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摄影,开启影像新“视”界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e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作为一种迅速普及的兴趣爱好,随着手机的日新月异,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它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人们在繁杂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心地记录下来。
  当今社会,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要说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满满的照片一点都不夸张。随着手机摄影的普及,各种手机摄影大赛层出不穷,比如,2014年的小米手机摄影大赛;2015年新浪网将要举办的“中国梦”全国手机随拍计划等等。手机拍照都能登上大雅之台,与专业摄影一较高下,这大大鼓舞了人们的士气。
  手机摄影之所以以铺天盖地之势迅速风靡,最首要的原因当然在“手机”这一主体身上。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手机更新换代之神速真是一日千里,像素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大。如今一部好手机完全抵得过一部照相机的功能。随着拍照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价格的下降,很大一部分人便用手机取代了相机。手机拍照已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从绝对数量上讲,全球最大的摄影消费人群不在尼康、不在佳能而在苹果,在三星,在诺基亚。
  那么手机之于相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然是它的便捷性。现代社会,人人都是手机不离身,而那些“长枪短炮”却做不到这一点。旅行、聚会、游玩,甚至小小的花花草草吸引了你,都可以随时随地想拍就拍。手机不仅方便而且还有各种花哨又实用的软件,可以让你随心所欲地进行各种风格的设定,复古、黑白、负片等等,想怎么拍就怎么拍。而且手机的便捷性还在于它可以随时连接网络,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自己拍的美照上传到社交平台,与大家分享,真是其乐无穷。
  除此之外,随着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生活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摄影作为一种迅速普及的兴趣爱好,随着手机的日新月异,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它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人们在繁杂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心地记录下来。这是一种全新的角度来欣赏周围的人和事,以一种人们乐此不疲的方式打开人们发现美的眼睛。摄影能够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充实日渐空洞的心灵。对于热爱生活的人,手机摄影便是点亮美好生活的七彩画笔!
  说到照片的上传,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很多新闻事件,都是目击者通过手机记录下了现场,及时有效地拍下价值重大的照片。2013年12月,凤凰网曾盘点网民在2013年手机拍下的新闻瞬间,有见义勇为的义举,有车祸、火灾的现场,有互帮互助的社会温情,也有光怪陆离的不文明现象。这都是很有新闻价值的,也都是值得深思的,这说明了在手机普及的时代,人们的参与感与对社会的关注度也大大地提升,这样这个社会就更加透明,在大家的监督下,自觉意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当然,作为新闻图片,手机摄影的真实性还是会受到大众的质疑,随着技术的进步,要求人们有更高的判断,也考验着每个人的道德自律。
  不过,在手机摄影逐渐流行的时候,是否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呢?在这个网络社交大行其道的时候,是否对专业摄影是种危害性的冲击呢,它是否在逐渐毁掉一种艺术形式?针对这一方面,英国卫报采访了一些摄影方面的专家。“这真的很奇怪。”生活在伦敦的墨西哥摄影师Antonio Olmos说,“摄影从未收到如此受人欢迎,但是它正在遭受毁灭。从未有这么多照片出现,但是摄影正在走向死亡。”一些人认为手机摄影的兴起使专业摄影师的地位受到威胁,他们认为,没有摄影师,普通人也会拍出自己喜欢的照片,人们不再需要专业的摄影师。再者,摄影变成了一种懒惰的行为,手机摄影成为压缩成本的捷径了。但是更多的人认为,摄影远不仅是拍照片那么简单。首先,专业摄影师需要高超的技巧,这是大众做不到的。另一方面,手机拍照的普及不代表摄影的普及,摄影更关注的是摄影内容。比起拍摄的内容,工具其实没那么重要,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因一幅摄影画面而感动,一定是被它的内容所感动而不是首先想到这是用什么机器拍摄的,所以专业摄影人不必恐慌。
  手机作为现代人随身携带的通讯工具,同时也是大众拍照的最贴心的宝贝,能让人用一种更平和、更细腻、更主动的心态来面对生活,记录生活。是这个多元时代精彩的一瞥,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在这个时代,掌上可以拍世界,我的精彩我做主!
