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分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sil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163-0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竞争成为了当今世界竞争的关键点所在,因此对于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从人才培养方面来说也就更注重全方位型人才的培养,现在的教育往往是核心素养与学科内容相融合,因此在人才培养中,核心素养也就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国外学者认为“素养”是个体基于生活环境的需求,激发其内部情境的社会心智运作的先决条件,以获得知识、能力与态度。因而,核心素养是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形成的由内而外的心理品质,它与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它是指个体拥有的积极的个人品质,掌握一定的应对能力并能够极好的适应社会和生活。核心素养是人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这同时也就表明了它是你生活的宝贵财富,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历史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后所获取的价值观、态度、情感、能力以及历史知识,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观点以及立场来评价、判断和分析历史问题,并得出相应的启示或结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2016.9)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的我们,要记住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要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揭示历史学习的意义以及历史知识的社会价值,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扎实基础知识,培养时空观念
  历史是一个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的科目,而且在历史的学习中时间表占据着一个特别重要的地位。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中所具备的一种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2]。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应该坚持以时间线传出一个历史的基本脉络,然后在时间线上将历史的重大事件一一讲述,帮助学生扎实基础知识,培养时空观念。比如,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从虎门销烟开始、鸦片战争失败、《南京条约》签订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最后指导《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将这条线完整地讲述出来,事件总有一个前因后果的,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讲述,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听完课之后,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时空观念,将那个时代的背景、时间、人物、事件等一一进行想象,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丰富教学形式,激活问题意识
  历史其实是一个固定的信息,历史都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一种记录,所以历史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学习方法,但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状态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学会丰富教学形式,不再是单纯地将历史事件發生的前因后果一一讲出,这在一些同学那里仿若听故事一般很有趣,但是有些学生只会觉得无聊,甚至昏昏欲睡。所以要丰富教学形式,给历史课堂增添新鲜感。
  (三)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质疑精神
  在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意识到既要学会放手,也要适时指导,直到学生逐步掌握自学方法,养成自学习惯,让学生主动发现历史学科的规律,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说出自己的判断,不盲从,不怯弱,让学习更加科学、高效。要学会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而不是将知识投喂出去,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鼓励学生将自己觉得疑问的地方表达出来。这些在一些历史转折点上可以被用到课后思考题。比如“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初“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那么为什么现在被应用于香港和澳门了呢?当初如果没有“一国两制”那么香港和澳门回归的问题治理会出现问题吗?在没有清楚“一国两制”的概念之前,你猜想的“一国两制”是什么样子的制度?等等,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去存疑,去质疑,大胆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说出来。历史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那么为什么最后会这样发展呢,这是一个历史的问题,也是一个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四)开展多元思考,深化思辨能力
  历史这个科目对课本的依赖度极高,但是又是一个能够开展多元思考的科目。在历史的学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进行思考的前提,所以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将基础知识记录下来,这样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但是如何将历史的基础知识记下来呢?题海战术吗?但是其实题海战术是最没有理智的一种学习方法,要学会多元思考,学会画时间图,画人物框架图,将历史上的时间串联起来,通过对人物的分析将事件联系起来,这是学习历史的一个最好的方式,但是它对于学生的思辨能力要求比较高,对学生的总结能力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能够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找到一个关键点,进行总结工作。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让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品质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修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要在历史教学的时候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激活问题意识,培养质疑精神,深化思辨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勤于动脑,多加思考,将核心素养注入历史学科的学习中,一步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国古典诗文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诵读经典诗文可以陶冶学生的品行,净化学生的心灵,促进孩子的成长。古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 诵读经典;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提高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156-
摘 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更新,数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关注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学标准的基本要求,更是新时期数学学科素质培养的重要范畴。对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刚好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所以小学数学教师更要加强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可以实现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数学;学生;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摘 要 近年来,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我国教育教学活动的热点话题,不仅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方向,也为学生的学科有效学习提供了保障。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必须结合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够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笔者也将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出发,谈一谈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培养学生。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
摘 要 数学思想的掌握,是形成数学理念,具备解题能力的重要钥匙,本文以课堂为基础,对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如何融合渗透进行了实践以及探索。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融合;数学思想;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162-01  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
摘 要 地理实践力是在运用地图工具、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生活中定位和出行等活动中,实践能力与品质的综合表现。地理实践力外在体现是指通过实践体现出来的操作层面上对现实问题的应对能力,内在体现是内在的品质,是一种意识和习惯。所以,地理实践力包括能力和品质两个方面。  关键词 地理实践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疤痕子宫晚期妊娠先兆子宫破裂或不完全性子宫破裂的诊断和预测价值。  方法:B超下观察60例疤痕子宫妊娠晚期的子宫下段(Lower uterine segment,LUS)疤痕缺
目的: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相比,评价以Fluency全覆膜支架行TIPS治疗对肝肾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1年9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科行TIPS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