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它可以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及老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力,调节学生思维节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下面根据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提问的作用
1.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更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多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些散漫。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赋予他们学习的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数学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数学概念是反映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或特例,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二、提问常采用的几种具体方式
对于不同的数学问题,不同的学生,应相应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即使对于同一数学问题,也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采取适合学生思维的方式,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条件、图形、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
“逗趣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思;
“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
“比喻式”能帮助学生发生联想、想象,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辐射式”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一题多解,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求同式”能引导学生从相异的事物中,找出相同的特征,多题一解,有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
“扩展式”是指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
“直问式”是指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以便直接寻找答案,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曲问式”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抓住关键词为突破口进行曲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师生双方满意的效果。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
一、提问的作用
1.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更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多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些散漫。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赋予他们学习的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数学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数学概念是反映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或特例,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二、提问常采用的几种具体方式
对于不同的数学问题,不同的学生,应相应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即使对于同一数学问题,也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采取适合学生思维的方式,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条件、图形、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
“逗趣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思;
“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
“比喻式”能帮助学生发生联想、想象,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辐射式”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一题多解,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求同式”能引导学生从相异的事物中,找出相同的特征,多题一解,有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
“扩展式”是指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
“直问式”是指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以便直接寻找答案,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曲问式”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抓住关键词为突破口进行曲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师生双方满意的效果。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