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班主任的核心工作。如何让学生学得专注,学得有兴趣,是我平时经常思考的问题。经过不断的实践,我发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竞争意识,培养学生专注的学习品质,才能实现高效的学习。
关键词:专注 效果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关注班级的每一名学生,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无论是自习课,还是正式上课时间,我都经常在教室外面观察班里的情况。在上课的时候,有的学生认真地听着教师的讲述,认真地看着黑板上的每一题,并且不断地做记录;有的学生虽然也想好好听课,但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思想上容易“开小差”;还有的学生上课偷偷看小说、睡觉、玩手机。学习同样的内容,是否认真对待、是否专注,影响着最终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同班学生的年龄相仿、智力差异不大、环境相同条件下的学习效果差距大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是否专注地学习。
专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前提,是学习程度好坏的决定性因素。要想让学生专注地学,首先要搞清楚导致学生学习不专注的原因。
一是生理原因。因为生病等原因,身体难受,注意力不能集中起来;也可能因为睡眠不足,容易困,所以有的学生就趴在桌子上睡了。
二是心理原因。有些学生升入高中时成绩差,就认为自己怎么学都赶不上别人了,便不认真去学了;有些学生认为学的东西没有用,学了也不一定找到好工作,思想消极,行为懒散,最终“破罐子破摔”。
三是环境因素。有些学生只有在安静或舒适的环境中才能专注地学习,所以,外部环境是安静、有序,还是嘈杂、混乱,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四是家庭和教师原因。有些家长的“不正确”教育,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要求过低,学生会产生不思进取的思想。任课教师的一些不适当的言行,会使学生对这一学科或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对本学科的学习。
五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影响。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花费在电脑、手机、mp3等电子产品上,容易上“瘾”。所以在上课时学生容易“开小差”,虽然表面上在听课,心已经跑到电脑或手机的游戏上去了,甚至直接在课堂上玩起来。
六是青春期的特殊性。青春期的学生,虽然各方面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心智、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仍不成熟,看问题难免有些片面。但是,学生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各方面不想再受到束缚,更加剧了他们思想的复杂性,更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不能专注于学习。
为了通过提高学生的专注度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经过不断努力,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打造严肃、活泼、向上的学习环境,营造有利于学生专注学习的条件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专注学习的前提条件,在安静、有序的环境中他们更容易专注地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我要求学生,上课期间保持安静,自习课上不要讨论问题,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相应作业;另外,不管是卫生、内务、课桌物品摆放,还是自习纪律、课间操都有完整的评比考核制度,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事情要做就做最好”的竞争意识,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目标。目标明确了,就会专注地去做。
二、心理教育
针对家庭环境特殊、个性突出及心理有异常的学生加强心理辅导。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前“备课”,做好疏通引导。对于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一些措施:①个别谈话。通过对日常情况的观察,了解个体差异和一些学生的反常表现,通过个别交流解开学生的心结,帮助学生摆正做事的态度。②通过日记进行倾诉,把自身的问题写出来。因为有的学生不善于表达,所以我鼓励他们每天坚持写日记,抒发情感,宣泄情绪,作为自己心灵的“加油站”。③通过运动发泄出来,转移干扰因素。班里的体育课一直都是按时上课,通过运动学生既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息,又可以宣泄郁闷和枯燥的心情。
三、试题分析,明确目标,鼓足干劲
每次练习后,我都会要求学生把做错的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找出深层原因,从而明确目标以及努力的方向。
四、严格班级纪律,规范生活规律
班里各方面要求都比较严格,排除影响学生专注度的外在因素。比如,自习课保持安静,不得随便离开座位,不讨论问题;平时严查上课使用手机、mp3、游戏机等。我要求学生,集体就餐要 “有秩序、食不语、不浪费、饭后餐桌干净”;宿舍整洁、床铺整齐、按时休息,不影响他人;课间操整齐有序、步伐整齐、口号响亮。
