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课内教堂中,语文课应注重与课外阅读的紧密结合,尽量给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空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走近阅读,享受阅读。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融合
关于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在课内教学中,语文课应注重与课外阅读的紧密结合,尽量给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空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走近阅读,享受阅读。同时,使课堂阅读教堂突破了课内的局限,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水,焕发出新的活力,学生阅读自然蔚然成风,校园内外肯定书香四溢,必然构建出一条课内课外阅读的和谐通道。
下面,就如何更好地实现“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提几点看法。
1. 给阅读教学“瘦身”,还自由读书“天空” 当前,教师教得辛辛苦苦,“把课文教肿了”,效果仍不理想。因此,我们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首先教学内容要精。教师对教堂内空要有所取舍,学生能看懂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探索能会的教师不教,精讲重难点,课堂上教师把主要的内容讲得精,这就非常精辟地说明抓住教材的重点和关键,而不是抓“粗”的东西,丢了“精华”;如:在课堂教学上可先找出关键词,体会关键词语的意思,感悟其蕴涵的道理(情感),整体把握全句意思,实现富有感情的朗读。如《草船借箭》一课中有一句话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这句话表现了诸葛亮对曹操的性格了如指掌,是诸葛亮草船借箭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如能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学生才能从中悟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使诸葛亮这位历史伟人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活灵活现,充满活力,并从中受到启发。教师可从“笑”字入手,感情诸葛亮其人的优秀、杰出。使学生认识到船舱外鼓声震天,飞箭如雨,而船舱内诸葛亮镇定自若,谈笑风生,其主要原因是诸葛亮了解曹操的性格特点,反映了诸葛亮超常的智慧和才干。对这句话的处理直接影响着阅读效果,所以,一定要细致。可先引导学生通过“笑”字理解诸葛亮此时的愉快心情,知道诸葛亮对借箭的结果已胸有成竹,断定曹操肯定不敢派兵出来。再让学生读读全文,看着曹操到底怎么做的,体会曹操性格特点的同时,证实诸葛亮的料事如神。此时,还可抓住这个句子想象这时的鲁肃会想什么,说什么,使学生不仅认识了鲁肃,同时加深了对诸葛亮的深刻认识。在理解这一句子的过程中,诸葛亮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逐渐丰满起来,情感逐渐调动起来,此时进行朗读训练水到渠成。
其次教学环节要实。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似乎觉得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不管用得是否合理,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语言的魅力没有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地发挥,学生收获的只是简单的快乐。我认为,语言教学应让学生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词语,反复品读,感悟语言的美。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恰当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确实很有必要。如果泛用、滥用,再精彩也是华而不实,既不利于节约教学时间,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只有精简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就可以从阅读教学中节省一些时间,在课堂上给充足的时间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们要让读书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灵魂,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
2. “放任自流”——畅游浩瀚的书海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力。我们要认识到,课外阅读首先是自由的阅读,一定要读什么或一定不能读什么,不该由老师或别人的兴趣决定。所以,对刚接触课外读物的儿童来说“放任自流”是最合适不过了。先不管他读什么书,就算是幽默笑话,武侠通俗小说,也任其读之,切忌一开始就迫不及待地推荐他们读老师认为有价值的名篇佳作。我们要以宽容的态度,鼓励的语言,自由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吸纳感兴趣的方面,让他们在无拘无束中亲近阅读,顺其自然,享受阅读的乐趣、兴趣缘于生成,只要让他们大量地读,让习惯成自然,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从电视机前自愿、自觉地跨进浩瀚的书海。
3. 以读促读——架起课内外的桥梁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此,课堂的教学的不再仅仅是教学课本,必须让课外阅读进入课堂,使学生眼界更开阔,内涵储备更丰富,也使学生开始从漫无目的的泛读,凭兴趣读,发展为更有意义的读。
(1)师生共同阅读,交流阅读后的“悟”。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不同的同伴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阅读也不例外。因此,师生要及时交流,进行心灵的对话,这不仅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而且有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实。教师与一些学生可以结成书友,定期交流阅读情况,这对师生双方的阅读都能产生激励的督促作用。同时我们还可以开展师生读书心得评选、师生读书汇报会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要放下师首尊严的架子,把自己看作是和学生一样的阅读者,平等的交流各自的意见,容许有不同的声音,让学生畅所欲言,千万不能自以为是,限制学生的思维。实践证明,小学生更适合于合作式的阅读,老师、学生共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既可以使老师更深入地了解少数学困生的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并加以有针对性的指导,也可以和爱好文学的同学一起去亲近名家,走进名著,不断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拓展延伸,以内读促外读。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的话,我们应该从这例子出发,把它当作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我也一直认为,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种种的书,让语文教材成了通向课外阅读的通道。故此我们要有意识、有系统进进行课内外阅读结合,拓展学生课外阅读面,让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达到“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的目的。如在学习完法布尔的《蟋蟀的住宅》之后,我推荐学生们去法布尔的《昆虫记》或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教科节目《人与自然》,把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孩子们在生活这一大语文课文之中去继续学习课内的相关知识。又比如,在学生学习了《深秋的怀念》一课后,我推荐学生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我又专门向学生们推荐了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让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在这种特殊的意境之中感受文本内容,继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 积累运用,使学生善读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大致分为“美文摘抄、书海拾贝、心得体会”等。文章中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将蒋报刊杂志中的好文章剪裁下,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模仿精彩片断进行句子语段仿写。总这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学以致用”阅读才将会变得精彩、更有实效。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实施课内外阅读,激发读书兴趣,并非一蹴而就,也不见得立午见影,它是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我们应不断地循循善诱,构建课内外阅读的和谐通道,逐渐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和生命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
