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双百”方针是党和国家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也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文艺科学领域的具体呈现:“双百”方针的提出具有实践基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实践的历史进程;在主体、内容、目标各方面,“双百”方针的阶级特性表现为无产阶级世界观对资产阶级世界观的超越;通过对立统一法则,“双百”方针展现出深刻的矛盾内核。“双百”方针体现了毛泽东有关实践、矛盾、阶级斗争的哲学思想以及他对具体自由和具体民主的独到认识,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具有启示意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百”方针是党和国家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也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文艺科学领域的具体呈现:“双百”方针的提出具有实践基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实践的历史进程;在主体、内容、目标各方面,“双百”方针的阶级特性表现为无产阶级世界观对资产阶级世界观的超越;通过对立统一法则,“双百”方针展现出深刻的矛盾内核。“双百”方针体现了毛泽东有关实践、矛盾、阶级斗争的哲学思想以及他对具体自由和具体民主的独到认识,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具有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苏联教科书体系马克思主义是适应苏联特定历史时期革命建设需要的马克思主义阐释路向,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发挥过积极作用,亦存在内在缺陷。摒除其消极影响从改革开放之初成为我国学界共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它的批判打开了全新的认知向度。批判首先指向它未领会马克思思想的哲学本质,从历史唯物主义中划分出辩证唯物主义,以抽象物质作为理论基石,这是实证主义化和机械决定论的知识论路向的阐释;其次,从内容到形式将马克思思想法典化、框架化,致使思想的感性丰富性被遮蔽。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实践为马克思思想的核心,马克思
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方向上,毛泽东思想坚持了启马克思主义之蒙的正确方向,实现了中国社会由资本主义思想启蒙向社会主义思想启蒙的范式转化;在理论上,毛泽东哲学思想为中国现代思想启蒙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其革命建设理论丰富了中国现代思想启蒙的理论内涵,其独特话语体系完善了中国现代思想启蒙的表达形式;在实践上,毛泽东思想的内在逻辑、外在表现及具体内容都实现了中国现代思想启蒙的大众化。
总体性方法——用整体性思维分析社会历史,既看到局部现象,又要把握所有局部现象背后的联系,使整个社会形成有机整体——在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中的运用集中体现在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探讨中:通过阐发c、v、m在社会生产总体中各自具有的确切含义,得出c+v+m的公式同样适用于整个社会生产的结论,通过对资本运动辩证过程的分析,明确了资本主义社会作为有机整体的背后机理,从而呈现资本主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和界限,对无限的追求最终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界限。总体性方法对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影响深
为展现社会批判理论的批判旨趣与现实关切,德国思想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主要代表阿多诺在20世纪50 ~ 60年代做了一系列广播讲座,“自由时间”便是其中一场.阿多诺在这场讲座中,着重区分了自由时间与闲暇时间.阿多诺认为,劳动与自由时间的界限将按照利益体系组织起来的社会生活形式永恒化,而文化工业制造出的爱好虚假地满足人们对自由的需求,这种被组织起来的自由时间不过是一种他律意义上的闲暇时间.在阿多诺看来,与闲暇时间中的虚假活动不同,真正自由时间中的行为是自律的,它自在地具有合理性并拥有意义.讲座最后,阿多诺指
在武汉大学举办的陶德麟先生追思座谈会上,来自国内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著名专家、知名学者回顾陶德麟先生的学术成就和理论贡献,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格,传承他的崇高精神和伟大理想,表达对他的逝世的无限悲痛之情,形成了陶德麟先生追思纪念话语。这些纪念话语从献身学术守初心、理论创新担使命和教书育人做楷模三个方面概括了陶德麟先生的学术人生,为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增添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深刻理解和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着重从哲学立场、核心议题和实践主体三个维度切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立场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其全面超越了“市民社会”的狭隘哲学立场;核心议题是“人类命运”和“世界前途”,其旨在唤醒人类主体意识的觉醒,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构建一种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实践主体是“现实的人”和“主权国家”,它们分别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力量源泉和基本单位。这三个维度立意深远、系统完整,共同构筑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框架,极大地增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时代新人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意志力作为一种精神元素,是时代新人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本领能力、践履责任担当的重要支撑.能否锻造坚定理想、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拒腐防变的意志力,是时代新人能否在新时代开展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关键因素.如何砥砺时代新人的坚强意志,助力时代新人投身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是新时代事关个人、国家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在经历了晚年人生悲剧之后,阿尔都塞书写了长篇自传《来曰方长》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全面总结。这其中包含大量的生命政治学意义上的权力反思。通过研究包括该自传的手稿在内的丰富资料能够发现,阿尔都塞的一生,始终伴随着各种权力对其进行支配的创伤感。各种权力对阿尔都塞的支配,主要体现在以不同方式剥夺阿尔都塞身体的自主权。权力的巨大效应,笼罩在阿尔都塞的母子关系、父子关系,以及爱情关系等诸多方面。从阿尔都塞的自我诊断来看,正是权力对其身体的全面渗入,形成了其抑郁症的根源性病因。作为熟谙相关理论范式的思想家,阿尔都塞对其人
为了理解现实的人,哈贝马斯从哲学史反思了三种理解人的方式。首先,为了克服抽象范畴对人的统治,哈贝马斯主张从定性的角度来理解人;其次,对于定性与定量两种思维方式的矛盾,哈贝马斯强调了把人看作主体的重要性,以此跳出形而上学思维的二元论困境;最后,对于认识差异造成的人的分裂,哈贝马斯肯定了费希特把人看作自在自为的做法,赞同从概念的高度把人理解为自我实现的过程。通过对这三个维度进行反思,我们才能全面地理解何为现实的人,才能把唯物、实践和历史三个方面在理解人的过程中真正贯通起来。
赵士发教授的新著《中国道路:走向现代化的全新选择》(以下简称《道路》)是一部对前沿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的优秀著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道路的研究和论说,多见诸报刊一般性的研究和论说。对于深入研究中国道路和中国现代化的本质联系,特别是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研究和阐述中国道路内在逻辑、发展规律、成功奥秘及其世界意义的专著,实为罕见。因此,就这方面的问题来说,赵士发教授的这部《道路》,既是为中国道路提供学理支持,又是一部对中国道路进行理论诠释的创新性著作。其中,无论是对中国道路的历程、内在逻辑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