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9月底,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有几个兰花新品种获得登录机构的认证并成功登录。官网是这样描述新品种的:梦幻兜兰(Paph. SCBG Fantasy)、飞云兜兰(Paph. SCBG Flying Cloud)。其中Paph.是Paphiopedilum属名的标准缩写(因为字母太多,大家约定都使用缩写,又因为是属名,相当于姓,按照规定要用斜体,首字母大写)。SCBG代表杂交品种的培育者华南植物园,不能斜体;Fantasy(梦幻般的)和Flying Cloud(飞云)都是品种名(是英文而不是拉丁文),法规要求品种名的单词首字母大写,且不能斜体。
以上例子由于有中国人参与,新品种都有中文名字,很容易理解。但每年植物新品种出现的速度远远大于人们的接受速度和翻译速度,目前很多植物只有英文或拉丁文名字,而没有中文名字。这可怎么办?
现在,你可能拥有为这些植物命名的机会。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刘夙正在微博等网络平台向公众征集植物中文名,作为与师弟刘冰发起的植物命名计划的一部分。
本来,给植物命名是民间的工作,现在用的很多植物名称都是历朝历代的农夫、牧人们所起。现代植物学兴起后,给植物取名成了专家的工作。
“事实证明,专家取的名字很多都是不合理的。现在,我们主张让民众重新参与植物的拟名工作。这种人人参与的形式,也正是博物学的风格。”刘夙说。
在商品介绍里,著名的雪菊长在新疆高寒地区,是一种珍稀植物,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实际上它真正的名字叫两色金鸡菊,原产于北美洲,19世纪末被引种到中国,最初在中国大城市的花圃里栽培,不知何时传到了新疆,并在那里大量繁殖。被包装成新疆雪菊后,价格一度被炒到每公斤两万元。
还有一种叫红凤菜的植物,也常被人称作木耳菜、红苋菜或当归菜,前两个名字让人认为它是可以食用的,而当归菜这个名字会让人误以为它有补血功效。但事实上红凤菜含有一种叫吡咯里西啶类的生物碱,有肝毒性,不宜食用。
可见,同一种植物有不同的名字,会造成种种误会。如果有统一的名称,人们就很容易查阅到其对应的特质,产自哪里、能否食用等。
从十七世纪开始,欧洲人制定了一套比较规范、严格的植物命名系统,即学名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给植物拟定一个统一的名字,以澄清各种混乱,便于交流。
植物命名法则的建立归功于18世纪一个叫林奈的瑞典博物学家。林奈根据雄蕊和雌蕊的类型、大小、数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征,将植物分为24纲、116目、1000多个属和10000多种。他用拉丁文定植物学名,统一了术语,促进了交流。更重要的是,他首创双名命名法,就像人的名字,有姓和名,植物的学名也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属名,相当于姓,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相当于名。
林奈不仅开创了双名命名法,也首创以人名、地名等给植物命名的体系。羊蹄甲属(Bauhinia)这个属名就是林奈为纪念瑞士博物学家Bauhin兄弟而起的。兄弟二人提出了属的概念,后者的《植物界纵览》一书,列出6000种植物,为林奈后来的《植物种志》提供了方向。羊蹄甲属植物的叶子长得像羊蹄,类似圆形的叶子前端有个凹陷,象征相亲相爱又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的Bauhin兄弟。
2012年,一个研究团队决定把一个蕨类的新属命名为Gaga,其中两个新种的名字为Gagagermanotta(Lady gaga的家族名)和Gagamonstraparva(Lady gaga的粉丝名)。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当你看到这种植物的照片后,真正的原因便一目了然:这种蕨类某个生长时期的样子正好跟gaga小姐有一年演唱会的造型很相似。
植物学名虽然起到了澄清混乱的作用,但它首先是拉丁文,这对中国人来说太陌生了,而且太长,也无法用于日常交流。这就要求我们要给国外的植物也起一些统一、规范的汉语名字。
用熟悉的植物来作为某类植物的属,是中国古人给植物命名的一个重要传统。比如兰,在先秦文学里的兰指的是一种香草,那是一种菊科植物,后来它指的植物发生了变化。大约从唐代开始,兰才指兰科植物,如蕙兰、墨兰以及西方的蝴蝶兰、卡特兰。
今天,兰的所指又发生了变化,但不管哪一种,都有一个统一的特点——香,所以兰又被用来统称一些花朵有芳香气味的植物。又由于兰花的叶子都特别细长,而且是从根部丛生,所以一些植株形态跟它相似的植物,也被叫作兰,比如君子兰、铃兰等。
此外,中国古人给植物命名还大量使用实用性特征,结合一些描述或比喻性的词语,比如附地菜、含羞草等。
刘夙说,他和刘冰的汉语拟名工作借鉴了部分古人的命名方法:“给植物拟中文名也不是乱起,要有分类学的特征,一看名字就大概知道什么类型,还要做到不重复,能用上比喻就更好。”
比如学名为Prionotes cerinthoides的植物是产于澳大利亚的攀援性灌木,花室呈圆柱形,鲜粉红色的花瓣和绿色的叶子相互映衬,十分美丽。因为花的样子很像成串挂在墙上或树上起装饰作用的电珠,所以刘夙拟名为“电珠花”,不仅暗示了花的形状,而且也暗示了这种植物的攀援习性。
学习了这么多植物命名的方法,你能试着给身边不知名的植物取一个酷酷的名字吗?(据浙江日报、科普中国)
以上例子由于有中国人参与,新品种都有中文名字,很容易理解。但每年植物新品种出现的速度远远大于人们的接受速度和翻译速度,目前很多植物只有英文或拉丁文名字,而没有中文名字。这可怎么办?
