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人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除了认真钻研教材,与其他教师搞好教研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外,还在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力求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面对新的形势,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切实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彻底抛弃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下面,我就如何搞活初中思想政治课作个探讨。
一、讲究教学过程的优化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由于备课不到位,容易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没有很好地钻研教材,没有达到把握教材,能驾驭教材的境地,教师盲目适从,难以进入角色,整堂课中运用的材料浅、简、多、偏,浮光掠影,缺乏时代气息,教学思路紊乱,教学结构松散;二是离开学生实际,过于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教学中抓不住重点难点,使学生不达要领。要优化教学过程,就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研究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精,要恰到好处,要管用。把内容教活,让学生学活,使学生感到听政治课不枯燥无味,学习理论得举一反三的成效。教师要从学科知识结构的特点出发去理解教材所处的地位及知识前后的联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准确无误地把握难点。我曾经聆听一位专家的报告,他说“一堂好课不仅要准备一时,有的是准备一生。”一语道破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时间不同时代的变革要不断充实升华。
二、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通过大量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因为只有抓紧住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
三、以良好的态势激发兴趣
这里的态势不是指由于几种力量对比出现的战略形势,而是特别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适用的身体语言,包括教师讲课中的态度、表情、姿态等。态势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一个人内心心理活動的对比,它反映了一个人喜、怒、哀、乐、爱、憎等丰富的情感,这种身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不仅对口语起辅助作用,而且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容易引起情感共鸣。正因为“态势”具有上述功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恰当运用身体语言,用亲切和蔼的语言、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来发挥态势对口语的深化补充作用,使教学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把政治课不再看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四、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的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通过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讨论法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整节课讨论,也可以是几分钟讨论,既可以是全班性的讨论,也可以是分小组的讨论,还可以是同桌之间展开讨论。教师可视教学需要,适当安排。但讨论的问题应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有讨论、钻研的价值,最好是社会生活、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见解并注意时时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讨论的主题和争论的焦点上,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以使关键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五、联系历史和时政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知识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更乐于从生动、形象的事例中接受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典型的历史事件或最新时政资料启发学生,讲解思想政治课。例如,在讲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时,引用时政资料:“材料一,现在世界很难找到清澈的河流,流经城市的河段几乎全被污染,残留农药也污染了农村的小河溪流。发展中国家有一半人患有与饮水有关的疾病,每天有2.5万人因此而死亡。水体污染严重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由此使学生懂得: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我们只有一个家——地球,可以想象:地球上淡水资源枯竭之时,正是人类的灭绝之日。就此教育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好水源,节约用水。 以上所述只是笔者的粗浅的做法与体会,教无定法,教学无止境,要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就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相信新时期的思想政治课将会以崭新的面貌挺立在教育艺术的百花园。
一、讲究教学过程的优化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由于备课不到位,容易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没有很好地钻研教材,没有达到把握教材,能驾驭教材的境地,教师盲目适从,难以进入角色,整堂课中运用的材料浅、简、多、偏,浮光掠影,缺乏时代气息,教学思路紊乱,教学结构松散;二是离开学生实际,过于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教学中抓不住重点难点,使学生不达要领。要优化教学过程,就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研究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精,要恰到好处,要管用。把内容教活,让学生学活,使学生感到听政治课不枯燥无味,学习理论得举一反三的成效。教师要从学科知识结构的特点出发去理解教材所处的地位及知识前后的联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准确无误地把握难点。我曾经聆听一位专家的报告,他说“一堂好课不仅要准备一时,有的是准备一生。”一语道破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时间不同时代的变革要不断充实升华。
二、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通过大量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因为只有抓紧住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
三、以良好的态势激发兴趣
这里的态势不是指由于几种力量对比出现的战略形势,而是特别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适用的身体语言,包括教师讲课中的态度、表情、姿态等。态势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一个人内心心理活動的对比,它反映了一个人喜、怒、哀、乐、爱、憎等丰富的情感,这种身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不仅对口语起辅助作用,而且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容易引起情感共鸣。正因为“态势”具有上述功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恰当运用身体语言,用亲切和蔼的语言、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来发挥态势对口语的深化补充作用,使教学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把政治课不再看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四、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的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通过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讨论法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整节课讨论,也可以是几分钟讨论,既可以是全班性的讨论,也可以是分小组的讨论,还可以是同桌之间展开讨论。教师可视教学需要,适当安排。但讨论的问题应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有讨论、钻研的价值,最好是社会生活、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见解并注意时时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讨论的主题和争论的焦点上,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以使关键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五、联系历史和时政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知识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更乐于从生动、形象的事例中接受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典型的历史事件或最新时政资料启发学生,讲解思想政治课。例如,在讲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时,引用时政资料:“材料一,现在世界很难找到清澈的河流,流经城市的河段几乎全被污染,残留农药也污染了农村的小河溪流。发展中国家有一半人患有与饮水有关的疾病,每天有2.5万人因此而死亡。水体污染严重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由此使学生懂得: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我们只有一个家——地球,可以想象:地球上淡水资源枯竭之时,正是人类的灭绝之日。就此教育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好水源,节约用水。 以上所述只是笔者的粗浅的做法与体会,教无定法,教学无止境,要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就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相信新时期的思想政治课将会以崭新的面貌挺立在教育艺术的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