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作业是反馈教师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训练。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作业的布置。要以学生为本,不仅服务于基础知识的巩固,更旨在发展学生。我们要重视数学作业的设计,设计多彩作业,彰显人文情怀,让不一样的数学作业同样精彩。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让作业成为孩子们巩固知识、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园地。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桥梁。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1 情境式作业
学生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的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以“小明的一天”为情境的填空题:今天早上7(),小明从2()长的床上起来,用了10()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的早饭。就背起2()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以外的学校跑去。路上碰上了体重55()的小胖子方方,和他一起到了学校。
放学后,小明一回到家,马上拿出1()长的钢笔和1()厚的练习本做起了作业。晚上6()动画片开始了,看了大约半()。吃完晚饭后,复习了—会儿功课,就上床睡觉了。
将枯燥的“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的题目改为富有情境式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 绘画式作业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如在学完《认识图形》、《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课后。布置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图案,让学生巩固知识,发挥创意,体验数学的趣味。
3 游戏式作业
游戏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将所学的知识蕴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教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也可以编排口诀操,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玩。又如教完“可能性”这一课后,可以设计如“猜球”、“猜硬币”等游戏作业,课后相互之间玩一玩。学生在玩中学习。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以及成功的喜悦。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
1 课题式作业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可以以“小课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然后指导学生把自己探索的过程记录下来。例如,教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布置小课题“有趣的包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把研究的过程、结果、问题记录下来作集体交流。这样的作业不但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调查式作业
所谓调查式作业。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去调查、实践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把这些调查实践的东西写下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体现数学的生命活力。
例如,在学完《统计》后,可以让学生到家庭生活中去统计家里一月的开支情况和家长的收入情况。又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之前,布置学生去调查、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然后再到课堂上来交流。
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使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的“大课堂”,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应用知识的能力。
3 操作式作业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比如在教学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动手量一量红领巾的长和高、然后算出它的面积。再如通过学生实验操作,明白长方体水槽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这样的操作中除了起到丰富学生感知的作用外,它更是探究、发现规律性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并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设计层次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1 超市式作业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种种诱因中,成就动机则是普通的、有效的一种。为此,精心设计布置“超市式”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的“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学生都得到训练、发展。
如学习了“时、分、秒”后,设计一种三星级的作业。一星级基本题:王师傅每分钟做8个零件,5分钟做了多少个零件?以巩固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形成的基本技能。二星级综合题:小林妈妈从家到单位要用40分钟,8:00上班,她最晚在什么时候要离开?强化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三星级发展题:小明从底楼走到三楼要用12秒,这样走到四楼共要用多少秒?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能力有选择的去做,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从而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2 多味式作业
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些具有不同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在学习“小数乘法”后,可提供给学生某花店的鲜花价格表(略),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相关信息进行提问,并自行解答。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1 自编式作业
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设计好习题让学生完成,学生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多彩的个性无法得到展示。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从学生自己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当一回作业的“导演”,自己设计作业,参与作业的评价,使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其学习主人翁的精神。如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我让学生自编3道互相联系的分数应用题,当学生完成这3道题时,对于分数应用题的三种基本数量关系也已熟练掌握,那种创造者的喜悦更是溢于言表。形式多样,充满个性的数学作业,给学生带来的不再是“题海”大战后的疲倦、厌烦,而是创造发现之余的成功喜悦。学生在设计作业过程中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在享受作业带来的快乐中得到了发展。
2 探究式作业
数学教学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要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就必须让学生走出数学小课堂,置身生活大课堂,通过完成探究性作业,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笔者布置了一道探究性作业: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圆形的,如碗口、下水道井盖等等,你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吗?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计算、分析,得出许多有趣的结论:圆形物体比较美观;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井盖做成圆形的不容易从井口掉下去……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获得了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多维发展。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在进行作业方式的改革中,我们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打破课内与课外、生活与数学、数学与其它学科的界限,做个有心人,彰显人文情怀,设计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体现个性化生活化的多彩作业,引导学生用眼击发现,用手去创造、用脑去思索、用心去体会,你将会发现孩子们笔端流出的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符号,而是智慧、个性与快乐。
