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教育信息化是随着信息化发展的发展带来的一场教育革命,有力的将人类推入了信息化时代,改变了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方式。信息化发展对大学教育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有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信息化基础建设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大学教育;信息化;内涵;现状;调研
一、大学教育信息化内涵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教学水平,范围广;而大学信息化教育表现更为细致,它是以构建数字校园为基础,将信息化作为通讯的工具并运用于管理、教学、图书资源等各个方面,从培养高校人才的角度出发,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上海市高校信息化示范案例研究》中对大学教育信息化有如下定义:大学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通过网络环境建立信息化校园的过程,通过对信息化的利用,为校园管理、生活、科研提供服务于支持,从而提高办学效率,实现大学教育现代化。张金良也说过:大学信息化教育是实现智能化教学的动力,是推动高等教育变个的基础,是使教育成为与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教育形态的过程。
从以上的大学教育信息化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大学信息化教育是实现大学信息化技术的主要手段,其内涵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组织建设、教学信息化应用、信息资源建设及保障体系建设。
二、大学信息化工作运行机制及管理模式调研概况
我们通过查阅资料、电话沟通、调查走访等多种方式对国内37所大学信息化运行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其中211大学7所,重点大学12所,本科院校15所,专科院校3所。总体来说可以将大学信息化运行模式分为三种。
(一)三层信息化模式
三层信息化模式主要分为:领导和决策层、管理和服务层、应用和操作层(见图1)。本次统计中有11所院校使用该种模式的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如下:首先,学校成立信息化建设小组,该小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最高决策中心,主要负责规划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经费预算,以及相关信息化建设运行中的重要问题;同时还建设专门的大学信息化建设咨询组,负责审议规划建议书以及承担领导小组的咨询工作;第三层为建设应用操作层,也就是由联络员直接与教师和学生联系。
(二)不设独立信息化办公室模式
第二种信息化模式与第一种大体相同,区别在于此种模式并不设立独立的信息化办公室,只是在网络中心内设立。本类院校共有12所,占了总数的32%。它的职能规划表现在:1.成立由校长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统筹全局;2.设网络中心具体负责信息化工作的落实;3.各部门设立兼职的信息化建设联络员,操作层与三层模式基本相同。
(三)在主管校长直接领导模式
此类院校共有14所,所占比例为38%,具体职能划分如下:1.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作为最高层的决策机构;2.学校设立网络运行管理部、信息资源部、技术支持部等若干部门,负责具体的大学信息化工作;3.建立信息化办公室,负责组织策划信息化主体会议以及相关事务的协调工作;4.建立综合办公室以及联络人员。
三、大学教育信息化调研分析
我国1994年启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经过211工程、985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之后,大学信息化教育已经得到了普遍推广。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家在教育信息化投资已经达到了2000多亿,大学信息化实验已经从推广阶段进入了普及阶段,大学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局在2010年已经开展了全国451所高校信息化调查,全面了解了学校信息化现状,并进行不断提升和优化。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所有大学均采用了现代化教学,只是模式略有不同,总体来说我国大学已经基本实现建设高带宽、可信任、可控可管的校园网络环境及信息化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硬件建设。本次调查中已有40%的院校拥有超过3000个网络接口,211院校主干宽带基本达到万兆,20%大学网速出口率达千兆以上;平均36%的学生拥有个人计算机;在多媒体教室配备上,平均大学的45%教室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无限校园网也得到了少量部署,硬件设施配备基本完善。
2、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随着大学精品课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平台已经基本建立,数据显示90%的大学已经建立了数字图书馆,82.83%的院校已经开设了名人讲座,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进行了普遍的升级。
3、各级各类应用系统“全面开花”。目前大学信息化系统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交流的时代,除了硬件设施以及数字教学之外,各类应用系统也是“全面开花”。比如教学管理系统、校园门户网、财务管理系统等。100%的大学拥有邮件服务系统,74%的拥有教学辅助平台。数据表明,我国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步入成熟期,信息化建设初步得到了全面的规划和统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已经基本完善,但是由于院校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进程及发展规模也各不相同。总体而言,各大学选择适当的信息化模式及运行机制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决定的,要运用科学的严管进行选择和管理,从而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服务带来更大建樹。
作者简介:
王芳(1973—),女,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聊城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参考文献:
