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老胡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2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步行,鞋就磨得快,磨得快就得常修鞋,就认识了老胡。
  老胡是位残疾人,修鞋摊子摆在路边,是近处唯一没进店铺的。一年四季里,除了雨雪天,都在路边坐着,刮大风也照样出摊。五黄六月晒得头皮疼,十冬腊月冻得脸乌青,我从事过酷暑严寒中的露天劳动,知道有多苦、多受罪、多么难以忍受。于是鞋坏了,总找他修。
  那双鞋是120块钱买的,穿了6年,底磨透了,要说扔也就扔了。可是底透了,帮和面儿没烂,这让我这个有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记忆的人,在扔与不扔的问题上考虑了又考虑,最后决定叫老胡看看,能不能换底。老胡说,能换。不过贵些,得30块钱。我说,行,就30块钱。老胡又说,得多等几天。我说,那就多等几天。
  过了10多天,我想该换好了,便去取。老胡说,没呢,还得等上几天。又过了10多天,我又去,老胡还是说要等上几天。换双鞋底,本不是大事,可这老胡一直叫我跑了4趟,还说要我再等几天。我问老胡,你这摊上摆着这么多鞋底,换上一双不就得了,啥大事?老胡说,对你事小,对我事大。找不到匹配的底,咋换?我说,一双旧鞋,胡换换妥了,哪那么多讲究。老胡说,你不讲究行,我不讲究不行。俗话说,鞋帽满街走,带着工匠手。我干的修鞋活儿,吃的修鞋饭。胡换了,你穿上不合适不说,还难看。谁见了问,谁修的鞋?修的是个啥呀!骂起来,我会耳朵根泛红,耳朵眼儿发痒的。你想胡换,拿走,找别人去换。我以往俩月才跑去进一趟货,为了它,我都跑了5趟了。不合适,不能换。
  我想,这老胡,平时粘一双运动鞋才挣3块钱,而这双鞋要抵得上那10双鞋呢,竟然叫我往别处换,好掙的钱却不挣,是个别筋人。你别筋我也别筋。于是说,不找别人换,就找你换。老胡说,那你就再等。我姓胡,不叫胡来,不胡修胡换胡挣谁的钱。
  这一回,我过了两个多月,才到老胡那里看了看。一看,换好了。穿上试试,果然舒适合脚,还好看,便又穿了一年多,帮烂了,面上的折痕处透了,穿不出门了,才当作拖鞋趿拉了。
  老胡还在路边坐着,还在修鞋。他的眼神里闪着精光,脸上的认真劲让人信服。干一行,精一行,在这一点上,我们很多人都不如老胡。
  (梦之船摘自《祝你幸福》 图/兜子)
其他文献
在华沙,一群儿童在街边嬉戏。一个吉卜赛女巫托起一位小姑娘的手,仔细看了看说:“你将会世界闻名!” “预言”应验了,这小姑娘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  一位工人下班后被锁在冷库里,第二天被发现时已经冻死,而令人惊奇的是,那天根本就没通电,冷库里只是常温!  全球领导力大师、成功学导师麦克斯韦尔在《赢者的心态》一书中很坦诚地写到:心态不能决定一切,但是它能为你带来不同的东西。你很可能已经发现,成功者比不成
如果让我选择,我会做一个有爱、有理想的俗人。因为这样的生命,纹理清晰,意境优美。  该怎样过这一辈子?当岁月在我的生命里划下第十八道印痕,我曾这样问自己。  火车巡逻员老计独自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等危及行车安全。他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致敬。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王府井,有一间修钢笔的铺子,生意惨淡,铺主老人每月收入仅
预任军官的管理,在管理的目标、渠道、方法、措施上都具有双重性,这是由预任军官身兼二任的双重角色决定的。加强管理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首先是认识管理目标的双重性以
一个胖墩墩的狱卒拎着篮子来送饭。这是曾国藩平生第一次吃狱饭。他接过来一看,是一个黑糊糊的窝窝头和一碗浑浑的汤水。曾国藩拿起那窝窝头咬了一口,却是牙碜得倒胃。这哪里
沿海地区历来是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重点。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这一地区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的相互依赖性、依存性愈趋加强。原因在于:其一、“三资企业”的发
青岛是颇为休闲的,每年的够级大赛,五月赏樱,夏天的啤酒,还有外地人不知道的花开遍野的棉花村。最初爱上青岛,是年少时的轻狂孟浪,17岁时来看谣传中美丽壮观的栈桥,感觉也就
有好多城市和国家,无趣的人去了,回来只说是无趣;有趣的人去了,满眼惊喜。好像对于旅行这件事,我们都习惯了支支吾吾,诸多借口。常常是这样:最后一项工作12号结束,原定的计划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中的一些士兵是从德国的黑森堡雇用的。因语言不通,英军指挥官无 During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some soldiers in the British army were hi
在静寂的夜里,我又梦见小山村,碗中的月亮轻轻地晃荡着,洒落一枕思念。朦胧间月亮从碗中升起来,变得又大又亮,悬在空中,使我放下纠结与挂碍,心中一片空明清澈。  我去参观画展,在一幅画前驻足,仰头久久凝望。淡墨勾染出的矮墙,院内繁花似锦,墙外一条弯曲的土路伸向远方,一轮皎洁温润的圆月斜挂天上。这是一轮乡下的月亮,细看果然题名:乡间月色。  这幅画将我的记忆带回遥远的童年。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有月
那是1986年的秋天,俺娘从百里外的乡下来到城里。刚坐下不久,娘就对我说:“儿啊,你的脚好出汗,穿皮鞋忒捂得慌,不如布鞋透气养脚,穿着舒坦。”说着,俺娘就从布包裹里掏出一双“千层底”。那时,俺娘已69岁,瘦弱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加上老老少少、坡里家里事情又那么多,可她老人家竟然还考虑得这么周全。想到这里,我心里一颤,一股热泪顿时涌满双眸。  为了让娘开心,我当即表态:“娘,我这就穿穿试试!”俺娘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