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课凭借其短小精悍的优势,成为一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微课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标下的语文微课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课教学;小学语文;应用价值;策略
引言
微课具有情景化和趣味性的特征,与传统模式结合运用,能解决语文教育中资源匮乏、模式单一的问题,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有利于打破语文教学的刻板思维,丰富教学理念和形式,确保语文教学的成效。
一、微课概述
从本质上说,微课是一种以视频方式呈现的教学资源,是利用网络在线展示课堂教学内容的资源应用小环境。之所以称为微课,一是因为每节微课的时间都比较短,一般都控制在5-8分钟;二是因为内容精练集中,一般只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环节组织教学;三是因为主题非常突出,一节微课往往只围绕一个主题来展现学习策略。微课虽“微”,但环节齐备。微课一般由开始、讲授、结尾三部分构成。开始部分是由片头和导入组成。片头的设计要简约大方,呈现出微课的名称、主讲教师的基本信息即可。导入不要过长,最好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能够交代清楚学习的目标与任务。讲授部分是其主体部分,承担着重要的教学功能。这一部分在整个微课过程中所占时间最长,其内容应该反映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其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材料充实而运用合理,问题的提出要层次清楚针对性强,解决问题要方法得当干净利落,内容讲述要衔接流畅重点突出,对于重难点的突破要体现出视听手段的多样性和综合性。结尾部分应该包括四个基本要点,一是对重难点内容的强调,二是对整节课内容的概括总结,三是要提出与本次微课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四是要留下相关的作业。微课的开始、讲授和结尾三部分的设计应该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三个部分之间从内容上看要相互呼应,从结构上看要过渡巧妙。
二、小学语文微课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增强微课应用的针对性
微课品质与教学成效息息相关,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身心规律,在设计微课时应注重下述几点。一是内容具体。这是因为小学生依赖感性思维进行学习,缺乏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过于抽象的知识无法适应小学生的心智水平。比如,在《有趣的汉字》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微课将汉字的演变过程具体呈现出来,使学生清晰地感知汉字的魅力,丰富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二是趣味性。小学生的自觉性不足,过于枯燥的教学方式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因此要注重微课的趣味性,增强微课的吸引力,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设计微课时可以综合应用图片、文字、视频,提升微课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三是突出主题。教师需要平衡好娱乐性与严肃性的关系,避免由于过分迎合学生的兴趣而丧失微课设计的严肃性。因此,在设计微课时要突显主题,避免内容混乱,减少干扰因素,始终将学生的专注力引向知识点的学习上。阅读、写作、识字都是语文教育的重难点内容,小学生在认知思维、实践能力以及自觉性方面较为欠缺,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刻板,无法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与规律。但在微课模式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能够集中注意力理解和内化微课知识。另外,微课本身具有简短便捷、情景化、趣味性的特征,并且内容具体、主题突出,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重难点知识。
(二)完善微课平台建设
微课主要依靠流媒体进行传播,传播速度较快,覆盖范围较广。随着微课教学的发展,微课平台应运而生。为使微课平台更好地发挥作用,学校应完善微课平台建设。优秀的微课平台应该是资源丰富、资源共享的平台,教师在平台上可以分享自己的授课经验,也可以将自己设计的微课传到平台上。微课平台分不同的模块,方便快速查找。比如,以课文内容为分类标准可分为诗歌、记叙文、散文、说明文等模块;以视频内容为分类标准可分为互动类、娱乐类、科普类等模块。支撑平台正常运行需要技术和人力,平台管理员要对教育教学有深入的了解,并且熟练掌握操作技巧,能及时更新系统,设置补丁减少差错,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源源不断地为教师提供微课资源。
(三)遵照新课改精神,丰富微课应用内容与资源
相较于积累知识,“新课标”更注重学生能力和价值观的发展,在教育方法上也更为灵活。为达到最佳的教学品质,教师需要适当突破教材和课堂的局限,一方面是将教材知识按照题材、目标等因素进行重新整合,另一方面是突破课堂限制,将语文教学扩展至校园和家庭。而微课具有丰富性和便捷性的特征,可以适用于多元化的语文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将诗词、故事、散文等题材进行专题教学,并且制作系统化的微课,讲解各种题材的学习方法和阅读技巧等。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以便督促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观看微课,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小学生缺乏足够的阅历,对于事物的认知较为浅薄,对于部分知识缺乏相应体验和印象,很难深入理解知识。利用微课能够对此加以弥补,扩展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陌生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一些关于名胜古迹的文章时,部分学生并未见过这些名胜古迹,很难对文章内容产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呈现相关画面,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感知,丰富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成效。
结束语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推动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变革,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有着能将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的优势。在应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微课资源,完善微課平台建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教学反馈环节,以充分发挥微课的教学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白桂芳.“精彩课堂不曾预约”———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4).
[2]张丽岩.小学语文微课教学方法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7(15).
