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可促进幼儿事业的开拓,使得幼儿的认知能力与智力等皆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因此教师应给与其足够的重视,综合分析幼儿的状况,制定科学的培养途径,促进幼儿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幼儿;观察能力;培养途径
引言:
观察是幼儿体验世界与观察世界的有效途径,借助观察来获取海量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整合与归纳,从而对世界有一个独属于自身的认知。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即是让幼儿更快的接触世界与认知世界,这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多元活动设计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活动是幼儿获取认知信息的载体与重要方式,教师应综合分析幼儿的认知特点、年龄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为幼儿设计出适宜性更高的活动。使得幼儿在具体的活动中,启动思维以进行外界信息感知,并构建亲身体验认知。当前适宜幼儿的活动较多,但是对于观察能力培养的活动却较少,因此教师应进行活动的筛选。
首先,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踏青活动,在自然界中观察青山绿水、花草树木,然幼儿在事物变化规律中进行自然感知。其次,组织幼儿进入社会观察,到环卫所、医院、街道、工厂观察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比如医生如何看病、环卫工人怎样保洁等。最后,可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幼儿喜欢游戏是天性,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来观察各种现象与事物,也可在其中扮演日常中较为常见的角色,比如交警、司机、运动员。构建一个小的场景,让各个幼儿在其中扮演具体的角色,通过演绎过程中的相互观察,使得学生能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到观察能力的提升。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教师应当认知到幼儿的兴趣点普遍较低,因此教师应尽量简化活动的流程与复杂程度,从幼儿心理特点出发选择恰当的角度,使得幼儿乐于参与其中,如此才能有机会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1]。
二、创造观察条件并提出观察要求
幼儿身心成长有着一定的规律,教师需把握不同年龄段幼儿所具备的观察特点,为其适时提供观察机会,使其在较好的观察环境下进行观察。通常来说,三岁上下的幼儿心理易产生波动,大脑抑制与兴奋不太平衡,好动多动、注意力集中困难,因此这个年龄段幼儿观察事物印象相对来说较为模糊笼统;四岁幼儿对眼中的一切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探索欲望较强,但是没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但是在分辨能力方面已是有所提升;五至六岁幼儿大脑抑制能力、兴奋控制能力有了改善,大多时候可实现自身有效控制,能够对事物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大脑中建立的对于事物的印象较为完整。
综合分析幼儿对应的成长规律,教师需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对幼儿提出观察要求。幼儿在进行事物观察时,往往会有片面性特点,只观察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对需观察的地方却会有所忽略。针对这点,教师即可提出观察要求,比如组织活动区观察动物园猴子时,教师提出以下要求:观察猴子毛皮颜色、上树动作、行为举止、进食表情、嬉戏状态等。幼儿可在教师的具体要求下进行定向的实時观察,这能较大程度提升幼儿的观察质量,使其快速的把握一些关键信息。幼儿关注点稳定程度不足,可提升幼儿兴趣的内容皆是幼儿的观察重点,教师在幼儿观察前提出要求,使得幼儿能够集中其精力完成相应的观察任务,突出观察的高效性与准确性。
三、鼓励幼儿提问并传授其观察方法
幼儿对于不懂的外界事物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因此通常会提出一些奇怪、幼稚、浅显的问题。教师面对这种状况,应当有足够的耐心,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不能置之不理,甚至是打击斥责。幼儿有提问的行为,代表其已经对某项事物进行了有效的观察,思维亦在活动。教师在回答幼儿问题后,还应对其这种行为进行表扬,使其能够在其后的幼儿园生活中能加深入细致地观察系列事物,以此来实现观察能力的有效提升[2]。
此外,在提升幼儿观察兴趣以提升其观察积极性的同时,还应教授幼儿具体的观察方法,以此来提升其观察效率。首先,需明确观察目的,不论何种形式的观察,都会包括对应的观察目的与观察对象,明确了这两项,幼儿的观察力将得到有效的集中。比如在幼儿园进行树木观察时,很多幼儿却被周边的花草所吸引,教师在此时即应作出对应的提醒,使得幼儿可“回归正道”,集中观察点。其次,明确观察次序,事物观察需具备适宜的切入点,有着一定的先后顺序。比如在观察小鸟时,教师即可指导幼儿具体的观察顺序:先观察小鸟的整体形态,再观察头→嘴→羽毛→尾巴→爪等,由上及下、由远及近。最后,比较观察。幼儿对很多相似事物没有太强的敏感度,教师可指导幼儿通过比较观察来发现事物间的异同点,以此来强化观察分辨能力。
结束语:
探究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途径,制定具体的培养策略,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观察环境,使得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得以提升。这对于丰富幼儿的生活,保证其健康快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桂芬.浅析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J].新课程(上),2018,(5):19.
