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隨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小学数学的难度也逐渐增加,仅靠教师课堂授课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学生需要做好课前预习。本文针对课前预习对于小学高端数学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论证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0-119
引言
中国自古就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学生的学习。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伴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升高,所学知识的難度也逐渐加大,做好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目标更清晰,况且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做好课前预习对于小学高段数学的学习非常重要。
一、课前预习的作用: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相对较小,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不足,伴随着所学知识点难度的加深,如果没有做课前预习,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那么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和消化将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做好课前预习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课前预习对于学生学习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良好的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的开始
传统的数学教学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说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被动学习的结果就是教学效果不佳,学习知识事倍功半。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如何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就成为了教师们应当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开端和重要手段。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基于已有的知识体系,通过思考学生必然会对新的知识产生疑问,那么这些疑问可以带到数学课堂中去,有目的、有侧重的吸收新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预习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自信,提高教学效率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能否学好数学这门科目主要在于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心。而课前预习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提前接触即将讲到的新知识点,有助于课堂学习对于知识的掌握,这对于基础较差的慢热型学生非常有利,能够有效弥补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帮助学生确立战胜数学的信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充分做好课前预习的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能够有效提高注意力,将教师教授的新知识点带入到自己此前做过的课前预习中去进行验证,在一次次成功的验证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展示自我的欲望,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进度的推进以及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结合学生身心发展抓好预习关键点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学生经历了从儿童到少年的身心转变。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做好教学引导,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从而达到有效学习数学的目的。
(一)引导学生合理预习并检测反馈效果
数学这门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学习需要一定的连贯性。所以,学生在完成上一课的学习之余,教师可以引导和布置学生进行合理的课前预习,在上一课的基础之上提前了解下一课所讲知识点。比如基于100以内的加减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学生可以对万以内的加减法进行预习,在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之上,尝试计算10000以内加减法,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带到课堂中去集中向教师提问,提高学习效率。而教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检测学生预习效果,反馈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帮助学生学好数学这门学科。
(二)辅助学生学会利用现代化工具进行自主预习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科技工具辅助预习。电脑、智能机等让学生学习更加方便,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也更能贴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比如学生在学到“倍数”的概念时,如果只是看课本或者参考资料,学生理解吸收会相对较难,但是如果通过网络动画短片理解概念,那么学习起来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在预习乘法口诀时,枯燥的背诵会磨灭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利用智能手机提前让学生学习乘法口诀歌,学生学习起来则会轻松很多。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思维应当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利用多重手段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有效制定科学的预习检查制度
教给学生良好的预习方法,如果不去实施,那也是徒劳,所以督察这一步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特别重视督察激励。具体做法是:刚开始利用早读课的时间,老师亲自督察,对于完成好的同学大加赞扬,对于一些完成不到位的学生耐心再指导,而对于未完成的学生则会了解原因,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或批评。但是在学生独立学习探究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层次不一样,预习的效果也会因人而异,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时,也应该有所区别。也就是说,针对相同的预习内容,教师要会制定不同的预习方案和检查制度。比如;让学生在预习六年级下册复习《图形与测量》内容时,一般的学生只要在预习时能写出各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就算完成任务;而中等生还要在此基础上知晓公式的推导;优生还要能够思考像如何根据三角形的面积=X高X1/2,怎样求高或底之类的问题。一般来讲,针对前面两个需要中差生掌握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先检查后再订正,并总结预习效果,让学生体验预习成果的喜悦,有一定的成功感和自豪感。使预习后的课堂更有研究氛围、更生动。
三、结束语
如上所述,课前预习在小学高段数学的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阶段的学生要想打好数学基础,离不开良好的课前预习。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响应新课改的号召,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合理的课前预习,让学生学会在预习中抓住关键性知识点,然后带着问题进入到数学课堂,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郎玉杰.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5(34):115.
[2]张月智.小学数学学习中预习的重要性与指导方法[J].学周刊,2014(11):210.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0-119
引言
中国自古就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学生的学习。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伴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升高,所学知识的難度也逐渐加大,做好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目标更清晰,况且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做好课前预习对于小学高段数学的学习非常重要。
一、课前预习的作用: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相对较小,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不足,伴随着所学知识点难度的加深,如果没有做课前预习,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那么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和消化将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做好课前预习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课前预习对于学生学习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良好的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的开始
传统的数学教学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说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被动学习的结果就是教学效果不佳,学习知识事倍功半。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如何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就成为了教师们应当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开端和重要手段。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基于已有的知识体系,通过思考学生必然会对新的知识产生疑问,那么这些疑问可以带到数学课堂中去,有目的、有侧重的吸收新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预习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自信,提高教学效率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能否学好数学这门科目主要在于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心。而课前预习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提前接触即将讲到的新知识点,有助于课堂学习对于知识的掌握,这对于基础较差的慢热型学生非常有利,能够有效弥补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帮助学生确立战胜数学的信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充分做好课前预习的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能够有效提高注意力,将教师教授的新知识点带入到自己此前做过的课前预习中去进行验证,在一次次成功的验证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展示自我的欲望,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进度的推进以及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结合学生身心发展抓好预习关键点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学生经历了从儿童到少年的身心转变。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做好教学引导,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从而达到有效学习数学的目的。
(一)引导学生合理预习并检测反馈效果
数学这门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学习需要一定的连贯性。所以,学生在完成上一课的学习之余,教师可以引导和布置学生进行合理的课前预习,在上一课的基础之上提前了解下一课所讲知识点。比如基于100以内的加减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学生可以对万以内的加减法进行预习,在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之上,尝试计算10000以内加减法,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带到课堂中去集中向教师提问,提高学习效率。而教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检测学生预习效果,反馈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帮助学生学好数学这门学科。
(二)辅助学生学会利用现代化工具进行自主预习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科技工具辅助预习。电脑、智能机等让学生学习更加方便,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也更能贴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比如学生在学到“倍数”的概念时,如果只是看课本或者参考资料,学生理解吸收会相对较难,但是如果通过网络动画短片理解概念,那么学习起来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在预习乘法口诀时,枯燥的背诵会磨灭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利用智能手机提前让学生学习乘法口诀歌,学生学习起来则会轻松很多。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思维应当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利用多重手段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有效制定科学的预习检查制度
教给学生良好的预习方法,如果不去实施,那也是徒劳,所以督察这一步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特别重视督察激励。具体做法是:刚开始利用早读课的时间,老师亲自督察,对于完成好的同学大加赞扬,对于一些完成不到位的学生耐心再指导,而对于未完成的学生则会了解原因,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或批评。但是在学生独立学习探究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层次不一样,预习的效果也会因人而异,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时,也应该有所区别。也就是说,针对相同的预习内容,教师要会制定不同的预习方案和检查制度。比如;让学生在预习六年级下册复习《图形与测量》内容时,一般的学生只要在预习时能写出各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就算完成任务;而中等生还要在此基础上知晓公式的推导;优生还要能够思考像如何根据三角形的面积=X高X1/2,怎样求高或底之类的问题。一般来讲,针对前面两个需要中差生掌握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先检查后再订正,并总结预习效果,让学生体验预习成果的喜悦,有一定的成功感和自豪感。使预习后的课堂更有研究氛围、更生动。
三、结束语
如上所述,课前预习在小学高段数学的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阶段的学生要想打好数学基础,离不开良好的课前预习。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响应新课改的号召,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合理的课前预习,让学生学会在预习中抓住关键性知识点,然后带着问题进入到数学课堂,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郎玉杰.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5(34):115.
[2]张月智.小学数学学习中预习的重要性与指导方法[J].学周刊,2014(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