说理的依据,用真情实意去打动学生的内心。
(一)要明确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标。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即坚持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德育为首,解决培养人才的方向和立场问题。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内容和核心。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人民强大的精神支柱,正是由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不渝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辉煌胜利。当前,一些中学生虽然对中国社会的历史有所了解,但缺乏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因此,加强对初中生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开展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方式。具体有三个方面:一要把传统美德教育放在人文素质教育的突出地位。中国的传统美德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规范行为的准则,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对这些准则,初中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易于感受,也乐于接受。例如向英雄人物学习,通过具体剖析英雄人物的人文素质作用,从传统美德的角度加以分析,学生就会感到英雄人物可亲可敬。二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在我国,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基本的社会公德。只有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自己、约束自己,才有可能成为道德素质较高的人。三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中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用自己所学的人文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就会体验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三)言传身教,以良好的师德去潜移默化学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修养,而且具有较强的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和艺术。因为教师直接面对的是求知欲、求实性、审美观和模仿性都较强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更应体现和渗透出强烈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更应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艺术性和示范性。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而且对教师本身来说也是一个严格要求和学习提高的过程。
总之,思想品德的塑造是一项宏达的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所培养的优秀人才首先应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发展的需要。这样,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就不能仅仅照本宣科,要深挖教材中和教材之外的正能量财富,培养一个人道德品质应从培养其人文情怀做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思想品德教学应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个有道德的人无时不体现着丰厚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理性觉识、理论阐述和实践规范。它包括对人的立身处世的现实规范,也包括对人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的理论升华,即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做人的根本在于品德修养,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二、教师要善于挖掘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人文素质内涵
在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富含人文素质内涵的内容。综合起来,我们可以从这些章节内容中看到人文素质的几个表现形式:
(一)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涵盖人类文明的很多领域的基本知识。它往往可以通过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来表现。具体包括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
(二)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具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
(三)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人类文化、人类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致力于用人类在漫长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智慧、精神陶冶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求真、从善、爱美,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思想品德课贯彻人文素质培养目标应重视以下几点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人文素质培养目标,教师切记不能仅凭干巴巴地说教,要注意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的教学原则。要善于引用课本中和课外的一些生动形象的事例作为说理的依据,用真情实意去打动学生的内心。
(一)要明确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标。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即坚持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德育为首,解决培养人才的方向和立场问题。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内容和核心。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人民强大的精神支柱,正是由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不渝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辉煌胜利。当前,一些中学生虽然对中国社会的历史有所了解,但缺乏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因此,加强对初中生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开展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方式。具体有三个方面:一要把传统美德教育放在人文素质教育的突出地位。中国的传统美德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规范行为的准则,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对这些准则,初中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易于感受,也乐于接受。例如向英雄人物学习,通过具体剖析英雄人物的人文素质作用,从传统美德的角度加以分析,学生就会感到英雄人物可亲可敬。二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在我国,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基本的社会公德。只有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自己、约束自己,才有可能成为道德素质较高的人。三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中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用自己所学的人文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就会体验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三)言传身教,以良好的师德去潜移默化学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修养,而且具有较强的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和艺术。因为教师直接面对的是求知欲、求实性、审美观和模仿性都较强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更应体现和渗透出强烈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更应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艺术性和示范性。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而且对教师本身来说也是一个严格要求和学习提高的过程。
总之,思想品德的塑造是一项宏达的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所培养的优秀人才首先应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发展的需要。这样,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就不能仅仅照本宣科,要深挖教材中和教材之外的正能量财富,培养一个人道德品质应从培养其人文情怀做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