[3]赵木旺.浅议小学语文微课模式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J].学苑教育,2019(8)
【关键词】微课教学;小学语文;应用价值;策略
引言
微课具有情景化和趣味性的特征,与传统模式结合运用,能解决语文教育中资源匮乏、模式单一的问题,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有利于打破语文教学的刻板思维,丰富教学理念和形式,确保语文教学的成效。
一、微课概述
从本质上说,微课是一种以视频方式呈现的教学资源,是利用网络在线展示课堂教学内容的资源应用小环境。之所以称为微课,一是因为每节微课的时间都比较短,一般都控制在5-8分钟;二是因为内容精练集中,一般只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环节组织教学;三是因为主题非常突出,一节微课往往只围绕一个主题来展现学习策略。微课虽“微”,但环节齐备。微课一般由开始、讲授、结尾三部分构成。开始部分是由片头和导入组成。片头的设计要简约大方,呈现出微课的名称、主讲教师的基本信息即可。导入不要过长,最好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能够交代清楚学习的目标与任务。讲授部分是其主体部分,承担着重要的教学功能。这一部分在整个微课过程中所占时间最长,其内容应该反映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其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材料充实而运用合理,问题的提出要层次清楚针对性强,解决问题要方法得当干净利落,内容讲述要衔接流畅重点突出,对于重难点的突破要体现出视听手段的多样性和综合性。结尾部分应该包括四个基本要点,一是对重难点内容的强调,二是对整节课内容的概括总结,三是要提出与本次微课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四是要留下相关的作业。微课的开始、讲授和结尾三部分的设计应该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三个部分之间从内容上看要相互呼应,从结构上看要过渡巧妙。
二、小学语文微课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增强微课应用的针对性
微课品质与教学成效息息相关,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身心规律,在设计微课时应注重下述几点。一是内容具体。这是因为小学生依赖感性思维进行学习,缺乏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过于抽象的知识无法适应小学生的心智水平。比如,在《有趣的汉字》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微课将汉字的演变过程具体呈现出来,使学生清晰地感知汉字的魅力,丰富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二是趣味性。小学生的自觉性不足,过于枯燥的教学方式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因此要注重微课的趣味性,增强微课的吸引力,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设计微课时可以综合应用图片、文字、视频,提升微课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三是突出主题。教师需要平衡好娱乐性与严肃性的关系,避免由于过分迎合学生的兴趣而丧失微课设计的严肃性。因此,在设计微课时要突显主题,避免内容混乱,减少干扰因素,始终将学生的专注力引向知识点的学习上。阅读、写作、识字都是语文教育的重难点内容,小学生在认知思维、实践能力以及自觉性方面较为欠缺,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刻板,无法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与规律。但在微课模式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能够集中注意力理解和内化微课知识。另外,微课本身具有简短便捷、情景化、趣味性的特征,并且内容具体、主题突出,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重难点知识。
(二)完善微课平台建设
微课主要依靠流媒体进行传播,传播速度较快,覆盖范围较广。随着微课教学的发展,微课平台应运而生。为使微课平台更好地发挥作用,学校应完善微课平台建设。优秀的微课平台应该是资源丰富、资源共享的平台,教师在平台上可以分享自己的授课经验,也可以将自己设计的微课传到平台上。微课平台分不同的模块,方便快速查找。比如,以课文内容为分类标准可分为诗歌、记叙文、散文、说明文等模块;以视频内容为分类标准可分为互动类、娱乐类、科普类等模块。支撑平台正常运行需要技术和人力,平台管理员要对教育教学有深入的了解,并且熟练掌握操作技巧,能及时更新系统,设置补丁减少差错,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源源不断地为教师提供微课资源。
(三)遵照新课改精神,丰富微课应用内容与资源
相较于积累知识,“新课标”更注重学生能力和价值观的发展,在教育方法上也更为灵活。为达到最佳的教学品质,教师需要适当突破教材和课堂的局限,一方面是将教材知识按照题材、目标等因素进行重新整合,另一方面是突破课堂限制,将语文教学扩展至校园和家庭。而微课具有丰富性和便捷性的特征,可以适用于多元化的语文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将诗词、故事、散文等题材进行专题教学,并且制作系统化的微课,讲解各种题材的学习方法和阅读技巧等。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以便督促学生利用零碎时间观看微课,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小学生缺乏足够的阅历,对于事物的认知较为浅薄,对于部分知识缺乏相应体验和印象,很难深入理解知识。利用微课能够对此加以弥补,扩展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陌生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一些关于名胜古迹的文章时,部分学生并未见过这些名胜古迹,很难对文章内容产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呈现相关画面,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感知,丰富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成效。
结束语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推动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变革,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有着能将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的优势。在应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微课资源,完善微課平台建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教学反馈环节,以充分发挥微课的教学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白桂芳.“精彩课堂不曾预约”———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4).
[2]张丽岩.小学语文微课教学方法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7(15).
[3]赵木旺.浅议小学语文微课模式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J].学苑教育,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