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他们的个性,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而如何在小学作文中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则成为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个性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个性是创造力的基础,也是直接影响人类创造力的内在因素。而作文的写作作为一项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就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如何在这样的形势下,利用作文培养学生的個性,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激发创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有位作家这么说过,创作的源泉来自于一种表达的欲望,这正如我们说话一样,胸中有积蓄,则不吐不快。由此可见,在日常的作文写作中,教师要懂得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不仅能够学会创作,还能乐于创作,并且在日常的训练中,教师还要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理解生活的习惯,加强他们对于一些所见所闻的感受,促使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游戏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倾诉欲望,让他们能够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且能够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如在举行班级的拔河比赛之后,教师可以主动和学生进行聊天,让他们自行表达出自己对此次拔河的看法,如比赛时的感受、比赛时自己作出的贡献以及对比赛中的胜负的判断等,只要是和拔河有关都行。在学生表述完毕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文字的方式记叙下来,以此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让他们能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的时候,和学生进行聊天,让他们说说他们生活中遇到的新鲜事以及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并鼓励他们用文字的方式表述出来,并共享给其他学生。
二、打破固定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朱律文曾说,中国的学生普遍刻苦,但是动手能力较差,且缺少创新的精神。这说明我国长期以来受我们固定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定式所影响,已经缺乏了创新意识。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打破这样的惯性思维,追求独特视角下的求异思维。具体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要求文章作者无论是在审题、立意还是构思等整个文章的创作过程中,一定要突破固定思维的束缚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进行对外延伸,进而产生不同的思路,写出好的文章。如教师可以将“曹冲称象”或者“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他们明白创新的意义。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技术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思维,促进他们创新意识的形成。比如在写“我的……”的时候,一般的学生都会直接写到“我的母亲”“我的父亲”等等,基本上都在我们熟悉的“人”之中,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大家提供这样的一个情境:蔚蓝的大海边,鳞次栉比地坐落着很多的房子,顺着其中一间雕花的窗户望过去,一只可爱的小白猫正卧在一个穿仙女裙的少女脚边,少女一只手正在晃着身边的摇篮,哄摇篮里如天使般的孩子入睡,另一只手则拨弄着旁边桌子上的一个地球仪,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画面结束后我问大家,我看到漂亮的大花猫,我看到了地球仪,我看到了大海和蔚蓝的天空,学生纷纷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那你们就以‘我的……’为题目,将你们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描写下来。”学生听到我的话,纷纷开始创作起来。不一会儿就都创作出了和以往不一样的文章。
三、进行主动阅读,建立交流平台
作文其实是一项综合知识的运用,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肯定也不会产生新的思路,创作出别致新颖的文章来。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阅读。如对于那些开头和结尾平淡无奇、缺乏新意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读一些开头或者结尾有特点的文章,如连续用几个问号开头的文章,或者只用一句话就引人遐思,希望可以继续读下去的文章,在对这些文章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研究,进而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开创出自己的风格。另外,教师还要经常组织一些读书的交流活动,如在语文课开始之前,让学生就自己最近读的书或者童话故事进行即兴的演讲,分享其中的故事,感受其中的快乐。或者教师也可以和家长联合起来,开展同读一本书的活动,由教师和家长先行发表对这本书的看法,接着再由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这本书的理解,加深他们的认识。
总而言之,对于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于作文创作产生兴趣,还要利用各种手段,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打破思维,用更多更全面的视角去观察生活和理解生活,进而创作出有个性的文章。
参考文献:
[1]李峰华.打破常规,引领学生轻松跨越起步作文的“门槛”: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谈[J].新教育,2014(23).
[2]宋玉华.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体现创造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
编辑 高 琼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个性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个性是创造力的基础,也是直接影响人类创造力的内在因素。而作文的写作作为一项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就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如何在这样的形势下,利用作文培养学生的個性,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激发创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有位作家这么说过,创作的源泉来自于一种表达的欲望,这正如我们说话一样,胸中有积蓄,则不吐不快。由此可见,在日常的作文写作中,教师要懂得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不仅能够学会创作,还能乐于创作,并且在日常的训练中,教师还要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理解生活的习惯,加强他们对于一些所见所闻的感受,促使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游戏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倾诉欲望,让他们能够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且能够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如在举行班级的拔河比赛之后,教师可以主动和学生进行聊天,让他们自行表达出自己对此次拔河的看法,如比赛时的感受、比赛时自己作出的贡献以及对比赛中的胜负的判断等,只要是和拔河有关都行。在学生表述完毕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文字的方式记叙下来,以此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让他们能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的时候,和学生进行聊天,让他们说说他们生活中遇到的新鲜事以及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并鼓励他们用文字的方式表述出来,并共享给其他学生。
二、打破固定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朱律文曾说,中国的学生普遍刻苦,但是动手能力较差,且缺少创新的精神。这说明我国长期以来受我们固定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定式所影响,已经缺乏了创新意识。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打破这样的惯性思维,追求独特视角下的求异思维。具体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要求文章作者无论是在审题、立意还是构思等整个文章的创作过程中,一定要突破固定思维的束缚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进行对外延伸,进而产生不同的思路,写出好的文章。如教师可以将“曹冲称象”或者“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他们明白创新的意义。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技术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思维,促进他们创新意识的形成。比如在写“我的……”的时候,一般的学生都会直接写到“我的母亲”“我的父亲”等等,基本上都在我们熟悉的“人”之中,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大家提供这样的一个情境:蔚蓝的大海边,鳞次栉比地坐落着很多的房子,顺着其中一间雕花的窗户望过去,一只可爱的小白猫正卧在一个穿仙女裙的少女脚边,少女一只手正在晃着身边的摇篮,哄摇篮里如天使般的孩子入睡,另一只手则拨弄着旁边桌子上的一个地球仪,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画面结束后我问大家,我看到漂亮的大花猫,我看到了地球仪,我看到了大海和蔚蓝的天空,学生纷纷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那你们就以‘我的……’为题目,将你们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描写下来。”学生听到我的话,纷纷开始创作起来。不一会儿就都创作出了和以往不一样的文章。
三、进行主动阅读,建立交流平台
作文其实是一项综合知识的运用,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肯定也不会产生新的思路,创作出别致新颖的文章来。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阅读。如对于那些开头和结尾平淡无奇、缺乏新意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读一些开头或者结尾有特点的文章,如连续用几个问号开头的文章,或者只用一句话就引人遐思,希望可以继续读下去的文章,在对这些文章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研究,进而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开创出自己的风格。另外,教师还要经常组织一些读书的交流活动,如在语文课开始之前,让学生就自己最近读的书或者童话故事进行即兴的演讲,分享其中的故事,感受其中的快乐。或者教师也可以和家长联合起来,开展同读一本书的活动,由教师和家长先行发表对这本书的看法,接着再由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这本书的理解,加深他们的认识。
总而言之,对于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于作文创作产生兴趣,还要利用各种手段,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打破思维,用更多更全面的视角去观察生活和理解生活,进而创作出有个性的文章。
参考文献:
[1]李峰华.打破常规,引领学生轻松跨越起步作文的“门槛”: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谈[J].新教育,2014(23).
[2]宋玉华.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体现创造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