总之,我的这些做法不一定很完美,但是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班级的整体成绩提升幅度非常大,学生做事的方式、方法也有了很大转变。因此,我坚信专注地做事,才能取得成功。专注是决定性因素。
(责编 赵建荣)
关键词:专注 效果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关注班级的每一名学生,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无论是自习课,还是正式上课时间,我都经常在教室外面观察班里的情况。在上课的时候,有的学生认真地听着教师的讲述,认真地看着黑板上的每一题,并且不断地做记录;有的学生虽然也想好好听课,但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思想上容易“开小差”;还有的学生上课偷偷看小说、睡觉、玩手机。学习同样的内容,是否认真对待、是否专注,影响着最终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同班学生的年龄相仿、智力差异不大、环境相同条件下的学习效果差距大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是否专注地学习。
专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前提,是学习程度好坏的决定性因素。要想让学生专注地学,首先要搞清楚导致学生学习不专注的原因。
一是生理原因。因为生病等原因,身体难受,注意力不能集中起来;也可能因为睡眠不足,容易困,所以有的学生就趴在桌子上睡了。
二是心理原因。有些学生升入高中时成绩差,就认为自己怎么学都赶不上别人了,便不认真去学了;有些学生认为学的东西没有用,学了也不一定找到好工作,思想消极,行为懒散,最终“破罐子破摔”。
三是环境因素。有些学生只有在安静或舒适的环境中才能专注地学习,所以,外部环境是安静、有序,还是嘈杂、混乱,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四是家庭和教师原因。有些家长的“不正确”教育,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要求过低,学生会产生不思进取的思想。任课教师的一些不适当的言行,会使学生对这一学科或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对本学科的学习。
五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影响。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花费在电脑、手机、mp3等电子产品上,容易上“瘾”。所以在上课时学生容易“开小差”,虽然表面上在听课,心已经跑到电脑或手机的游戏上去了,甚至直接在课堂上玩起来。
六是青春期的特殊性。青春期的学生,虽然各方面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心智、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仍不成熟,看问题难免有些片面。但是,学生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各方面不想再受到束缚,更加剧了他们思想的复杂性,更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不能专注于学习。
为了通过提高学生的专注度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经过不断努力,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打造严肃、活泼、向上的学习环境,营造有利于学生专注学习的条件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专注学习的前提条件,在安静、有序的环境中他们更容易专注地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我要求学生,上课期间保持安静,自习课上不要讨论问题,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相应作业;另外,不管是卫生、内务、课桌物品摆放,还是自习纪律、课间操都有完整的评比考核制度,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事情要做就做最好”的竞争意识,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目标。目标明确了,就会专注地去做。
二、心理教育
针对家庭环境特殊、个性突出及心理有异常的学生加强心理辅导。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前“备课”,做好疏通引导。对于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一些措施:①个别谈话。通过对日常情况的观察,了解个体差异和一些学生的反常表现,通过个别交流解开学生的心结,帮助学生摆正做事的态度。②通过日记进行倾诉,把自身的问题写出来。因为有的学生不善于表达,所以我鼓励他们每天坚持写日记,抒发情感,宣泄情绪,作为自己心灵的“加油站”。③通过运动发泄出来,转移干扰因素。班里的体育课一直都是按时上课,通过运动学生既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息,又可以宣泄郁闷和枯燥的心情。
三、试题分析,明确目标,鼓足干劲
每次练习后,我都会要求学生把做错的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找出深层原因,从而明确目标以及努力的方向。
四、严格班级纪律,规范生活规律
班里各方面要求都比较严格,排除影响学生专注度的外在因素。比如,自习课保持安静,不得随便离开座位,不讨论问题;平时严查上课使用手机、mp3、游戏机等。我要求学生,集体就餐要 “有秩序、食不语、不浪费、饭后餐桌干净”;宿舍整洁、床铺整齐、按时休息,不影响他人;课间操整齐有序、步伐整齐、口号响亮。
总之,我的这些做法不一定很完美,但是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班级的整体成绩提升幅度非常大,学生做事的方式、方法也有了很大转变。因此,我坚信专注地做事,才能取得成功。专注是决定性因素。
(责编 赵建荣)