[2]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东北师范大学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
[4] 《中学语文教学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融合
关于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在课内教学中,语文课应注重与课外阅读的紧密结合,尽量给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空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走近阅读,享受阅读。同时,使课堂阅读教堂突破了课内的局限,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水,焕发出新的活力,学生阅读自然蔚然成风,校园内外肯定书香四溢,必然构建出一条课内课外阅读的和谐通道。
下面,就如何更好地实现“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提几点看法。
1. 给阅读教学“瘦身”,还自由读书“天空” 当前,教师教得辛辛苦苦,“把课文教肿了”,效果仍不理想。因此,我们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首先教学内容要精。教师对教堂内空要有所取舍,学生能看懂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探索能会的教师不教,精讲重难点,课堂上教师把主要的内容讲得精,这就非常精辟地说明抓住教材的重点和关键,而不是抓“粗”的东西,丢了“精华”;如:在课堂教学上可先找出关键词,体会关键词语的意思,感悟其蕴涵的道理(情感),整体把握全句意思,实现富有感情的朗读。如《草船借箭》一课中有一句话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这句话表现了诸葛亮对曹操的性格了如指掌,是诸葛亮草船借箭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如能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学生才能从中悟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使诸葛亮这位历史伟人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活灵活现,充满活力,并从中受到启发。教师可从“笑”字入手,感情诸葛亮其人的优秀、杰出。使学生认识到船舱外鼓声震天,飞箭如雨,而船舱内诸葛亮镇定自若,谈笑风生,其主要原因是诸葛亮了解曹操的性格特点,反映了诸葛亮超常的智慧和才干。对这句话的处理直接影响着阅读效果,所以,一定要细致。可先引导学生通过“笑”字理解诸葛亮此时的愉快心情,知道诸葛亮对借箭的结果已胸有成竹,断定曹操肯定不敢派兵出来。再让学生读读全文,看着曹操到底怎么做的,体会曹操性格特点的同时,证实诸葛亮的料事如神。此时,还可抓住这个句子想象这时的鲁肃会想什么,说什么,使学生不仅认识了鲁肃,同时加深了对诸葛亮的深刻认识。在理解这一句子的过程中,诸葛亮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逐渐丰满起来,情感逐渐调动起来,此时进行朗读训练水到渠成。
其次教学环节要实。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似乎觉得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不管用得是否合理,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语言的魅力没有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地发挥,学生收获的只是简单的快乐。我认为,语言教学应让学生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词语,反复品读,感悟语言的美。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恰当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确实很有必要。如果泛用、滥用,再精彩也是华而不实,既不利于节约教学时间,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只有精简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就可以从阅读教学中节省一些时间,在课堂上给充足的时间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们要让读书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灵魂,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
2. “放任自流”——畅游浩瀚的书海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力。我们要认识到,课外阅读首先是自由的阅读,一定要读什么或一定不能读什么,不该由老师或别人的兴趣决定。所以,对刚接触课外读物的儿童来说“放任自流”是最合适不过了。先不管他读什么书,就算是幽默笑话,武侠通俗小说,也任其读之,切忌一开始就迫不及待地推荐他们读老师认为有价值的名篇佳作。我们要以宽容的态度,鼓励的语言,自由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吸纳感兴趣的方面,让他们在无拘无束中亲近阅读,顺其自然,享受阅读的乐趣、兴趣缘于生成,只要让他们大量地读,让习惯成自然,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从电视机前自愿、自觉地跨进浩瀚的书海。
3. 以读促读——架起课内外的桥梁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此,课堂的教学的不再仅仅是教学课本,必须让课外阅读进入课堂,使学生眼界更开阔,内涵储备更丰富,也使学生开始从漫无目的的泛读,凭兴趣读,发展为更有意义的读。
(1)师生共同阅读,交流阅读后的“悟”。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不同的同伴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阅读也不例外。因此,师生要及时交流,进行心灵的对话,这不仅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而且有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实。教师与一些学生可以结成书友,定期交流阅读情况,这对师生双方的阅读都能产生激励的督促作用。同时我们还可以开展师生读书心得评选、师生读书汇报会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要放下师首尊严的架子,把自己看作是和学生一样的阅读者,平等的交流各自的意见,容许有不同的声音,让学生畅所欲言,千万不能自以为是,限制学生的思维。实践证明,小学生更适合于合作式的阅读,老师、学生共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既可以使老师更深入地了解少数学困生的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并加以有针对性的指导,也可以和爱好文学的同学一起去亲近名家,走进名著,不断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拓展延伸,以内读促外读。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的话,我们应该从这例子出发,把它当作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我也一直认为,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种种的书,让语文教材成了通向课外阅读的通道。故此我们要有意识、有系统进进行课内外阅读结合,拓展学生课外阅读面,让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达到“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的目的。如在学习完法布尔的《蟋蟀的住宅》之后,我推荐学生们去法布尔的《昆虫记》或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教科节目《人与自然》,把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孩子们在生活这一大语文课文之中去继续学习课内的相关知识。又比如,在学生学习了《深秋的怀念》一课后,我推荐学生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我又专门向学生们推荐了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让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在这种特殊的意境之中感受文本内容,继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 积累运用,使学生善读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大致分为“美文摘抄、书海拾贝、心得体会”等。文章中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将蒋报刊杂志中的好文章剪裁下,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模仿精彩片断进行句子语段仿写。总这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学以致用”阅读才将会变得精彩、更有实效。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实施课内外阅读,激发读书兴趣,并非一蹴而就,也不见得立午见影,它是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我们应不断地循循善诱,构建课内外阅读的和谐通道,逐渐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和生命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
[2]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东北师范大学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
[4] 《中学语文教学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