(责任编辑:李雪虹)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1 情境式作业
学生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的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以“小明的一天”为情境的填空题:今天早上7(),小明从2()长的床上起来,用了10()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的早饭。就背起2()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以外的学校跑去。路上碰上了体重55()的小胖子方方,和他一起到了学校。
放学后,小明一回到家,马上拿出1()长的钢笔和1()厚的练习本做起了作业。晚上6()动画片开始了,看了大约半()。吃完晚饭后,复习了—会儿功课,就上床睡觉了。
将枯燥的“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的题目改为富有情境式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 绘画式作业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如在学完《认识图形》、《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课后。布置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图案,让学生巩固知识,发挥创意,体验数学的趣味。
3 游戏式作业
游戏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将所学的知识蕴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教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也可以编排口诀操,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玩。又如教完“可能性”这一课后,可以设计如“猜球”、“猜硬币”等游戏作业,课后相互之间玩一玩。学生在玩中学习。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以及成功的喜悦。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
1 课题式作业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可以以“小课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然后指导学生把自己探索的过程记录下来。例如,教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布置小课题“有趣的包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把研究的过程、结果、问题记录下来作集体交流。这样的作业不但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调查式作业
所谓调查式作业。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去调查、实践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把这些调查实践的东西写下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体现数学的生命活力。
例如,在学完《统计》后,可以让学生到家庭生活中去统计家里一月的开支情况和家长的收入情况。又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之前,布置学生去调查、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然后再到课堂上来交流。
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使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的“大课堂”,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应用知识的能力。
3 操作式作业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比如在教学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动手量一量红领巾的长和高、然后算出它的面积。再如通过学生实验操作,明白长方体水槽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这样的操作中除了起到丰富学生感知的作用外,它更是探究、发现规律性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并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设计层次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1 超市式作业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种种诱因中,成就动机则是普通的、有效的一种。为此,精心设计布置“超市式”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的“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学生都得到训练、发展。
如学习了“时、分、秒”后,设计一种三星级的作业。一星级基本题:王师傅每分钟做8个零件,5分钟做了多少个零件?以巩固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形成的基本技能。二星级综合题:小林妈妈从家到单位要用40分钟,8:00上班,她最晚在什么时候要离开?强化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三星级发展题:小明从底楼走到三楼要用12秒,这样走到四楼共要用多少秒?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能力有选择的去做,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从而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2 多味式作业
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些具有不同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在学习“小数乘法”后,可提供给学生某花店的鲜花价格表(略),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相关信息进行提问,并自行解答。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1 自编式作业
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设计好习题让学生完成,学生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多彩的个性无法得到展示。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从学生自己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当一回作业的“导演”,自己设计作业,参与作业的评价,使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其学习主人翁的精神。如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我让学生自编3道互相联系的分数应用题,当学生完成这3道题时,对于分数应用题的三种基本数量关系也已熟练掌握,那种创造者的喜悦更是溢于言表。形式多样,充满个性的数学作业,给学生带来的不再是“题海”大战后的疲倦、厌烦,而是创造发现之余的成功喜悦。学生在设计作业过程中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在享受作业带来的快乐中得到了发展。
2 探究式作业
数学教学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要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就必须让学生走出数学小课堂,置身生活大课堂,通过完成探究性作业,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笔者布置了一道探究性作业: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圆形的,如碗口、下水道井盖等等,你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吗?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计算、分析,得出许多有趣的结论:圆形物体比较美观;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井盖做成圆形的不容易从井口掉下去……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获得了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多维发展。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在进行作业方式的改革中,我们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打破课内与课外、生活与数学、数学与其它学科的界限,做个有心人,彰显人文情怀,设计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体现个性化生活化的多彩作业,引导学生用眼击发现,用手去创造、用脑去思索、用心去体会,你将会发现孩子们笔端流出的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符号,而是智慧、个性与快乐。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