其他文献
1月29日下午,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中国孔子基金会等部门在京联合举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征集活动”新闻发布会,面向海内外公开征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数字化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系列读物”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重大理论研究”第一批四个项目设计方案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
期刊
“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最坏的年代,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或许狄更斯的这句话可以看作是对“全民摄影时代”最好的注解。摄影器材的普及和一代代的数码革命催生了全民摄影,这是硬件的力量,更是时代的力量,它以不由分说的姿态拍打着“摄影”这个行业,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摄影师”曾经是精英行业的代名词,在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里面蕴含了技术、艺术、审美以及其他有关光影的奥秘。这奥秘曾经是让人可望而
期刊
我用一颗平静的心营造了一个记忆中回味无穷的故乡,而由此衍生出来的乡情,也深切地刺激着我的神经。  我看到了自己的故乡——它在我的心中,亦在远方……  黄利平, 1959年生于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八大组”(今垦利县永安镇)  山东东营市文联副主席,东营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高级记者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齐鲁杰出摄影师  2014年 获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2014年 获第三届“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典
期刊
他们那看似漫无目的的闲逛,其实是在展开一场在都市丛林中的视觉冒险。他们忠实地记录生活,却总能挖掘出一些让人叫绝的亮点,成为让人拍案叫绝的会心之作。  街头,代表着“野生”,代表着“自在”,甚或代表着“江湖”。在一个崇尚自由呼吸的开放年代,任何东西以“街头”冠名都有了野蛮生长的气魄,比如街头演讲、街头篮球,还有风靡一时的街舞。终于,随着“全民摄影时代”的到来,街头摄影师也被推到了时代视野的面前。  
期刊
采访著名书法家蒋延庆老先生是从观赏他挥毫泼墨开始的。那天下午,他立于案前,笔走龙蛇,恰似行云流水。  “江山多娇!”蒋延庆老先生仔细地端详着刚刚写下的这四个苍劲有力的舒体字,兴奋地念道。  1930年11月,蒋延庆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市,熟悉蒋延庆或者欣赏过他书法作品的人都知道,他六十多年如一日,学写舒同字体,从不间断。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在他已经走过的八十多年的生命旅程中,书法究竟占据着怎样一个地
期刊
旧时的济南府,纯朴、安静、淡然,那时的济南人,过着一种简单、古老的中国式传统生活。  水乡济南,是当时对于济南的一个美称,尤其是日本人,对于济南的泉水生活赞誉颇多。本文所配图片均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人所绘的济南风景,以大明湖风光为主,兼有济南城墙、郊区等处景色,绘画者为长濑义郎、小椋繁治、小野田元、大野隆德、大泽昌助等。  从这些旧时绘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时的济南“潇洒似江南”的迷人风韵。 
期刊
像一阵春风一样,“全民摄影时代”便倏忽来到了。没有缓冲,没有预兆,如同互联网博客催生了全民写作一样,摄影器材的普及和数码的革命催生了全民摄影。它的力量磅礴而汹涌,以不由分说的姿态拍打着“摄影”这个定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并且以时代的名义将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这洪流之中。  在以前,摄影的概念是伴随着“暗房”“胶片”“精英”“记者”这些概念而产生的,但现在,它已经被完全推翻,取而代之
期刊
每个人都有想被关注的心理,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说:“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自拍无疑是吸引别人注意力最好的办法,这样展示自己会让自己更有人气,更有存在感。  一,45度角仰望;二,嘟嘟嘴或微微笑;三,睁大眼睛;四,按下快门,一张美美的靓照就出炉了。一分钟之内拍它个几十张,然后反复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接下来用美图秀秀瘦脸、美白、祛痘,上传到微博、QQ空间、微
期刊
有一天,我拷贝了一些家庭照片给我的一位老师看,主要是关于我老婆的照片。性格豪爽的他看了以后说,爱别人的人才能成为爱人,这组照片就叫《爱人》。我看着他的浓眉大眼觉得好笑,问他这个题目是不是太矫情了。他大声告诉我,我拍摄的这些照片就是很矫情。我咧着嘴笑了,看向窗外的雾霾,朦胧的英雄山很好看。回看Zhu在照片中的喜怒哀乐,虚无的时光和现实的环境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图像也在悄悄印证着我的人生经历,我们相伴
期刊
人生总是要经历挫折才能进步、成长,渐而成熟。对于我来说,年轻时在韩国留学和打工的一段经历十分重要,它让我慢慢从一个懵懂少年,渐渐学会了如何待人、如何挣钱来养活自己,孝敬父母。  由于家境不是很好,在韩国留学期间,为了学费和生活费,我像很多中国留学生一样到饭店里打工。打工时,认识了我现在的老板高台亨社长。那时我在打工的饭店里上夜班,而高台亨社长就住那一片,有时候晚上会到我店里来吃个饭,一来二去也就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