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如皋金融志》载,抗战时期,如皋沦陷,1941年汪伪政府的“中央储备银行”在如皋等苏中地区发行伪币“中储卷”,票面有1分、5分、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1944年增发了50、200、500和1000元的面值。次年又增发了面值10000元、50000元、100000元的伪币。抗战结束,战争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赤字、通货膨胀,于是国民政府在上海宣布定时定点有条件地兑现伪币。如此一来,大量如同废纸的伪币流入苏北、苏中解放区。一时间,苏中三、四分区(今南通、如皋、泰兴、靖江、海安、泰县等地)1945年下半年出现了大量伪币,有些源自本地,有些源自上海、南通等城市。为了维护解放区金融秩序,保护党和群众利益,一场红色货币保卫战在苏中解放区打响。
1945年9月29日《苏中报》刊文:《京沪伪币已成废纸 不少市民面临破产危机 解放区人民亟应彻底排除伪币》;11月1日《江海日报》刊文:《盛传上海等地停用伪币 警惕伪币倒流危险》。两篇新闻排在醒目位置,提醒苏中民众,伪币流通,必然使得大家蒙受损失:我们如果不积极决心排斥伪币,则我解放区宝贵物资(如棉、盐、粮食等)即被伪币套取干净,造成严重的经济风险。两篇文章均提出了相关要求:在目前形势下,我们应充分警惕上海南通等城市伪币猛烈回流到解放区的危险,抱有“有伪无抗,有抗无伪”的决心,贯彻以往排斥伪币的精神,继续根据政府指示,坚持不懈地对伪币进行斗争,更广泛地深入动员,查禁伪币,以确保本位币的巩固,稳定物价,减少大家的损失。这就是我们当前的紧要任务,希望全体军政民一致努力。
1945年12月20日《江海大众》报道:《希望各地注意 坏人冒名没收伪币》,报道说,12月7日、8日,靖江西来区署,配合靖江中学的学生,在斜桥街上查伪币,有个坏分子趁机捣乱,冒名在东街没收伪币,不打收条,马上又拿到西街买东西,弄得商人都说新四军不规矩。各地要注意,发现不给正式收条就没收伪币的人,要把他抓起来,送到政府去。
在伪币问题未曾全部解决时,苏中解放区市场上又出现了伪造本票。1945年春,苏中三分区财经处和江淮银行三支行,均在如皋等苏中三分区的农村地区发行本票,面额有20元、50元、100元三种。本票正面有监发人刘伯厚(三分区专员)、汪海粟(副专员)、季恺(财经处长兼江淮银行第三支行行长)的签名和印章,作为“新抗币”使用。但据《江潮日报》1945年10月24日报道,海安镇街上最近发现伪造之江淮三支行100元本票,此系敌人奸商破坏我解放区金融的阴谋。真假本票有如下的显著区别:一、假本票的颜色淡,水纹没有真本票的黄;二、假本票季恺与刘伯厚等人的私章模糊,没有真本票的清楚,也没有真本票的红;三、真本票签名章“刘伯厚”的“刘”字,起笔只有一点,也是离开的;四、真本票X框有细“汪刘季”三字,假的没有。五、假本票的硬戳比真的清楚,苏中江淮银行行长,真本票的字是方扁的,小得多。
面对偷用伪币,伪造本票,中共积极采取行动,并取得成功。1945年9月30日《苏中报》刊出《苏中新解放城镇的新生活》,其中就有报道,靖江县新港镇普遍实行抗币标价,拒用伪币。该镇商民在未解放前(指日军投降前)就已深切体会到伪币不值钱是害人精,解放后我民主政府为了避免遭受损失,实行抗币标价并召开物价评议大会,动员各商号推选代表参加,会上当场就有鼎泰号、五康、同益等21家代表自動起来保证坚决执行抗币标价,拒用伪币,1000元以下的伪币照政府原定汇兑率汇兑。
经过禁伪币,反假币的斗争,苏中解放区保持了抗币的购买力,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最终维护了广大苏中人民群众的利益。
1945年9月29日《苏中报》刊文:《京沪伪币已成废纸 不少市民面临破产危机 解放区人民亟应彻底排除伪币》;11月1日《江海日报》刊文:《盛传上海等地停用伪币 警惕伪币倒流危险》。两篇新闻排在醒目位置,提醒苏中民众,伪币流通,必然使得大家蒙受损失:我们如果不积极决心排斥伪币,则我解放区宝贵物资(如棉、盐、粮食等)即被伪币套取干净,造成严重的经济风险。两篇文章均提出了相关要求:在目前形势下,我们应充分警惕上海南通等城市伪币猛烈回流到解放区的危险,抱有“有伪无抗,有抗无伪”的决心,贯彻以往排斥伪币的精神,继续根据政府指示,坚持不懈地对伪币进行斗争,更广泛地深入动员,查禁伪币,以确保本位币的巩固,稳定物价,减少大家的损失。这就是我们当前的紧要任务,希望全体军政民一致努力。
1945年12月20日《江海大众》报道:《希望各地注意 坏人冒名没收伪币》,报道说,12月7日、8日,靖江西来区署,配合靖江中学的学生,在斜桥街上查伪币,有个坏分子趁机捣乱,冒名在东街没收伪币,不打收条,马上又拿到西街买东西,弄得商人都说新四军不规矩。各地要注意,发现不给正式收条就没收伪币的人,要把他抓起来,送到政府去。
在伪币问题未曾全部解决时,苏中解放区市场上又出现了伪造本票。1945年春,苏中三分区财经处和江淮银行三支行,均在如皋等苏中三分区的农村地区发行本票,面额有20元、50元、100元三种。本票正面有监发人刘伯厚(三分区专员)、汪海粟(副专员)、季恺(财经处长兼江淮银行第三支行行长)的签名和印章,作为“新抗币”使用。但据《江潮日报》1945年10月24日报道,海安镇街上最近发现伪造之江淮三支行100元本票,此系敌人奸商破坏我解放区金融的阴谋。真假本票有如下的显著区别:一、假本票的颜色淡,水纹没有真本票的黄;二、假本票季恺与刘伯厚等人的私章模糊,没有真本票的清楚,也没有真本票的红;三、真本票签名章“刘伯厚”的“刘”字,起笔只有一点,也是离开的;四、真本票X框有细“汪刘季”三字,假的没有。五、假本票的硬戳比真的清楚,苏中江淮银行行长,真本票的字是方扁的,小得多。
面对偷用伪币,伪造本票,中共积极采取行动,并取得成功。1945年9月30日《苏中报》刊出《苏中新解放城镇的新生活》,其中就有报道,靖江县新港镇普遍实行抗币标价,拒用伪币。该镇商民在未解放前(指日军投降前)就已深切体会到伪币不值钱是害人精,解放后我民主政府为了避免遭受损失,实行抗币标价并召开物价评议大会,动员各商号推选代表参加,会上当场就有鼎泰号、五康、同益等21家代表自動起来保证坚决执行抗币标价,拒用伪币,1000元以下的伪币照政府原定汇兑率汇兑。
经过禁伪币,反假币的斗争,苏中解放区保持了抗币的购买力,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最终维护了广大苏中人民群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