[2]陈华云.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8,(2):94-95.
关键词:幼儿;观察能力;培养途径
引言:
观察是幼儿体验世界与观察世界的有效途径,借助观察来获取海量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整合与归纳,从而对世界有一个独属于自身的认知。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即是让幼儿更快的接触世界与认知世界,这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多元活动设计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活动是幼儿获取认知信息的载体与重要方式,教师应综合分析幼儿的认知特点、年龄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为幼儿设计出适宜性更高的活动。使得幼儿在具体的活动中,启动思维以进行外界信息感知,并构建亲身体验认知。当前适宜幼儿的活动较多,但是对于观察能力培养的活动却较少,因此教师应进行活动的筛选。
首先,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踏青活动,在自然界中观察青山绿水、花草树木,然幼儿在事物变化规律中进行自然感知。其次,组织幼儿进入社会观察,到环卫所、医院、街道、工厂观察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比如医生如何看病、环卫工人怎样保洁等。最后,可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幼儿喜欢游戏是天性,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来观察各种现象与事物,也可在其中扮演日常中较为常见的角色,比如交警、司机、运动员。构建一个小的场景,让各个幼儿在其中扮演具体的角色,通过演绎过程中的相互观察,使得学生能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到观察能力的提升。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教师应当认知到幼儿的兴趣点普遍较低,因此教师应尽量简化活动的流程与复杂程度,从幼儿心理特点出发选择恰当的角度,使得幼儿乐于参与其中,如此才能有机会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1]。
二、创造观察条件并提出观察要求
幼儿身心成长有着一定的规律,教师需把握不同年龄段幼儿所具备的观察特点,为其适时提供观察机会,使其在较好的观察环境下进行观察。通常来说,三岁上下的幼儿心理易产生波动,大脑抑制与兴奋不太平衡,好动多动、注意力集中困难,因此这个年龄段幼儿观察事物印象相对来说较为模糊笼统;四岁幼儿对眼中的一切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探索欲望较强,但是没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但是在分辨能力方面已是有所提升;五至六岁幼儿大脑抑制能力、兴奋控制能力有了改善,大多时候可实现自身有效控制,能够对事物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大脑中建立的对于事物的印象较为完整。
综合分析幼儿对应的成长规律,教师需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对幼儿提出观察要求。幼儿在进行事物观察时,往往会有片面性特点,只观察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对需观察的地方却会有所忽略。针对这点,教师即可提出观察要求,比如组织活动区观察动物园猴子时,教师提出以下要求:观察猴子毛皮颜色、上树动作、行为举止、进食表情、嬉戏状态等。幼儿可在教师的具体要求下进行定向的实時观察,这能较大程度提升幼儿的观察质量,使其快速的把握一些关键信息。幼儿关注点稳定程度不足,可提升幼儿兴趣的内容皆是幼儿的观察重点,教师在幼儿观察前提出要求,使得幼儿能够集中其精力完成相应的观察任务,突出观察的高效性与准确性。
三、鼓励幼儿提问并传授其观察方法
幼儿对于不懂的外界事物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因此通常会提出一些奇怪、幼稚、浅显的问题。教师面对这种状况,应当有足够的耐心,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不能置之不理,甚至是打击斥责。幼儿有提问的行为,代表其已经对某项事物进行了有效的观察,思维亦在活动。教师在回答幼儿问题后,还应对其这种行为进行表扬,使其能够在其后的幼儿园生活中能加深入细致地观察系列事物,以此来实现观察能力的有效提升[2]。
此外,在提升幼儿观察兴趣以提升其观察积极性的同时,还应教授幼儿具体的观察方法,以此来提升其观察效率。首先,需明确观察目的,不论何种形式的观察,都会包括对应的观察目的与观察对象,明确了这两项,幼儿的观察力将得到有效的集中。比如在幼儿园进行树木观察时,很多幼儿却被周边的花草所吸引,教师在此时即应作出对应的提醒,使得幼儿可“回归正道”,集中观察点。其次,明确观察次序,事物观察需具备适宜的切入点,有着一定的先后顺序。比如在观察小鸟时,教师即可指导幼儿具体的观察顺序:先观察小鸟的整体形态,再观察头→嘴→羽毛→尾巴→爪等,由上及下、由远及近。最后,比较观察。幼儿对很多相似事物没有太强的敏感度,教师可指导幼儿通过比较观察来发现事物间的异同点,以此来强化观察分辨能力。
结束语:
探究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途径,制定具体的培养策略,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观察环境,使得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得以提升。这对于丰富幼儿的生活,保证其健康快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桂芬.浅析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J].新课程(上),2018,(5):19.
[2]陈华云.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8,(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