现在,你可能拥有为这些植物命名的机会。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刘夙正在微博等网络平台向公众征集植物中文名,作为与师弟刘冰发起的植物命名计划的一部分。
本来,给植物命名是民间的工作,现在用的很多植物名称都是历朝历代的农夫、牧人们所起。现代植物学兴起后,给植物取名成了专家的工作。
“事实证明,专家取的名字很多都是不合理的。现在,我们主张让民众重新参与植物的拟名工作。这种人人参与的形式,也正是博物学的风格。”刘夙说。
在商品介绍里,著名的雪菊长在新疆高寒地区,是一种珍稀植物,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实际上它真正的名字叫两色金鸡菊,原产于北美洲,19世纪末被引种到中国,最初在中国大城市的花圃里栽培,不知何时传到了新疆,并在那里大量繁殖。被包装成新疆雪菊后,价格一度被炒到每公斤两万元。
还有一种叫红凤菜的植物,也常被人称作木耳菜、红苋菜或当归菜,前两个名字让人认为它是可以食用的,而当归菜这个名字会让人误以为它有补血功效。但事实上红凤菜含有一种叫吡咯里西啶类的生物碱,有肝毒性,不宜食用。
可见,同一种植物有不同的名字,会造成种种误会。如果有统一的名称,人们就很容易查阅到其对应的特质,产自哪里、能否食用等。
从十七世纪开始,欧洲人制定了一套比较规范、严格的植物命名系统,即学名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给植物拟定一个统一的名字,以澄清各种混乱,便于交流。
植物命名法则的建立归功于18世纪一个叫林奈的瑞典博物学家。林奈根据雄蕊和雌蕊的类型、大小、数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征,将植物分为24纲、116目、1000多个属和10000多种。他用拉丁文定植物学名,统一了术语,促进了交流。更重要的是,他首创双名命名法,就像人的名字,有姓和名,植物的学名也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属名,相当于姓,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相当于名。
林奈不仅开创了双名命名法,也首创以人名、地名等给植物命名的体系。羊蹄甲属(Bauhinia)这个属名就是林奈为纪念瑞士博物学家Bauhin兄弟而起的。兄弟二人提出了属的概念,后者的《植物界纵览》一书,列出6000种植物,为林奈后来的《植物种志》提供了方向。羊蹄甲属植物的叶子长得像羊蹄,类似圆形的叶子前端有个凹陷,象征相亲相爱又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的Bauhin兄弟。
2012年,一个研究团队决定把一个蕨类的新属命名为Gaga,其中两个新种的名字为Gagagermanotta(Lady gaga的家族名)和Gagamonstraparva(Lady gaga的粉丝名)。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当你看到这种植物的照片后,真正的原因便一目了然:这种蕨类某个生长时期的样子正好跟gaga小姐有一年演唱会的造型很相似。
植物学名虽然起到了澄清混乱的作用,但它首先是拉丁文,这对中国人来说太陌生了,而且太长,也无法用于日常交流。这就要求我们要给国外的植物也起一些统一、规范的汉语名字。
用熟悉的植物来作为某类植物的属,是中国古人给植物命名的一个重要传统。比如兰,在先秦文学里的兰指的是一种香草,那是一种菊科植物,后来它指的植物发生了变化。大约从唐代开始,兰才指兰科植物,如蕙兰、墨兰以及西方的蝴蝶兰、卡特兰。
今天,兰的所指又发生了变化,但不管哪一种,都有一个统一的特点——香,所以兰又被用来统称一些花朵有芳香气味的植物。又由于兰花的叶子都特别细长,而且是从根部丛生,所以一些植株形态跟它相似的植物,也被叫作兰,比如君子兰、铃兰等。
此外,中国古人给植物命名还大量使用实用性特征,结合一些描述或比喻性的词语,比如附地菜、含羞草等。
刘夙说,他和刘冰的汉语拟名工作借鉴了部分古人的命名方法:“给植物拟中文名也不是乱起,要有分类学的特征,一看名字就大概知道什么类型,还要做到不重复,能用上比喻就更好。”
比如学名为Prionotes cerinthoides的植物是产于澳大利亚的攀援性灌木,花室呈圆柱形,鲜粉红色的花瓣和绿色的叶子相互映衬,十分美丽。因为花的样子很像成串挂在墙上或树上起装饰作用的电珠,所以刘夙拟名为“电珠花”,不仅暗示了花的形状,而且也暗示了这种植物的攀援习性。
学习了这么多植物命名的方法,你能试着给身边不知名的植物取一个酷酷的名字吗?(据浙江日报、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