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是技术赖以生存的土壤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anffv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听一位数学教师这样对学生宣传自己的学科,“语文只是一门学科,数学才是真正的科学。”我们姑且不去讨论这句话是否正确,但这也促使我们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定位是什么?学科、科学、技术、工具?作为一门技术类课程,信息技术必然拥有和语文、数学等学科不同的特点,我认为技术类课程的特点是:技术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的,真实存在的问题就是技术赖以生存的土壤,而技术的学习与创新也不同于常规知识,它必须是在反复不断的应用中才能得以升华,在灵活巧妙的运用中才能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下面我就谈谈这种学科特点给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带来的种种与其他学科的不同。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黄道周修身齐家,学行一致,以道德为准绳严格约束自己,不造作、不伪饰、不逾矩。桐城派散文创始人方苞在《望溪集》中记载了一则黄道周与金陵名妓顾氏的逸事。黄道周平日言行必遵礼法,友人甚为仰慕,也想试探考验他是否真能坐怀不乱。一次友人聚会,赏雪饮酒,他们请来聪慧美丽的名妓顾氏为黄道周佐酒。在顾氏及友人的轮番劝酬下,黄道周不胜酒力,剧饮大醉。众人将他送入卧室,脱去衣裤歇息,并让顾氏宽衣解带作陪,然后扣紧门锁
前几年我看过一个得大奖的《光的干涉》课件,从课件的设计可以想象出教学的情景:学生伸着脖子瞪着眼观看老师在课件引导下演示光的干涉现象。那时候多媒体还涉世不久,声光电的新奇、精美的制作和课件所包含的丰富内容足以使人们目瞪口呆。看了积件《光的干涉》后,我忽然悟到,那种既摆布老师又牵住学生的课件应该退出了。现在提倡的是自主学习,课件自然要换换角色。然而,要将课件做成能辅助教师组织起自主学习的工具,说起来容
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代入或加减达到消元或降次的目的,而有些方程组若能根据具体的结构特征灵活运用“整体思想”,不仅可使问题化繁为简,而且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现略举几例解析如下:  例1(2005年江西省中考试题)解方程组: =2y, ①2(x 1)-y=11.②     解析:由①得x 1=6y,把x 1看成一个整体,代入②得到2×6y-y=11,  解得y=1,再代入①得x=5,从而原
介词at,in,on表示时间的用法很容易混淆,中考中也常将它们作为重要的考点来进行考查。现将它们的主要用法归纳如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2005年江苏省高考大纲首次把相对论的一些知识点列入选修科目的考试要求后,由于这一知识点在高考试题中占有分量很少,而教学难度较大,中学物理教师们普遍认为在此费力气是划不来的.笔者所知,不少老师只要求学生背出几个公式,记几个结论,而将相对论的精辟思想抛在一边.在“应试”与“素质”的权衡下,后者常常落败.  相对论果真如此难教吗?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大胆作出一些改革尝试,取得较好
大家都知道,零是位值(place value)制记数法的产物,我们现在使用的印度-阿拉伯数字,就是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例如要表示203,2300这样的数,没有零号(signs for zero)的话,便无法表达出来,因此零号有重要的用途。    注:“本文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物理教学资源是物理课堂构建的要素,是达成课堂目标的载体,学生回答、解答问题时存在的错误或瑕疵,就是高中物理课堂上很好的教学资源之一,现代科学家波普尔曾提出科学知识增长的四段论图式(问题——试探性的解决办法——排除错误——新问题),意即说明科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地通过试错和排错,从而逼近真理的过程,倡导“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断取得进步,所以,在课堂上,我们不要刻意去追求顺利、完美,其实,有“错误”,课堂才
在失重状态下,人的生活会发生很大变化:没有重力,吃下去的饭张嘴就会自己跑出来;睡觉时不知道自己会飘到什么地方;在太空里能行走如飞,似腾云驾雾般轻松,但时间久了,肌肉就会萎缩;洗澡时水珠会到处飘舞;更糟糕的是人的排泄物也会到处乱飞……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读了下文以后,相信你就会知道答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初学几何,感觉难以下手的是如何写出推理过程. 在七年级上学期,求线段长和求角的度数的推理过程是难点,怎么突破这一难关呢?秘诀就是“化未知线段长为已知线段的和或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读初一时,由于交不起学费,被迫辍学。冒着料峭的春寒,他挤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为了解决温饱,他做过杂工、保安。为学厨艺,洗碗扫厕所,什么累干什么,最后却因一件小事被老板赶出了门。后来,他又去了一家面馆,每天穿着对襟衣衫,戴着瓜皮帽,有客来便吆喝一声。一来二去,也有板有眼,像模像样。有一次,一个熟客对他说:“我觉得你的嗓音不错,表情也丰富,我给你介绍一个人,你去跟他学相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