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活化”因子初探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b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校时通过阅读,可以得到必要的语言输入(language input),从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语言水平,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尝试突破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图式激活他们与阅读文本的互动和交流,从而构成一个从生活到文本,再从文本回到生活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老师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引路人必须找到隐藏在文本、学生本身和生活中的“活化”因子,通过引导学生运用预测、分析、概括、推理等手段,从而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独特的具有创新意义的阅读认知图式。
  “活化”意思是老师的教育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知识图式和认知图式的目的。“活化因子”可以是真实生活中能震撼学生内心的东西,可以是书本中学生与之产生强烈共鸣的东西,可以是学生最不能与之达成共识的东西,也可以是通过阅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后留下的东西,还可以是唤醒学生自己身体上的感觉器官。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A, 3a为例,来探讨“活化”后的阅读教学。
  一、课前预热设置悬念,营造宽松、和谐、质疑的“活化”大环境
  笔者首先给学生呈现一张“友谊的小船”图片,要求学生们通过观察船上四个不同小伙伴的穿着和表情,认真聆听老师用英语对船上四个小伙伴的详细描述,之后,由学生比对图片和描述找出不开心的那个小伙伴是谁。这样的导入看似是一个Guessing Game的游戏,让学生猜测Who is he/she?实质是在搭建平台激活全体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唤醒他们身上沉睡的“生理活化”因子。这就为下面接着进行的几个教学阶段的深度“活化”提前做了预热训练。
  具体操作如下: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greet to each other.
  T: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 It’s really nice to see you again.
  A guessing game. Show a picture of a boat with some students in it, then guess
  “ Who is he/she?”
  T:I’m going on vacation with my friends today. Look, here comes the boat. Would you like to come with me?
  Tom is smiling to us. Can you find him? ... He looks happy today...Why? ...
  Jane has blonde hair. Do you know who she is? ... But she looks worried today. Why? ...
  Look! Who is crying? ... Yes, it’s Sad and Thirteen .What happened to him? Can you guess? ... Maybe...
  二、課堂导入聚集悬念,对接生活,探讨真谛
  课前预热环节中学生们已经明了Sad and Thirteen就是这四个小伙伴们当中的不开心者。那么,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探讨这个与你同龄的小伙伴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如此不开心?此环节紧紧联系学生真实生活即生活因子,因此人人有话可说,这时课堂将呈现生动活泼的喜人画面,所有的学生都乐于与他们的父母进行交流。
  三、课中分析比对文本,完成由生活到书本的回归
  课堂导入环节由学生们通过讨论得出了来源于自己生活的答案后,这时作为引路人的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追寻精神的同伴者,也是寻找文本中隐藏的“活化”因子的过程。于是走进文本去寻找答案就成为学生们急于而且是乐于做的事情了。这个阶段可以提醒学生们充分巧妙地运用阅读技巧(策略)去寻找答案。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阅读能力、细节能力、概括能力、推理能力的训练。同时通过寻找“活化”因子,很自然地把文本中的美词、美句尽收眼底,纳入心里。
  四、课后采用“合并同类项”方法,分析文本与学生答案的异同点
  此举让学生们重建具有创新意识的阅读文本,这是指导孩子们从文本中“走出来”,利用批判性思维将文本对接学生们真实生活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是学生思维与文本作者思维的碰撞,这种碰撞就是“活化”的表现形式,是不唯书本、不唯权威、只唯真理和规律的精髓所在。这时学生会得到“活化”后的成功喜悦。比如:老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们思考:Do you agree with Robert Hunt’s advice and why? What would happen if Sad and Thirteen refuses to accept Mr. Hunter’s advice?
  总之,阅读教学活动要始终围绕“为了得到乐趣,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要在常规之中加入“活化因子”。只考虑训练阅读策略而进行的阅读教学其结果是课堂教学成为训练学生应试的考场,老师的教学纯粹就是“赶场子”。
  (作者单位: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经历、感受和体会运用优化思想。本文以四年级数学广角“烙饼问题”一课为研究素材,基于学生学情,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分散难点、逐步感悟“优化”的过程、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价值。关键词:优化思想;渗透;烙饼问题 ;应用  所谓“优化”思想,就是在有限或无限种可行方案(决策)中挑选最优的方案(决策)的思想。“优化思想”在小学数学
春风送暖日,扬帆奋进时,历来备受社会关注的中考又悄然临近。回顾历届中考语文复习备考,我们的领悟是:深入浅出但求点石成金,厚积薄发始得化蛹为蝶。  一、研考纲,析考题,把脉定向  (1)考纲上墙,瞄准方向。我们在各班开设了“中考信息栏”,将考纲粘贴在专栏里,将关键词句用红线浓墨重彩加以突显,并引导学生逐条学习各考项。开展“相约考纲前”学习反思活动,时常提醒学生有空就来“赴约”,并和考纲深度交流:这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在中学信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通过积极的探索,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1.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和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生思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他们对事物充满了想象,在探究新知识时能有效调取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经
《荀子·儒效》中有这样一句话:“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这里所倡导的就是要重视个体的体验。《辞海》里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体验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体验能促进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体验是打开学生习作的通道,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只有在体验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  一、阅读体验,习得语言  1.找准课内外的契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第一课时《大好河山任我游》。  2.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在的孩子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可以说他们的知识面很广泛,见的世面也很多,但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只是零零散散的,非常浅显的内容。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本主题涉及有关祖国的地形地貌、政区等地理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性格怪异、状态欠佳。如:有的属于暴躁型,有的属于忧郁型,有的属于狂躁型,有的属于乐观型;所以有人遇事就会冲动鲁莽,有人在生活中会活泼开朗,有人机灵懂事,有人顽劣而怪异等。  一、性格怪异学生的心理缺陷表现  1.缺乏自信  许多学生缺乏自信,因而学习中找不到乐趣,听课吃力,作业困难,课堂中总会无精打采,课间不愿与他人交流,自顾自地玩耍。长此以往,孩子对自我形象就
在现代社会中每当我们从各种报道中看到未成年人犯罪的事件时,都会惊叹、痛心、惋惜,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们是怎么了?我们这些自以为为了孩子的成长而不停忙碌着的教育者和家长们要真正地反思自己,来重新观察孩子们的需要,重新爱他们!  孩子们不是单一地用他的耳朵在学习这个世界。不是只听你说什么,更多的是看这个世界的人在做什么,他身边最近的人在做什么。他们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感觉来学习这个世界的。他们用眼睛去
摘 要: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本文主要论述在新《英语课程标准》下,如何让英语课堂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让英语成为孩子成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关键词:英语;生活;真实;天性  一、在英语教学中融入生活语言  现
近年来,浙江省诸暨市暨北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在集团化发展过程中师资结构发生了变化,青年教师比例迅速攀升,大批富有朝气的幼教毕业生步入教坛,给幼儿园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年轻而富有朝气,敢干而乐于创新。但他们也存在许多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不懂如何教育教学。针对新手幼儿教师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普遍欠缺的现状,其专业化培养显得尤为
江苏省海门市三厂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该校”)创建于1927年,原是清末状元张謇先生创办的大生第三纺织公司的职工子弟学校。张謇先生曾说:“没有体育就不谈教育,没有体育就不成学校。”历经八十多年岁月变迁,承载八十多年风雨洗礼,始终不变的是学校对体育的理解,对运动的情怀。2008年,在“新教育实验”秘书长许新海博士的建议下,该校开启了“新生命教育”的崭新篇章,体育也得以在“新生命教育”的宏大背景下,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