[1]李思寰.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4)
[2]胡浩,何芳.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集成化模型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04)
【关键词】大学教育;信息化;内涵;现状;调研
一、大学教育信息化内涵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教学水平,范围广;而大学信息化教育表现更为细致,它是以构建数字校园为基础,将信息化作为通讯的工具并运用于管理、教学、图书资源等各个方面,从培养高校人才的角度出发,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上海市高校信息化示范案例研究》中对大学教育信息化有如下定义:大学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通过网络环境建立信息化校园的过程,通过对信息化的利用,为校园管理、生活、科研提供服务于支持,从而提高办学效率,实现大学教育现代化。张金良也说过:大学信息化教育是实现智能化教学的动力,是推动高等教育变个的基础,是使教育成为与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教育形态的过程。
从以上的大学教育信息化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大学信息化教育是实现大学信息化技术的主要手段,其内涵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组织建设、教学信息化应用、信息资源建设及保障体系建设。
二、大学信息化工作运行机制及管理模式调研概况
我们通过查阅资料、电话沟通、调查走访等多种方式对国内37所大学信息化运行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其中211大学7所,重点大学12所,本科院校15所,专科院校3所。总体来说可以将大学信息化运行模式分为三种。
(一)三层信息化模式
三层信息化模式主要分为:领导和决策层、管理和服务层、应用和操作层(见图1)。本次统计中有11所院校使用该种模式的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如下:首先,学校成立信息化建设小组,该小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最高决策中心,主要负责规划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经费预算,以及相关信息化建设运行中的重要问题;同时还建设专门的大学信息化建设咨询组,负责审议规划建议书以及承担领导小组的咨询工作;第三层为建设应用操作层,也就是由联络员直接与教师和学生联系。
(二)不设独立信息化办公室模式
第二种信息化模式与第一种大体相同,区别在于此种模式并不设立独立的信息化办公室,只是在网络中心内设立。本类院校共有12所,占了总数的32%。它的职能规划表现在:1.成立由校长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统筹全局;2.设网络中心具体负责信息化工作的落实;3.各部门设立兼职的信息化建设联络员,操作层与三层模式基本相同。
(三)在主管校长直接领导模式
此类院校共有14所,所占比例为38%,具体职能划分如下:1.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作为最高层的决策机构;2.学校设立网络运行管理部、信息资源部、技术支持部等若干部门,负责具体的大学信息化工作;3.建立信息化办公室,负责组织策划信息化主体会议以及相关事务的协调工作;4.建立综合办公室以及联络人员。
三、大学教育信息化调研分析
我国1994年启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经过211工程、985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之后,大学信息化教育已经得到了普遍推广。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家在教育信息化投资已经达到了2000多亿,大学信息化实验已经从推广阶段进入了普及阶段,大学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局在2010年已经开展了全国451所高校信息化调查,全面了解了学校信息化现状,并进行不断提升和优化。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所有大学均采用了现代化教学,只是模式略有不同,总体来说我国大学已经基本实现建设高带宽、可信任、可控可管的校园网络环境及信息化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硬件建设。本次调查中已有40%的院校拥有超过3000个网络接口,211院校主干宽带基本达到万兆,20%大学网速出口率达千兆以上;平均36%的学生拥有个人计算机;在多媒体教室配备上,平均大学的45%教室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无限校园网也得到了少量部署,硬件设施配备基本完善。
2、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随着大学精品课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平台已经基本建立,数据显示90%的大学已经建立了数字图书馆,82.83%的院校已经开设了名人讲座,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进行了普遍的升级。
3、各级各类应用系统“全面开花”。目前大学信息化系统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交流的时代,除了硬件设施以及数字教学之外,各类应用系统也是“全面开花”。比如教学管理系统、校园门户网、财务管理系统等。100%的大学拥有邮件服务系统,74%的拥有教学辅助平台。数据表明,我国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步入成熟期,信息化建设初步得到了全面的规划和统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已经基本完善,但是由于院校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进程及发展规模也各不相同。总体而言,各大学选择适当的信息化模式及运行机制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决定的,要运用科学的严管进行选择和管理,从而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服务带来更大建樹。
作者简介:
王芳(1973—),女,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聊城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参考文献:
[1]李思寰.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4)
[2]胡浩,何芳.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集成化模型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