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职业教育是以多元职能理论和“职业行动导向”教学为支撑的。“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符合“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机制。这种理念和机制所采取的教育战略就是实施“高技能教育、高技能就业、高技能成才”。笔者就高技能教育这一要素分析其内涵及实施途径。
一、高技能教育的内涵
高技能教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要包含高技能,这是对课程体系的要求;二是教师要拥有高技能,这是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三是学生要掌握高技能,这是对教育对象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把握高技能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必须了解和分析高技能人才所具备的“高技能”的具体表现:
首先,高技能人才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高技能人才诸能力中最本质的能力,也是最基本的特征。其次,高技能人才既能动手又能动脑,即应该成为“手脑并用”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或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是知识经济社会高技能人才的时代特征,也是高技能人才与其他技能人才的区别所在。再次,高技能人才有比较高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建立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崭新平台上,并与国际人才平台相接轨。然后,高技能人才有较强的现场适应能力,“一专多能”,在培养规格上体现复合性。最后,高技能人才有很高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
二、高技能教育实施的途径
高等职业院校特别是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要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贯彻“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机制,紧密结合企业岗位要求,对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和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将“高技能教育”的内容全面贯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中;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开展定单式培养,充分发挥培养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在教学中,不断改革和创新教法,加强一体化教学,强化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职业行为的养成及职业素养的提升。
1.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施高技能教育的第一要素
在“职业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机制下的教师,是具备“T”型知识结构(即专业知识要深,相关知识要广)及高技能(专业操作技能,教学设计技能和教学引导或教学组织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2.课程建设是实施高技能教育的基础
课程建设是高技能教育中教学内容的载体或主渠道。按照“高技能教育”的表现形式,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专业动手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能力。“职业行动导向”下的课程建设要“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建设的措施或渠道:市场调研,企业研讨论证或引进企业参与开发,以岗位或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
3.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应用是高技能教育中的课堂主线
当前教法研究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研究,在理论上主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在教学中并不是独立地使用一种或两种教学方法,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对象和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条件的不同,灵活、恰当地选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将设计、制作、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
4.校企合作是高技能教育的突破口
校企合作是实现产、教、研结合的切入点,也是实现高技能教育、高技能成才、高技能就业的突破口。学校、企业可以在下列领域实现合作:
(1)高技能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包括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标准以及学校和企业决策层或管理层的相互挂职,实现教育理念与企业理念的相互渗透。
(2)建立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实现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在学校建立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发挥学校教学优势,实现定单培养;在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利用企业生产、技术、设备等优势,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生产操作能力。
(3)师资共享。鼓励教师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或行业中挂职锻炼,提升专业技能与生产操作技能;鼓励企业中的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挂职任教,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企业人才目标的统一。
(4)生产化合作。促进学校成为企业生产的一个环节,为企业生产加工标准化的定型部件或产品,使学生得到在生产线上学习、训练的机会,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生产操作技能以及职业素养。
总之,高技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站在国家兴衰的战略高度,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在“职业行动导向”教育理念和机制下,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锁定新目标、落实新举措、实现新跨越、开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技师学院)
一、高技能教育的内涵
高技能教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要包含高技能,这是对课程体系的要求;二是教师要拥有高技能,这是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三是学生要掌握高技能,这是对教育对象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把握高技能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必须了解和分析高技能人才所具备的“高技能”的具体表现:
首先,高技能人才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高技能人才诸能力中最本质的能力,也是最基本的特征。其次,高技能人才既能动手又能动脑,即应该成为“手脑并用”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或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是知识经济社会高技能人才的时代特征,也是高技能人才与其他技能人才的区别所在。再次,高技能人才有比较高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建立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崭新平台上,并与国际人才平台相接轨。然后,高技能人才有较强的现场适应能力,“一专多能”,在培养规格上体现复合性。最后,高技能人才有很高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
二、高技能教育实施的途径
高等职业院校特别是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要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贯彻“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机制,紧密结合企业岗位要求,对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和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将“高技能教育”的内容全面贯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中;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开展定单式培养,充分发挥培养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在教学中,不断改革和创新教法,加强一体化教学,强化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职业行为的养成及职业素养的提升。
1.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施高技能教育的第一要素
在“职业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机制下的教师,是具备“T”型知识结构(即专业知识要深,相关知识要广)及高技能(专业操作技能,教学设计技能和教学引导或教学组织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2.课程建设是实施高技能教育的基础
课程建设是高技能教育中教学内容的载体或主渠道。按照“高技能教育”的表现形式,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专业动手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能力。“职业行动导向”下的课程建设要“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建设的措施或渠道:市场调研,企业研讨论证或引进企业参与开发,以岗位或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
3.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应用是高技能教育中的课堂主线
当前教法研究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研究,在理论上主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在教学中并不是独立地使用一种或两种教学方法,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对象和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条件的不同,灵活、恰当地选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将设计、制作、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
4.校企合作是高技能教育的突破口
校企合作是实现产、教、研结合的切入点,也是实现高技能教育、高技能成才、高技能就业的突破口。学校、企业可以在下列领域实现合作:
(1)高技能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包括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标准以及学校和企业决策层或管理层的相互挂职,实现教育理念与企业理念的相互渗透。
(2)建立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实现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在学校建立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发挥学校教学优势,实现定单培养;在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利用企业生产、技术、设备等优势,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生产操作能力。
(3)师资共享。鼓励教师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或行业中挂职锻炼,提升专业技能与生产操作技能;鼓励企业中的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挂职任教,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企业人才目标的统一。
(4)生产化合作。促进学校成为企业生产的一个环节,为企业生产加工标准化的定型部件或产品,使学生得到在生产线上学习、训练的机会,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生产操作技能以及职业素养。
总之,高技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站在国家兴衰的战略高度,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在“职业行动导向”教育理念和机制下,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锁定新目标、落实新举措、实现新跨越、开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